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有水是無法生存的,每個人在一天之中,除去吃飯的時候喝湯喝粥,最好能保持1500~1700毫升的飲水量。這麼多的水,最好分多次喝進去,-來保證身體不因為飲水時間間隔太長而缺水,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因暴飲而傷身。
早上6: 30
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身體已經缺水了。很多病在早上高發,比如心腦血管病,缺水是重要原因。起床之際,最好能喝下200毫升的水,這樣才足以衝稀血液,這杯水具體是什麼水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足量,而且一定不能是涼水!
早上8: 30- -9: 00
吃過早餐已經趕到辦公室或者開始做家務了,這段時間是相對緊張的。如果是乾燥的季節,水分的蒸發會很明顯敏感的人已經感到口乾了。這個時候最好能喝一次水,如果你是個脾虛不喜歡喝水的人,可以喝黃芪10克、大棗三五個自製的藥茶。現在人的工作生活環境都改善了,很少會因為熱而缺水,特別是待在空調房裡,很多人因此想不起喝水。事實上,空調環境是最容易缺水的最典型的是坐飛機。醫學上有個病症叫經濟艙症候群,因為人坐在經濟艙裡空間小几個小時不活動,加之機艙乾燥、上廁所不方便, 所以人們索性不喝水,這就會使血液變濃流動慢,血栓因此形成。血栓隨血流堵在關鍵部位,比如肺動脈或者腦血管就致命了。有的人下了飛機突然發病甚至不治,很多就是因為這個經濟艙症候群。居家或者是在辦公,只要久坐不動,也可能出現類似經濟艙症候群的問題因此,不管環境是不是炎熱,及時補水都非常必要。上午11點,距離午飯時間還有一陣,喝水正好不影響午餐,如果你坐的位置與飲水機或者茶水間還有段距離,那就不要在桌子上準備水瓶,每次喝水都強迫自己到飲水機或者茶水間那裡去接水,這樣不僅補充了水分,而且也強制自己起身活動了,就此減少久坐的後患。
下午1: 00吃完完午餐,準備午休了。首先,用水漱口,之後喝一次水,準備接下來的短暫午休。吃東西之後嫩口或者刷牙是牙齒保護的必需,但吃飯後不要馬上刷牙,因為吃了東西後,牙齒表面會自動地生產一層保護膜,這是身體的本能,為保護牙齒不受腐蝕。如果吃完飯馬上刷牙,就會破壞這層膜。最好是飯後十分鐘左右再漱口刷牙,之後再喝這一天的第五次水,如果午餐了很多湯,這杯水可以少明,否則要補充得多一點。因為社交的原因,很多人擔心自己有口臭,身邊備著漱口液,如果只是單純的清涼爽口成分,常用無妨,但如果裡面含有抗菌的成分,就不適合常用。因為我們的口腔中有400多種細菌,它們都和我們和平共處,而且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如果總是用含有抗菌素的漱口液漱口,這些細菌之間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反倒容易引起或者加重口腔潰瘍等口腔問題。而且口臭未必都是牙齒或口腔的事,很多時候是因為胃中有熱。西醫也發現,胃裡有幽門螺桿菌的人,口臭很明顯,而且久治不愈,這就不是簡單漱口能解決的
下午3: 00
這是下午最主要的補水時間,茶、咖啡或者藥茶都可以,因為加了味道,這次的水可以喝得多一點,而且可以把「茶歇」當作一次短暫的社交機會。
下午5: 30
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再喝一杯水,既是為回家的晚餐做準備,而且也可應對一路上的消耗。如果你是個胖子,這個時候可以喝一杯不加牛奶、不加糖的清咖啡,一來補水, 二來提神。如果可能,藉此多走幾步,甚至可以走回家,閒置了一天的身體也有了運動的機會。
下午9: 00- 10: 00
確切地說,應該是在睡前一個到半個小時再喝上 一杯水,這杯水一定要喝, 否則接下來的一夜,你的身體無以應對「無感蒸發",會使第二天早上嚴重缺水。很多人臨睡前不喝水,一是因為怕起夜,二是怕第二天起來眼睛腫,這兩個問題都不是單純不喝水就可以解決的,需要用健脾補腎的藥物幫助。如果僅僅以(不喝水的辦法將就,肯定是一邊缺著水, -邊腫著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