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8日,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東莞中心在東莞松山湖舉行了隆重的成立儀式。
中共東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煒,松山湖管委會副主任曾莉、松山湖管委會委員楊朝琴、松山湖宣傳與社會局局長王坤、東莞市醫療保障協會會長何銳志等領導應邀出席;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王石、理事長劉愛明、監事長丁福源、秘書長周慧及近百名萬行志願者出席此次活動。
據了解,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目前主要資金來源於萬科去職員工的自願捐贈,未來會同時接受社會各界關心生命健康、關注公益事業的人士自願捐贈。
本次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東莞中心成立儀式,將始終圍繞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共獻、共濟、共享」的宗旨開展公益活動。
在成立儀式上,萬行東莞中心主任郭漢斌表示,在松山湖管委會的指導與幫助下,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將向松山湖片區人流集中的區域捐獻6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並在松山湖片區開展不少於100人次的公益急救培訓;在松山湖取得公益活動的運作經驗後,萬行東莞中心將逐步在東莞市其它5個區域開展相關公益活動。
萬眾聚大道 行者為天下
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由王石及萬科去職員工於2019年6月發起、2020年5月經深圳市民政局批覆後,正式於2020年6月6日在深圳成立,是國內首個由同一企業去職人員共同發起成立的非公募公益基金會。據了解,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計劃成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東莞、東北、武漢、西安等8個城市中心,東莞成為首個率先成立的城市中心。
活動當天,東莞松山湖管委會副主任曾莉發表了主旨講話,她指出剛過去的10月25日,是「東莞慈善日」的十周年。十年來,東莞慈善行業朝氣蓬勃、創新發展,東莞「大慈善」格局已初步顯現。萬行公益基金會為東莞又增添了一大慈善平臺,萬行基金會著力於AED捐獻以及心臟急救社會志願者的培訓,是以實際行動支持東莞以及松山湖民生建設的大仁大愛之舉。希望萬行公益基金以松山湖為起點,藉助王石主席及老萬科人的良好聲譽,為東莞心臟急救裝置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貢獻力量。
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王石也做了精彩發言,他表示大灣區的龍頭城市雖然是深圳廣州香港,但地理的幾何中心是東莞,萬科與東莞松山湖結緣很早,所以此次萬行公益基金東莞中心的成立儀式,與松山湖再續前緣。王石同時以自身健康狀況的發展蛻變歷程,現身說法地號召各個年齡層次的人,要相信每個人自己的健康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王石表示自己退休後,更合適名正言順地從事幾個公益基金會的活動,但在萬行公益基金會是名譽理事長,不是真正的主角,相信前萬科高級資深副總裁劉愛明擔任的理事長,將帶領優秀的「外科們(萬科之外的前萬科同事們)」,做好意義非凡的萬行公益基金。
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劉愛明,詳細介紹了萬行的理念與願景。
萬行源起於萬科強大的企業文化和萬科去職員工對萬科文化的認同感,在相同的價值觀、共同理想驅動下,希望繼續發揚開放包容的精神。
萬行公益基金會的宗旨是共獻、共濟、共享:共獻是指參與公益項目、建設美好生活;共享是指打造企業經營、創業資源共享平臺,發揮萬科去職人員的智慧與才華互幫互助;共濟是扶貧幫困、救助弱勢。
劉愛明還介紹了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至今成立的5個月裡,建立了公益基金會的規章制度及框架體系,完善了組織架構,任命了項目總監、財務總監、品牌總監開展基金會各項工作。
深圳總部收到的善款加上本次東莞中心的善款,今年有望突破一百萬元,總部捐贈的 20 臺 AED 設備已全部安裝到位,同時組織了 100 名志願者參加 AED 急救培訓並頒發了證書。
萬行公益基金會首個項目AED捐獻
隨著城市人口增加、老齡化、生活節奏加快及工作壓力增大等原因,近幾年來關於「猝死」的報導越來越多。
根據過往的相關統計,深圳75家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單位、86個急救站每年出車救治的病患中,從2014年猝死的1897人,已上升到了2017年超過3000人。
AED是一種可被非專業人員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導致心搏驟停最常見的原因是室顫,治療室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電擊除顫。
事實證明,如果 AED 安置地點合理,使用者接受過相應訓練,猝死的生還率將由 3% 提高至 50% 以上。
普及救護知識並增設AED,是建立公共急救體系的重要一環。
意識到我國心源性猝死情況嚴峻,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成立後做的第一個公益項目,就是AED的配置和開展公益急救培訓,希望社會大眾能逐步提高急救意識,懂急救、會急救,以減少悲劇的發生。
深圳市萬行公益基金會東莞中心成立的活動當天,邀請了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培訓導師阿爾泰主任醫師、王惠貞護士長,東莞市120指揮中心培訓導師黃靜儀主治醫師做公益急救培訓,演示和分享了關於急救措施及AED的使用,並闡述了在公共場所配備急救設備的必要性,提高了參會人員對急救知識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