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娜總 印客美學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狄更斯《雙城記》
前幾天,微博熱搜出現了一個話題#非典型男子圖鑑#,這個話題下的視頻向人們展示了那些勇於打破男性刻板印象的男子,不論是喜歡化妝、走秀還是跳可愛的舞蹈等,每一個男子都是最自信的姿態站在鏡頭前。
他們雖然從來沒有為自己貼標籤,但是他們已經活成了「肆意」的標籤。而他們的生活也並不會被這些標籤限制,這就讓小印想到了一個網絡詞彙「斜槓青年」。
其實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名人都是「斜槓青年」,他們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一個有趣的靈魂哪能滿足於自己的履歷表上只有一個身份?
所以他們走上「非典型」的「花路」,有的是因為興趣使然,有的是因為仕途坎坷,有的是因為職業發展需要,還有的,還不是跟我們一樣:因為窮嗎!
李白:寫詩哪有練劍好玩
詩仙李白在詩詞方面的造詣我們就不一一贅言了。
其實在年輕的時候,叛逆青年李白也是一個中二,寫詩什麼的對他來說一點都不酷,人家一門心思做著俠客夢,《新唐書文苑傳》記載,李白「性倜儻,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
那時候寫詩什麼的都是要靠邊站的,就算寫,也是為了表達對劍術的喜愛。
他的詩作裡提到劍的名篇就超過40首以上,《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出現的頻率更是高達107次。
從《與韓荊州書》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出李白的俠客情結。
「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
十五歲的李白,痴迷劍術,據說還正兒八經拜了師學習,而他的師傅正是被世人稱「劍聖」的裴旻,坊間傳聞,李白劍術只在師傅之下,全唐第二,可見還是極有天賦的。
二十五歲的李白,開始仗劍走天涯,闖蕩江湖,實現了兒時的俠客夢。
直到三十歲他才開始職業生涯的轉變,認真寫詩,並以此聞名天下。
李白能文能武,瀟灑不羈,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在,絕對都是icon級別的人物!
要是能重來,我也要選李白!
王維:差一點就憑唱歌出道了
王維在還沒成為詩人的時候,其實是一位唱作俱佳的音樂人。
當年,他經人引薦,參加了一場皇家舉辦的名流盛宴,在場都是當朝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王維自彈自唱了一曲自己作詞的琵琶曲,獨特的嗓音,文藝的氣質,立馬讓現場的來賓為之折服,在場的玉真公主當即就為他爆燈!
公主決定力捧這個新人,馬不停蹄地帶著王維去參加各種名流局,而王維也沒有讓她失望,有一次他被出題寫一首跟酒有關的詩,王維便是在那時寫下了他的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從此一夜成名,很快就在朝中謀了個一官半職,開始了自己的詩人生涯。
最怕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在外人看來人生贏家的王維,居然還會每天為失業發愁,默默跑去學了畫畫。
硬是讓自己成了寫詩裡面最會唱歌的,唱歌裡面最會畫畫的,畫畫裡面最會寫詩的才安心。
我們普通青年看了真是瑟瑟發抖:還給不給人活路了?
袁枚:開營銷課一定火爆
古代的文藝青年裡,多的是受不了官場黑暗辭官回家的人,但大多數都過得比較慘澹,但袁枚就不一樣了,憑藉著出色的商業頭腦,辭官後的他依然過得風生水起。
24歲中了進士的袁枚,在中央上了9年班後徹底厭倦了苟且的生活,於是果斷辭官。
33歲的他,拿著3600兩銀子,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他首先把目光轉向了投資買房,買下了大觀園舊址並改名為「隨園」,花重金重修,把隨園打造成了當時的網紅景點,不設門票,引得文藝青年和平民百姓都前來打卡。
他還會邀請名人政客、網紅等參加私家食宴,設宴在室外的亭榭,還安排歌舞表演,慕名前來赴宴的人一度絡繹不絕,對隨園的美食也是讚不絕口。
袁枚發現了這個商機後,決心將隨園的飲食生意做大,於是一邊繼續擴大食宴的規模,一邊親自撰寫了《隨園食單》,教別人如何做菜,一時間賺得是盆滿缽滿,實現了口碑金錢雙豐收。
流量有了,名氣有了,業餘時間老袁還幹起了老本行,接些文案的活,不過前提是銀子要給足。
後期還在園內開設學堂,開班授課;將園內田地、山林、池塘出租,坐收租金。
這經商頭腦真的是讓人膜拜,營銷方案可以寫進教科書了吧!
宋徽宗:喝茶喝出國家一級茶藝師水平
宋徽宗做皇帝沒做出什麼名堂,喝茶倒是喝出了門道。
他的代表作《文會圖》,描繪的是北宋時期文人政客品茗雅集的場景,可見在當時,宋徽宗最喜歡的雅事便是以茶會友,組局品茶了。
他還尤其愛鬥茶,興致高時還親自參與表演鬥茶,用茶匙在茶湯中畫出山水畫的花紋,茶藝之高超,簡直是拉花界的大師。
為了進一步宣揚茶文化,他潛心研究茶道,針對宋朝的茶葉發展情況,著成茶書《大觀茶論》,成了古今中外第一個著茶書的皇帝。
《大觀茶論》共二十篇,內容分別為:緒論、地產、天時、採擇、蒸壓、製造、鑑辨、白茶、羅碾、盞、筅、瓶、勺、水、點、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等名目,詳述茶樹種植、茶葉採制、茶品鑑別等,可謂是嘔心瀝血的誠意之作。
他的不遺餘力推廣,也讓宋代成了茶飲活動最盛行的時代。
在藝術方面,宋徽宗有著極高的造詣,樂律、書畫、茶藝無不精通,只是在做皇帝這塊就不太行了。
也許比起做皇帝,做個藝術家才是他的正確打開方式。
韓愈:靠副業賺回體面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剛做官那會,俸祿低微,再加上還要養家餬口,也是壓力山大,只能硬生生靠副業維持生活,而他的副業就是幫人寫墓志銘。
唐朝時期流行一種「連墓志銘都要攀比」的壞風氣:對於有錢有權的人士來說,寫給死去親人的墓志銘也是炫耀家世的重要機會,如果親人去世找不到名人來寫墓志銘,那簡直就是丟臉到家!
韓愈雖然官位不大,但好歹手握《師說》等10W+爆文,再加上這活兒門檻較高,需要名氣,還需要文筆和書法加持,所以,當時的達官貴人都喜歡請韓愈執筆,有的甚至非他不可,這樣一來,他就成了金牌墓志銘寫手。
而他接到的最大一單,是在50歲的時候給唐憲宗李純立碑,寫下了《平淮西碑》,得到了相當於人民幣20萬元的潤筆費(碼字工羨慕啊~)。
不同於別人的跨界副業,韓愈可謂是把正業和副業做到了完美結合,雖然寫的是墓志銘,但也提升了寫作水平,對自己的文學事業也是頗有助益的。
斜槓要使對力
歷史上的斜槓青年枚不勝舉,比如大家都熟知的美食家蘇東坡,設計師兼時尚達人魯迅,會寫詩的建築學家林徽因等等。
但真正的斜槓力,不是說一個人會很多技能而已,只有每一樣技能都能發展成自己的事業,或能輔助自己的主業,這才是有用的「斜槓力」。
雖然說,技多不壓身,但如果只是玩票性質的斜槓,還耽誤了正業,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科學撬動槓桿,才能給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不知道各位inker們有些些什麼斜槓標籤呢?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看一場藝術的展覽 訪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個美好的物品 辦一場文藝活動
原標題:《非 典 型 男 子 圖 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