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體》的朋友應該對故事情節還有影響,三體星系距離地球約四光年,在知曉了地球的坐標後,三體人決定入侵地球。有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當斐茲羅將軍看見三體艦隊的時候,艦隊在塵埃雲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跡,讓人產生了無力感,我們真的能對抗一個比人類更強大的文明嗎?
人類還在想辦法掌握可控核聚變,三體文明早就掌握了精髓,戰艦上都配備了先進了核聚變技術。三體艦隊夜以繼日地趕赴地球,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600年。
把人類文明的歷史倒退600年,你會發現那時候連地理大發現都沒有開始,大海的盡頭是不是陸地,很多人都不知道答案,科學也處於一個相對落後的狀態。從1687年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到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再到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麥克斯韋將電和磁聯繫起來,最後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玻爾的量子力學。
人類文明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的汽車一樣,實現了多次飛越。但是在能出動太空艦隊的文明面前,我們的實力依舊不夠。如果它們的艦隊正在以1%光速前進,600年之後到達地球,人類該如何自救?
擺在面前的無非是三個選擇,第一個是直接跑路,第二個是拼死抵抗,第三個是一邊拼死抵抗一邊準備跑路,明顯最後一個是對的,好歹還能拖延一點時間,保留人類文明的火種。我們首先得想辦法改進發動機,現代的太空飛船的推動力都不夠大,現階段使用核裂變技術,下一階段需要向核聚變發動機轉變。
600年的時間應該是足夠的,核聚變技術帶來的能量可不是核裂變能比的,我們想把速度提升到接近光速的程度,核聚變是最有可能實現的。其次是武器的發展,面對太空艦隊,槍炮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原子彈和氫彈也有問題,它們帶來的殺傷力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衝擊波,裡面含有輻射能量。不過在太空環境裡,衝擊波會被削弱。所以我們需要研製出能夠在太空環境裡進行打擊的武器,比如雷射武器和高能粒子武器,要是能利用伽馬射線就更好了。
伽馬射線暴的能量足以毀滅小行星,對付太空戰艦自然沒有問題。而且還要提升命中率,太空作戰不能保證精準打擊,那就別想取得勝利了。
最後我們來說說人類該怎麼逃跑,可以在火星上建造一個小範圍的人類聚居地,火星環境十分接近地球,動用科技手段將它改造,是可以讓人類正常生活的。不過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火星畢竟還在太陽系裡面,距離地球太近了。要是外星人決定斬草除根,那火星基地裡的人估計是活不下來了。
此時,人類只有一種選擇,進行星際大逃亡!我們掌握核聚變推進技術之後,就得抓緊時間研製星際飛船了,至於能搭載多少人,還需要慎重考慮。全部跑路是不現實的,總得有人留下來吸引外星人的注意力,讓星際飛船有足夠的時間航行。
科學家還需要保證星際飛船能夠擁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那麼多人在飛船裡面生活,都擔任了延續人類文明的重任,肯定不能出岔子。星際飛船至少需要航行一萬年,天體之間的距離過於遙遠,我們又沒辦法讓星際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只能延長它的壽命。在人類抵達下一個地球之前,星際飛船不能出現故障。
這些都是理論上的猜測,具體實踐會有變化。即使真的有外星艦隊進攻地球,我們也未必要逃亡,說不定人家看不上地球的環境,看兩眼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