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溫室效應,想必各位在初高中的課程當中經常學到,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但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已經向大氣中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使其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溫室效應的特點就是不散熱,溫度高,對於環境也是有不小的影響,例如全球變暖,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會減少紅外線輻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氣候因此需要轉變來使吸取和釋放輻射的分量達至新的平衡,因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科學家發現,若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北極冰山融化將釋放大量被捕獲、截留在冰和冷水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對於生物來說也是致命性的打擊,因為冰川融化導致列入類似章魚、珊瑚和小蝦的生物。研究者們把南極海床區域的生物共分類1000個物種。研究者認為全球持續升溫導致南極冰架崩解,從而影響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環境。
並且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對於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陸地來說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所在,假若『全球變暖』正在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種是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種是冰川和格陵蘭及南 極洲上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分增加。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現在全球對於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出臺的政策有很多,但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基本上還是很困難的,只能說遏制其進展速度,實際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動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實現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夠實現,對於2050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根據估計可以發揮3%左右的抑制效果。通過對於綠色能源的加以利用,和對於燃料的改善利用等等。
地球是我們每個人的家園,若這一個唯一的家園承受不住。那麼最後毀滅的也終將是我們,所以我們應該保護環境,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