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專業管理優勢 慈善信託助力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

2021-01-09 金融界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李珮

慈善法正式實施已有4年。4年來,作為信託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發力轉型的重要切入點,慈善信託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財產規模均穩步增長。特別是今年疫情發生後,其以「善」為本、服務社會的公益屬性更加凸顯,通過發揮信託制度優勢和功能優勢,在精準服務有需要的困難群體和企業方面作用顯著,已形成規模化的發展趨勢,並已成為社會慈善事業的重要工具和渠道。

今年以來,在外部環境持續變化的形勢下,慈善信託發展情況如何?有哪些突出的變化?

從備案的項目看,「慈善中國」網站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8月末,全國已有27個省市自治區備案慈善信託,其中有4個省級行政區首次成功備案慈善信託項目,分別為湖北、河北、雲南和新疆。全國慈善信託的備案數量達到449單,受託財產總規模達到32.34億元;其中,2020年前8個月有22個省市備案了慈善信託,共備案180單,涉及的公益慈善領域涵蓋了疫情防控、醫療衛生、教育助學、文化、扶貧、環保等。

慈善信託本身具有靈活、高效、持續、透明等制度優勢,是匯聚社會慈善力量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途徑。慈善信託可將政府資源、金融資源與社會需求進行有效對接,為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提供更暢通的途徑,提升疫情防控效率,形成長效防控機制。此外,慈善信託還可發揮受託人保值增值和專業管理優勢,提升疫情防控慈善效果。我們能夠看到,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慈善信託表現突出。據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統計,截至今年5月末,全國共備案抗疫相關的慈善信託79單,財產總規模達1.41億元。比如,上海信託第一時間直接出資認購了「中國信託業抗擊新型肺炎慈善信託」以及「上海赴鄂救援醫護人員關愛補助慈善信託」等。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響應政策號召,以脫貧攻堅為主要目的的慈善信託今年也有明顯增加。如上海信託、五礦信託、萬向信託於近期相繼備案的「『上善』系列攜手奔小康村企幫扶慈善信託」「五礦信託—三江源習行眾善慈善信託」和「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慈善總會·東西部扶貧慈善信託」,信託目的均是扶貧濟困、教育助學、扶老救孤等。

除了大力支持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任務,各家信託公司與慈善機構今年創新項目模式,拓展覆蓋範圍與公益目的,實現了多項突破。2月,建信信託設立全國首隻「建築農民工關愛慈善信託」。7月,平安信託攜手萬科公益基金會成立「平安*萬科公益基金會減少食物損耗和浪費、倡導健康飲食慈善信託計劃」,初始規模為320萬元,是國內首隻以減少食物浪費為公益目的慈善信託。8月,崑山市慈善總會設立首筆以「金融+慈善」為模式的慈善信託,總規模為1.3億元。金谷信託與北京市大興區魏善莊鎮趙莊子村共同發起設立的全國首單群眾性互助慈善信託項目——「金谷信託2020趙莊子益民(醫療)慈善信託」在9月初落地。

相較早期少數信託公司零星「試水」,如今,信託公司在實踐中已經能夠有的放矢,充分運用慈善信託,承擔社會責任,建立信託參與公益的長效路徑,從而在精準參與服務扶貧、環保、文衛事業的同時,激發自身內在的轉型發展動力。

中誠信託發布的《2020年度慈善信託研究報告》稱,慈善信託在覆蓋慈善法列舉的諸多慈善領域後,正向更聚焦、更精準、更創新的方向發展。社會各界不斷挖掘慈善信託的功能價值,慈善信託的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當前,信託公司已經找到了信託制度結構與公益服務、慈善理念有機結合的有效方式,在慈善信託規模、數量雙增長的同時,受託機構、受託結構、受託財產以及受託模式、受託目的呈現規模化、多元化和品牌化的發展趨勢。

比如,在注重慈善信託品牌打造方面,上海信託2016年註冊「上善公益」商標並推出「上善」系列慈善信託,匯集社會資源,助力教育助學、醫療救助、藝術文化、綠色環保、濟貧救困、助殘救災等多個領域公益活動的開展;光大信託打造的「光信善」慈善信託品牌和五礦信託打造的「三江源」慈善信託品牌,分別將信託目的投向了精準扶貧、生態保護等領域。

實踐證明,慈善信託作為一種新型慈善方式,具有信託制度特有的安全性、靈活性、長期性、創新性等制度優勢。慈善信託可通過搭建平臺、持續創新、優化模式,從財產來源、項目管理、運行機制等方面推動我國公益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

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一方面,在開展慈善信託的過程中,能夠持續深入挖掘慈善信託價值鏈,注重慈善信託對信託公司內外的協同效應和綜合效益,滿足股東、家族信託客戶、合作客戶的慈善需求;另一方面,在信託加速回歸本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參與慈善事業這一渠道,為信託公司在資產管理方面創造更多的增值空間。

相關焦點

  • 擔當鑄就卓越 專業打造不凡 四川信託發布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
    在不斷完善配套機制,擴大服務範圍、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環境,持續提升服務質效的同時,2018年,四川信託還從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扶持中小企業、維護客戶權益、助力民生改善、支持公益事業、發展綠色信託等20多個具體維度釐定工作目標,全力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朝著國內一流資產管理金融機構的發展願景堅定前行。
  • 將公益行動注入企業基因 民生信託做了這些
    民營企業作為先富起來的群體,關心公益、熱心慈善、積極回報社會,在公益慈善事業中表現突出,民營企業投身公益慈善的意識越來越強,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越來越大。 2020年9月19日,中國慈善聯合會在第八屆中國慈展會上發布《2019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慈善捐贈的主要來源依然是企業。
  • 葉正猛:堅定地對「花生醬慈善」說「不」!
    如果要實現成功的公益慈善,就要反覆給自己強調「聚焦點」這個詞,堅定地對「花生醬慈善」說「不」。要把優勢資源集中到與企業的價值觀相一致、最令你充滿激情的慈善公益項目。慈善資源的整合、聚焦,是慈善事業的重大問題。用中國比喻就是要「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作為民營大企業的慈善基金會要講求高站位,關注國家的重大戰略、關注重大民生問題,讓有限慈善資源發揮更大效用。
  • 中國扶貧基金會啟動「中航信託·中國扶貧慈善信託」計劃
    中新網北京3月8日電 (記者 張希敏)中國扶貧基金會8日啟動「創新扶貧善心相託——中航信託·中國扶貧慈善信託」計劃。據介紹,中航信託·中國扶貧慈善信託計劃首單以扶貧為主要慈善目的,並且採取共同受託人管理模式,江西省老區促進會為慈善信託計劃的委託人,中航信託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擔任共同受託人,慈善信託資金或財產集中用於中國扶貧事業及扶貧慈善項目。
  • 中國慈善公益人才高級研修班招生公告
    一、項目簡介為解決當前中國慈善公益複合型人才發展的瓶頸問題,由深圳市創新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發起設立的「公益星火計劃」於2012年起正式實施。該項目由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心定向捐贈,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實施。
  • 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持續投入公益事業
    多年來,小康集團不僅關愛員工,注重人才培養,不斷創新發展,更持續捐款捐物,積極投身社會公益及扶貧事業。  (一)匯聚全球優勢資源培育核心技術競爭力,推動智能電動汽車高質量發展  沒有高質量的技術供給,就沒有高質量發展。
  • 央行報告:信託業風險存外溢可能 推動信託法修訂和信託公司條例出臺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及其他高風險領域資金需求旺盛,銀行的傳統金融服務難以滿足這類需求,客觀上導致資金類信託快速膨脹。此外,與《信託法》配套的信託財產登記、轉移等相關法規遲遲未能出臺,制約了信託本源制度優勢的發揮。
  • 清華五道口「慈善金融獎學金培訓項目」走進北京愛爾公益基金會
    北京微愛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王政以孤獨症為例指出,每68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孤獨症兒童教育問題至關重要。可通過基金會試點,引導政府介入的方式,推動孤獨症救助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雲南大益愛心基金會秘書長汪敏表示:「公益最大的目標是推動公共政策的完善。最利於公益發揮價值的部分是目前政府和企業均未關注到的領域。
  • 信託融資模式助力合同能源管理發展
    資金使用周期較長且收益不確定,這就決定了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融資風險比其他項目要高。第二,節能服務公司一般都為中小規模企業,經濟實力較弱,作為其核心競爭力的節能技術等無形資產,不具備可抵押條件。節能服務公司擁有的有形資產專屬性強,資產一經使用,流通變現價值便會大幅貶值,難以發揮擔保物的功效。
  • 追問︱高校慈善教育,專業還是通識?來自高校與公益行業的反思
    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家高校在探索公益慈善教育的路徑。例如,華東師範大學與上海紫江公益基金會在2017年就開始了公益慈善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但與此同時,2020年6月,北師珠慈善專業停辦,引發「大學該不該有慈善專業」的爭論。那麼,高校公益慈善教育究竟應該如何發展,是追求專業教育還是普及通識教育?包括紫江公益慈善課程在內的高校慈善教育探索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 廈門國際信託創新發展譜華章穩健經營成大業
    業務品種已囊括融資信託、證券投資信託、股權信託、財產信託、資產證券化產品、家族信託、公益信託等,可根據客戶風險偏好,量身打造全方位的信託解決方案。該公司控股的福建地區首家兩岸合資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圓信永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於2014年2月開業運營, 其發行的首支混合型公募基金募集超10億元,創下近年新成立基金公司發行的、首支投向於股票市場公募基金的最大規模。
  • 3000家公益組織雲聚峰會 共議網際網路公益的生機與未來
    網際網路豐富了公益慈善的參與渠道、提高了行業資源配置效率、傳播了公益慈善的文化理念、促進了公益慈善的交流合作,已經成為公益慈善事業新的增長點。陳一丹在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峰會上的講話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公益峰會提出,公益慈善事業應該主動與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結合,通過平臺與機構的聯動力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後脫貧時代的鄉村振興。
  •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成立十周年,出資 20 億助力公益生態「創益」
    6 月 13 日,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峰會在北京召開。峰會期間披露了騰訊基金會在十年探索徵程中的十大重要發現。同時,騰訊還宣布將推出「創益計劃」,首期將拿出 20 億人民幣總額的廣告資源,助力全國的公益機構和公益項目,提升公益創意傳播能力。
  • 《慈善藍皮書》發布2019年度中國十大慈善熱點事件
    據記者了解,《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下稱《慈善藍皮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學術出版資助項目,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系列藍皮書之一,也是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的品牌項目之一,致力於中國慈善事業的歷史記錄、經驗總結和發展分析,此外,它還致力於為中國慈善公益研究提供新視角、新觀點、新方法和新材料。
  • 助力石阡騰飛 中國財富傳媒集團攜手企業精準扶貧
    中國財富傳媒集團將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攜旗下財經媒體推廣石阡,展示其特色優勢;發揮緊密聯繫上市公司的優勢,為石阡搭平臺,對接合作項目,助力石阡騰飛。  助力石阡攻堅脫貧  貴州的石阡被稱為「泉都」,其溫泉資源開發與利用可上溯到三國時期。
  • 6成公益機構遭遇疫情生存危機,3000家公益機構腦暴數位化「藥方」
    峰會主席、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在主旨演講表示,網際網路公益已將億萬人的點滴善意匯聚成了愛心洪流,未來期待廣大公益夥伴能更好運用眾多網際網路公益平臺的特有優勢,發揮慈善組織各家所長,堅定人心深處的善意,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向陽而生!
  • 趙建綱:慈善社區創建 為人人參與慈善提供載體
    編者按:推動慈善行業標準化是貫徹落實《慈善法》與《標準化法》的重要舉措和有效方式。近期,《慈善組織檔案管理規範》《慈善組織項目管理規範》《公益項目三A三力評估指南》《慈善社區創建評價方法》四項團體標準集中發布。
  • 發揮專業優勢 助力文化遺產保護
    發揮專業優勢 助力文化遺產保護 2020-11-20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慄坤二度參加「輕鬆籌」公益盛典 助力精準扶貧公益事業
    2020年12月3日,第四屆輕鬆籌公益盛典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輕鬆籌公益盛典」有著「公益界奧斯卡」的美譽,是年末公益界極富影響力的盛典,更是公益領域的裡程碑事件。當晚,李若彤、慄坤、安琦、姜潮、肖驍、李溪芮、徐百慧、高嘉朗、施展、周韋彤、蘇妙玲、杭天琪、任靜付笛生夫婦等眾多藝人朋友前來為公益助力。
  • 庚子年公益大考:抗疫成主戰場之一,在災難中成長|2021新年特刊
    2020年,除了對新冠肺炎疫情進行定向捐贈以外,許多企業還將目光聚焦於教育、扶貧等重點發展領域。4月,萬科企業股資產管理中心與清華大學教育基金籤署捐贈協議,將其持有的2億股萬科股票捐贈給基金會。9月,河仁慈善基金會宣布向福建、湖北、貴州三省捐贈14億元,助力扶貧、救災、醫療、教育等項目,其中福建省9億元,湖北省3億元,貴州省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