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32票贊成、197票反對通過對總統川普的彈劾條款,正式指控他「煽動叛亂」。「川普再次被彈劾!」美國主流媒體用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全大寫字母標題,宣告這一歷史性結果——川普成為美國首位被國會兩度彈劾的總統,也是第一位在卸任前夕被彈劾的總統。當天,10名共和黨眾議員「倒戈」還讓這次彈劾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跨黨派彈劾案。按照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的表態,參議院不會在川普任期結束前進行彈劾審判。那麼接下來,川普會不會繼續創造歷史——成為第一位離任後被參議院彈劾的總統,以及第一位被禁止參加下屆大選的總統?眾議院13日進行表決投票時,數千名國民警衛隊士兵在國會大廈徹夜警戒。CNN記者將美國內戰的圖片和他們席地而睡的照片拼在一起寫道:「士兵駐守在國會大廈,內戰 VS 現在。」《紐約時報》評論說,這一切令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聲譽處於低潮。「我們充當模範的歷史時刻基本上已經結束。」耶魯大學歷史學家蒂莫西·斯奈德哀嘆道。
川普用一段視頻回應彈劾
周三當議長佩洛西手中的木槌落下時,美國眾議院鴉雀無聲。她雙手緊握地站在臺上,宣布川普13個月內第二次遭到彈劾的歷史性投票結果。法新社稱,隨後的文件籤署氣氛與第一次彈劾川普時大不相同——當時佩洛西用了好幾支筆,並面帶微笑地將文件分發給民主黨人,這一次則相當嚴肅。愛穿明豔套裝的她甚至身著黑色連衣裙,一種更適合葬禮的裝扮。
彈劾條款列舉川普毫無根據地指責自己因選票和計票違規而被騙走第二個任期,向喬治亞州的選舉官員施壓為他找選票,以及在6日的集會上敦促支持者「拼命戰鬥」,前往國會大廈遊行。條款還提到憲法第14修正案,即禁止任何參與「起義或叛亂」的官員擔任公職。佩洛西在表決前再次嚴厲譴責川普,稱過去一周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章節之一,總統煽動了叛亂,「他必須離開」。據《紐約時報》報導,佩洛西講這番話時,就站在國會暴亂中被抱走的那張講臺後面。
除了所有民主黨眾議員都投下贊成票,當天有10名共和黨眾議員倒戈,另有4人棄權。香港《南華早報》評論說,這些支持使這次彈劾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跨黨派彈劾案。在1998年對柯林頓的彈劾中,5名民主黨人倒戈。這10名共和黨眾議員指責川普背叛總統職位和對憲法的誓言,還有人表示後悔「過去4年為他赴湯蹈火」。不過,在共和黨領導層中,眾議院共和黨三號人物、懷俄明州眾議員切尼是唯一的支持者。
再遭彈劾數小時後,沒有了推特帳號的川普13日晚用白宮帳號發布一段視頻。《紐約時報》報導說,川普是在助手的壓力下錄這段視頻的,他被警告可能因暴亂面臨法律後果。在視頻中,川普沒有提到彈劾,也沒有承認他在暴亂中扮演的角色,但措辭比此前任何時候都更進一步。他譴責「入侵國會的行為襲擊了美國的心臟」,敦促支持者不要於未來幾天在華盛頓特區和全國重蹈覆轍。CNN首席全國記者約翰·金評論說,川普向他的支持者發出措辭強硬的聲明,但與他過去對暴亂的評論相比,這毫無意義且為時已晚。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候任總統拜登在眾議院彈劾川普的問題上沒有明確表態,但他直指國會暴力事件「是總統川普煽動的」,並要求參議院在完成其他議程的同時,繼續彈劾程序。下周,至少4項拜登內閣的提名人選需要在參議院進行確認聽證。
共和黨人請願處理倒戈者
據報導,在美國的彈劾程序中,由眾議院表決是否提起彈劾,角色接近檢方起訴,半數通過後即提交參議院。參議員們的角色則類似陪審團。傳統上總統可到場答辯,過程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監督。但參議院的門檻較高,需要2/3的絕對多數同意才能通過彈劾。「現在輪到參議院來決定川普是否繼續創造歷史,」美國政治新聞網稱,他是第一個被免職的總統,還是第一個離任後被參議院彈劾的總統。
眾議院13日的投票結束幾分鐘後,麥康奈爾就給提前召回議員開始彈劾審判的可能性潑了一盆冷水。他稱任何投票都將於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總統後進行。但麥康奈爾當天在寫給共和黨同僚的信中,沒有否認有關他支持彈劾的傳聞。《華盛頓郵報》說,麥康奈爾刻意保留他支持給川普定罪的可能性,稱自己還沒有就如何投票做出最後決定。
在參議院達到絕對多數至少需要17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據《紐約時報》報導,多達20名共和黨參議員對認定川普有罪持開放態度。不過截至目前,尚未有人公開做出此種表態。13日在眾議院的辯論中,包括共和黨領袖麥卡錫在內的共和黨人譴責對國會的衝擊,但更多地談到彈劾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川普的忠實支持者則對那些離隊的共和黨人感到憤怒,批評他們動搖共和黨的領導層。《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一些共和黨人發出一份請願書,要求召開特別會議,決定切尼是否應辭去領導職務。「美國之音」分析說,川普敗選後的共和黨可以被粗略地劃分成「非川普追隨者」和「川普的追隨者」兩大陣營,他們在國會山事件後進一步分裂。前者希望共和黨回歸傳統的保守主義路線,將關注點轉移到限制政府權力、縮小財政赤字等議題上。後者則希望延續川普的「鬥士」風格。俄羅斯《消息報》援引莫斯科國立大學學者羅古列夫的話說,共和黨面臨艱難選擇,2022年將舉行國會中期選舉,放棄川普等於放棄支持川普的選民。
如果川普在卸任後被認定有罪,這意味著什麼?BBC稱,這將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留下汙點,還將堵上他再次參選總統或擔任公職的道路。參議院屆時僅需半數通過,就能切斷川普2024年捲土重來之路。另一個被美媒廣泛討論的問題是,川普能赦免自己嗎?美國歷史上沒有這樣的先例,但憲法也沒有明文禁止。《芝加哥太陽報》說,(美國的)國父們從未思考過總統赦免自己這個問題,「他們沒想到會有川普」。
CNN報導白宮內部的景象說,川普形單影隻,「進入了自怨自艾模式」。他情緒不安,因為他覺得周圍的人沒有好好為他辯護。發洩方法之一是行使他剩下的權力。預計川普將於14日宣布新一批赦免名單。
在被問到川普遭彈劾一事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說,這是美國內政,中方不予置評。
「拜登在等待刀尖上的就職典禮」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報導,為防止暴力騷亂再次發生,美國聯邦政府再次增加5000名國民警衛隊士兵駐紮在華盛頓特區,這讓目前駐守首都的士兵人數超過2萬名。彭博社形容國民警衛隊士兵在國會徹夜守衛的場景,如同「內戰」爆發一般。CNN從美國情報官員處獲得的一份最新預警顯示,極端分子受到衝擊國會事件鼓舞「正議論紛紛」,他們可能在2021年全年發動更多襲擊。
13日,拜登就職典禮進入一周倒計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看到,大量紙箱已運抵白宮。據報導,拜登政府打算對白宮進行一次深度清潔。「上周三的暴亂,本周三的彈劾,下周三的就職典禮。」英國《衛報》稱,目前尚不確定的是,這是高燒消退、國家重回正軌的時刻,還是僅僅預示著進一步的兩極分化、暴力和衰落。
「拜登在等待刀尖上的就職典禮。」 俄羅斯《觀點報》以此為題評論說,在衝擊國會事件之後,這再也無法被稱作「和平移交權力」。總統就職典禮是美國大選後人民團結的一個象徵,但這種國家團結的形象已經被扔進垃圾堆。俄羅斯《消息報》報導稱,俄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長加爾布佐夫認為,彈劾案對拜登來說是把雙刃劍。美國社會正處於動蕩時期,他需要穩定局勢,並接受川普支持者的部分要求。而彈劾案將進一步激怒川普的支持者。
衝擊國會事件成為美國兩黨新的攻擊點。《華盛頓郵報》稱,13日,一些民主黨人致信國會安全官員,要求調查國會中的共和黨人是否協助了國會暴亂,鼓勵並幫助暴徒衝入國會大廈。科羅拉多州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柯羅稱,有共和黨眾議員在事發前一天,帶後來參與暴動的抗議者到國會大廈踩點。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林日 環球時報記者 侯佳欣 柳玉鵬 陳欣】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