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3 日,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峰會在北京召開。峰會期間披露了騰訊基金會在十年探索徵程中的十大重要發現。同時,騰訊還宣布將推出「創益計劃」,首期將拿出 20 億人民幣總額的廣告資源,助力全國的公益機構和公益項目,提升公益創意傳播能力。
此外,上百名來自企業界、公益機構、學術界、國際組織等代表也以「網際網路改變公益」為主題,帶來了對網際網路公益最新動態的解讀和展望。
中國網際網路公益的最大推動是讓公益人人可及,讓公益變成了一種日常生活方式。而「透明、科技、連接」三個關鍵詞正是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從零起步到目前走在世界前列的基因。
十年以來,通過多地、多點、多項目的連接,網際網路公益使傳統的慈善捐贈方式去中心化,各種公益項目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傳播方式,並通過社交熟人網絡,將公益慈善行為的影響力成倍放大。網際網路平臺、捐贈人、公益機構、企業與受捐贈人五方正在逐漸構成一個完整的公益生態。
騰訊公益平臺十年來累計獲得捐款 18.9 億元,參與捐款人次 1.1 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路公眾慈善籌款平臺。
新的科技也在不斷應用到新的公益項目中,甚至出現了科技驅動新型公益項目和新型公益機構,保持網際網路公益行業的活力和創新。
而騰訊的技術團隊已經開始踐行,騰訊技術團隊利用海量人臉檢索技術,讓 AI 助力公安、公益尋人,目前與福建省公安廳聯合上線的「牽掛你」平臺已經成功找回 67 名失蹤人口。
本次峰會從行業趨勢、項目執行、人群屬性等多個角度,分享了截至 2016 年底騰訊公益踐行網際網路公益十年的十個發現,比如在行業趨勢方面,移動端捐款佔比已達到 98%,單次捐出金額在 100-999 元的總額佔比突破 50%,科技讓人更慷慨。而對公益項目而言,透明度決定了籌款量,「催淚彈」型的項目則更容易受關注。從用戶來看,70、80、90 後捐贈習慣差異明顯,80 後成公益價值觀分界線,從地域分布看,經濟指標與捐贈指標成正比。這些洞察讓很多公益人士對未來公益項目的規劃有了更多的思考。
對於單次捐出金額在 100-999 元的總額佔比增長迅速這一「意外發現」,騰訊公益在十周年白皮書中分析稱,除了行動支付普及、「指尖公益」的流行所帶來的便利之外,也恰恰是因為網際網路公益平臺在不斷變得透明和可追溯,從而讓人們的信任能有所依託,變得越來越樂善好施、更樂於慷慨助人。
此外,騰訊方面也表示,將在未來幫助更多公益機構做出改變,讓 80% 的中小型與草根公益機構,讓更多小而美的公益案例,都能通過努力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對於中國公益生態的未來發展,騰訊也將拿出更多的重要戰略資源持續進行賦能與扶持。
在不少資深公益業者看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最重要的社會資源不是物質資源,而是心智資源。讓公益故事傳播告別「窮苦慘」,用美好創意去打動人心,撬動日益珍貴的注意力資源,是公益從業者值得努力的方向。
基於這個初衷,在本次峰會即將結束之時,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騰訊將推出「創益計劃」,首期將提供總額價值 20 億人民幣的廣告資源,搭建一個囊括公益機構和項目、創意團體、廣告創意評選機構以及普羅大眾在內的連接平臺,激勵多方在充分互動中產出優質的傳播成果,幫助公益機構和項目提升公益創意的展現能力,並藉助平臺能力,實現價值提升。
網際網路峰會更是公益人的一次觀點交鋒,腦力激蕩的機會,中國的網際網路公益人藉此探討行業前沿,凝聚行業共識。
來自全國各地一線的 60 位公益機構負責人參與了峰會討論環節,並從公益的公眾參與、行業人才建設、品牌項目構建、社會企業責任、公益創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
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認為,網際網路的發展降低了公眾勸募的成本,網際網路募款平臺可以借用技術優勢,將平臺用戶轉化為捐贈人。
對在近來火熱的公益創投、社會企業的等新興公益形式,與會嘉賓也進行了深入探討。愛佑基金會認為:藉助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中國公益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不同分工的進入也要求公益越來越專業化,這也需要我們用更多的腦力和心力去撬動資源,催化社會創新。
越來越多的公益項目,在科技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擁抱下,正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在本次峰會現場,諸多將網際網路科技應用到公益領域的團隊和項目,在現場進行了分享和展示,如 3D 列印義肢技術,遠程在線支教、VR 監測保護滇金絲猴等。
騰訊公益基金會方面表示,不管是月捐、樂捐、一起捐等有趣好玩的網際網路募捐產品,還是捐聲音、捐步數、捐郵箱空間、捐閱讀時間等指尖公益新方式,亦或是用為鄉村提供移動網際網路能力建設的「騰訊為村」計劃,科技都為公益注入了新鮮活力。
也正是這些可貴的想法與實踐,使得公益能夠不斷升級,以更好的方式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之中,參與群體從小眾到大眾,參與時機從特殊到常態,科技讓公益變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未來公益生態的發展,將會繼續疊加國民財富增長和科技發展的兩大浪潮,繼續加速發展,而把握科技的演化方向,已經成為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未來要做就是讓公益理念融入科技,人機協同,確保科技不會傷害到人類,讓公益的理念貫穿到每一個網際網路產品之中,確保公益讓科技更美好。
公益是人類最古老的事業之一,網際網路公益還很年輕,正在向上生長,未來充滿無限潛能,過去十年僅僅是開篇,未來的網際網路公益,在於心智的運用、人機協同、保持組織形態和心態的開放。這需要我們立足全國,放眼國際,共同推動中國網際網路公益的發展,用科技力量結合善意,去建設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