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性更短命,可能與性染色體有關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iBioWorld BioWorld

性別與壽命之間的關係,一直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領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發布的統計數據,全球範圍內,女性預期壽命為74.2歲,男性則為69.8歲。其中中國女性預期壽命77.9歲,男性75歲。

不管是我國,還是全世界的總體情況,不管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非洲等地的欠發達國家,在現代社會,女性的平均壽命的確比男性要長。當然,壽命長短涉及諸多因素,生活習慣、性格以及工作類別等都會影響人的壽命。

但究其根本,男性和女性最本質的差別便在於性染色體不同。人類有23對染色體,其中前22對屬於常染色體,男女並無不同,第23對染色體為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女性為XX,男性為XY。

在自然界中,物種的性別決定方式多種多樣,人類及哺乳動物是由XY染色體決定性別,XY為雄性,XX則為雌性;而在鳥類等動物中,ZZ為雄性,ZW則為雌性。

那麼,既然男性和女性(雄性和雌性)性染色體有同型和異型之分,那麼,性染色體同型或異型是否對生物的壽命造成最根本性的影響呢?

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Biology Letters 雜誌上發表題為:The sex with the reduced sex chromosome dies earlier: a comparison across the tree of life 的研究性論文。

該研究匯總了99個科、229個物種的兩性壽命數據,發現不只是人類,其他物種的雌性和雄性在壽命上同樣存在顯著性差異,對於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XX染色體的女性(雌性)壽命更長,而對於鳥類等其他動物,ZZ染色體的雄性壽命更長。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性染色體同型的比性染色體異型的壽命平均長17.6%。

自然界的許多物種都顯示出顯著的性別壽命差異,然而,這些差異在不同物種中的趨勢並不相同。在哺乳動物中,雌性往往比雄性更長壽,而在鳥類中,卻恰好相反。

對此,科學界提出一種可能性解釋——無保護的X染色體假說(the unguarded X hypothesis),該假說表明性染色體異型的個體(XY、ZW)更容易受到X(或Z)染色體上的隱性有害突變的影響。

然而,這一假說從未受到廣泛的驗證,這也促使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去檢驗這一假說的正確性。

研究人員通過「壽命」、「年齡」等關鍵詞搜索,在大量的文章、書籍、百科全書和資料庫中得到不同物種的兩性壽命數據。同時,他們還設置了幾種不同的壽命指標,包括平均壽命、最大壽命和中位壽命,並且還對野生和圈養的個體進行分類。最終,他們獲得了229個動物物種的兩性壽命數據集,涵蓋了99個科、38個目和8個綱。

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與無保護的X染色體假說相一致,性染色體同型個體(XX、ZZ)的平均壽命比性染色體異型個體(XY、ZW)的平均壽命長17.6% (p=0.014)。

哺乳動物(哺乳綱)、昆蟲(昆蟲綱)、爬行動物(爬行綱)、鰭刺類魚類(刺鰭類)相較於蛛形綱動物(蛛形綱)、鳥類(鳥綱)、軟骨魚類(軟骨魚綱)和兩棲類(兩棲綱),表現出更為顯著的性別壽命差異。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在文章提及了支持無保護的X染色體假說的相關理論依據:

1、Y染色體具有「毒性」,例如,果蠅Y染色體會影響其他染色體的基因表達並導致有害突變的產生;

2、異型染色體易受染色體缺失影響,體細胞突變導致的染色體缺失事件中,性染色體異型個體(XY、ZW)容易將僅有的X或Z染色體丟失,而XX和ZZ個體通常僅丟失失活的性染色體(劑量補償效應)。

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性染色體異型個體為雌性(ZW)的物種的性別壽命差異(7.1%)明顯小於性染色體同型個體為雌性(XX)的物種(20.9%)。後續的Levene檢驗表明,性染色體異型雌性物種(鳥類)和性染色體異型雄性物種(哺乳動物)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156)。

對此,研究者提出了出現這一差異的可能性解釋:

1、Y染色體相較於W染色體,其退化程度更高;

2、雌性激素可以活化端粒酶,從而延長個體壽命;

3、雄性的繁殖競爭壓力更大,死亡風險更高。

簡而言之,此項研究對廣泛物種在性別壽命差異上進行了數據統計分析,其研究結果證實了無保護的X染色體假說,即在同一物種中,性染色體異型個體相較於性染色體同型個體壽命更短。

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女性的平均壽命的確比男性要長的社會現象,並揭示了影響壽命的潛在機制。

需要指出的是,影響壽命的原因有很多,吸菸也是導致男性壽命減短的重要因素。

論文連結:

http://dx.doi.org/10.1098/rsbl.2019.0867

原標題:《為什麼男性更短命,背後深層次的原因終於被揭示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疾病遺傳還挑性別,都是性染色體在「作祟」
    有時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某某病只會遺傳給男性」、「母親有這種病會遺傳給孩子,父親不會」等等。其實,這種「挑」性別的遺傳病是因為遺傳病有關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這種遺傳病就是性染色體遺傳病,遺傳方式就是性染色體連鎖遺傳。  因為男性的一對性染色體形似XY字母,女性的形似XX字母,生物學家們就將兩種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Y染色體。
  • 貝安:性染色體異常可以生寶寶嗎?
    夫妻共同孕育一個健康寶寶,是家庭愛的延續,但是近年來不孕不育成為了困擾諸多夫妻,實際上不孕不育不僅和女性有關,和男方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由性染色體異常引發的不孕不育難題,讓很多夫妻束手無策,那麼性染色體可以生寶寶嗎?貝安曉曉帶著大家一起看看。
  • 未來沒有男性?Y染色體正在消失,每100萬年失去4.6個基因
    ,男性的是XY,女性的則是XX。X染色體有著良好的基因「保存率」,那為什麼Y染色體「留不住」基因呢?這可能是因為它太「另類」了。,例如在6號常染色體上就發現了一種與女性發育有關的基因。其實是它們進化出了「新的性染色體」,也就是說原先性染色體上的功能被別的染色體給「接管」了。人類的Y染色體發展方向更可能與此類似,而不是Y染色體消失後就沒有決定雄性性別的基因了,從而沒有男性了。
  • Y染色體退化可能導致男性「消失」?朱欽士:不必擔憂
    有關男性可能會消失的議題並不算新鮮,也不是危言聳聽,這種觀點叫做「Y染色體退化論」。在現實生活中,有關社會「娘化」的議論也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認為這正是缺乏「男性氣概」的體現,甚至由此衍生出了「娘炮」一詞。但與此同時,質疑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 男性染色體和寶寶性別關係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生男生女並不是女方無能,而與男性的性染色體是分不開的。總之,寶寶的性別是由父母雙方的性染色體決定的。人類的體細胞中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一對為性染色體,22對為常染色體。性染色體是決定性別的。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男性的性染色體為XY。
  • 科學家推測幾百年後男性可能會消失,進化成「新男性」,為何?
    地球開始誕生生物的時候,所有生物都是由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逐漸進化而來,結果直到今天,唯有人類進化出了生命,成為了食物鏈頂端的王者,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人類擁有語言和智慧,語言的交流促進了文明的誕生,智慧的出現使得人類巧妙的利用自然之力發展自身,製造各種各樣的工具代替人類,進而出現了人類知識,開始解釋大自然。
  • Y染色體很可能在500萬年內消失,「男性」會滅絕嗎?
    為什麼雌性獅子傾向於選擇鬃毛顏色深的雄獅作為配偶?原因其實很簡單,鬃毛顏色深,意味著營養水平更好,雄性激素水平更高。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優點,鬃毛顏色深的比顏色淺的冬天體溫高一些;夏天則相反,體溫會低些。簡單就是冬暖夏涼,一個行走的空調,這樣的伴侶哪會有雌性不喜歡呢?
  • Y染色體很可能在500萬年內消失,「男性」會滅絕嗎?
    以我們人類自己為例:眾所周知,人的細胞中有一個細胞核,細胞核的遺傳物質在23對染色體上,其中有一對是性染色體。如果是女性,就是XX,但如果是男性,就是XY。女性只有一種配子22+X,男性可產生兩種配子:22+X, 22+Y,各佔50%的比率。
  • 男女腦容量確實有別,根源或是性染色體
    男女腦容量確實有別,根源或是性染色體一項針對2000多份大腦掃描的科學分析發現,人類大腦某些區域容量存在高度可復現的性別差異。這種大腦容量性別差異模式與在大腦皮質屍檢樣本中觀察到的性染色體基因表達模式相對應,表明性染色體可能影響大腦解剖結構在發育中出現性別差異。該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院(NIH)下屬的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的研究人員領導,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為什么女性更喜歡聲音低沉的男性?
    聲音低沉的男性更受女性青睞?那麼讓我們回到標題的問題上來,女性真的更偏向低音調的男性聲音嗎?可能事實的確如此。實驗人員截取了自然場景下的男性嗓音片段,要求女性參與者進行評分,音調低的聲音更有可能獲得較高的評分。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更是利用軟體修改了男性嗓音的音調,結果發現:隨著音調的下降,女性對其吸引力的評分逐漸升高。
  • 「生男、生女」機率更隨男方,看看哪些男性更容易懷男孩?
    精子與卵子的結合是隨機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可以在胚胎移植前篩查23對染色體,即包括性染色體XY,準確率超過99.999%。 在人體細胞中,有23對即46條染色體,其中22對為常染色體,還有一對是性染色體,寶寶的性別就由它來決定。這兩條性染色體,一條來自母親,一條來自父親。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男性的性染色為XY。當精子與卵子結合後,若含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受精卵為XX型,發育為女胚胎,即懷上的是女孩;若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受精卵為XY型,發育成男胎,也就是懷上了男孩。
  • 為什麼很多物種的雌性都比雄性長壽?
    男女之間壽命的差異可能與性染色體的加倍有關。在許多物種裡,雌性的壽命往往比雄性長,人類也不例外:女性的平均壽命是74.2歲,而男性只有69.8歲。這種壽命差距通常是由環境或社會因素造成的,例如男性從事危險的工作比例更高,他們也許更沉迷於冒險或是不太注重自己的健康。但是,如今看起來,男女之間壽命的差異可能與性染色體的加倍有關。一項新研究發現,擁有兩個同性染色體與更長的壽命有關。對於人類而言,性染色體通常是XX(女性)或XY(男性)。
  • 為什麼男性比女性更具攻擊力?科學家:男性身體專門為拳擊而進化
    這項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人類男性的上半身是為更強的攻擊力而進化的,這表明戰鬥可能早已成為我們進化史的一部分。「一般來說,在哺乳動物身上,」猶他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大衛·凱瑞教授(professor David Carrier)說,「在用作武器的結構上,雄性和雌性之間的身體差異通常是最大的。」
  • 為什麼男人也有乳頭?
    一言堂 為什麼男人也有乳頭?如果達爾文具有現代遺傳學知識,也許能作出更合理的回答。我們知道,人類的基因被儲存在46個稱為染色體的小包裹裡,其中一半是父親給的,一半是母親給的,配成了23對。其中的22對,男、女沒有差別,叫做常染色體。和性別有關的是第23對染色體,叫性染色體。男人的性染色體其實並不配對,一條大(叫X染色體)一條小(叫Y染色體)。女人則有兩條配對的X染色體。
  • 難道他們中的男性很少?
    根據外媒報導,前段時間《科學》期刊發表了一篇與尼安德特人有關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在研究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時很少看到Y染色體的存在,難道尼安德特人的種群裡絕大多數都是女性嗎?並非如此,越來越少Y染色體的出現發生在尼安德特人發展的後期,該研究認為或許是智人的發展和壯大導致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逐漸消失。
  • 《大象為什麼不長毛》
    摘自:方舟子 著《大象為什麼不長毛》 海豚出版社 2010年9月出版  閱讀提示:人類作為哺乳動物的一員,女人有乳頭的原因非常明顯。但是,男人為什麼也有乳頭?不僅男人,其他雄性哺乳動物也大多有乳頭。在18世紀的歐洲,這是一個讓自然神學家非常難堪的問題。
  • 方舟子解密:男人為什麼也有乳頭?
    但是,男人為什麼也有乳頭?不僅男人,其他雄性哺乳動物也大多有乳頭。在18世紀的歐洲,這是一個讓自然神學家非常難堪的問題。自然神學家相信生物體的構造是上帝巧妙地設計出來的,體現了上帝的智慧。但是,上帝為什麼要在男人身上安兩個顯然沒用的乳頭?方舟子為您科學解密。 【閱讀《大象為什麼不長毛》】
  • 非洲最短命部落,人均壽命只有十五年,你敢相信嗎?
    比如這裡的男人可以娶很多位妻子,他們很小就開始生孩子,因為這個部落全部人的壽命都非常低,可以說是非洲最短命部落了這裡的男性壽命非常的低,這也是為什麼這隻部落的人數越來越少的原因了。 那為什麼他們的壽命那麼低
  • 奇妙的性染色體
    我們先談談擁有兩條完整的性染色體的普通人。按常理來說,如果你是一位先生,那麼就是XY染色體;如果你是一位女士,則是XX染色體。但即使你是XX或XY染色體,也不能完全決定你所表達出來的性別特徵,這還可能受到體內激素的影響。
  • 男性基因不斷退化 地球可能變成「女兒國」嗎(圖)
    這一現象固然與歷史上女性受到極大禁錮有關,但男性自身的優勢也不可忽視。一些科學家試圖從分子生物學上尋找答案,結論是——男性擁有優秀的基因。  人體的每一個細胞裡都存在46條染色體(基因的載體),組成23對,它們決定著人類身體的所有特徵。其中,22對共44條染色體與性別無直接關係,屬男女共有,被稱為常染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