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是江南佛教聖地,位於今江蘇鎮江市區西北,山上有一金山寺,始建於東晉,至今有1600多年歷史,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萬人。清朝時期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並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是國家5A級風景區。
金山寺,原名叫澤心寺。唐代時,有個叫法海的和尚,看到澤心寺被毀壞,決心重新修復。一次,他在山上意外挖出許多黃金,便上報給了朝庭,皇帝發下御旨,將這批黃金作為修復寺廟的費用,並將澤心寺敕名為金山寺。
據《金山志》記載,金山半山腰有一條白蟒蛇,經常出來傷人,所以百姓不敢上山燒香。於是法海親自驅趕白蟒,並沒有惡意傷害,只是將它趕入江中。消息傳開後,上金山寺燒香的人就多了,法海也在白蟒洞參禪打坐,後來這個洞叫做法海洞。
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的兒子,俗名裴文德,祖籍山西聞喜縣宰相村,是個得道高僧。然而他的出名,並不是因為他的「佛法」高深,而是民間故事《白蛇傳》,他被塑造成了「棒打鴛鴦」不懂真愛的大和尚。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白素貞,又叫白娘子,出生於四川青城山,是一條修行千年的白蛇精,為黎山老母的弟子。她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決定化為人形報恩。過程中遇到青蛇小青,兩人結為好友,相伴前行。
白素貞施展法力,巧妙設計,與小青一起在杭州遊覽西湖時,遇上了前世恩人許仙,當時天下大雨,善良的許仙便以傘相借。後來白娘子以還傘為名,向許仙表露了自己的愛情,白娘子與許仙由此訂下了親事,並一同前往鎮江以開設藥店謀生。
然則金山寺的法海和尚見許仙臉現妖氣,便設法說服許仙離開白娘子。許仙無奈,按照法海和尚的意思,在端午節請白娘子喝雄黃酒,結果白娘子現出了蛇的原形,許仙經不住這番驚嚇,昏死過去。
白娘子與小青設法來到天庭盜來仙草救活了許仙。但是法海和尚終不罷休,又將許仙騙到金山寺,使其夫妻分離。白娘子夫妻團聚心切,便與小青一起喚來南海之水漫浸金山,而許仙在寺內設法從白龍洞中逃出,夫妻雙雙終於在白龍洞的盡頭斷橋相會,和好如初。
由於水漫金山傷害了其他生靈,觸犯了天條,白娘子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一直等到白娘子和許仙的兒子長大後考中了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才得以團聚。
金山亭臺樓宇,風景綺麗,再加上許仙與白娘子這個讓人淚目的愛情故事,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更增添了引人入勝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