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鳥歸巢金張掖文/張玉林

2021-01-17 甘州在線

配音:薛 飛(著名主持人,朗誦藝術家,原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主播。現任中華女子學院教授、播音指導。)

張掖地處河西走廊腹地,自古以來就是連通中原與西域的交通要塞。這裡分布著全世界除海洋之外的所有地貌景觀,是寰宇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七彩丹霞、祁連雪山、大漠孤煙、戈壁溼地……人間勝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走進張掖,了解張掖。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由於地處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上遊,張掖河道縱橫,溼地遍布,是全球八個候鳥遷徙通道與棲息地之一,也是我國候鳥三大遷徙線路西部路線的中段地帶。每年有數十萬隻候鳥從這裡遷徙過境,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陽春三月,黑河解凍,萬物復甦,草長鶯飛。大批候鳥從南方翩然而至,在張掖停留棲息。金秋十月,穀物成熟,澄空流雲,大地披金。由天鵝、大雁、白鷺等各種候鳥組成的「旅遊團隊」,分期分批抵達張掖,與張掖繁育的黑鸛、黑翅紅腳鷸等鳥類會合,使這裡變成萬鳥盤空的「候鳥天堂」。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全國數量已不足兩千隻,但在張掖就有五百多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玉帶海雕、遺鷗等珍稀鳥類,更是在張掖安家落戶。

從黑河溼地到祁連雪山,到處都有它們美麗的身影。

它們或凌空飛翔,或交頸而眠,千鳴百囀,儀態萬方,彌天覆水,嘆為觀止。有時它們從水庫飛臨黑河嬉戲覓食,有時又從黑河飛往沙漠沐浴陽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唐代大詩人王維所描繪的河西蒼涼畫卷上,萬鳥歸巢,不僅生發出強大的視覺衝擊力,也為壯美風光增添了生態和諧的一面。

這裡有豐盛的美食,足夠它們補充遷徙中消耗的體力;這裡有適宜的氣候,便利於它們築巢育雛;這裡更有善良的人民,視它們為人類的夥伴。

它們是自然的「歌者」,也是林田的「良醫」。

世界上任何物種都不可能單獨存活,人類更是如此!隨著生態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善待鳥類,和諧共處,己成為全民共識。張掖人愛鳥,它們像親人一樣善待這些特殊的「家人」,與它們共享這片藍天弱水。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夢」,在張掖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是一個個美麗的精靈,是一雙雙靈動的翅膀。

相關焦點

  • 張掖:綠色生態引「萬鳥歸巢」
    由天鵝、大雁、白鷺等各種候鳥組成的「旅遊團隊」,分期分批抵達張掖,與張掖繁育的黑鸛、黑翅紅腳鷸等鳥類會合,使這裡變成萬鳥盤空的「候鳥天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全國數量已不足兩千隻,但在張掖就有五百多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玉帶海雕、遺鷗等珍稀鳥類,也在張掖安家落戶。
  • 仲夏鳥趣
    CICPHOTO/劉憲國 攝↑2020年7月1日,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一處月季園,一隻伯勞鳥停棲在月季花上。CICPHOTO/王海濱 攝↑2020年7月1日,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一處月季園,一隻金翅鳥在枝頭鳴唱。
  • 市鳥白鷺泉城超萬隻
    市鳥白鷺泉城超萬隻
  • 日落黃昏 萬鳥歸巢
    這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最近一兩年卻突然爆紅,吸引了本地村民和外地遊客競相登門訪問,原因是村後一片竹林聚集了成千上萬隻鷺鳥,而且,由於當地村長帶領村民傾力保護鳥類,鷺鳥漸漸越聚越多,不管是清晨微熹初露,還是傍晚落霞漫天,半空中萬鳥盤旋,蔚為壯觀,可與聞名全國的新會小鳥天堂媲美,以至於人們稱之為「江門又一個小鳥天堂」。為什麼有這麼多鷺鳥在高圍村安家?高圍村村長村民如何保護鳥類?
  • 月映初心 萬鳥歸巢 禹越中秋詩會迎佳節
    「月映初心 萬鳥歸巢」2019年德清中秋詩會暨迎國慶七十年活動  又逢中秋,月映鄉情。9月12日晚,以「月映初心 萬鳥歸巢」為主題的2019年德清中秋詩會暨迎國慶七十年活動在禹越鎮三林村的萬鳥園內順利舉行。現場,縣內詩歌愛好者、外來創客青年、當地鄉賢、返鄉創業大學生及三林村村民齊聚一堂,寄情於月,吟誦詩歌,一起度過了一個富有詩意的中秋節。  「漫天的彩霞映照,萬鳥園帶彩的漣漪。歸來的小舟,蕩漾著,歸巢的白鷺,盤旋降落。」
  • 觀黃河入海 賞萬鳥歸巢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擁有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被稱為「鳥的天堂」,每年在這裡越冬、繁殖、棲息的鳥類達600餘萬隻,也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全球遷徙路線中,黃河三角洲佔據兩條,一個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路線,一個是東亞到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我們處於這兩條路線的交匯處,也是交通要道。
  • 春天,來秦皇島看萬鳥飛翔
    春天,來秦皇島看萬鳥飛翔 2020-03-29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隻鳥的骨架拍出了400萬的高價,它到底有什麼來歷?
    昨日,佳士得倫敦拍賣場出現了一隻鳥的骨架,這具骨架最終以62萬美元(約428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這隻鳥有什麼來歷?為何它的骨架會如此昂貴?原來這種鳥早在1662年就已經滅絕——它就是不會飛的渡渡鳥。
  • 日探測器「隼鳥2號」將在22萬公裡高度釋放密封艙
    中新網9月4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日宣布,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返回地球時,將在22萬公裡的高度釋放裝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樣本的密封艙。釋放時間為日本時間12月5日下午,密封艙將於6日凌晨落入澳大利亞南部沙漠。
  • 「萬米網海捕鳥」幕後:鳥網未禁生產 利益誘惑
    ——紀錄片《遷徙的鳥》中,展示了停靠站的碎片化、島嶼化、環境汙染等都會對候鳥的存活帶來威脅,但人類的濫捕亂獵則是其中最致命的。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報導「萬米網海捕鳥」事件後,人們再次將目光聚焦在濫捕亂獵候鳥、交易猖獗的天津、河北唐山等地。但事實上,候鳥遷徙的「血色之路」遠不止天津、唐山等黃渤海地區。
  • 唯一「滅絕」的國寶:被人類害死,一副「鳥骨」價值440萬!
    模里西斯的國寶是一種名叫「渡渡鳥」的鳥類,遺憾的是,目前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見過渡渡鳥的真面目,因為這種鳥已經永遠從地球上消失了 和鴕鳥一樣,渡渡鳥也是一種不會飛的鳥,它的體型比天鵝略大,成年的渡渡鳥高約0.9米,重量在30-50斤之間(科學界認為渡渡鳥體重在10-18公斤),頭大尾短,憨頭憨腦的,正因為如此,渡渡鳥才被當時入侵模里西斯的葡萄牙人命名為「dodo」(意思就是笨蛋)。
  • 中外科學家合作繪製萬種鳥基因組圖譜
    11月12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萬種鳥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長期以來,人類對鳥類系統發育關係的了解比其他任何脊椎動物都要少。「萬種鳥基因組計劃」旨在從全基因組水平構建鳥類的生命之樹,解析鳥類輻射性演化的分子動力,解碼動物遺傳變異和性狀差異之間的聯繫,揭示分子演化和生物地理學及物種多樣性格局之間的關係,評估環境氣候及人類活動對物種演化過程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並且揭示整個鳥綱物種的種群變化歷史。目前,全球有超過200位科學家參與到這項宏大的計劃中。
  • 南京浦口星甸常年有人捕鳥 萬餘只命喪鳥網鐵夾
    南京浦口星甸常年有人捕鳥 萬餘只命喪鳥網鐵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2日 05:13 來源: >    記者到浦口鳥「天堂」調查,野鳥慘死令人觸目驚心  萬餘野鳥命喪鳥網鐵夾  南京晨報訊 天氣漸漸變暖,野生鳥開始活躍起來,可有市民向晨報84701110熱線反映,浦口星甸、龍山一帶,常年有人捕鳥,原本是鳥「天堂」的地方現在成了鳥的墳墓。
  • 廣東吳川裡坡村每天傍晚都有萬鳥歸巢,你們看過嗎?
    廣東省吳川市有條村子,每到傍晚,就會出現成千上萬的小鳥從村的各處林木裡飛到一片特定的椰樹林,當地人稱之為萬鳥歸巢,這條村就是振文鎮的裡坡村。當每天靠近傍晚五點半左右的時候,裡坡村的人陸陸續續多了起來,大家都在等待觀看六點左右的萬鳥歸巢。
  • 動物權利保護人士放生2萬隻鳥,結果死了數百隻雛鳥
    據《每日郵報》報導, 英國一農場飼養主指責動物權利保護人士破壞農場圍欄,在放生2萬隻鳥時,導致數百隻雛鳥死亡。23歲的埃洛伊絲·麥克唐納(Eloise McDonald)在自家農場裡發現了數百隻死鳥,大部分鳥兒死是於用來給動物供暖的燃氣管道切斷,以及飲水機被毀壞,也有一些鳥是被狐狸殺死的或者意外死於野外。 該農場由她的堂兄安德魯·法裡斯和父親經營,這些鳥主要向當地射擊比賽供應。
  • 宜賓這個農民在深山養了5000多隻「怪鳥」!產值已達7萬多元
    宜賓這個農民在深山養了5000多隻「怪鳥」!產值已達7萬多元 2019-09-24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蘭州天空盤旋上萬隻鳥,表演飛行特技……這樣的景象你見過嗎?
    來源:蘭州晚報10月11日晚6時左右上萬隻鳥聚集在深安大橋附近的天空舉行「特技飛行表演」!它們時而在雲端像波浪一樣翻滾,時而俯衝水面,場面十分壯觀。大約1小時後,所有的鳥都飛到甘肅省農科院南門附近的河心島上結束了這次表演當日黃昏時分,蘭州機車廠的譚曉白先生正和妻子在深安大橋西側的省農科院南門附近黃河邊散步,忽然看到從東、西兩邊飛來兩群鳥,群鳥相聚,盤旋於天空,似乎商量了一下,東邊的鳥群匯入了西邊的鳥群,開始在空中飛舞。
  • 這種鳥能飛到萬米高空,直到被吸入飛機引擎,才被大家發現!
    還有的鳥長得很大,以肉類為食,當然體型較大的鳥也能飛的更高,這些鳥類的身體都很輕盈。但是還有一些特別的鳥類,它們並不會飛,而且體型笨重。   今天小編就要跟大家說一種鳥,它可以飛的很高,在全世界的鳥類中,它們是飛的最高的鳥。
  • 一隻鳥籠200萬? 西南第一鳥市見證川派籠鳥文化發展
    以成都青羊鳥市,亦即黃田壩鳥市為一個交點,川渝地區籠鳥文化的前世今生,幾乎都從這裡開始。而籠鳥之「籠」,成為解構這一文化現象的一個切面。籠中窺鳥,可觀川派養鳥文化之一角。故事1:閔大爺和26隻鳥成都日月大道一段附近的一處小區裡,住著資深「鳥奴」閔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