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列圖片進入閱讀
發郵件至 290050111@qq.com
第一章 溫室效應
好些年前我去荷蘭,在一場特會中講道。到了中午休息時間,接待同工帶我們四處走走,介紹他們美麗的國家。我們參觀了風車、水道、堤防,以及其他使這個國家獨樹一幟的優美特色。時值11月,秋風凜凜,不僅帶點涼意還飄著雨,使得這趟觀光之旅有些掃興,為了讓此趟旅程繼續,同工帶我們進到一間大型溫室裡,那裡種有這個國家最美麗的鬱金香,荷蘭鬱金香種植業的產出佔全球鬱金香產量的八成。
當我們一進到室內,就看見一排排美鹿的花朵,有各式各樣的顏色,並按著顏色分區。溫室內的氣候狀況和室外相比,簡直大相逕庭,也因為沒有預期溫室如此暖和,這種溫度更是心曠神怡,就更別提能逃離那冷颶颼的天氣有多麼令人慶幸了。在穿過這一片賞心悅目的花海時,我們發現有攝影師正在為一位即將步入禮堂的美麗新娘拍照。她在人造湖邊擺著姿勢,與湖中倒影形成了美妙至極的構圖,配著色彩絢麗的花朵,你大概可以想像婚紗照上的她有多麼美麗動人了。一切是那麼地美好,但在某種程度上,這裡就好像另一個世界,因為我們在這裡所看到的一切,一旦出了溫室就無法生存下去。在室外的這種氣候中,花朵不可能存活,而新娘子肯定也不會想穿著薄紗禮服在室外拍照。
為了持續供應全世界的花朵需求,花農們必須克服惡劣的氣候條件,而解決此困境的最佳辦法就是建造溫室。溫室能夠控制溫度、光線、和溼度,讓所有在其中的植物都能夠順利生長。如同溫室能控制環境的條件,使某些特定植物可以生長,天國文化的本質也是如此。它能改變環境當中的可變性,若做得正確,就能營造出一個孕育神同在與神國價值觀的環境氛圍,影響當中的每一個生命。
營造天國文化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在大部分的城市裡,人們往往沒有意識到黑暗權勢有權力影響那地,甚至經常影響他們思想的方式。而天國的氛圍是讓人們能夠獨立思考——擁有清楚的思緒,這就是唯有聖靈能帶給人的真自由。若人們能夠清楚地看見恩典,沒有人會拒絕領受。改變那地的氛圍有助於預備人們更能夠回應福音中那對靈魂深處所提出的邀約,而這就是溫室效應。
本末倒置
縱觀歷史,基督徒為了影響世界,不遺餘力地傳遞著救恩的信息。母庸置疑,救恩是最偉大的神跡——因為這代表著罪得赦免和生命轉變,也是人們最深切的需要。在接下來的門徒訓練中,我們將一步步教導日常生活各層面所需要的神國價值觀。我們是否能接受這些價值觀並活出屬神的生活方式,將顯示我們是否真實地跟隨耶穌,或只是上教會作禮拜的基督徒。
基督徒通常不只想要領人信主,更希望能夠全面地影響家庭和城市、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某些年代裡,教會對整個城市價值觀的影響甚巨,甚至前所未見。我們必須找出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樣的改變,以至於轉化了這個世界。要緊緊抓住這些原則,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
真正的門徒能夠認同普世的價值觀。舉例來說每個基督徒都希望看見家庭健康和樂、孩子們將來能對社會有貢獻;我們恨惡看見婦女和孩子受到虐待,且深切渴望看見社會中的仇恨可以被完全消融。
另外有一件事我們相當重視,就是看見商業蓬勃發展。透過興起有心服務地方的父母官,來影響整個城市的文化及命定。在天國文化裡,人們渴望成功但卻是不帶著驕傲和自大,而這樣的特質往往伴隨著財務上的祝福。真正的成功能讓人更有果效地服務社會,而我們渴望這樣的價值觀可以滲透進我們的文化當中。
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期盼看見誠信正直的政治家能夠當選並妥善地代表人民。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夠代表合乎聖經的價值觀。我們多麼希罕能再一次打從心底敬佩我們的執政者,而不是在兩個爛蘋果中挑一個沒有那麼爛的。
同樣地,我們渴望看見每位媒體人都能秉持個人誠信,以及抱持追求真相的態度,不該也不能再為了成名或金錢利益而濫用他人名聲。
我們也強烈渴望看見醫療技術越加發達卓越,且所有醫療人員都能保有一顆願意服事人的心。醫療是社會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若他們能了解靈、魂、體之間的關聯,這簡直像美夢成真一樣。這個美夢包含了醫療人員透過屬天的智慧,提供全人關懷的醫療照護。
大部分的人都喜愛娛樂消遣,但也受夠了有些人以藝術之名、在螢光幕前行褻瀆之實。神是那位最偉大的表演者,祂的創造使我們讚嘆。神所行的一切神跡奇事,為要使我們受到啟發、教導,並得著喜樂。我們渴望這些充滿創意的人能向偉大的造物主學習,使他們有能力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當我們開始夢想一個理想社會或國家的樣貌,這份清單可以無止境地延伸下去,然而解決的辦法並不是在於由教會來掌管這些領域。回顧歷史,當教會試著奪權時,不但對本身沒有幫助,對社會的影響力也發揮不了作用。不如等提升的機會來臨時再欣然接受,並切記以僕人的心志來發揮我們的影響力。
神的夢想是看見祂國度的價值觀能行在地上,這也應該是神百姓所抱持的夢想。亞伯拉罕作為信心之父,曾說明了這個夢想的重要性,他同樣渴望看見一座由神所建造的城市(見希伯來書十一章10節),或許這就是信心運行的方式。當耶穌指正宗教領袖時,祂告訴他們:「必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來證明自己的身份(見約翰福音八章39節)。有沒有可能亞伯拉罕就是被這樣的夢想所影響,以至於能如此表達自己的信心?我認為是的,因為夢想和信心的連結密不可分。
我到荷蘭參訪的故事,可以說明我們周遭的人事物是如何受到溫室效應影響。文化是由國家、城市、社群或組織中共同的看法、價值觀和所看重的優先次序所形成。而所有的社會規範,無論好壞,也都是由文化所延伸出來的,只要文化氛圍對了,所種的植物就能夠輕易地生長在其中。(這裡說的植物,當然就是指神國的價值觀、看法和所看重的優先次序,)我們過去所犯的錯誤是將焦點專注在應該完成的目標,而忽略了應該先營造出合適的文化。
換句話說,此舉無疑就是試著在寒冷的天氣下種植鬱金香。舉例來說,我們想要建立健康的家庭,卻沒有先在社會中營造一個能讓這棵「植物」順利生長的風氣。這不能兩者擇一必須兩者兼備。若我們能成功地塑造文化,可想見會有多少「植物」在當中健全生長。成功塑造正確的文化,就能夠帶出健康的家庭和社會規範。過去教會試著影響社會的家庭價值觀,然而我們被視為一群別有用心、打著宗教名號要來操控社會,而目的只是想要完成自己目標的人們。但社會大眾對「僕人」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了,當我們願意成為不帶任何目的,單單為了愛的緣故而服事的僕人,我們才有機會進入社群的核心。
單單獻上自己
我懷疑有許多基督徒並不願意去影響他們周遭的文化很遺憾地,因著我們對天國文化的認知不足,影響文化的任務目前還沒有託付給我們。也正因如此,我們被吩咐要先求神的國,因祂的國度展現了我們的生命和事工在這世上應該要有的樣式。「先求」表示將其排在第一位,這也會使我們對周圍的世界更具影響力。神國是神所設立的典範,為了讓我們知道如何面對世上的生活。人們在教會中所經歷到的大都是基督教文化,而不一定是天國的文化。針對這點,我稍後會在本書中更多解釋,但請容我這麼說,有些事物在基督徒小圈圈裡雖然可行,一旦跨出了這個範圍,就完全行不通了。這就是為什麼最重要也最當先求的,是神的國,因為真正的神國經驗和價值觀是適用於社會各個層面的。
若你仍懷疑這個論點,請試想:如果城市裡每一個人都重生得救當然很棒,但這並無法解決城市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只要看看身旁的教會,就能夠明白了,因為教會也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尚未解決,而這都關乎我們是否有真正活出「神國生活模式」。若我們以為重生得救的人是更有資格教別人怎麼過生活,這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若讓教會的長執會來管理一間大公司,相信那家公司過不了多久就會破產了。我說這些真的不是要落井下石,只是有些在教會運作的系統,真的無法在教會外存活一周以上,但那些發現神國法則的人,能夠在任何環境底下帶出影響力——因為神國法則無論在哪裡都管用。
若沒有讓神國價值觀來決定我們的身份和生活方式,我們就無法影響這個世界的文化。再者,若神的國連基督徒的生活模式都改變不了,就更別期待神會授權或透過我們去改變周遭的世俗文化了,因為我們只能給出我們已經領受了的東西,而領受是來自於個人的親身經歷。
主要的絆腳石
許多基督徒鄙視改變文化的使命,因為他們認為耶穌再來之前,罪和黑暗的勢力勢必得增加。所以當人們的罪孽加重時,不少基督徒心裡可能抱持樂見其成的扭曲心態,因為在他們眼中那就是末世的徵兆。當然我們都渴望進天堂,只不過這些人想的是,天國文化價值觀的落實,只有在千禧年或是進天堂之後才會發生,不是現在。就是這類荒誕的想法讓我們施展不開,無法發揮影響力,可見邪惡勢力對我們思想的影響,已逐漸超過神放在我們心中的應許。我們若不去影響世界,就只能等著被世界給同化。
使徒保羅在下段經文中屬明了一個深遠的啟示:「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以弗所書三章10節)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現在就要展現出轉化世界的智慧,神的智慧會先影響領受的人,才會接著影響這個人影響範圍的其他人。然而當屬靈世界認出神的智慧確實在我們裡面運行,影響力才能真實地發揮作用!當我們運用出屬天智慧時,連天使都能從我們身上學習,因為他們未曾見識過這些被贖回的百姓齊力合作展現這樣的智慧。
對於末世的走向,我們總是不太樂觀,然而這種思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在這也界上的角色。要知道我們對末日的看法絕不能凌駕於主所給我們的大使命之上。耶穌命令我們禱告世上的生活能在地如在天,因此神的國必須先彰顯——也就是讓這位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掌權,祂也吩咐我們將神國的好消息帶給世上的每個族群。若末日的信念使我們無法履行這個使命或失去盼望,我們就是看它過於所當看的。我不是要告訴大家對末日應該抱持哪一種信念,而是渴望幫助各位明白自己被賦予的使命,因為這使命就是神的夢想。
若沒有清楚的先知性異象,很容易流於一事無成,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段經文:「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言二十九章18節)英文擴大版聖經(AMP)將此異象稱之為「從神而來的救贖啟示」,而我最喜愛的解釋是出自Passion譯本:「一旦沒有了先知性的異象,民就會速速走失了方向。」盼望總是深植於先知性的異象裡。有人曾這麼說過:異象使痛苦被賦予了意義。若失去了盼望,我們就沒有足夠的耐力支持到看見祂的夢想實現。
排行老二的力量
約瑟、但以理和以斯帖在當時都具有影響國家的影響力,雖然他們沒有人被選為首長或是成為一國之君,卻有許多國家的文化和人民的福祉都深受他們影響。秘訣就在於他們服事領袖就像服事主一樣,即便能找到—大串合理的原因離開崗位,甚至所服事的領袖都是拜偶像的,他們依然看重自己的角色。
若有人認為自己所在環境太過黑暗,以至於無法好好地傳福音,這三號人物的故事證明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們當時甚至無法像我們—樣運行在聖靈恩膏和洗禮的大能中,然而若連他們都成功了,那我們還能有什麼藉口。
若將自己的影響力降低到只為看選舉是否當選或得票多寡,就是在羞辱那位應許永遠不離開或撇棄我們的神。耶穌在馬可福音第八章中提醒我們要防備希律的酵,也就是政治的靈,政治系統雖然實質存在著,但絕對遠遠不及神的國。神承諾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也因此能擁有具轉化大能的影響力。神同在就是神國的最高價值觀,而這也理當影響我們的價值觀。
許多人以為我們的角色就是要負責管理企業、政黨、學校等,如果基督徒能被提升到這樣的位置我當然樂見其成。但若以為非得藉此方式才能發揮影響力,這想法不僅錯誤,還會使大多數的基督肢體無法在各自領域中帶來真正的改變。因此我們必須問自己期待如何影響生活周遭的人,而這個問題最終也會回到:我們究竟是想要自己作主,還是渴望帶出影響力?若是自己作主,所帶出的能力將遠小於透過影響力所能帶出的能力。更何況,神的國(在我們裡面的)就好像是酵,我相信神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把滲透影響世界當作是首要任務,直到我們在社會每個層面發揮出天國的影響力。影響力超乎一切,約瑟、但以理和以斯帖的見證一再顯示了人生命中所蘊含的無限可能性。
歷史同證
歷史也推翻了那些對於轉化不帶盼望的想法,因為不論在舊約時代或新約時代都曾發生過整個城市或國家的轉化。我們必須記取並遵守這些耶和華的法度(或原文作「見證」,見申命記六章17節),並應用在我們所在的這個世代。
當我們仔細地去看,就可看見天國的價值觀確實能直接影響這地上的生命。只要有一群人願意放下一切,追求神國的本質,並相信神要在他們的世代成就最美的事,而這就是大覺醒運動之所以能發生的原因。事實上,就是因為過去曾發生這類超自然的突破,使得我們在這世代也要抱持同樣的信心。神曾在歷史中介入,祂也正呼召我們參與祂未來的計劃。這是我們的命定和呼召,也是天國另一個看似矛盾和衝突的法則:就是藉由過去的見證(歷史)把我們拉進未來這唯有掌管歷史的神才能辦得到。
1859年7月17日,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傳道家司布真牧師傅講了一篇信息〈神大能的作為〉。信息中他宣告神過去奇妙的介入是如何改變此時此刻的光景,請聽聽他的呼喊:
當人們聽見神過去的作為他們可能會說:「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件事不是神成就的嗎?難道神改變了嗎?祂豈不是那位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都不會改變的神嗎?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據說明祂可以再行一次祂曾經行過的事嗎?不僅如此,我想我會更進一步地說:凡祂所行過的作為、就是一個祂願意再做一次的預言……凡神曾行過的……就是一個我們可以指望的先例……(讓我們)認真地尋求,神必會重新賜給我們前人的信心,好叫我們能夠如同過去一樣,完全地享受祂的恩典。
若我們單單等著耶穌再來,因此犧牲、更改了耶穌要我們帶來轉化的使命,那就是未盡一己之責。祂的再來是毫無疑問的,並且會是榮耀地再來!但天堂不是靠自己努力進去的,而是祂帶我去到那裡。我的責任:是要透過禱告和激進地順服帶出行動,把天堂帶到這地,若忽視這個責任,就不可能創造出環境讓「該生長的植物」能確實生長——這植物就是我們渴望看見的革新也就是神領人悔改的恩慈被有形有體地表現出來。
打造文化的建築師
我們是打造文化的建築師,且每天都必須做一個決定,是要繼續透過天國價值觀來塑造文化,還是使其受到損害。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影響周遭人們的想法、價值觀和命定。當人有清楚的異象,生命就充滿意義和方向,也就較能在這些層面帶來影響力。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因為沒有一個清楚的聲音來引領他們,所以發展出一些錯繆的結論,而這是從失望、無父的心態和罪所產生的結果。但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刻意地去發聲、去述說神國的美好。此刻人們所需要的就是一個聲音,不是光說不練,而是帶出實際的行動。在與人的關係中,不論面對的人是誰,我們都應當活出這樣的價值觀:不論對方是敵是友,只要能夠表現尊榮,我們就取得了發聲的權利;我們也務必得發出聲音,以顯明神在奧秘中所賦予我們透過傳講和宣告所能帶出的大能。
如何運用神所賜的生命,說明了我們的價值觀為何。從愛和所產生的價值觀,不但是社會大眾很容易接納的,這也是神所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