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智的教育和培養能帶來益處,而失去理智將帶來危害。
——蘇格拉底
這幾天看微博的時候,刷到了一則#量子波動速讀大賽#的熱搜消息。
大概是運用量子波動的力量,讓孩子在短短幾分鐘內看完一本十萬字的書籍!
這些統一著裝佩戴編號的學生,正在快速地翻動書頁,隔著屏幕你都能感受到他們指尖生風。
對此,有網友表示,「我以前也這樣,挺涼快的。」
但看備註你才發現,他們不是在圖涼快,而是在「看書」。
這種讓無數中國家長心甘情願掏出上萬腰包的神奇閱讀術,普遍的稱呼是「速讀」,英文世界裡也共享了這一魔法,稱之為speed reading。
你可能會看到,自稱能教速讀方法的人,用不到兩秒的時間就讀完了寫滿字的一整頁書。
當然還有更神乎其神的速讀方法,被稱為「量子波動速讀+超感知」,視頻中的小女孩,蒙上眼罩,光是靠翻書,就把全書內容給翻出來了。
讀書能力強不強不知道,反正演技肯定不差。
即便是聰明如愛因斯坦,肯定也不會想到,「量子力學」竟然能成為速讀課程的核心原理。
來一組GIF感受一下:
這不就是一堆小孩在瞎翻書嗎?和我找書裡夾的零花錢的樣子有區別嗎?
仔細一看,發現裡面有的娃翻書時,連書都拿倒了……
當然,也有清醒的小姑娘在一頁一頁看書,但周圍人的詭異行徑顯然讓她對世界產生了疑惑...
我問了問高中時候物理學習特好的學霸朋友曉君,他看完之後說:
這又是什麼智商稅,量子和波動不是普朗克薛丁格他們的物理概念嗎!怎麼就能快速讀書了啊!
於是,我查了下,發現這量子波動速讀還不是個例,全國類似的教學機構遍地開花...
我感覺自己為數不多的智商都快被他們翻書掀起的風給颳走了……
這些迷惑行為發起者——培訓機構宣稱,這就是最前沿的量子波動速讀(Quantum Speed Reading, QSR),能使大腦呈現書本的動態影像,幫助孩子們高效閱讀,翻得越快你的閱讀速度越厲害!
聽完後,我覺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還是頒早了。
事實上說出這話的老師連波動方程都寫不出來,能做到向記者解釋量子糾纏的時候不笑場都很難了。
據了解,這個課程便宜點的5萬塊,貴點的8萬元,只要交錢,不論資質,成年人和孩子都能學會這項神級技能。
速讀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上一次穿的馬甲是蒙眼速讀。現在,套上物理名詞「量子」以後,新一茬的父母一不小心還是中了招。
中招的父母不一定是笨,而是被營銷者利用了他們的焦慮,於是情緒壓倒了理智,稀裡糊塗掏了錢,信了這個邪。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源於日本的概念,是如何蒙人的。
量子波動速讀的概念解釋,很厲害。全是中文,連在一起卻不怎麼通順。
這家培訓機構比較有商業頭腦,把課程用戶圈定在了10-16歲的孩子,也就是家長最頭疼的孩子叛逆期。
潛臺詞是:只要您肯花錢,就能讓孩子讀書。提供了一種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安全感。
根據官方解釋,量子波動速讀是運用HSP(Heightened Sensory Perception),即高感知力量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腦呈現動態影像。
量子確實很了不起,比原子核還小,應用範圍廣。量子計算機造價在2500萬美元左右。
以上看不懂沒關係。簡單來說,量子波動速讀相當於把人腦當作X光機,而且更高級,人腦看的還是X光片動畫。
但從體積來看,要把醫院的掃描儀塞到人類大腦裡,很難。更不要說動輒幾千萬美金的技術只要幾萬人民幣就能學會了。
這不是賣拐嗎?
孩子讀書確實是剛需,對有的成年人來說也是。這個強需求為量子速讀提供了大片的「割韭菜」基礎。
在與朋友聊天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個東西不僅是騙家長們的錢,還騙小孩,讓他們學會了撒謊。
朋友的當頭一棒,讓我想起我在央視新聞裡看過,說的並不是量子波動速讀,而是名噪一時的蒙眼識字。
2014年,央視新聞揭穿了所謂全腦教育、蒙眼識字、波動速讀的真相,就是教孩子在識字的時候,從眼罩的縫隙裡偷看,跟「老師」合夥矇騙家長。
用偷看假裝特異功能的騙局,不是新鮮事。據報導,往前一路追溯,甚至可以追溯到1979年。
居然連波動速讀四個字都是舊的!
不知道當年寫檢討的孩子,還記不記得這一項特殊的偷看技術。
乍看之下,這個騙局不是很嚴重。騙子賺了錢,孩子免了家長的責罵,家長省了教孩子的壓力。
但真正贏家只有賺到錢的騙子,孩子和家長都被坑慘了,損失的可不僅僅是金錢。
雖然量子波動速讀方法明顯是智商稅,你可能還是有疑惑,說不定速讀的原理還是靠譜的,只是這些培訓師人不行,沒有學到精髓。
那麼速讀到底靠譜嗎?很遺憾,靠譜是不可能靠譜的。
2016年,有五名來自眼動研究、人類認知與記憶、兒童語言學等方向的學者,聯合寫了一篇長綜述,把速讀的各種誤區全總結了一遍。
先說一下結論,閱讀的速度和理解不能兼得。在閱讀速度提高一倍的情況下,一般會影響對文意的理解。最重要的是,限制閱讀速度的主要是語言能力,而不是眼睛的視野和移動速度。
速讀教材經常講,我們讀書之所以慢,是因為我們只會挨個字掃讀,沒法把視野擴展到整頁,提取信息的速度慢得像蝸牛。
可實際上,我們閱讀的時候,視線會集中在眼睛的中間凹,這時只能看清很少幾個詞。一目十行,我們眼睛的配置根本做不到。
至於說掃讀速度太慢,拖累了閱讀速度,這是忘了閱讀不僅是眼睛的運動,也要用到腦子。
只動眼睛,我們瀏覽的速度其實很快。掃讀顯得慢,是因為我們認真讀每個單詞的時候,要花上250毫秒,比瀏覽要慢上十倍。
但掃讀絕不是浪費時間,在這250毫秒裡,眼睛「拍照」只用了不到60毫秒,大部分時間都是大腦在理解文字。
沒了這個過程,速讀完一整頁書只會像看了一頁甲骨文,文字長什麼樣有印象,什麼意思完全不懂。
速讀的另一個目標,減少回讀,也是非常違反閱讀規律。
回讀並不是一種浪費時間的壞習慣,它是大腦在委婉提醒你,剛才那部分沒看懂。強行不回讀,只會讓讀者將錯就錯。
既然速讀的原理不靠譜,那成果就更值得懷疑了。
所以現在你明白了吧,被培訓班吹得神乎其神的速讀,根本不可能存在。
在半小時內讀完《紅樓夢》的人,很可能告訴你說,整本《紅樓夢》講的就是一個男人和十幾個女人的故事。
不知道聽到這樣的讀後感,「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曹雪芹會怎麼想。
除去這種極端的「一目十行」速讀方法,有沒有可能通過一些技巧,確實提高閱讀的效率?
當然有,最靠譜的方式是:略讀、多讀、熟讀。
比如學生,以及要處理大量書面材料的專業人員,都會快速地瀏覽文本,不重要的部分就掃一眼,重要的部分再詳細讀。
當面臨大量信息時,略讀確實能幫我們節省時間。就像很多人看小說只想看情節,那麼景物描寫、心理描寫都可以略讀。
不過,參加了速讀訓練班的人,可能力圖向你證明,他們不是在「略讀」,而是真的讀得更快了。
最直接的原因,恐怕也不是「速讀技巧」,而是他們在訓練班的閱讀量遠遠超出了平常。
因為普通人的閱讀速度差異也很大,通常在每分鐘200個單詞到400個單詞之間浮動。讀的多之後,內容你會更熟悉,速度自然也會提升。
當然了,這個變快也是讓你從200單詞/分鐘提升到400單詞/分鐘,而不是像訓練班宣傳的那樣,直接提升到2000單詞/分鐘。
實際上,如果你真的熱愛閱讀,你會發現,讀書的唯一捷徑就是不要尋找捷徑。
騙局不是孩子攢的,但孩子是騙局裡最關鍵的一環。「老師」指示孩子撒謊,孩子聽話執行,培訓就算成功了。
問題來了,既然孩子串通「老師」作假矇騙家長,孩子為什麼不揭穿騙局呢?
因為孩子同樣迫切地想掙脫開這份焦慮。
孩子的世界跟成年人不一樣,孩子對未來的生存焦慮的理解主要來自於成年人。
孩子人云亦云,承接了這份來自家長的焦慮情緒,他很難區分真假,但是自己好像也應該焦慮起來。
於是,當家長把孩子塞到這些騙子培訓機構的時候,孩子就算知道是矇騙家長,也會欣然接受。
因為這樣做了,就能讓爸媽不焦慮。爸媽不焦慮了,他們轉移到孩子身上的焦慮也會變少。
配合矇騙,就能擺脫焦慮,同樣的解憂效果出現在了孩子身上。更糟糕的是,有的孩子還會因為說謊而得到褒獎和免責:
「真聰明啊,上課這麼快就學會了!」
「不愧是我家娃,簡直是天才。」
「我就說寶寶聰明嘛,考試分數低都怪學校的老師不會教。」
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其實我們人類的反應機制,說簡單也簡單。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發射原理表明:
人在做一件事,得到正反饋,我們就會認為這件事是好事,應該多做幾次。
小孩正處於建立三觀的階段,當他不斷被強化說謊就能獲得正反饋的印象,那麼他會認為說謊是對的,爭奪虛榮讓人誇是對的,為了虛榮去說謊也是對的。
可能很多人說家長是傻嗎?這麼手法拙劣的騙局,怎麼都往坑裡跳呢?不是這屆家長不行,而是當你有需求又不甚了解某方面時,就很容易被套路。
層出不窮的騙局,細細拆分開來,並沒有太多新鮮玩意兒。但騙子們瞄準的是我們的弱點,利用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就像我們會不理解:
老年人為什麼會相信家門口的玉石理療床,這些推銷員撫慰的也是需求與情緒:被人關心的需求,對死亡的恐懼。
年輕人買保健品、健身課來緩解健康的焦慮,中年人買保險緩解疾病的焦慮……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對於家長來說,什麼是科學的教育理念?
最基本的一條,恐怕就是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不要總想走捷徑,不要總想把孩子培養成「神童」,總想著讓孩子掌握「超能力」。
當然,那些大行其道、花樣不斷翻新的培訓騙局也提醒監管部門,治理校外培訓亂象沒有完成時,一定不能任由這些違背基本常識、違背基本教育規律的騙局肆意橫行。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來自網絡,由一起學語文編輯部梟梟整理。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謝謝!
關注一起學語文
閱讀5000+篇優質文章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