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丨宋代小品畫:蛺蝶小品畫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文/劉建軒

蛺蝶題材作為宋代草蟲小品畫中重要組成,歷來為人們所喜愛。由於此類題材作品的數量佔比大、藝術成就高,是非常值得專門用一期文章來介紹的。蛺蝶或為蝴蝶古稱,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云:「蛺蝶輕薄,夾翅而飛,枼枼然也。蝶美於須,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謂須為胡也。」蛺蝶的畫法成熟較早,唐初時滕王李元嬰即以畫蝶聞名,素有「滕派蝶畫」之譽。對蛺蝶的描繪發展到了宋代更加大放異彩名家輩出,其中以北宋趙昌最為著名。趙昌之畫長於寫生,得花木之精神,所畫蛺蝶翩翩而動躍然紙上。這種對畫面生動之感的表現,也正是宋代花鳥畫的一種特有時代精神。以下筆者挑選了幾幅具有代表性的宋代蛺蝶題材小品畫分別加以賞析。

宋 佚名 晴春蝶戲圖 絹本設色 23.7×25.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晴春蝶戲圖》,絹本23.7×25.3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本畫無款,舊籤題「李安忠晴春蝶戲」。在花鳥畫中,蝴蝶通常都是以點綴畫面的作用出現,一幅畫完全以描繪蝴蝶為主題的團扇小品在歷代繪畫中是十分少見的。此幅《晴春蝶戲圖》畫面背景不著一筆,畫中蝴蝶姿態各異宛若在空中翩翩起舞,它們大小相間顏色繽紛,這樣的場景顯然不是來自完全真實的自然情境,應該是作者有意的精心安排。這樣的構圖方式與黃荃的《寫生珍禽圖》相似,是一種集錦性質的作品。畫家對蝴蝶描繪細緻入微極為寫實,其作用不僅在于欣賞,同時也是科教、學畫的範本。其畫法看似是「沒骨法」,實則仍是「雙勾填色法」,只因勾勒的墨線顏色較淺被重彩所覆蓋。這種畫法在北宋末年的畫院頗為流行,宋徽宗的《枇杷山鳥圖》亦是用此法。

宋 佚名 海棠蛺蝶圖 絹本設色 25×2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海棠蛺蝶圖》,絹本,25×24.5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雖無款識,但據其風格畫法推斷應是北宋畫院中人所作。畫中海棠花葉的勾勒質樸沉穩,與南宋院體的纖巧細謹截然不同。作者筆下海棠迎風搖曳,枝葉翻折,生動真實,可見其觀察自然之細緻。這和宋代畫院傳承了黃荃一派的寫生傳統是密切相關的。其厚重的質感與特殊的敷色技法有關,絹本畫可正反兩面都上色來增加顏色的豐富程度,白色及石色則可在反面用重粉託底讓該部分顯得更為厚重。

宋 朱紹宗 菊叢飛蝶圖 絹本設色 23.7×24.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菊叢飛蝶圖》,絹本,23.7×24.4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本畫舊籤題「朱紹宗菊叢飛蝶」,畫上名款因破損今只存一「朱」字於左下方。朱紹宗,南宋宮廷畫家。《圖繪寶鑑》上記載:「朱紹宗工人物貓犬花禽,描染精邃,遠過流輩。隸籍畫院」。此畫描繪了菊叢中蜂蝶飛舞的情景,細筆勾畫、設色典雅,若論渲染之精妙當屬宋畫小品之冠。圖中花蕊的立粉技法運用之精湛讓人嘆為觀止,畫家筆下一花一葉極具立體感仿佛如淺浮雕一般,可見畫史所言非虛。

宋 佚名 青楓巨蝶圖 絹本設色 23×24.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青楓巨蝶圖》,絹本,23×24.3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本畫無款,所繪精美細膩頗具巧思,屬宋人小品畫中的精品。畫中一隻展翅飛舞的巨蝶正迎向一束搖曳的青楓,嫩綠的楓葉上趴著的紅色甲蟲更增添幾分生趣。畫面構圖極為高妙,楓葉與巨蝶大勢上構成了一個倒三角的形狀,但作者通過將蝶翅與楓葉恰當地安排,又使得不穩定的倒三角構圖保持了平衡。此畫亦是一幅高度寫實的作品,圖中巨蝶名為烏桕大蠶蛾(又名皇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娥類,其前翅張開時可達25至30釐米。通過對比皇娥的標本可以發現,千年以前所描繪的巨蝶與現在幾乎無異。再觀其畫法,用筆細勁,設色清雅不落俗格。

相關焦點

  • 宋代山水小品畫中的亭臺樓閣
    關於樓閣界畫,宋代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寫到,「畫屋木者,折算無虧,筆畫勻壯,深遠透空,一去百斜。如隋唐五代以前,洎國初郭忠恕、王士元之流,畫樓閣多見四角,其鬥栱逐鋪作為之,向背分明,不失繩墨。今之畫者,多用直尺,一就界畫,分成鬥栱,筆跡繁雜,無壯麗閒雅之意。」由此可見,使用界尺來畫建築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損其畫意,這也是我們在鑑賞學習古人界畫時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 朕的潮代|宋《海棠蛺蝶圖》頁
    朕的潮代|宋《海棠蛺蝶圖》頁此卷所繪大致為陽春三月時分,蛺蝶於海棠花枝間飛舞的佳景。與常規畫家對海棠花繪法不同的是,畫者先特意將枝幹繪成S形,隨後將海棠花朵繪成偃仰向背狀,葉片在其筆自成翻卷輾轉之勢,精準地渲染出「無形的醉人春風」,及「雋永的春意
  • 小學美術《花鳥小品》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花鳥小品的構圖及水墨的表現,掌握花鳥小品畫的創作步驟,並能夠在臨摹的基礎上畫一幅花鳥小品。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感受花鳥小品畫的獨特魅力,初步掌握畫花鳥小品的表現技法。【難點】運用一定的構圖方法創作出富有情趣和具有畫面美感的花鳥小品。三、教學準備筆、墨、紙、硯等中國畫工具材料,多媒體課件。
  • 小學美術 花鳥小品 說課稿
    一、說教材《花鳥小品》按照學生的學習方式劃分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三、說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花鳥小品的構圖及水墨的表現,掌握花鳥小品畫的創作步驟,並能夠在臨摹的基礎上畫一幅花鳥小品。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藝術的花鳥畫作品、分析作畫步驟、練習繪畫等課堂活動,逐步提高動手能力及水墨繪畫的表現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對中國傳統美術的興趣,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與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
  • 《蛺蝶圖》描繪的是什麼季節-光明日報-光明網
    《寫生蛺蝶圖卷》的高仿品再次引起了高度關注。這份高仿品曾被故宮博物院在2009年3月和11月分別送給臺灣故宮博物院和美國總統歐巴馬,足見其文化交流價值和國際禮賓意義。    此圖相傳是宋代趙昌的作品,其運用雙鉤粗逸之筆,筆筆精細,蟲蝶用色濃麗,花草設色淡冶,藝術成就為世所公認。但尚有很多疑問需要研究解決。比如,此圖描繪的是春景還是秋景就說法不一。
  • 拳石勺水 養堅淨心——賈剛和他的菖蒲寫意小品畫
    在「扇美兩山·圓夢小康」尋山問水扇面展上,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賈剛的十餘枚扇面畫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些扇面畫以花鳥為題材,遠追徐渭的狂放、朱耷的野逸、金農的古拙,近取吳昌碩的雄渾、齊白石的純樸,寫意技法的水墨淋漓中,洋溢著自然的勃勃生機。
  • 宋代著名的理學大家朱熹的詩詞佳句賞析
    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於寓哲理於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賞析:詩歌敘述詩人外出河邊尋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覺到處煥然一新。為什麼?因為天地間吹開了和煦的東風,東風催得百花齊放,百花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讚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歷來也被傳為名句。
  • 葉永青:藝術家畫什麼畫,畫個「鳥」!
    鳥在中國人的通常意識裡,是一種比較高雅的文人畫經常運用的形象,那麼「畫個鳥」就把另外一層意思帶出來了,這就是民間的一種俗話和粗口,比如畫你個鳥,畫你個頭,畫你個屁等等,這些題材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葉的心中圖像,來自於他對文人畫的喜愛和熱情。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水墨畫的影子,中國的山水、花鳥以捲軸或者豎幅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意識裡,不用臨攀,每個人都有些記憶和印象。
  • 朱非書法賞析:蘇軾《前赤壁賦句》
    ——蘇軾《前赤壁賦》部分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
  • 宋代玉器小知識
    宋代玉器帶給世人的感覺是雕琢精緻、形態優美。此時,玉器不再是皇家貴族所壟斷的專用品,而是也可以進入民間市場,從而使得玉器市場更加繁榮昌盛。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宋代玉器小知識,使您賞析宋代古玉,品鑑它的特色之處。一、宋代玉器-玉材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宋代玉器的玉材多選用新疆和田玉。和田玉溫潤細膩,質量上乘,是宮廷玉材的最佳選擇。
  • 昆蟲日記丨來自日本的國蝶:大紫蛺蝶
    我用手機找了一些分辨大紫蛺蝶雄雌的方法,雄蝶的翅膀會有虹彩,在陽光下翅膀會有藍紫色的金屬光澤,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遭到了職業捕蝶人的無情捕捉導致數量減少。雌蝶相較而言體型會大一些,翅膀是沒有光澤感的。根據這些,我判定我面前的這隻大紫蛺蝶應該是個女孩子~牧心山居實拍後來是因為小九湊到我身邊來了,大紫蛺蝶受到了驚嚇,撲稜翅膀飛走了,我居然感受到了它揮動翅膀的風,不得不感嘆果然是個女漢子。她也並沒有飛太遠,在外婆種的花叢中流連。
  • 北京晚報:《劉老根》是小品電視還是電視小品
    昨晚,《劉老根》續集終於在大團圓的結局中畫上了句號。雖然最後的收視率還沒有統計出來,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眼球被劉老根吸引。顯然如果再把《劉老根》續集看成單純的喜劇小品大串燒已經不太合適了,面對挑剔的觀眾,《劉老根》到底是一部小品電視還是一部大型的電視小品已不太重要,能引起爭議很大程度上說明作為一部電視劇《劉老根》的影響力已客觀存在。
  • 「麻醉」的發明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20——7.26)我國首次測定珠峰高度丨科學史小畫
  • 花鳥畫小品畫法,一學就會!
    畫花鳥可先練習畫小品,因花卉小品主要是較単一的某種花為主,學習.練習.研究都較單一,能較快的畫好這一花卉,畫好一種之後其它就會用更少時間畫好笫二種.第三種-,因不倫哪種花卉用筆都大體相同,只有造形及墨色的變化,畫好幾種花卉後就可用一種為主題創作花卉作品了。
  • 石虎:恣意縱橫畫山水
    ,尤為打動我的是山水小品,單純的筆墨線條,不敷設任何的肌理和色彩,給我帶來的感動莫名而強烈。石虎山水 41cmx41cm紙本水墨 2014年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中說:「雲霞蕩胸襟,花竹怡性情,物本無心,何與人事,其所以相感者,必大有妙理。
  • 《物種起源》出版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20——7.26)我國首次測定珠峰高度丨科學史小畫
  • 不可逆轉 瀕危生物美麗"大紫蛺蝶"訴說哀愁
    生態達人陳信守說,全臺蝴蝶有四百多種,拉拉山囊括了一半,而光是服務中心對面這塊區域,就出現過九十幾種蝶類,加上此地正是大紫蛺蝶的活動區域,所以被視為北橫一帶相當重要的賞蝶據點。瀕臨絕種的大紫蛺蝶,是蛺蝶中的大塊頭,展翅寬約十餘公分,透著豔紫藍色的背翅是牠的迷人之處,卻也因此引來殺身之禍。
  • 赤蛺蝶
    赤蛺蝶,拉丁學名為Vanessa indica Herbst,別名芋麻蛺蝶。中國國內主要分布在華南、中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