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田原報導:今年7月11日是第三十個聯合國「世界人口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每年這一天,都再次提醒我們人口問題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緊密相關」。那麼,當前全球人口整體面臨哪些問題?各國人口發展合作進展如何?對人類可持續發展又有何影響?
人口問題日益突出 發展合作亟待強化
東西吃多了,胃會不舒服;人口太多了,地球會扛不住。我們不妨先來梳理一條 「時間線」:1804年,全球人口為10億;123年後的1927年,達20億;33年後的1960年,達30億;40年後的2000年,索性翻了一番到60億;時至今日,全球人口已接近80億,並正以每年新增8300萬的速度逼近百億大關。聯合國數據模型預測,這一天將在本世紀中葉到來。全球第二大人口國印度有媒體報導稱,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計劃外受孕和生育對該國乃至亞洲人口加速擴張將形成新的壓力。由此可見,人口問題始終是人類社會發展共同面臨的基礎性、全局性問題,人口發展領域國際合作則是完善全球治理的戰略性、長期性工作。
然而,當前人口發展領域形勢依舊嚴峻,對各國經濟發展、就業安排、收入分配、脫貧致富、社會保障等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聯合國最先研究向我們揭示出一幅幅令人憂心的畫面:全球最貧窮國家群體卻擁有最高的出生率,30年內其人口規模較現在將翻番;高收入國家和收入增長較快國家人口增長速度卻逐步減慢甚至停滯,老齡化及由此引發的經濟滯脹問題日益突出;人口遷移正以史無前例的規模和速度發生,由此產生了規模高達6500多萬的難民群體。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全球每天有約830名婦女死於生育及相關併發症,而15至19歲女性死因多與性暴力有關,未來十年仍有1300萬女童將成為「童婚」的受害者。
鑑此,今年聯合國「世界人口日」聚焦「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與維護女性女童健康權益」這一主題,呼籲各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為4700萬因疫情封鎖而缺醫少藥的女性提供幫助。古特雷斯指出,人口與發展領域問題的協同解決有助全球經濟健康增長,加大對上述領域的投入刻不容緩,「當務之急是攜手加快高質量計劃生育、有保障生殖健康、可持續的人口發展路徑等理念在全球範圍付諸實踐,重中之重則是加強政策對話和協商」。
中國貢獻獲得認可 中國經驗值得推廣
作為聯合國目前行政職務最高的女性之一——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娜塔莉﹒卡奈姆表示,中國人口發展經驗有助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加快落實。她認為,中國在消除貧困、保障婦女兒童發展權益等領域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中國經驗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具有借鑑意義。近年來,中方多次表示不僅會加快推進本國的人口發展進程,還會致力於強化與全球夥伴在該領域的國際合作,並積極倡導加強人口與發展政策對話並形成綜合決策機制,「聯合國人口基金感謝中國的不懈努力,尤其是為保障廣大婦女兒童發展權益做出的貢獻」,卡奈姆說。
卡奈姆進一步表示,中方倡導有助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加快落實、加快人口與發展領域的南南合作,這將為構建人類發展共同體做出貢獻。「中國致力於幫助聯合國人口基金建立世界級的人口發展研究中心以提供更多知識、技能、資源等國際公共產品,展現出具有在該領域溝通和連接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卡奈姆對中方發揮積極作用給予高度評價。
東協前副秘書長翁貼則認為,中國在運用經濟和金融手段實現人的公平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扶貧減貧、衛生、環境保護、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及相關融資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他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讓所有貧困人口脫貧,是中國政府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這與聯合國、與東協「不讓一個人落下」的發展目標高度一致。 「東協國家均為聯合國成員,而東協與中國是對話夥伴,三方在人口發展議題上具有共同目標,三方圍繞『不讓一個人落下』」這一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共同努力,將有助未來形成「東亞共同願景」並建成東亞命運共同體」,翁貼說。
翁貼進一步表示,東協國家的一大財富是人口尤其是龐大的年輕人口,創造就業和人力資源建設是東協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衛生和醫療、社會型企業等關乎人的發展的這些領域的投資模式,非常值得東協各國借鑑。「我們不僅渴望學習中國經驗,即如何綜合運用財政支出、私營部門投資、外部資金等來更好跨越發展鴻溝、更快縮小發展差距,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也希望在基建、教育、醫療、環境、旅遊等涉及可持續發展的各個領域與中國進一步強化合作」,翁貼說。
「我們絕不能再浪費時間,未來如何取決於當下抉擇」,卡奈姆建議,「我呼籲更多聚焦青年和女性這兩個亟需在理念和實踐兩個層面強化自我保護、實現自我發展的群體,各國政府應儘快完善政策設計並加強政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