互動設計中,我們常說的可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到底是什麼?

2020-10-18 UXD交互工業產品設計分享

Usability Testing在用戶體驗中佔據絕大多數分量,所有的用戶體驗都和usability testing相關聯優秀的設計需要時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並經過不斷的測試、修正,才不會偏離產品原本應該有的功能和服務性。今天UXD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下互動設計中,我們常說的Usability Testing可用性測試到底是什麼?



01

什麼是可用性測試?

                
到底什麼是Usability Testing?它其實是UX Design的一種方法,讓你可以去驗證你所設計產品的好壞或者可用性,在設計流程中可以很快速進行迭代,並與真實的用戶進行測試。 
               
上圖是NILSEN NORMAN GROUP非常詳細地關於Usability Testing的解析,如果大家對學術積累比較感興趣,這個值得去看一看,讓你可以很直觀快速了解大部分的事情,列舉了非常多不同種類的Usability Testing,包括Facilitator、Participant研究員、用戶等。
                
這張圖簡短清晰地講為什麼Usability Testing成為我們UX Design Process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裡我列出了三點比較簡單明了的理由。

·第一點是能夠幫助我們發現設計中存在的潛在問題;
·第二點是幫助我們發現設計中的機會;
·第三點是非常好和非常直觀地了解我們潛在用戶的行為和喜好的渠道。

它最重要功能不僅僅是能幫助我們得到關於產品的反饋,更是因為我們身為設計師都多多少少會有Bias,這樣並不利於我們完善自己的設計。
                
那怎麼樣才能做優秀的Usability Testing?我列舉一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幾個步驟。

首先,你要做Usability  Testing Planning,有做測試的計劃。有了計劃和流程之後,其它部分的精力要花在找Participant身上。之後根據你的Participant Recruiting的情況,你到達了去準備所需要的所有材料的階段。下一步你要去對你的測試環境去做Set Up,這個測試環境取決於測試的東西是什麼。

最後我們要做測試本身,比較重要的是我們測試後期結束的時候你怎樣去分析數據,藉由數據分析去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或者把結果如何用一種比較完整的方式去Present或者去講給Major、同事聽,把你的實驗結果傳達出去。以上是基本的步驟,也是大家一直都會Follow的步驟。
 

02

如何進行可用性測試?

                
「Question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Answers,要去解決什麼問題遠遠重要過所得到的答案。」,我覺得整個測試Usability Testing的核心可能在這一次測試裡面並沒有你想得到的答案,或者沒有驗證你想驗證的想法,而它的用處就是驗證你有沒有提出一個正確的問題讓潛在用戶解答,以及你的問題到底在設計過程中有沒有價值。
 
剛開始,大家做Usability Testing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去Follow比較固定的流程,把Research或者Testing當成比較固定的步驟方法去套,而不是去思考針對我提出的問題和想解決問題,有什麼方法可以去做。

我希望大家在做的過程中去明白沒有一種方法是一定會成功的,或者一定會得到想要的信息,都是需要不停地去摸索和結合,調整現有的方法去得到User Testing的結果。
 
1.測試前
                
上面的步驟可以分解成三個不同的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測試前、測試中和測試後。測試前是你怎樣去Plan,怎麼樣去招攬用戶,去準備材料或者怎樣去準備測試環境。在很多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到底為什麼要做測試以及測試中你要得到什麼東西,這些都是需要提前去想好的。
 
Usability Testing裡前期的準備工作佔了最大部分,因為當你沒有做好準備工作的時候,會浪費跟user面對面Testing的時間,這不僅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是在浪費用戶的時間,同時還會讓大家會覺得你非常不專業,導致大家對你設計的東西產生質疑。所以我認為大家的前期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不要讓導致浪費時間的情況出現。
 
2.測試中
              
測試過程中,我們會提供用戶的Device,或者邀請用戶帶上自己的Device,但一般都是我們提供,因為這樣我們可以比較好的去控制參數。當你作為研究員時,要準備一張寫有你的問題和流程的紙,這樣你在詢問的過程中可以隨時觀察你的用戶,進行適當的小幹預。我建議是兩個人進行,一個人問,另一個人做觀察記錄。

還有一點我覺得是比較重要的點是,一定要注意觀察用戶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不要喧賓奪主,如果他們做測試的時候你一直在講話,不給你的用戶時間,當你的用戶出現猶豫或者觀察到他們做任務做得不是非常順時,這時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去適當詢問他們為什麼會覺得這樣,或者問他們有什麼問題。

在這個部分,你一般適當的提供小幫助就可以了,因為你的重點是去問為什麼,不要問Leading Questions,記得千萬不要帶有比較主觀的形容詞去問用戶問題。我自己比較傾向於在做測試的時候儘量帶點微笑,把氛圍弄得輕鬆一點。
 
3.測試後
                
在我們結束測試之後,我傾向於在結束之後儘快做整理,一般會跟與我一起做研究的同學或者同事一起對比,因為很多時候即使問的是同樣的問題,在我們記錄的紙上兩個人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我們兩個的立場不同,理解也會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兩個人一起去做事情,因為有時候你在問的時候自身會帶bias,而兩個人是一種可以減少Bias的方式。
 
我強調的一點是,數據有兩種,一種我們定性數據和定量數據。定量數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大家很喜歡用service,我做tservice的時候可以很快速得到有百分之多少的人覺得有效或者有多少人覺得無效,屬於比較快速得到數字上面結論的答案,而所謂的定性數據分析是需要比較長時間的。
 

03

可用性測試中的問題?

                
第一類是關於Participate的,這三點分別是我可以去哪裡找我的目標用戶?我身邊找不到可以做測試的用戶怎麼辦?或者我的目標群體是很特殊的群體應該怎麼樣?

第一個問題,我可以去哪裡找目標用戶。我覺得這沒有特別難,我自己的經驗是我之前做學生的時候,你的Data Point還挺Bias,所以經常會找你身邊的朋友身邊的同學,久而久之好像只能找到周邊的人一樣。但有時候你做的時候是希望得到不同的反饋的時候。所以我經常會在公共場合去臨時去抓人,找來來往往的人,主動去接觸到身邊的陌生人。
 
關於第三個問題,目標用戶比較特殊怎麼辦?我個人的經驗是我之前做過關於老人的項目,我當時按照年齡層去尋找,除了剛開始在校園裡找散步的老人家,我也很積極的去給當地的養老院或者老年人中心去發E-mail去問,可不可以幫我們把信息傳達給老年人中心或者養老中心的老人家,問一下他們願不願意參加,當時我發現大家都很樂於去幫助我們的。
                
第二個大類是關於問題的。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你到底想測什麼,即使是一個概念,它可以測試的方面也非常不同,你測試的是大家對概念的接受程度還是你想具體了解用戶對概念的理解,這取決於關於測試你想測什麼,而不是調整你該怎麼測試。

關於第二個問題,怎樣知道我問的問題是有效的?我之前在跟教授寫Research Plan的時候,他跟我講如果一個問題你不需要問就知道答案了,那基本上是屬於無效問題。我自己覺得這樣一個問題是不太能成為我做測試的主問題的,因為你在問為什麼的時候你不知道對方會提供什麼樣的答案,而這個時候你如果得到非常意料之外的Insight,會影響你思考。
                
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結果,如果我收集到的反饋非常零碎該怎麼整理,我的研究結果不是很有方向性怎麼辦?關於第一點,零碎是因為你的問題不夠精準,你問的問題比較散導致了你得到的反饋比較零碎。
 
有人問如果我的研究結果不是很有方向性應該怎麼辦?我的想法是,你會發現你得到的是Correlation,不是因果關係,是實驗偏導向型和偏趨向性的一件事情。而Usability Testing的作用,是幫助你發現問題,不會直接給你答案。

我覺得過程遠遠重於結果,如果你發現做Research時有不滿意的地方,那就要要思考是不是因為在一開始時,你的問題問的就不夠好或者是不是在實驗過程中沒有給用戶很清晰的理解,導致了結果不夠理想。實踐出真知,希望大家能夠多做,才會明白什麼東西是可以改善的,並且去享受跟用戶直接面對面的過程。

優秀學生經驗談



更多詳情以及其他海外留學的資訊可以關注公眾號 UXD交互工業產品設計分享 或者 添加 小助手 UXD設計小助手(uxd010),還可獲取講座直播哦~

參與方式

相關焦點

  • 可用性測試如何做?這6種方法可助你一臂之力
    為了確保軟體能夠在工作流程、用戶滿意度以及設計強度等諸多方面實現業務目標,我們需要一個神器——可用性測試。那麼,如何選擇可用性測試?何時該使用何種可用性測試?……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六種可用性測試。
  • 一文讀懂,語音互動設計流程
    幫助功能最後的模塊說下幫助功能,也是至關重要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用戶的「恐慌」。所以,在我們VUI中設計對應的幫助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詢問智能語音設備你能幹什麼呢?它會告訴你他能做些什麼?比如:我的設備怎麼樣連結你的藍牙。
  • 關於交互Demo設計的一些建議
    為方便產品經理、設計師、開發及項目相關人員能夠看到直觀的效果,進行更有效的溝通;提供直觀的產品設想,說明用戶將如何與產品進行交互,在互動設計的過程中一定會產出各種各樣的產出物,如流程圖、思維圖、紙上的草稿、甚至高保真演示稿。這裡簡單分享下自己在項目過程中的交互Demo設計的一些心得。
  • 汽車評測中常說的「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鬼?
    除了常規的測試以外,還有一個非常小眾的測試項目,叫做"麋鹿測試"。麋鹿測試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比較陌生,下面就來說一說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麋鹿測試是一種測試車輛在緊急情況下避險極限的項目,通常是在車輛滿載的情況下以特定的速度駛入測試路段,在不踩剎車和油門的情況下急打方向躲避障礙物,如果沒有發生失控或翻車的情況,就會逐步提高測試車速,來確定車輛的極限。簡單的來說就是在車速較快的情況下進行緊急避險,所以也有人稱之為緊急變線測試。那麋鹿測試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 我們常說的「太歲」到底是什麼?
    那麼,太歲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會說「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首先,我們常聽到的「犯太歲」、「在太歲頭上動土」中的「太歲」,通常是指十二星宿中的「太歲」,也就是民間常說的太歲星君。每12年十二星宿更替一次,所以當太歲星君當值時,有於這一年本命年的人不利的說法,所以又稱為「犯太歲」。
  • 在設計過程中,有哪些不容忽視的互動設計要點?
    在人機互動界面中我們希望能產生儘可能多的深度信息,因為在人機互動界面中圖像是眼睛和大腦的注意焦點。如果破壞了深度信息,也就喪失了真實感。在界面的設計過程中,亮度是一個決定視覺感知效果的因素,因此對象的明暗變化成為判斷對象遠近的依據。此外,利用光與影的變化、內容的重疊與幹涉以及細節與空中透視產生的立體效果。
  • 新交互時代:自然用戶界面中的「自然」到底是什麼意思?
    再比如手勢界面:大家對電影《少數派報告》中主人公揮舞雙手操作大屏幕界面完成每日工作的場景也許不陌生,這幾乎成了大眾心目中自然手勢界面的代表。然而據這一場景的設計者說,在電影拍攝過程中,身體健碩的男主角卻因為不堪長時間舉著雙手的疲勞,不得不用鋼絲吊著胳膊完成拍攝。這直接印證了手勢界面對於日常工作場合併不一定自然的觀點,儘管它在Kinect家庭遊戲中早已備受歡迎。
  • 卡內基梅隆大學互動設計專業全面解析
    互動設計專業是CMU的一門強勢學科,並且也是眾多藝術留學生的選擇。接下來,大家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卡內基梅隆大學互動設計專業的介紹吧!CMU HCI的項目更加側重的是:設計流程,用戶研究,用戶體驗設計這些東西。也就是說,CMU的HCI項目,從課程設置和就業方向上來說,和互動設計非常類似。 Master的HCI項目學用戶體驗、可用性,畢業後最合適的工作是在業界的大小公司的產品線上工作。
  • 設計原則總結:最全的互動設計原則和理論匯總
    設計是有原則和方法論的,鑑於網上各種文章和原則比較零碎,這次統一將互動設計的方法和理論匯總,不足之處也希望各位能夠提出,一起補全。對稱性原理:我們傾向於分解複雜的場景來降低複雜度。主體/背景原理:我們的大腦將視覺區域分為主體和背景。主體包括一個場景中佔據我們主要注意力的所有元素,其餘則是背景。當物體重疊時我們習慣把小的那個看成是背景之上的主體。共同命運:與接近性、相似永生原理相關,都影響我們感知的物體是否成組。
  • 汽車人機互動設計,業內人士是怎麼看的?
    就如大家所了解,互動設計是一個很大很寬泛的概念,它定義的是兩個或多個個體之間交流的內容和結構,使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種目的。"可用性"和"用戶體驗"是互動設計目標的兩個層面,關注的是以人為本的用戶需求。在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互動設計,智能手環、智慧型手機、電腦、電視、Pad、然後智能汽車。
  • 互動設計師應具備的技能樹(10)|選擇適合你的原型工具
    ,用來給客戶、老闆做演示,或者是做正式開發前的可用性測試。一、概念原型如果你是一位新入行的互動設計師,或者你要做一個全新的產品設計,我強烈建議你要重視這個階段的原型設計。產品經理給你提了一個需求,你們做了充分的討論之後,到底你們說的這個方案做出來的效果是怎樣的?可能你們口頭上達成一致了,但是兩個人想像中的東西卻完全不一樣,可能你覺得最好吃的是蘋果,他卻認為是香蕉。
  • 超全面的交互自學指南
    如果說刀工、火候、調味是要輸出的硬技能,則對食材的理解、烹飪工序、料理的認知就是交互的軟技能;它們就像是交互思維一般,可見其核心的價值作用,同時也能反映出互動設計需要不斷的摸索、實踐和創新,才能誕生足夠好的「菜餚」。這樣是否可以更容易理解交互呢?這裡多嘴說一下「交互思維」,交互思維到底是什麼呢?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比如為什麼說陽虛多兼氣虛,陰虛多兼血虛等,自然界萬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離不開陰陽的相互作用~陽主動而散,可促進萬物的氣化,陰主靜而凝,可促進萬物的成形~晝為陽,夜為陰!白天上午為陽,下午為陰~氣為陽,血為陰。。。
  • 信息維度與互動設計原理
    認知中的潛意識召喚出無意識的交互反饋,互動設計更加關注示能性、同理心與元信息的本初含義。 八維信息由七維信息、六維信息、五維信息、四維信息、三維信息、二維信息、一維信息演化而成,八維信息構建為八維空間。八維信息從七維信息的線上分離出來的線,構成第八維的面。更精確地說,是各種不同的初始條件下形成的宇宙所組成的。
  • 雲原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將從幾個不同的角度探索雲原生,包括技術和基礎設施,還包括架構、設計,以及可能最容易被忽視的人員和流程。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雲原生不只是說要遷移到雲,而是要充分利用雲基礎設施和服務的獨特性來快速交付業務價值。雲原生的概念在這個術語投入使用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雲原生是從公有雲提供商開始提供簡單廉價的彈性計算能力實例開始的。
  • 軟體測試的運行劃分:動態靜態測試的區別
    >   按是否運行劃分   1.靜態測試(Static testing)   靜態方法是指不運行被測程序本身,僅通過分析或檢查源程序的語法、結構、過程、接口等來檢查程序的正確性,對需求規格說明書、軟體設計說明書、源程序做結構分析、流程圖分析、符號執行來找錯。
  • 12 條提高產品可用性的動效設計原理(附案例)
    本文將市面上最常被使用的動效進行了一次總結並逐條闡明這些設計背後的原理,每條原理後面我都會為朋友們選出一些大家最常用的 App 作為例子
  • 從互動設計到產品設計到服務設計,變遷是怎麼發生的?
    2009-2018這十年間,我們經歷了互動設計熱、產品設計熱以及近兩年的服務設計熱。這些變遷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看待任何現象,都不能脫離它所處的時代以及當時它所處的系統,所以今天我就從市場競爭系統的角度來談一談原因。一、互動設計1. 互動設計的時代特點互動設計在國內的興起應該要從十年前說起,也就是2009年。其實互動設計並不是什麼新詞,在國外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了。為什麼2009年突然火了呢?因為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了。
  • 案例分析:怎樣避免互動設計中的「刻板印象 」
    在合適的場景、時間、項目中,去最大化它的積極作用,儘量避免它的消極作用,才能真正的平衡設計、工作,甚至生活。一直在看奇葩說,聽到很多次的一個詞叫「刻板印象」。而人之所以有「刻板印象」,是因為有categorical thinking(類別型思維),它往往使我們產生對事物的固有看法和理解,是在看到某些特定人、事、物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這些就形成了「刻板印象」。
  • 老司機常說的「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意思?
    人們在買車時會參考汽車的一些具體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汽車的百公裡油耗、百公裡加速情況以及發動機型號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大眾化的汽車數據,但關於汽車其實還有一些不常見、比較小眾的測試數據。我們今天的主題是「麋鹿測試」,這是一個專業術語,而且老司機們會經常說起這個「麋鹿測試」。這不禁讓我們好奇,這麋鹿測試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