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4光年外有太空艦隊,以1%光速朝地球前進,人類該如何應對?

2020-12-05 科學新視界

看過《三體》的朋友應該對故事情節還有影響,三體星系距離地球約四光年,在知曉了地球的坐標後,三體人決定入侵地球。有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當斐茲羅將軍看見三體艦隊的時候,艦隊在塵埃雲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跡,讓人產生了無力感,我們真的能對抗一個比人類更強大的文明嗎?

人類還在想辦法掌握可控核聚變,三體文明早就掌握了精髓,戰艦上都配備了先進了核聚變技術。三體艦隊夜以繼日地趕赴地球,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600年。

把人類文明的歷史倒退600年,你會發現那時候連地理大發現都沒有開始,大海的盡頭是不是陸地,很多人都不知道答案,科學也處於一個相對落後的狀態。從1687年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到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再到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麥克斯韋將電和磁聯繫起來,最後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玻爾的量子力學。

人類文明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的汽車一樣,實現了多次飛越。但是在能出動太空艦隊的文明面前,我們的實力依舊不夠。如果它們的艦隊正在以1%光速前進,600年之後到達地球,人類該如何自救?

擺在面前的無非是三個選擇,第一個是直接跑路,第二個是拼死抵抗,第三個是一邊拼死抵抗一邊準備跑路,明顯最後一個是對的,好歹還能拖延一點時間,保留人類文明的火種。我們首先得想辦法改進發動機,現代的太空飛船的推動力都不夠大,現階段使用核裂變技術,下一階段需要向核聚變發動機轉變。

600年的時間應該是足夠的,核聚變技術帶來的能量可不是核裂變能比的,我們想把速度提升到接近光速的程度,核聚變是最有可能實現的。其次是武器的發展,面對太空艦隊,槍炮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原子彈和氫彈也有問題,它們帶來的殺傷力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衝擊波,裡面含有輻射能量。不過在太空環境裡,衝擊波會被削弱。所以我們需要研製出能夠在太空環境裡進行打擊的武器,比如雷射武器和高能粒子武器,要是能利用伽馬射線就更好了。

伽馬射線暴的能量足以毀滅小行星,對付太空戰艦自然沒有問題。而且還要提升命中率,太空作戰不能保證精準打擊,那就別想取得勝利了。

最後我們來說說人類該怎麼逃跑,可以在火星上建造一個小範圍的人類聚居地,火星環境十分接近地球,動用科技手段將它改造,是可以讓人類正常生活的。不過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火星畢竟還在太陽系裡面,距離地球太近了。要是外星人決定斬草除根,那火星基地裡的人估計是活不下來了。

此時,人類只有一種選擇,進行星際大逃亡!我們掌握核聚變推進技術之後,就得抓緊時間研製星際飛船了,至於能搭載多少人,還需要慎重考慮。全部跑路是不現實的,總得有人留下來吸引外星人的注意力,讓星際飛船有足夠的時間航行。

科學家還需要保證星際飛船能夠擁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那麼多人在飛船裡面生活,都擔任了延續人類文明的重任,肯定不能出岔子。星際飛船至少需要航行一萬年,天體之間的距離過於遙遠,我們又沒辦法讓星際飛船的速度達到光速,只能延長它的壽命。在人類抵達下一個地球之前,星際飛船不能出現故障。

這些都是理論上的猜測,具體實踐會有變化。即使真的有外星艦隊進攻地球,我們也未必要逃亡,說不定人家看不上地球的環境,看兩眼就走了。

相關焦點

  • 如果四光年外有戰艦光速入侵地球,人類該怎麼做?應該迎接他們!
    上千艘三體人的飛船正以光速的1%夜以繼日的趕往地球,人類一直以來的擔心被證實,理論600多年後人類將被殖民,因為以人類現在的技術,連核聚變都無法實現,三體艦隊已經實現了核聚變,而且數量高達1000艘,人類怎麼辦?
  • 如果有人以光速飛到宇宙中,1天後返回,他的家人還在地球上嗎?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是位於4光年外的南門二,這是一個包含三顆恆星的系統,以人類目前的宇航技術需要幾萬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如果沒有光速飛船,我們在宇宙中寸步難行。考慮到1光年是以光速前進1年的距離,而銀河系直徑超過10萬光年,銀心離我們2.6萬光年,即便有光速飛船,也要幾萬年的時間才能遨遊銀河系。那麼,是否意味著光速飛船在浩瀚宇宙中仍然寸步難行呢?
  • 光速飛到12萬億光年外的宇宙盡頭要多久?12萬億年,還是一瞬間?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是位於4光年外的南門二,這是一個包含三顆恆星的系統,以人類目前的宇航技術需要幾萬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如果沒有光速飛船,我們在宇宙中寸步難行。考慮到1光年是以光速前進1年的距離,而銀河系直徑超過10萬光年,銀心離我們2.6萬光年,即便有光速飛船,也要幾萬年的時間才能遨遊銀河系。那麼,是否意味著光速飛船在浩瀚宇宙中仍然寸步難行呢?
  • 1光年到底有多遠?人類最快的太空飛行器,飛完1光年需要多長時間?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每秒鐘299792458米,以這樣的速度,只需要1秒多一點的時間就可以從地球抵達月球,而所謂的1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直線前進整整1年的距離,換算下來就是大約9.46萬億公裡,相當於地球與太陽距離的大約63241倍。這是什麼概念呢?
  • 1光年到底有多遠?人類最快的太空飛行器,飛完1光年需要多長時間?
    為什麼說1光年是「可望不可及的距離」?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每秒鐘299792458米,以這樣的速度,只需要1秒多一點的時間就可以從地球抵達月球,而所謂的1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直線前進整整1年的距離,換算下來就是大約9.46萬億公裡,相當於地球與太陽距離的大約63241倍。
  • 光速速度有多快?如果我們以光速飛行,離開太陽系需要多久呢?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光速,那你能想像以光速前進嗎。單獨說詞好像很抽象,給大家舉個例子,以光速前進,你可以在一秒鐘內前進三十萬公裡,相當於可以讓地球轉七圈半的距離。在講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光速到底有多快?光在完美真空中的行進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0億公裡,以光速來探索太空。
  • 一光年能有多遠?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距離地球僅4光年
    銀河系浩浩蕩蕩直徑16萬光年,我們的太陽系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存在,與太陽同等級的恆星至少有數千億顆。除了星系以外,宇宙中還充斥這大量的星雲,星際塵埃,類星體與黑洞,我們人類想要在其中遨遊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到底該如何下手,我們才能打開星際移民的第一步呢?
  • 宇宙有盡頭嗎?如果一直朝一個方向走,你會發現什麼?
    人類生活的家園是一個小星球——地球。地球之外是廣闊的空間。在人類離開地球之前,我們只能仰望星空,對宇宙充滿了各種幻想和期待。直到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我們才真正看到了廣闊的宇宙。 只有站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渺小。
  • 光在1年裡走1光年,如果在2241光年外,能看到秦始皇稱帝嗎?
    那時人類還沒有發明錄像機,當時的盛況沒有影像記錄。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永遠也看不到當時的情況了呢?正所謂往事不可追也,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經無法改變,我們沒有辦法穿越時間回到兩千多年前,去親眼看一下。但在理論上,我們其實還是有可能看到當年秦始皇的稱帝場景。
  • 如果一根針以光速撞擊地球,會發生什麼?地球是毀滅還是毫無反應
    提高速度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難以跨越的鴻溝,只因為地球上的資源有限,人類文明發展程度也極為緩慢,人類很難利用現有資源來提升速度。這也就意味著人類很難徵服太空。哪怕僅僅只是離開太陽系都難度重重,只因為太陽系的直徑都達到了2光年,更何況銀河系的直徑動輒15萬光年到20萬光年呢?
  • 一光年有多遠?人類最快的飛船需要多久才能走完一光年?
    可見,速度對於人類文明前進的重要性,而在人類現在科學理論下,速度不是無限提升的,它有一個極限值,那就是光速。與光速相對應的則光年,可能有人會問了:一光年有多遠?人類最快的飛船需要多久才能走完一光年?在天文學的領域裡,光年是一個距離單位,而不是速度單位。
  • 既然光速最快,天文學家如何知道星系在百億光年外?
    每當發現新的天體或者天文事件時,天文學家總會告訴我們這個天體離地球有多少光年。既然光速是已知最快的速度,那麼,天文學家如何在短時間內知道天體離地球有多少千光年,多少百萬光年,甚至多少億光年呢?對於遙遠的太陽系外天體,我們不可能向那些天體發射光,比如無線電波,然後等待光反射回來,再通過時間差來算出天體的距離。
  • 光速還能摧毀恆星?光速究竟有多快,一光年又有多遠?
    愛因斯坦相對論指出當一個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其能量也在增加。當無限接近光速時,物體的能量也可以達到無窮大。假如一顆子彈以光速撞擊地球,那么子彈也能夠摧毀整個地球。甚至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也會在光速的衝擊下崩潰成碎片。在《三體》中摧毀恆星的就是這樣的「光粒」打擊。光速究竟有多快?一光年究竟有多遠?
  • 1光年到底遠到什麼程度?走1光年需要多久?
    為了更好描述宇宙的距離,天文學家創造出了一個非常大的長度單位——光年。如果用光年來表示,織女星的距離為25光年,這樣的表示方式顯得非常簡潔。那麼,光年究竟是如何定義的呢?1光年到底遠到什麼程度?行走1光年需要多長時間呢?
  • 如果人類能夠實現光速飛行,飛船如何躲避宇宙中的障礙物?
    如果人類能夠實現光速飛行,飛船如何躲避宇宙中的障礙物?引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了,光速在宇宙中非常快,已經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這個速度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真的是太快了,我們現在人類的速度連光速的十分之一都沒有達到,也就是我們我們和光速比起來真的是太慢了,不過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如果人類沒有辦法達到光速,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飛出太陽系,也不可能在太陽系外探索宇宙,銀河系的直徑已經達到了10萬光年
  • 又發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僅距地球4光年,人類能否到達?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找尋著「第二個地球」,這不僅是希望能找到地外生命,也希望能找到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家園,畢竟人類不可能永遠生存在地球上,終有一天人類會走向宇宙,若那一天到來了,那麼人類的下一站也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 太陽系外有一堵「牆」,旅行者1號被什麼擋住了?
    ,除了要下決定以外,更重要的是你口袋有沒有錢,同樣的道理,人類想飛到太陽系外進行探索,需要極為先進的科技,儘管人類已經成功登上月球,但是距離飛出太陽系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人類又迫切地想到太陽系外去看看,這該怎麼辦?
  • 如果你以光速穿越宇宙,會怎樣?
    在真空中,光子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飛速傳播愛因斯坦早已給它打上極限標籤理論上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能比它跑得快這種超快速度特別適合遠距離馳騁  如果你以光速穿越宇宙,會怎樣?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為9300萬英裡這意味著太陽發出的光大約需要8分30秒才能到達我們的地球如果太陽突然消失我們只能在8分30秒之後才能意識到我們的近鄰火星平均距離太陽1.42億英裡一束光到達紅色星球需要12分42秒紅色星球距離太陽比我們的地球更遠它比地球少接收約44%的陽光
  • 1光年到底有多遠?是我們人類無法想像的距離
    光速是我們人類目前已知的最快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不可能達到光速。而在天文學度量詞當中,我們又經常會聽到「光年」這個詞。「光年」和我們人類的「一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我們平時所說的「年」指的是時間的長短,而「光年」指的卻是長度單位,也就是光在真空環境下一年的傳播距離。
  • 如果人類製造出光速飛船,能夠縱橫銀河系嗎?科學家表示不可能
    古時候的人們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夠飛天,去看看地球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樣?而這個夢想,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在1957年終於實現了。1657年10月4日,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人類正式開始宇宙的探索。雖然從1957年到2020年只過去了63年,但是人類的太空科技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