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靠克隆技術能複製愛因斯坦嗎
愛因斯坦去世以後,他的身體被火化,大腦被科研機構保存了下來。大腦中的細胞,無論是神經細胞還是膠質細胞,都是體細胞。如果這些細胞還完好無損,是不是能用它們製造全能幹細胞,再用全能千細胞無性繁殖出一個愛因斯坦呢?這個愛因斯坦和一個多世紀以前出生的愛因斯坦是否一模一樣呢?
遺憾的是,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這是做不到的。原因就在於,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愛因斯坦,不僅有先天(遺傳)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即使我們能通過無性繁殖得到愛因斯坦的身體,但是卻無法複製愛因斯坦的成長經歷和由此帶來的精神活動。
遺傳因素無疑是重要的,它能決定我們人體的性狀,比如膚色、血型、容貌、身高,以及患各種病的概率等。那遺傳因素會不會也影響人的精神活動的特性,如性格、牌氣、反應速度,以及在某些方面(如音樂、運動、數學、繪畫等)的天賦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但是遺傳因素只能搭建一個精神活動的「最初平臺」,它本身並不能提供任何外來的信息。這就像一臺剛剛組裝好的計算機,有了硬體和軟體,但是還沒有任何數據輸入。不管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有多強,如果沒有信息可以「加工」,也生產不出任何「產品」,也就沒有任何精神活動的產物。
由於每個人每天的經歷不同,輸入的信號不同,腦中所建立的聯繫也不同,這就把人與人區別開來了。假如真有一天愛因斯坦的身體能夠被複製,由於這個替身出生後的經歷和原來的愛因斯坦不一樣,即使他在邏輯思考方面有過人之處,也不一定會對物理學感興趣。愛因斯坦的興趣愛好、思想觀念、科學知識、研究計劃等,都已隨著他的去世而灰飛煙滅了,新的替身不可能在愛因斯坦真身的知識基礎上繼續進行研究。所以在精神活動方面,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已經逝去的巨人,而只能依靠現在活著的人,靠我們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