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色彩濃鬱的安第斯山脈——南美洲的脊梁

2021-01-09 快來看影視

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

安第斯山脈從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綿亙約形成一道連續不斷的屏障。安地斯山脈將狹窄的西海岸地區同大陸的其餘部分分開,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徵之一,它對山脈本身及其周圍地區的生存條件產生深刻的影響。

安第斯山脈範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縱貫南美大陸西部,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且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雄偉的安第斯山,構成了無比壯麗的山地風景。

安第斯山是世界最長的山脈,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幹,跨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等國,整個山脈的平均海拔3,660 米,有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海拔超過6000米,地形複雜。

南段低狹單一,山體破碎,多冰川湖;中段高度最大,夾有寬廣的山間高原和深谷,是印加文化的發祥地,近年來發現的馬丘比丘古城讓安第斯山脈全球矚目,是一片神秘色彩濃鬱的旅遊地。

相關焦點

  • 安第斯山脈:南美洲的脊梁
    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的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景觀之一,山勢雄偉,絢麗多姿。安第斯山脈分布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它瀕臨太平洋,北起加勒比海的特立尼達島,南到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島,由幾列相互平行的山脈組成,貫穿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7個國家。
  •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它也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
    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側沿海,距離太平洋非常近,南北延伸近9000千米,東西寬度約為300千米,平均海拔366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安第斯山脈往西到太平洋之間的區域示範狹窄,主要分布一些狹長的沿海平原,也造就了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智利,智利位於安第斯山脈西側,國土南北長度超過4300千米。
  • 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洲的氣候分布有何影響?
    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西側,總體上呈南北走向,走向基本上和南美洲西側海岸線一致,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南北總長度約為8900千米,東西平均寬度約為300千米。安第斯山脈屬於巨大的褶皺山脈,是由於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而隆起形成的,由於板塊之間巨大的擠壓力,使得安第斯山脈的平均海拔高達3660米,許多山峰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被譽為「南美洲的脊梁」。
  • 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它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範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安第斯山脈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谷地,許多山頂終年積雪且礦產資源豐富。
  • 地圖看世界;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2019-07-12 00:39:15 來源: 黑瞳視野 舉報   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
  • 礦產資源豐富的安第斯山脈,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徵之一!
    安第斯山脈不是由眾多高大的山峰沿一條單線組成,而是由許多連續不斷的平行山脈和橫斷山脈組成的,其間有許多高原和窪地。分別稱為東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東、西山脈界線分明,勾勒出了該山系的主體特徵。安第斯山脈範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
  • 百慕達的詭異與安第斯山脈的冰川
    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分布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從北到南全長8900千米,這裡不但有眾多的銅礦,火山,也常發生讓人止步卻又壯觀的雪崩。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這個山系從北美洲一直延伸到北美洲,全長1.8千米,安第斯山脈許多山峰常年積雪,位於玻利維亞西部的漢科烏馬山為其最高峰,海拔7000米,是西半球最高峰。此外安第斯山脈分布著大片茂密的森林,是亞馬遜河等重要的河流發源地,它孕育著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銅礦,深入地下1200米,龐大的地下坑道總長超過2000千米。
  • 南美洲氣候特徵:以安第斯山脈為界分東西兩部分,存明顯氣候差異
    南美洲在形態上呈三角形形態,越往南東西寬度越窄,從緯度位置來看,南美洲從10°N往南跨過赤道,一直延伸至55°左右,地跨熱帶、亞熱帶、溫帶等熱量帶。安第斯山脈由於南美洲西部處於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的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隆起了貫穿南北的高大山脈「安第斯山脈」,南北長約89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因而安第斯山脈所在的區域形成了高山高寒氣候。
  • ...安第斯山脈|亞馬遜平原|南美洲_旅遊|潘帕斯草原|大洲|拉丁美洲
    在自然地理上,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有時也被分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然而,在政治地理上則把墨西哥以北的地方稱為北美地區,墨西哥以南的美洲統稱為拉丁美洲,今天我們講講拉丁美洲的經濟地理簡況。拉丁美洲南北長達11000多千米,東西最寬處有5100多千米,然而最窄的地方巴拿馬地峽僅48千米,拉丁美洲的面積有2056.7萬平方千米,相當於2.1個中國的面積。
  • 阿爾卑斯山脈:歐洲的脊梁,巨大的山嶽冰川成就了滑雪者的天堂
    如果我們每一個大洲選擇一座代表性的山脈,那麼亞洲的代表應該是喜馬拉雅山脈、非洲的代表應該是吉力馬札羅山、北美洲的代表應該是落基山脈、南美洲的代表應該是安第斯山脈、大洋洲的代表應該是大分水嶺、歐洲的代表應該是阿爾卑斯山脈。
  • 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的「巴塔哥尼亞高原」,雖地處沿海卻氣候乾旱
    巴塔哥尼亞高原和安第斯山脈都是位於南美洲的地形單元,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總長度達8900千米,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組成部分,是由於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而隆起形成的海岸山脈,屬於褶皺山脈的範疇。
  • 安第斯山脈的生物網也太神奇了吧,美洲獅和火烈鳥竟能和平共處
    一道山脈連接著兩個極端世界,火焰堡壘是「鳳凰」的大本營,冰雪王國被潛行大師所徵服,這兩種生物是如何成為險惡之地的統治者?由優酷、Discovery探索頻道、NHNZ紐西蘭自然歷史有限公司、日本廣播協會NHK聯合出品的紀錄片《秘境星球》,現已更新至第三集。
  • 安第斯山脈的一段傳奇 帕裡納科塔火山勝景
    >選幸運日許世博願望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雄偉壯觀的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開發最早的地區泛美公路沿縱向谷地和海岸溝通安第斯山區各國。 雄據七國的安第斯山脈長約9000公裡,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這裡山勢雄偉,絢麗多姿,是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景觀之一。安第斯山脈屬科迪勒拉山系,這個山系從北美一直延伸到南美,全長18000公裡,是世界最長的山系。安第斯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
  • 安第斯山脈彈性厚度變化,與下地殼的超重力異常有關
    在地球上,山脈的變動往往都會產生一個新的變化過程。近日,科學家魯伊斯對中央安第斯山脈區域的分析,發現出了有效的彈性厚度變化。與山體變化和下地殼超重力異常相關,通過重力反演得到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中部莫霍面的幾何結構科學家表示,以目前的高解析度重力數據分析,已經確定了有效的彈性厚度變化,安第斯山中部最東段扇形變形機制與彈性厚度的關聯密切,淺層重力莫霍界面與高重力異常,導致最上層地幔高速運動,當然與地殼熱流之間的逆向運動也相關。
  •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 全球最長的九大山脈是如何分布的?位於我國境內的有幾條?
    世界上第一長的山脈是位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全長8900多公裡,在南美洲的西邊,基本上從北到南的沿著南美洲的西海岸貫穿了南美洲的大部分,跨越了南美洲西部的7個國家,即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安第斯山脈的平均海拔
  • 旅遊:安第斯山脈的9個地方,你必須在智利訪問
    安第斯山脈,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不僅值得欣賞,還值得探索。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的主要景點之一,由於其擴展,高度和生物多樣性,在全球範圍內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們的領土上,這個巨大的山脈始於極限與秘魯和玻利維亞,越過陸地直到火地島。
  • 世界最長的褶皺山系——安第斯山脈,橫跨多個國家!
    安第斯山脈其中阿空加瓜山為安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62米。奧霍斯-德爾薩拉多山為世界最高火山,海拔6893米,南美洲多火山,它們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這裡共有40多座活火山。阿空加瓜峰這條山系由北美的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馬德雷山脈和南美的安第斯山脈組成。它的自然環境複雜多樣,幾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氣候-生物帶,形成多種不同的垂直帶結構。
  • 亞馬遜雨林大火融化2千公裡外冰川:安第斯山脈被黑化
    近日,發表在《科學報告》一項研究發現,亞馬遜雨林中的大火正在使2000公裡外的安第斯山脈的冰川融化。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 亞馬孫大火將加劇安第斯山脈冰川融化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近日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亞馬孫流域西南部(巴西、秘魯和玻利維亞)的雨林火災,可能會加劇安第斯山脈的熱帶冰川融化。亞馬孫雨林位於南美洲亞馬孫盆地,總面積550萬平方公裡,佔世界雨林總面積的一半。這片雨林橫跨8個南美國家,其中60%位於巴西境內。其被稱為「地球之肺」,因為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佔了全球的20%,因而亞馬孫雨林的火情,也往往牽動了全球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