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看這位語文老師和自己的孩子在識字問題上的「量子糾纏」

2021-01-09 水寒說語文1

兒子剛上小學時,識字很少,我曾嘗試著通過讓他讀一讀各種招牌海報之類的辦法快速增加他的識字量。但是因為急於求成,反而欲速則不達,即使你要求他去讀某些招牌或者廣告上的字,他也依然「王顧左右而言他」,沒辦法,只好暫停下來。

但隨著他識字量的逐步增加,他對各種招牌廣告慢慢都感興趣起來,不僅僅是招牌廣告,凡是有文字的地方,他都想要看一看寫的是啥,甚至都要自覺不自覺地讀一讀。

這不,住宅樓電梯裡的廣告經常更換,每次回家乘坐電梯,他就很自然地把那些廣告讀一讀。

結果,那天看了一個汽車的廣告,聽他讀著讀著,我忽然大笑起來,原來他把一個字讀錯了:「購置稅」讀成了「購置脫」。秀才遇字讀半邊,有時候一些形近字成人也會讀錯,不過,這個錯字讀得有一點兒離譜。

我趕緊給他解釋,「脫」是月字旁的,而「禾」字旁的是稅,還有,比如,「說話」的「說」是言字旁的,「喜悅」的「悅」是豎心旁的,他們都有共同的部件是「兌」,就是在銀行中常見的「兌換貨幣」的那個「兌」字。

但在給他順口講了這些的過程中,我是一邊講一邊頭腦中閃現出了一連串新的問號。諸如,除了我剛剛舉出來的幾個常見字之外,還有哪些字有「兌」這個部件。它們都是形聲字嗎?「兌」在這些字中各自起什麼作用,做形旁還是聲旁,如果是形旁,都是取相同的意思嗎?……

我的習慣是一旦有了這些關於文字的疑惑,只要有時間就馬上查一查工具書,想辦法解決一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常用的網絡工具書「漢典網」和「國學大師」這時候就派上了用場。

先利用「漢典網」的漢字拆分功能,查出帶有「兌」這個部件的字都有哪些。

很快找出符合條件的常見字如下:

悅 稅 脫 蛻 說 銳 閱

然後逐一點擊相應漢字,看它們的字源和基本含義。

悅:形聲。從心,說省聲。本作「說」。本義:高興,愉快。

稅:形聲。從禾,兌聲。本義:田賦,徵收的農產品。

脫:形聲。從肉,兌聲。本義:肉去皮骨。

蛻:形聲。從蟲,兌聲。本義:蟬、蛇之類脫皮去殼。

說:形聲。從言,兌聲。本義:用言語解說,開導,說明。

銳:形聲。從金,兌聲。本義:芒。

閱:形聲。從門,說省聲。象在門裡清點東西。本義:在門內考察、計算事物。

這樣查下來之後,發現一些共性,也有一些特性。都是形聲,但是,卻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兌」為聲旁的字,即:稅脫蛻說銳,另外一類雖然有「兌」這部件,但卻不是以它為聲旁,而是「說省聲」,所謂省聲指漢字形聲字的聲符為某字的省略。因此「說省聲」就是以「說」為聲旁的,但是省略了「說」的一部分。

從這些形聲字中可以看出,基本上聲旁和本字的讀音已經不相同了,甚至相去甚遠。但從字源的角度追溯,它們依然是以形聲的方式造出來的字。

在了解了這些字的字源以及本義之後,我又做了一些更詳細的探究,又收穫了很多從前不知道的或者雖然知道,但並不細微並不準確的知識。

因為是從「兌」這個字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所以,還要回過頭來把「兌」研究一下,看看是怎麼回事。

兌:會意。從人,從囗,八象氣之舒散,兄者與祝同意。從八,與曾同意,今字作悅。本義:喜悅。

原來,這個「兌」我們現在常用的「兌換」這個意思,是引申義,本義是喜悅。我又查了查國學大師中提供的字源解析。

看了這個圖片,就知道「八象氣之舒散」是怎麼回事了。原來是像咧開嘴巴微笑的樣子。

通過查看詳細解釋,可以看得到「說」和「悅」在古代常常通用,最常見的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為什麼這兩個字可以相通呢?

悅,猶說也,拭也,解脫也。若人心有鬱結能解釋之也。——《說文系傳統論》

說,釋也,一曰談說也。——《說文》

有了這些解釋,再仔細琢磨,原來「說」實際上就是把某些東西用語言講清楚了,具象一點來說,就像是把某些被束縛或者包裹住的東西解開了一樣,而「悅」在很大程度上也無非是因為心結打開了,自然就有開心的感覺。

稅,租也。——《說文》

斂財曰賦,斂谷曰稅,田稅曰租。——《急就篇》注

再看這兩個解釋,就知道為什麼「稅」要以「禾」字作為形旁了,原來是與田地有關,與田地有關,當然必須和莊稼聯繫在一起,與禾苗聯繫在一起,自然以「禾」作為形旁就好理解了。而且,還由相關的注釋知道了「賦」「稅」「租」的細微區別了。

銳,芒也。——《說文》。段玉裁注:「芒者,草耑也。」

銳的本義為「芒」,那「芒」又是什麼呢?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的解釋是「芒者,草耑也。」「耑」同「端」,所謂「草耑」就是草葉的尖,草葉的尖部當然比較鋒利,由此豁然開朗,「芒」「銳」最初都是名詞,然後進一步轉化為形容詞。也從這個字的發展更深入理解了古人造字的基本原則「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不僅僅知道以上所講的這麼多,例如,還由「閱」聯想到「讀」,又進一步關注兩者的異同等等,這個以後有機會可以在談閱讀的文章中說到。

這些東西有用嗎?什麼時候用?在什麼場合用?這些我都不太在意。我知道一定有用,一定有機會用到。這要比孔乙己掌握「回」字的四種寫法有用得多。當然,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了快樂,更深地理解了什麼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什麼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最近關於量子力學的「廣泛應用」引發了熱議,有什麼諸如幾分鐘讀一厚本書之類的以量子閱讀命名的極高效的閱讀方法,也有什麼據說利用了量子糾纏原理,孩子病了給父母扎針灸就能治病的極高明的醫術,這些我都不信。

不過,兒子讀錯別字鬧了個大笑話,我這個當爸爸的卻從中收穫了很多。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量子糾纏」吧。我只是通過行動,給兒子樹立了一個榜樣,說不定以後他一旦對某些字感興趣,想學得更深入,我就可以把我這個實踐經驗講給他聽呢。當然,作為語文老師,更大的可能我會在課堂上把這個例子講給學生聽。

相關焦點

  • 11個問題和解決辦法!溫儒敏全面解讀統編《語文》小學教材!老師...
    原標題:11個問題和解決辦法!溫儒敏全面解讀統編《語文》小學教材!老師、家長應該看看! 《和大人一起讀 》是新教材的亮點之一。大人指父母、老師或其他家庭成員與親友。一般而言,一年級剛上學的學生自己還不會讀書,所以需要大人和他們一起讀。 這個欄目的用意是激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這也是幼小銜接的學習方式。
  • 小學語文怎麼教識字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準確定位拼音的學習功能,強調拼音的工具價值, 在一年級上冊集中編排漢語拼音,以拼音學習的規律為主要線索安排學習內容,短時間內集中解決問題。此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課後練習、語文園地中的《字詞句運用》欄目,在後續教材中加以不斷複習和鞏固。
  • 在識字敏感期讓孩子與書結緣——從《給寶寶的量子力學》談起
    這本書的作者是Chris Ferrie,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獲得數學物理博士學位,現在是一位物理學家、數學家和三個孩子的父親。這位爸爸過去幾年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出版了一系列嬰兒版本的物理學「教材」,把外界看來高深的數學和物理理論知識和實驗,教給孩子們。常人說的神童就是正確的教育的結果,大家心態要保持好,航航應該是兩歲半了,晴兒爸來答一下這個問題。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量子糾纏」有了它,瞬間移動不在是個問題  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又譯量子纏結,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其定義上描述複合系統(具有兩個以上的成員系統)之一類特殊的量子態,此量子態無法分解為成員系統各自量子態之張量積(tensor product)。
  • 孩子生病,扎爹媽就行?針灸扯上「量子糾纏」引吐槽
    原來,北京某醫院的針灸科醫師發表論文稱,量子糾纏理論能運用到針灸臨床的直系親屬互治上。這個「突破性」的成果意味著,如果孩子生病,針扎爹媽就能治好!嗯,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武林絕學?雖然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不過這篇論文可是發表在《中國針灸》期刊上的。論文裡提出,「根據量子糾纏理論的耦合關聯和超越時空性,父母與子女以及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之間必然存在量子糾纏現象」。
  • 二年級語文月考,小學生71分,老師:積累太少,作文才5分
    進入二年級以後,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無論是從書寫上,還是從認讀上,都大大提高了。可以說,二年級語文,老師教起來輕鬆,孩子們學起來,也是比較輕鬆的。來看上圖中這位二年級同學的答題,他在拼音音節和拼寫詞語上,都有錯誤,這充分說明,他平時讀的少,拼音基礎差一點,另外呢,對於詞語的積累,也不夠,就連熊貓這麼簡單的詞語,都能寫錯。學好二年級語文,需要改進的第二點:就是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 上了語文全國卷的這位浙江人是誰?
    《自然》的一篇題為《一位把量子通信帶到太空又帶回地球的物理學家》,側重介紹潘建偉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的貢獻,強調個人能力和經費投入;材料三摘編自日本《讀賣新聞》的文章,以「墨子號」為例側重介紹中國實驗設施先進,突出投入之大和發展之快給日本帶來壓力。
  • 2019年最火「量子力學」智商稅:「我花5萬塊,讓孩子跟大師學會了扇...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源於日本的概念,是如何蒙人的。 量子波動速讀的概念解釋,很厲害。全是中文,連在一起卻不怎麼通順。 2014年,央視新聞揭穿了所謂全腦教育、蒙眼識字、波動速讀的真相,就是教孩子在識字的時候,從眼罩的縫隙裡偷看,跟「老師」合夥矇騙家長。
  • 洪恩識字和悟空識字怎麼樣?你家孩子識字為什麼總是落後於人?
    在很多家長中我經常能聽到:我們家孩子三歲識字就超過1000個了,也有:我們家孩子認字總是記不住,怎麼教也沒用。同一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難道真的是因為你家孩子比比別人家的笨嗎?當然不是,每個孩子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他們的思維成長規律,這是我一直強調的。今天我就給大家對比分析兩款識字app,看看他們是如何教孩子們記住那麼多字的。
  • 沒讀過學前班的一年級孩子有多難?拼音沒學完,數學老師不讀題了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7歲入學,上一年級。由於零起點入學,孩子們在幼兒園不允許學任何東西,幼兒園的老師也不允許教任何東西。結果一到一年級,老師和孩子,全都「傻」掉了!孩子難以適應快節奏的一年級生活,沒上過學前班,沒接受過幼小銜接教育,啥也不會,拼音沒基礎,生字沒基礎,寫字沒姿勢,習慣沒養好……再加上現在的一年級語文數學教材,不斷在變難!以前的小學三、四年級課文,都給放到一年級的教材當中了。先別說漢語拼音能不能過關,那些比較長比較難的課文,結結巴巴讀下來都做不到!
  • ...識字研花開——《統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學段識字教學策略研究...
    小寒雖料峭,識字研花開——《統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學段識字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會 2021年01月07日 16:16:2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莫宇)
  • 二年級語文上學習園地七有方法:識字輕鬆又有趣,看圖寫話很容易
    充滿童趣的「貓和老鼠」題材看圖寫話,妙趣橫生的「鴨和霞」繞口令,足不出戶就能領略祖國各地風光的「識字加油站」,代表著幾千年智慧的「數九歌」……二年級語文上冊學習園地七真是既有趣又有料,家長不禁感慨,真是寫作業的高光時刻啊!
  • 遊戲化學習:荷小魚字詞大闖關,實力幫助孩子鞏固識字
    「我自己是一名高中老師,所在的圈子也大多是老師。      正當我為孩子認字犯愁時,我們遇上了荷小魚,它的課程專門設計了兩大環節來幫助孩子鞏固識字,那就是小小識字家和字詞大闖關啦~      讓我驚喜的是,課程識字環節的難度是逐漸遞增,孩子先點擊卡片聽字詞及字詞造句,接著是通過聽聲音、
  • 愛因斯坦口中的「幽靈」,量子糾纏照片亮相,量子原來長這個樣子
    早在1935的時候,愛因斯坦和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就共同完成了一篇關於量子領域的科學論文,這也是最早的一篇關於量子力學的研究性論文。不過趨於當時科學技術水平低下,很多猜想都無法用實驗來證明。我欣賞數學家的價值觀,我讚美數學的優美和力量:它有戰術上的機巧與靈活,又有戰略上的雄才遠慮。而且,堪稱奇蹟中的奇蹟的是,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結構。楊振寧提出要「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就是用數學來研究物理。1983年,楊振寧向中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過程時,就專門提到了一個人。
  • 字理識字樂趣多 熱愛生活樂表達
    字理識字同時解決了識字教學中形義這一主要矛盾,即析形索義,因義記形 ,在提高識記效率的同時也擴大了識字量。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如果不採取一定的方法,只是讓孩子們不停地寫,不停地練,學生累自不必說,最怕到頭來學生還不理解記住的字的意思,這樣,老師的心血白費了,學生的汗水也白流了。如果採用字理識字,對漢字析形索義、因義記形,漢字音形義矛盾的一面可迎刃而解。
  • 一年級語文上期末總複習3(試卷):卷面分,都是別人家孩子的
    一年級語文上期末總複習3:漢字書寫要求,你達到了嗎?附測試卷重點提示:現在很多試卷都有卷面分,書寫工整、字跡優秀是直接加分的。有的家長感嘆自己的孩子寫字龍飛鳳舞,如天書一般,不僅拿不到卷面分,還常常因為字跡潦草的閱卷老師看不清楚而扣分。
  • 幼兒識字有方法 適合5-6歲孩子的兒童讀物推薦
    據了解我國兒童一般是6歲初入學,先學6周漢語拼音,然後從看圖讀拼音開始識字。然而據一些語文工作者分析,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識字時間晚、速度慢、數量少,遠遠未能滿足學生自身智能發展的需要。
  • 5篇小學生語文作文意外「走紅」,老師看完後感慨:孩子太有才了
    因為這位孩子在作文中寫到:愛,是負責任,是長久,是忠誠。而這,是多少成年人沒有做到的呢?爺爺奶奶的愛情才是令人神往的感情,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爺爺奶奶的愛情給學生們樹立了正確的愛情觀。雖然這位學生在這個年紀不該談愛,但是她從小就接觸的是正確的愛情觀,那麼,長大了還會不懂得如何愛人嗎?所以,這位學生的老師應該會很開心自己能教導這麼一位優秀的孩子吧!
  • 家長是理工科專業,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差?老師:和家長沒關係
    這一類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輔導孩子學習上挺自信,英語、數學早期啟蒙教育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因為專業的限制,很多家長的共同困惑是:我們學理工科的,文科不好,從小語文成績也算不上優異,怕孩子的語文也學不好,自己教不了。每當聽到家長這樣說,我都會告訴他們:別擔心,孩子的語文成績差,和家長是理工科專業沒關係。
  • 「量子波動速讀」騙局:培訓老師稱人腦裡有「第三隻眼」
    然而,舉辦這個比賽的培訓機構打出了「量子波動速讀」的噱頭,號稱孩子用此法可在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的書籍,並能把內容完整複述,閉著眼也能和書發生感應。社交平臺上,因為這樣一個反智的「讀書比賽」,評論內容充滿了歡樂,有人說,「我數錢都沒孩子們翻書快」,還有人說,「看沒看進去不知道,涼快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