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登頂北極點:七大洲四大洋73個國家走遍,她依然孤獨|畢淑敏新書上架

2021-01-15 大眾書局

點擊關注 , 咱老百姓自己的書店!

我們不畏懼死亡的方式,

就是注意放棄對身外之物的依戀,

包括悲傷。

——畢淑敏



我心知肚明,我與北極點,初見即是永訣。

北半球冬天所有的寒冷,都來自北極。從此,每一次與徹骨冰寒相遇,我都會在心中喟嘆:北極點,我與你重逢。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人,原來我以為北極點相當於地球腦瓜頂上的百會穴。現在我覺得說它是地球腳底板上的湧泉穴,也未嘗不可。

北極點並非地球之冠。地圖不過是人為繪製,約定俗成。地圖是什麼?地圖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或其他星體)上的自然和人文現象,使用地圖語言縮小後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種現象的空間分布、組合、聯繫、數量和質量特徵的發展變化。如果您嫌這句話太學術,那麼,我換一種說法。

地圖是按一定的比例運用符號、顏色、文字註記等描繪顯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區域、社會經濟狀況的圖形。如果還覺得麻煩,那麼,就請按照你的理解解釋地圖吧。看到這本書的人,都看過地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面對地圖或地球儀的時候,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嘟囔或默念這從小銘刻在的短句。此為地圖咒,有了它,你才能正確破譯地圖。我們從未懷疑過它,以為天經地義。

知道自己在山川河流即大自然中所處的位置,是人類自遠古以來就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生存技能。給事物命名,是原始人的第一種創造性的行為。繪畫可能就是第二種。繪製地形並加以標誌,留檔並告知同伴,是古老的保命大法。目前發現的最早地圖版本,見於1.4 萬年前的古人類留在洞穴巖壁上的標記。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地圖,是考古學家發掘出來的古巴比倫人繪製於公元前2800年的泥板地圖,也就是距今將近5000 年的古巴比倫人心目中的世界的模樣。大地是圓形的,周圍盤繞著環形河流,他們自己,處於大地中心的位置。

人類對地圖的愛,融入了我們的集體無意識。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當「哪裡」還未上升為哲學探討時,首先成了人類努力生存下去的基本功。人們勤勉地把地圖刻在石頭上、寫在莎草紙上、印在書本裡……直到現在,出現在電腦和手機屏幕中,已被隨身攜帶。

中國對地圖之學,自古重之。《漢書》《史記》裡曾常常提到地圖,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圖,是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三幅帛繪地圖。中國人最早使用的世界地圖,是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拿給徐光啟看的,名叫《坤輿萬國全圖》。那張圖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為當時世界上的通用繪圖法。

世界為何通用此繪圖規則?

「上」不僅僅是一種方位,而且被賦予了不同尋常的象徵意義。一、蒼天在上,神明在上,星辰在上,人的頭顱在上,故以上為尊。二、北半球的陸地面積遠遠大於南半球的陸地面積,人類文明後期的發展,主要集中於北半球,故北為上。三、古人很早就使用北極星定位。當你面向蒼穹朝著北方尋找這顆星時,仰面的那個點,落到紙上,自然而然就被畫到了上面。

這幾個理由看起來很雄辯,不過直到16 世紀,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所繪地圖,並無統一的方向感,而是遵循自己的法則,各行其是。由於不同文明所尊崇的人和事物有所不同,在早期地圖中,代表尊崇位置的地圖上方,便五花八門。不過西這個方向,代表著日落與黑暗,比較不受人待見,從未被設為上方。

古埃及的地圖以東為上,他們信奉太陽神,認為日出方向,必須放在巔峰。早期伊斯蘭教的地圖,南為上。因為大部分信徒都生活在麥加以北地區,抬頭朝向麥加方向,故把南方作為頂端。中國的地圖,曾以南為尊,然後變作以北為上。宋代保存下來的一些石刻地圖珍品,如《華夷圖》《平江圖》《地理圖》《長安城圖》《禹跡圖》《九域守令圖》等,均以北為正上方位,和後來世界地圖法則不謀而合。不過出發點不是先見之明,而是歷代帝王多定都北方,皇帝的「宿舍」,當然不能放在圖之下端。

真正把北方當作地球地圖之頂,只是近幾百年的事兒。人們常以為這是探險家哥倫布和麥哲倫啟動的大航海時代,需要仰望北極星導航,故以北為上。

真實而更強有力的理由,來自荷蘭地圖學家墨卡託。1569 年,墨卡託出版了他的新版世界地圖。藉助投影畫出來的航海圖,第一次計算進了地球曲率,從此給予遠航深海的船舵巨大幫助,再不會跨越超長距離的海洋而偏離航道。

在墨卡託的地圖上,北方為上。此圖一言九鼎,方向之爭從此一錘定音。

不過,科學家們非常煞風景但頭腦清醒地跳出來提示我們:在宇宙中,其實並沒有「上」或「下」這樣的概念。

2016年9月,倫敦大學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的宇宙學家們,以迄今為止最嚴密的分析,驗證了宇宙學的一項基本假說,即「哥白尼原則」——宇宙在大尺度下是均質和各向同性的。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從大尺度來看,宇宙是沒有特定方向的,無論你朝哪兒看,宇宙基本都是相同的。哈!原來上北下南……是歷史和人的心理聯手,加上實用需要,共同做的一個局。

不過,口訣念得久了,也就具有了某種塑形神力。人們對於在地圖上比自己所在位置更靠下的地方,會不由自主地比較忽視。澳大利亞人常常對此感到不平,樂見出版以南為上的另類地圖。不管怎麼說,地圖上北下南的規則就這樣保留下來。1973 年,美國宇航局發表了一張圖片,是太空人在太空中所拍攝的地球圖像。圖片很美,不過,由於拍攝角度關係,圖片顯示南半球朝上。怕引起地球人頭腦混亂,美國宇航局乾脆決定將此圖片做個180 度倒轉,調整為北半球向上,以符合人們的習慣性審美。

若是人們能像孫悟空一樣蹦起來,從外太空看地球,地球和太陽系其他行星,像一張大煎餅似的平鋪開,來自同一片宇宙塵埃,眾星球一律平等,描畫起來,都是可上可下的。

說了這麼多關於地圖的話,為了證明「地球之巔」可分屬於兩極,並無頭顱和腳丫子之分。至於「高極」,則毫無爭議地屬於珠穆朗瑪峰。我年少從軍,守衛過中國那塊最高的國土,見過白雪皚皚的重巒疊嶂,聽人講過世界有三極的說法,知道南北兩極也有無盡冰雪。我堅信,在冰雪裡,有比人類久遠得多的時間凍凝著。只是那時候的我,絕不曾想到今生能有機會到達另外兩極。而今年過花甲,竟然踏上北極點,錯愕驚喜。多少也明白了方向這類名詞,皆人為設定。既然是在一顆圓球上,任何一個人站立起來,都是獨一無二的那個點。

我至今未見過極之美的創始人曲向東先生,他深得孟子「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之精髓,開創了讓更多普通國人走出國門,探索地球兩極的輕探險事業。現代人,內心往往凝結著揮之不去的焦躁。這顆星球上有一些地方,會讓你稍慢下來。畏當所畏,安靜緩緩升起,沉著即是力量。祈願這本寫北極點行程的小書,能傳達出北極的曠達和冷靜於萬一,讓你從中感知從容平和、身心俱安的美好。

我知道自己很快就會分解為磷、鈣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每個人的存在至深處,不過是一些信念與感懷的綜合體。將它們記錄下來,是多麼有趣的事兒啊。某種程度上,似在死亡的黑鬥篷下,變出一朵小野花。

內容選自 畢淑敏《破冰北極點》


在世界的盡頭、談談人生、孤獨

和旅行的意義

能夠用語言表達,創傷才有了治癒的契機。

如何放下痛苦?

如何抵禦胸中的隱痛?

如何捱過人生的漫漫嚴冬?

2016年7月27日,65歲的畢淑敏成功登上北極點——工作人員反覆測量後,確認位於北緯90度0分0秒的一塊巨大浮冰。 至此,她已經走過全球73個國家,足跡遍布七大洲四大洋。 她決定在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和大家談一談人生這場孤獨的旅行。 

《破冰北極點》

作者:畢淑敏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定價:49.80元

書與旅行,是飛向天堂的兩翼。畢淑敏變身「旅行者」帶領我們登臨北極點,做一次觸及靈魂的心靈之旅。畢淑敏老師在《破冰北極點》中和大家分享了對於人生的感悟和對幸福的求索,讓人深刻感受到行走的力量和語言的魅力。

 
——《北京青年報》




本期音樂:

《A First Star》,這是一首史詩級純音樂,一切終將逝去,生命中最深的眷戀終究抵不過時間。唯有珍惜才是當下能夠做到的。



你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

請文末留言,

告訴我們當時的感受。


相關焦點

  • 古稀之年的他,遊歷七大洲四大洋,三赴南北極,在冰海中暢遊
    這是走吧網推送的第173個與眾不同的旅者故事本期嘉賓:陳文杰陳文杰,溫州市鹿城區人,生於1948年1月,曾任溫州市萬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清華大學EMBA研修生。青年時代即酷愛旅遊、攝影,足跡遍及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特區以及全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包括南極、北極點。
  • 畢淑敏:讓自己幸福,是人生的第一要務!
    ",《畢淑敏的幸福課》《畢淑敏的心靈課》《畢淑敏的成長課》和《把人生過成喜歡的樣子》四本集體亮相,從幸福、心靈、成長、青春四個角度深挖人生的真相,同時攜手直擊廣大斜槓青年靈魂的"小林漫畫",給你帶來一段溫暖療愈的閱讀之旅。
  • 七大洲四大洋就這麼記
    想要踏遍地球上的千山和萬水,首先你要知道在地球上有多少個大洲和大洋。先看世界地圖:七大洲四大洋地球上有七個大洲,它們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地球上有四個大洋,它們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如何從方位上記住七大洲四大洋呢?
  • 77歲上海阿姨走遍七大洲,她去過了哪些地方?
    曾有女教師辭去教師編制的金飯碗,就只為去旅遊,她的辭職書是這樣子寫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看看。」旅遊真的有那麼大的魅力嗎?是的,對於很對人來說,旅遊就是追求人生的意義、就是一次生命的旅行。走遍七大洲的77歲上海阿姨莊雅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她來說,旅遊就是一場生命的旅行,是嚮往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 登頂七大洲最高峰和到達南北兩極的「探險家大滿貫」知多少
    定義「探險家大滿貫」(Explorers Grand Slam)是指探險家所完成的挑戰:包括到達北極點、南極點和登頂七大洲的最高峰。大滿貫歷史最初的「探險家大滿貫」概念涉及到極地旅行,需要從公認的海岸點出發,也包括長時間的雪橇旅行。
  • 七大洲,四大洋記憶有竅門
    地球上有七個大洲,它們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七大洲簡介七大洲指地球陸地分成的七大陸地板塊,包括亞洲(全稱亞細亞洲)(Asia)、歐洲(全稱歐羅巴洲 )(Europe)、北美洲(全稱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全稱南亞美利加洲) (South America)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
  •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和四大洋
  • 7上預習9:七大洲和四大洋
    看視頻學習七大洲和四大洋二。基礎知識--七大洲、四大洋1、世界海陸分布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太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 如何用英語跟孩子介紹七大洲、四大洋
    Annie一歲半的時候,通過一套插國旗的玩具,認識了一些國家和國旗(點擊查看常見國家的英語名稱和國旗),之後總看家裡的地圖和地球儀,了解了各大洲各大洋的位置和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
  • 世界七大洲四大洋
    一.七大洲1、亞洲:面積4400
  • 用俄語怎麼說」七大洲四大洋
    四大洋還是五大洋?這麼多年的地理難道學錯了?        無論在國內的世界地圖上,還是地理課本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劃分都一清二楚。然而一些引進的國外科普書裡,卻說地球共有「五大洋」,多了一個「南大洋」……這個大洋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 畢淑敏:經歷過磨難,一度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用30年走出自卑
    芳華之年,高原生活1952年10月出身於新疆伊寧的畢淑敏,17歲時選擇在高原部隊阿里地區當兵,直到1980年才結束11年的女兵生涯。這11年時光裡,是畢淑敏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也正是這些經歷,改變了她,成就了她在阿里地區這段孤苦的日子,迎來了一次大合唱,在優美的旋律,激情高昂的歌唱聲下,畢淑敏有點違和的大聲唱著,她期盼音樂老師沒有發現她的跑調。
  • 「40歲前,我想去趟北極點」
    畢淑敏在《破冰北極點》裡面說:「世界上只有兩萬人到過北極點」人生追求快樂的方式總是不同,可大多數人都在重複地追求某一件事,比如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似乎這樣就能走上人生的巔峰。所以,我不自覺地開始暗暗下決心,「40歲前,我想去趟北極點。」然而突然有人在耳邊說,「人生本來不就是這個樣子嗎?你也不要因為看了這樣一本書,聽了這樣一句話,就開始想要去成為那兩萬零一人。」聽到這話,我有打心裡的自嘲,似乎這個人已經把我看透了。
  • 無水印動漫女生頭像,做個海王,管理七大洲四大洋
    無水印動漫女生頭像,做個海王,管理七大洲四大洋
  • 澳49歲母親成功徵服七大洲最高峰及火山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8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中年女子凱蒂•薩拉(Katie Sarah)順利登頂南極洲的西德利火山,成為世界上首位成功徵服七大洲最高峰及火山的女性。今年49歲的凱蒂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今年1月14日,她和另外七位挑戰者成功登頂南極洲西德利火山,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徵服各大洲最高峰的驚人壯舉。更讓人敬佩不已的是,凱蒂在一年內就成功登頂五座火山。凱蒂說:「我對火山一直很著迷,它們是這個星球上最原始最美麗的地方。」
  • 七大洲四大洋,帶你看世界!
    對於世界地圖七大洲四大洋具體都在哪小編一直傻傻分不清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世界地圖把世界盡收眼底地球分為陸地和海洋 陸地面積較少,僅佔29%海洋約佔71%從太空看地球,整個地球呈蔚藍色。原因是地球上水多且水能散射。
  • 遊記|乘風破浪的小魚:24歲前,七大洲,五大洋,65個國家和地區
    金剛大猩猩    非洲中東部,10天內,我在三個不同國家的原始森林中,追蹤三次山地大猩猩,包括剛果(金)的維龍加,烏幹達的布溫迪和盧安達的火山國家公園。每次徒步6-8個小時,穿過原始深林的深處。森林中沒有一條路,每次嚮導用刀將灌木叢和樹枝砍掉,我們才能漸漸深入森林中,尋著蹤跡追尋它們。我感覺這三個國家公園維龍加給了我最好,且印象最深刻的體驗。
  • 七大洲四大洋,哪裡的人獻血最積極?
    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哪裡的人獻血次數最多?這還真未必和人口呈正比。在世界衛生組織《血液安全性與可得性報告》中,歐洲區域貢獻了世界上最多次的獻血,儘管這地兒的人口僅佔全球的11%,卻貢獻了全球獻血次數的29%。
  • 77歲上海阿姨走遍七大洲:實現年輕時「闖天下」的夢想
    頭像是遛豹子,朋友圈裡是世界各地的風光照,在南極雪山徒步,在好望角吹風,在貝加爾湖看冰裂……一個登山包,一雙登山鞋,她走過全球七大洲,嚮往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不認識莊雅珍的人可能以為她是一名年輕的旅遊博主。
  • 畢淑敏:北極點冰泳
    冰川入海,搖身一變成為讓人聞風喪膽的冰山,衝痕看上去像被巨掌掰碎的指紋。不過無論它看起來多不可一世,終比水輕,巨鴨般浮在洋面上,被冰下各種潛在洋流所控攝,按照一定規律不動聲色緩緩遊走,如身穿襤褸銀袍的浪俠。  抵達目的地後有個活動 「北極點之泳」,有人順口將它叫冬泳。但此刻絕非冬天,而是盛夏。還有人將它叫「凍泳」,其實不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