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專業優勢 助力文化遺產保護

2020-11-22 澎湃新聞

發揮專業優勢 助力文化遺產保護

2020-11-20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歷史意義與作用。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要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國機集團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發揮下屬科研院所的綜合性勘察設計優勢,堅持「鍛造國機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用科技力量助力文物、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西安城牆

始建於隋、唐,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垣建築,也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1400多年歲月洗禮,西安城牆逐漸出現沉降、裂縫、臌脹等多種病害,持續影響著城牆的「健康」,保護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在西安城牆保護中,有豐富文物保護經驗的國機集團下屬企業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機勘院」)深度參與,持續出力。

下面,麥克帶你了解機勘院如何通過科技手段促進西安城牆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

首創西安城牆四色預警監測體系,全面開展西安城牆綜合監測及預警

西安城牆四色預警圖

機勘院對西安城牆周長13.74公裡範圍實施多手段、全方位的全域綜合監測。在此基礎上,機勘院通過多項搶險工程反覆驗證和系統性模擬實驗,結合病害發展規律,創造性地提出「四色」分級預警監測體系(即分別針對城牆牆體及古建築,按照病害程度從低到高分為綠、黃、橙、紅四個險情等級,每一種險情等級均有相應的應對措施和工作預案),為實現城牆的預防性保護奠定了重要基礎。

建立從病害勘查、成因分析到安全評估、保護應對策略的西安城牆綜合保護體系

地質雷達現場測試

利用地質雷達、超聲波法、應力波法、微鑽阻力法等無(微)損技術,機勘院在大量勘查資料積累基礎上,查明西安城牆保護範圍內的工程地質問題隱患,分析病害成因並確定病害分級標準,提出西安城牆分區分級安全評估方法,系統解決西安城牆保護難題,建立從病害勘查、成因分析到安全評估、保護應對策略的西安城牆綜合保護體系,為城牆修繕加固提供依據。

創造性解決黃土地區地鐵建設、運營與文物保護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

地鐵下穿城牆

西安地鐵四條線路下穿西安城牆,如何解決軌道交通建設和文物保護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是最大的難題。為此,機勘院開展了地鐵盾構施工和運營振動對西安城牆影響專題研究及長期監測,解決了地鐵盾構施工中沉降控制問題,確保盾構施工順利通過了西安城牆。同時建立「地鐵隧道—地基—城牆」系統動力分析模型,為地鐵減振設計和西安城牆長期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而在後期研究中首次提出的地鐵施工沉降控制標準及多道防線振動控制方法,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振動測試

積極探索智慧技術應用,持續助力城牆保護科技創新水平提升

城牆三維建模

機勘院積極探索物聯網監測、三維雷射掃描、航空攝影測量、InSAR、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城牆保護中的研發及應用,提升了西安城牆保護數位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科技創新水平。

永寧門自動化監測

國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在赴西安實地察看城牆保護科研項目進展情況時對機勘院的文物保護工作給予肯定,並表示希望以機勘院為代表的國機集團下屬科研院所,進一步發揮專業優勢和行業影響力,促進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助力國家文物保護工作。

未來,國機集團將繼續積極履行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豐富保護形式,更好地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更大動力。

連結:

機勘院一直致力於文物保護工作,除擁有豐富的工程實踐外,還擁有產學研用一體化新型研發平臺——陝西省「四主體一聯合」文物巖土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機勘院曾參與漢長安城遺址、大明宮遺址、秦始皇陵、西漢帝陵(漢陽陵)、大雁塔、西安城牆、西安鐘鼓樓、彬縣大佛寺石窟、延安革命遺址、西安事變遺址等眾多重要文物的勘查、監測、設計及科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保護經驗,取得了豐碩成果,並培養了一批文物保護技術骨幹人員。

原標題:《發揮專業優勢 助力文化遺產保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公益訴訟|發揮公益訴訟職能 ,助力文物保護!
    公益訴訟|發揮公益訴訟職能 ,助力文物保護!>為保護將樂縣的歷史文化遺產,將樂縣檢察院貫徹市檢察院開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監督專項活動,立足法律監督職能,聚焦本縣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開展公益訴訟,強化對行政機關履行文物保護職能的監督
  • 如何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
    或者說,哪些應該保護,哪些可能已經失去保護價值呢?   徐蘋芳:對物質文化遺產有三方面的要求,一個是歷史價值,一個是科學價值,還有一個是藝術價值,這三項有任何一項都可作為文化遺產。歷史遺留下來的,或者我們發掘出來的遺蹟或遺物,都有很具體的歷史價值。歷史價值不是說「古」的就好,不是那個意思,還得仔細去分。
  • 文化遺產保護開啟新篇章
    秦淮海祠的保護利用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無錫持續加大文保扶持力度,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惠山古鎮申遺、大遺址保護和國家文化公園示範點段建設為重點,無錫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永續利用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根據《決定》精神,無錫把工作要求嚴格落實到《無錫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中,旨在把大運河無錫段建設成傳古揚今的文化帶、綠色宜居的生態帶、享譽中外的旅遊帶。  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在無錫抱城而過,為無錫積澱下厚重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 邁向批判性遺產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知識困惑與範式轉型
    筆者將之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非遺保護運動中的主體性問題,以誰來定義遺產、遺產屬於誰等問題為代表;二是民俗學的學科定位問題,即民俗學學者在介入非遺保護運動的過程中,究竟該發揮何種作用?如何評估和反思學術介入的後果?三是關於非遺保護與非遺研究的方法論問題,即如何在當代中國社會的語境中對非遺展開整體性的研究。這三個方面的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牽扯。
  • 線性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體系探析
    遺產監測系統在大運河申遺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大運河的保護管理、研究利用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數據資料。4、保護管理的展示宣傳大運河的展示宣傳工作也是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遺產類型更複雜、保護管理難度更大的中國大運河,也亟需專門的法律來保障,使之成為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的行動準則,讓保護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制度層面上確保大運河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在法律制定中,要充分考慮大運河文化遺產的特點,切實將運河本體、沿線遺址、生態環境、歷史風貌等涉及文化遺產保護的各個方面考慮進去,妥善處理文化遺產保護與水利、航運、南水北調、城鄉建設等工程項目的關係。
  • 晉江檢察安平橋公益保護入選最高檢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其中福建省晉江市檢察院督促保護安平橋文物和文化遺產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
  • 發揮專業管理優勢 慈善信託助力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
    特別是今年疫情發生後,其以「善」為本、服務社會的公益屬性更加凸顯,通過發揮信託制度優勢和功能優勢,在精準服務有需要的困難群體和企業方面作用顯著,已形成規模化的發展趨勢,並已成為社會慈善事業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今年以來,在外部環境持續變化的形勢下,慈善信託發展情況如何?有哪些突出的變化?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故事
    福州全力推進全國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建設,積極構建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格局,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個重要範例。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進一步從城區延伸到鄉村,從歷史文化街區延伸到傳統老街巷,文化遺產更多融入水系、公園、商圈等城市日常,形成獨特的城市肌理。時至今日,福州市形成了保護文化遺產的廣泛共識和全面保護、系統保護的思維與機制,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迸發出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協調的蓬勃生機。
  • 大運河(紹興段)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芻議
    在環境整治的過程中,街區市民積極支持、密切配合運河遺產保護工作,主動協助拆除了一些與環境不協調的雨棚和遮陽篷,實現了街區「有序、整齊、清潔、美觀」的整治效果,街區原有的建築形態和業態也得到了有效保護。三、運河遺產利用的建議和思考大運河(紹興段)經過千年流淌,至今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交通、水利、生態功能。
  • 日本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一些重要的歷史遺蹟,看起來卻是一副「未被保護」的樣子。文/陳言 編輯戴聞名萩陶苑(圖片源自萩市觀光協會)日本保護文化遺產的故事,想從一個「四線」小城市萩市說起。在沒有飛機的年代,從中國和朝鮮半島去日本,需要橫渡日本海。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於一切
    近些年,我國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多,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消失。不過,不管是被取代也好,化作一種精神流傳也罷,不可否認的是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在消失,可能有時代的因素,也可能有市場的因素。在我們阻止不了項目消失的時候,當務之急則是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起來,幾千年後,人們依舊能夠「有跡可循」。
  • 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協同優勢,以召開圓桌會議等形式,推動多部門共同履職,形成文物保護合力,促進文物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協調推進。【基本案情】甘肅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發揮高等職業教育獨特作用和優勢 助力脫貧...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提高政治站位,勇於擔當作為,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發揮高等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獨具特色的自身優勢,紮實開展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技能扶貧、文化扶貧、生態扶貧、電商扶貧、消費扶貧、駐村幫扶等,助力雲南脫貧攻堅。
  • 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原標題: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訪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王鳳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是要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持續的實踐與傳承,並提升其被繼承的可能性。在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究竟該保護什麼、如何保護,目前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黔東南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不得不知的故事
    「2007年,我們在州級層面成立了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州文體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範鐘聲說:2014年,我們又率先全國在16個縣市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全州1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編制數91個,為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奠定人才基礎。
  • 文化|從一座小城,看日本對本國文化遺產的保護
    萩市因此也擁有豐富的有形和無形歷史文化遺產。從小城萩市的文化遺產保護細節,可以對整個日本的遺產保護管窺一斑。對孩子來說,無疑會讓她在未來的人生中更加珍重文化遺產。 保護歷史而不大事新修,也可算是文化遺產傳承上的「日本特色」。萩市還有不少明治維新武士的故居,都是些舊舊的小房子,由市政府管理、修繕,可以免費參觀。 獵鯨舞 還有些文化遺產,則是運用了大眾娛樂的手段來紀念。 比如獵殺鯨魚。
  • 廣西來賓市發布《來賓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條例》規定,鼓勵和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捐贈、資助、技術服務等方式有序參與忻城土司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依法保護忻城土司文化遺產,有權制止、舉報和投訴破壞、損害文化遺產的行為。
  • 青島農業大學:統籌發揮學科優勢 全面助力脫貧攻堅
    夏收到來,青島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指導農戶科學管理、綠色防蟲,指導農產品深加工、產品研發;指導農機企業進行田間試驗和示範推廣……「學校始終注重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通過一系列措施有效激活了學科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以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作為本場沙龍活動的重要嘉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研究館員顏勁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文化遺產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與文脈所在,也是發展城市旅遊經濟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先天優勢。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中國數字科技館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戰爭結束後,通過發掘發現了一些古人類化石,彌補了部分遺憾,化石的分散或丟失並沒有影響遺產的科學價值。周口店遺址承載了人類進化的歷史證據,傳遞和保持了其真實性的歷史信息,促進了人類起源的持續性研究。遺址的化石地點和周邊環境均得到妥善保護,保護工作在設計、材料、方法、技術等方面遵循文物保護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