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經驗和智慧帶回我的祖國」(特別報導·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

2021-01-17 人民日報海外網

摘要:「來中國學習治國理政的先進經驗,我的眼界更開闊了,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更加全面、客觀和深刻了。」  戴樂·拉西莫夫表示,中國藉助「一帶一路」倡議在基礎設施、教育等領域對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是互利共贏的措施。

2016年9月,學員們在有關中國國情課的課堂上學習。

2017年2月,一名學員在學院舉行的一場講座上提問。

本報記者 林 芮攝

2017年1月,學員們在深圳博物館觀看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歷程的展覽。

掃描二維碼

看更多內容

今年7月,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以下簡稱「南南學院」)首批學員中的碩士生就要畢業了,博士生也將回到自己的國家,為畢業論文準備素材。

「來中國學習治國理政的先進經驗,我的眼界更開闊了,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更加全面、客觀和深刻了。開放包容使中國充滿活力。我要把中國的經驗和智慧帶回我的祖國,為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辛巴威總統內閣辦公廳副主任吉福特·穆蓬賈對本報記者感嘆說。

「原來你是這樣的中國」

「原來你是這樣的中國!」來中國學習半年多後,很多學員由衷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尼泊爾特裡布文大學訪問教師達摩達爾·布薩爾曾一度以為中國很封閉,來到北京後才發現,「中國是非常開放的經濟體」。

今年寒假,塞內加爾財政部監測與評估首席官員阿爾法到內蒙古旅行,之後又到安徽一位朋友家中住了5天。與中國朋友的朝夕相處讓阿爾法感受到,他在非洲了解到的不是真實的中國,「西方那些對中國的報導是相當片面、有偏見的」。

烏克蘭經濟發展與貿易部經貿合作與歐洲一體化司司長葉琳娜·巴爾別科娃告訴本報記者:「烏克蘭應該學習中國的發展模式,漸進地推行改革,在建立新體系的同時,又不對原有基礎造成嚴重破壞。」她認為,中國的理論、制度在國際上日益受到認可,影響力不斷增強。

在北京,奈及利亞副總統辦公室特別助理歐莫勒·柯沃勒·伊利亞出門喜歡坐地鐵,「這裡的公路和地鐵網絡四通八達,去哪裡都很方便。」歐莫勒說。

讓馬拉威外交與國際合作部官員威廉·班比最感憂心的,是祖國的支柱產業——農業仍是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他認為:「中國藉助現代化手段基本實現了農業的機械化和規模化生產。我們可以學習中國提高農業科技的創新水平。」

最近,達摩達爾讀完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很受啟發,他打算把這本書推薦給朋友們,「習近平是一位聰明睿智的領導人。正是因為他倡導加強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展交流,我們才有機會到南南學院學習。」

衣索比亞總理辦公室公眾參與和組織部長米布拉圖·德斯塔·特斯法在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時有種體會:沒有領導力,國家就不能推動政治經濟改革與發展。政府領導層必須兌現為人民服務的承諾,只有這樣,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才能很容易實現。

「習近平在基層工作過,來自民眾,因此,他了解應該如何為他的民眾服務、怎樣領導這個國家。他把人民的利益作為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理念讓我印象深刻。」德斯塔說。

至今,習近平主席發表的2017年新年賀詞仍讓阿爾法記憶猶新:「他在講話中聚焦中國的發展,也關注被戰亂和貧困困擾的人民以及被疾病和災害侵襲的人們,他希望各國人民都過得好。我從未在非洲和西方國家見過這樣有格局的領導人。」

「看到中國的過去,就像看到現在的自己」

中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今年1月,不滿足於課堂上的理論學習和案例談論的學員們在學院的組織下,來到深圳,探尋答案。他們陸續參觀了深圳博物館、騰訊公司、滙豐商學院、華為公司、萬科集團等地。

「選一個地區試點,觀察其運行,如果取得了明顯效果、推動了發展,就繼續推廣這項政策。」塔吉克斯坦國家投資和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官員戴樂·拉西莫夫表示,任何一種理論只有經過實踐檢驗後才能得到推行,中國在深圳經濟特區等地進行的「政策試驗」是很好的範例。辛巴威高等教育和科技發展部研究發展與創新中心主任威利·甘達認為,深圳經濟特區是一次大膽的試驗,這種獨有的創新模式為其它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

甘達說,南南學院讓他了解到中國如何用區別於西方國家的模式進行改革,「1978年中國所處的環境和現在很多非洲國家相似,尤其是在經濟發展方面。我們看到中國的過去,就像從鏡子裡看到了現在的自己。」

烏魯木齊、西安、上海、蘇州、廣州……戴樂·拉西莫夫到訪過這些城市後發現,中國的內陸省份側重發揮資源優勢,優先發展旅遊業;沿海省份則積極引進外資,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頻繁,也更加開放、活潑。他認為,中國這樣「因地制宜」的方法蘊含著實踐智慧。

葉琳娜在浙江省湖州市考察時發現,當地政府可以自主制定發展策略和模式、選擇投資重點。「中國的財政分權制度確保中國地方政府擁有充分的稅收、財政預算等權力,可以有效管理自身發展事務、發揮自身優勢和釋放發展活力。」

「歷史經驗表明,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南蘇丹內閣事務部總統辦公室部長裡亞克·阿萬·安德魯·古澳說,「習近平主席說過『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我們體會到中國政府治理環境汙染的決心。南蘇丹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這是尚未開採的寶藏。希望能向中國學習,做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有機統一。」

「每個國家都應探索並形成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理論的作用在於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理論的適用性決定於前提條件的相似性。為了避免『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窘境,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有必要總結髮展中國家自己成敗的經驗與教訓,進而形成適合發展中國家自己的理論體系,以此來指導發展。」南南學院院長、原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這樣闡述南南學院成立的重要使命。

發展中國家應該如何向中國學習?特斯法認為,各國國情不同,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世界上沒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一些西方國家鼓吹的價值體系並不完全適用於非洲。中國不盲目效仿、不生搬硬套西方的做法,逐漸摸索出了適合自身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發展模式對發展中國家很有借鑑意義。」阿萬也認同這一點,他說,每個國家都應探索並形成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才能獲得持續的發展和進步。

「西方為我們設置的議程沒有考慮我們的具體國情。他們獲取了我們的市場並從中獲益,卻沒有和我們共贏。」衣索比亞達洛爾科技和商業學院院長哈伯特馬力雅穆·丁庫·澤格耶說。

賴比瑞亞是非洲的橡膠生產大國,但一直出口初級產品。「我們國家半數的精英領袖都受過西方教育,工業化道路之所以會失敗,也許是因為使用了錯誤的理論和工業化道路。」在賴比瑞亞青年與體育部任職的小史密斯·約翰·蘇蘭塔經常主動思考。他說:「發展中國家習慣於出口原料。但林毅夫老師告訴我們,後發國家應該尋找自己的比較優勢,並轉化為自己的競爭優勢,出口更多工業製品,這樣就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產生更多利潤,工業化所需資金也能得到解決。」史密斯說,他要把這些寶貴知識帶回國,「推動賴比瑞亞在世界貿易中得到合理的利益」。

「非洲有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為什麼會這麼貧窮?」反覆思考後,阿爾法有了答案,「貧窮的不是非洲,而是非洲的領導能力,西方國家的政治體制並不適用於非洲。」阿爾法說,回到塞內加爾後,他會向政府建議建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設立經濟特區和工業園區,突出自己的比較優勢,並與中國發展更緊密的雙贏合作關係。

葉琳娜表示,中國注重理論和制度建設給了她很大啟發,在南南學院學習後,她明白了不能完全複製中國的經驗,要把理論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和模式。

「南南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典範」

對外開放、出口加工、經濟開發區、五年計劃……許多到過衣索比亞的中國人都說,「這個國家,很像30年前的中國。」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附近的東方工業園裡,華堅國際鞋城(衣索比亞)有限責任公司——這家來自東莞的製鞋企業聘用了數千名當地員工,主要為國際一線品牌進行代工,貼上「衣索比亞製造」標籤的一雙雙鞋,每天就從這裡運往美國和歐洲。德斯塔表示,這個工業園對於衣索比亞的工業化發展,尤其是引進外資,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莫三比克馬普託國際機場的現代化工程是中國援建非洲發展最大的項目之一。在莫三比克,還有很多中國企業在建設公路、橋梁,開發礦產資源等。「南南合作框架內的資金和項目為非洲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這是非洲國家當前所急需的。」莫三比克財政部官員奇潘德·朵拉德婭·阿爾伯特告訴本報記者。

「西方國家給我們提供了不少資金援助,但我們沒有太多決定權。南南合作就沒有附加條件,比如,我們和中國的很多合作對話機制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各種解決方案,中國提供支持,但不強加任何條件給我們,這樣才是『雙贏合作』。南南合作堪稱互利共贏的典範。」朵拉德婭說。

馬拉威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缺乏自力更生的意識和能力。威廉·班比表示,馬拉威獨立後,一些西方國家不改「霸權主義」,企圖通過各種途徑影響甚至控制馬拉威。「然而,中國與馬拉威的合作完全是平等互利的,這是國與國交往的成功典範。」

戴樂·拉西莫夫表示,中國藉助「一帶一路」倡議在基礎設施、教育等領域對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是互利共贏的措施。目前,葉琳娜正在關注「一帶一路」的相關成果,準備構思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論文。「『一帶一路』充分體現了中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對中國和沿線各國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她說。

(本報記者暨佩娟、肖新新執筆,本報記者孫超、邢雪、孟祥麟、李寧、宦翔參與採訪整理)

(本版照片除由本報記者拍攝外,均由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提供)

製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18日 23 版)

責編:海聞

相關焦點

  • 張傳紅:南南互助合作超越傳統西方模式
    南方國家也已為此做出努力,比如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就是對「南北」二元架構理論的超越。在此背景下,南方國家需要把握歷史機遇,在南南發展合作知識生產和話語構建方面發出一致聲音,為打造新型南南發展合作、構建新型國際發展倫理做出努力:一、強調國與國之間的差異和多樣性,凸顯南南發展合作的比較優勢。
  • 期待金磚打造南南合作新平臺(國際論壇)
    摘要:2006年9月,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四國外長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首次會晤。世界對金磚國家合作充滿期待,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尤為讚賞中國提出的「金磚+」模式,期待藉此打造南南合作新平臺。這是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由此算起,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已走過了第一個十年。世界對金磚國家合作充滿期待,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尤為讚賞中國提出的「金磚+」模式,期待藉此打造南南合作新平臺。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等外部因素衝擊下,巴西、俄羅斯等金磚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不過,中國的經濟增速可圈可點。
  • 標註全球人權事業發展的「中國刻度」——寫在首屆「南南人權論壇...
    首屆「南南人權論壇」8日在京閉幕。這一發展中國家交流人權發展經驗、探討人權發展路徑的盛會及其通過的《北京宣言》,傳遞著發展中國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心聲與信念,更標註下全球人權事業發展的「中國刻度」。  中國模式:人權發展的新樣本  「中國社會全面發展,人的權利正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護。」
  • 全球化的新途徑:南南合作
    展望2019年,由東協十國發起,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共同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最值得期待。中國不僅是RCEP的重要推動者,而且中國堅定實施開放政策,正成為貿易一體化和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支柱。雖然區域自由貿易協定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潛在障礙,但在目前貿易保護主義壓力日益加劇的環境下,區域合作已成為保障全球貿易自由的極少數可行路徑之一。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籤署關於南南合作的...
    為深化南南合作,與發展中國家分享中國糧食成功經驗,2019年6月20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河南鄭州籤署關於南南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 當熊貓來到西南偏南
    不是你想的北京和上海,而是同樣位於中國「西南偏南」的城市——成都。別誤會,中國公司已經在最近幾年逐漸出現在這個全球知名的創意音樂節上:ofo和摩拜曾經在奧斯汀掀起了共享單車大戰,阿里巴巴也連續幾年帶來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實踐上的分享,PingWest品玩已經不間斷為大家帶來了現場第一手報導……但是,一座中國城市「正式」登陸,這還是首次。兩座「西南偏南」城市相遇,會發生什麼?
  • 我喜愛的好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
    大家都認為,造這樣的超級大射電望遠鏡,一國難以實現,要多國聯手,於是決定成立國際大射電望遠鏡工作組,這個工作組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法國、德國、印度、荷蘭和俄羅斯的十國代表組成。南仁東沒有參加這次國際大會,他在北京。得知情況後,他向中國科學院提出,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爭取把「大射電望遠鏡」建到中國來。這可能嗎?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舉行2020新生開學典禮:做有情懷的南信大人!
    他說,南信大正是始終恪守「明德格物、立己達人」的校訓,才能成為大氣科學領域的一面旗幟,成為培養相關領域國際大師的搖籃。他希望新生們秉持這一精神,仰望星空、志存高遠,才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國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致辭羅伯特範德諾特校長通過視頻的形式從遙遠的英國發來祝福。他說,雷丁大學和南信大的合作在過去十年中得到長足發展,成為中英兩國高水平大學強強合作的典範。
  • 南崗區 高舉「科技創新」旗幟 打造深哈合作「南南樣本」
    改革開放看深圳,創新發展看南山。近年來,南山區堅持創新發展,區域孵化創新能力排名全國第一,綜合實力跨入全國三甲。  南崗區被譽為冰城「龍脊上的寶地」,名列中國中小城市「雙創」百強區第14位,以南通大街-東西大直街-學府路為軸打造的「高科技產業經濟帶」,集聚了省域最優質的科教人才資源、最活躍的研發創新資源和最完備的配套服務條件。
  • 【愛爾學院】美國南加州大學眼科專家何世坤教授與愛爾眼科學院開展學術交流
  •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日益緊密,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目標方向更加清晰,行動實踐更有活力。
  •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出版,再現「天眼」之父南仁東一生
    在新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一書中,作者王宏甲這樣闡釋「中國天眼」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南仁東等人的偉大胸懷:「像王選、南仁東這樣的人,他們所做的事業都不是為了他們自己。」《中國天眼:南仁東傳》由北京聯合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作者是國家一級作家、著名學者王宏甲。
  •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  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日益緊密,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精神內涵更加豐富,目標方向更加清晰,行動實踐更有活力。
  • |南加大商業分析BA項目揭秘
    我眼中的南加大USC 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熱鬧。從體育競技到社團招募再到職業發展,大大小小的活動讓剛開學的我眼花繚亂。短短幾周就讓我深刻體會到 USC 學生的特洛伊精神 (Trojan Spirit):勇敢、努力、奮鬥。
  • 南理工這下真的厲害了!
    就在前兩天,上海軟科正式發布了2018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 南理工不負眾望從600所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中脫穎而出位列第37名!這個中國最好大學的含金量有多高呢?樂樂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的評價體系涵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國際化四個維度使用的都是最能體現大學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2018年首次引入了「社會捐贈收入」指標用來測量大學人才培養的社會聲譽能在這份榜單中名列前茅南理工的實力不容小覷厲害了
  • 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與南南合作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聯合舉辦國際...
    : 天風娛樂 舉報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簡稱 「IKCEST」)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南南合作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美國南加州大學怎麼樣?
    南加大也是加州及美國西岸規模最大的大學,從1880年成立之初只有53名學生和10名教師,到現在佔地287英畝、擁有文理學校、研究院與十七個專業學院、約3萬學生和4千多名教授、20萬世界各地校友,南加大已慢慢褪去普通地方學校的外衣,換上世界知名學府的稱號。就「軟」實力而言,提到南加大,世界人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中國人口發展經驗有助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
    全球第二大人口國印度有媒體報導稱,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計劃外受孕和生育對該國乃至亞洲人口加速擴張將形成新的壓力。由此可見,人口問題始終是人類社會發展共同面臨的基礎性、全局性問題,人口發展領域國際合作則是完善全球治理的戰略性、長期性工作。然而,當前人口發展領域形勢依舊嚴峻,對各國經濟發展、就業安排、收入分配、脫貧致富、社會保障等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 地球與環境學院與南智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站
    12月19日,地球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盛鵬飛等一行3人赴蘇州南智傳感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掛牌儀式現場(攝影:南智傳感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蘇州南智傳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我院傑出校友魏廣慶代表公司向母校一行人等表示熱烈歡迎,展示了公司自成立以來與安徽理工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的產學研合作成果
  • 堅持創新驅動 南瑞集團大力提升發展質量
    2017年是南瑞集團經受多重考驗、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南瑞集團只爭朝夕、砥礪奮進,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籤訂合同額超過600億元,連續十六屆進入中國軟體企業百強,連續十一屆成為中國十大創新軟體企業,獲中國能源裝備領軍企業、中國十大信息技術服務領軍企業、中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