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觀察丨前所未有,四年兩次彈劾,美國分裂鴻溝顯現無疑

2021-01-17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11日,美國眾議院宣布,最早將於1月13日就彈劾總統川普的決議進行投票。目前彈劾條款已正式推出,川普被指控「嚴重危害美國及其政府機構的安全,威脅民主制度的完整性,幹涉權力的和平過渡」。

媒體指出,美國歷史上從未有過哪位總統在一屆任期內遭到兩次彈劾。如今,美國不僅內政形勢「非同尋常」,而且對於究竟是誰危害了國家民主,全社會也存在著巨大的意見鴻溝。

△CNN指出,美國眾議院宣布,最早將於1月13日就彈劾川普總統的決議進行投票

彈劾指控川普「煽動叛亂」,最快於48小時內投票

據報導,眾院正式推出的彈劾條款中,指控川普於1月6日在國會大廈前煽動支持者發起叛亂,並再次虛假宣稱自己贏得選舉。「川普總統嚴重危害了美國及其政府機構的安全,威脅了民主制度的完整性,幹涉權力的和平過渡」,指控還提出,「川普背叛了公眾對總統的信任。」

眾議院此刻已經進入投票倒計時狀態,並給予副總統彭斯24小時的行動時間。如果內閣不能在期限內啟動憲法第25條修正案,由副總統和內閣對總統進行免職,那麼眾議院將對彈劾決議進行投票。

也就是說,在罷免和彈劾兩個選擇間,彭斯若不選擇罷免,眾議院就將選擇彈劾。目前,已有多達218名眾議員表示支持彈劾,這顯然能夠確保一旦投票,彈劾條款將被通過。

△《新聞周刊》指出,眾議院正式推出的彈劾條款中,指控川普1月6日在國會大廈前煽動支持者發起叛亂,並再次虛假宣稱自己贏得選舉

一屆任期兩次彈劾,美國此刻「非同尋常」

輿論普遍認為,美國目前經歷的政治時刻「非同尋常」,彈劾總統引發了政治、憲法、移交等多方面的全新問題,而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位總統在任內最後時刻遭到彈劾,也從未有過哪一位總統被判有罪。

媒體普遍指出,算上川普在內,美國歷史上僅有三位美國總統曾遭到彈劾,而川普則開創了一屆任期內遭兩次彈劾的紀錄。

2019年12月,眾議院第一次試圖彈劾川普,指控他濫用權力和妨礙國會,並試圖向烏克蘭施壓令其抹黑政治對手拜登,但最終參議院投票宣布這兩項指控不成立。而當下這次的最新彈劾條款指出,川普不僅煽動叛亂,而且還曾在大選後,打電話敦促喬治亞州的共和黨州務卿替他「找到」足夠選票,贏取該州。

△《紐約時報》指出,美國目前經歷的政治時刻「非同尋常」,彈劾總統引發了政治、憲法、移交等多方面的全新問題

彈劾指控容易定罪難,總統離任前或不可達成

實際上,在美國,彈劾總統是一個極其困難的程序,雖然彈劾條款能夠提出指控,但最終裁決還將由參議院做出,因此為定罪帶來了相當高的門檻。

根據彈劾程序,最後裁決中必須有三分之二的出席參議員同意定罪,彈劾方可通過,否則總統將被判無罪。假設100名參議員在審判時全部出席,那將意味著,必需有17名共和黨參議員加入到民主黨參議員的行列、投下支持有罪票,這樣才可能定罪。顯然這是一個很高的門檻。

不僅如此,參議院目前也並未計劃1月19日前重返國會,因此,即使眾議院未來幾天內啟動並通過彈劾程序,參議院不工作,川普也很難在離任前被彈劾。

不過,即便難度重重,國會此時再次發起彈劾也並非毫無意義。因為美國歷史上存在高級政府官員卸任後再被彈劾的先例,所以作為前總統,川普依然可以被彈劾,這將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留下汙點,並可能堵上他再次參選總統或擔任公職的道路。因為此前一直有傳言稱,川普將在2024年大選中捲土重來。

共和黨「受夠」川普,但恐啟動彈劾引發國家分裂

1月6日的國會抗議示威事件後,多名共和黨議員,甚至曾經的川普追隨者,如今都已經產生動搖。前代理白宮辦公廳主任米克·穆爾瓦尼告訴媒體,1月6日的事件「改變了一切」。1月6日當天,川普曾對支持者稱,如果他們不能「誓死鬥爭」,美國將不復存在。

即使川普的長期盟友、前新澤西州州長克裡斯·克裡斯蒂也表示,川普如此,已經足以被彈劾。克裡斯蒂說:「如果這還不足以被彈劾,那我不知道還能有什麼可以。」他表示,他和共和同僚都已經「受夠了」川普。

但是據了解,目前,共和黨內部對於如何收場,仍然無法達成一致。有人擔心,彈劾將對事態「火上澆油「,致使國家進一步分裂,暴力活動或將在各大城市隨之四起。

△NBC指出,多名共和黨立法者,甚至曾經的川普追隨者如今已經產生動搖

民調顯示:美國愈發分裂,極端主義已成最大問題

根據一項當地時間11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目前僅有21%的選民認為民主制度還很健康,而近四分之三的選民雖然認為民主制度正在受到威脅,但至於到底是誰導致了威脅,仍存在較大分歧。

△福克斯指出,1月11日發布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美國目前僅有21%的選民認為民主制度還很健康

這項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進行的調查指出,56%的選民認為,川普總統應對美國國會的抗議示威事件負責,而42%的選民則表示反對。就川普是否應被免職或辭職,支持與反對的選民則分別為52%和45%。由此可見,美國社會目前存在著巨大的政治鴻溝。

這項民意調查還發現,人們對於究竟誰才是分裂美國的罪魁禍首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是參與抗議示威活動的民眾,有人認為是反對認證拜登選票的國會共和黨議員,有人則認為川普應當擔負責任。

但可以確認的是,高達81%的選民已經開始認同,極端主義在美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問題,美國正在分化道路上,走向不同極端。

(原題為《北美觀察 | 前所未有,四年兩次彈劾,美國分裂鴻溝顯現無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美國歷史上首位:川普兩次被美國會眾議院彈劾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美國歷史上首位!川普兩次被美國會眾議院彈劾  美國國會眾議院於當地時間周三(13日)下午以232票對197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彈劾案。有10名共和黨眾議員「倒戈」投了贊成票。川普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兩次被彈劾的總統。川普在當天的彈劾條款中被控「煽動叛亂」。
  • 在美國 政治分裂風險遠超疫情長期持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在總統任期內面對兩次彈劾,美國總統川普創造了一項歷史紀錄。美國眾議院將於當地時間1月13日就彈劾川普總統的條款進行表決,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已「罕見」地表態支持,川普再遭彈劾已成定局。由此引發的多米諾效應已開始顯現,美國內部政治撕裂與社會深度分裂還看不到停下來的跡象。
  • 咋救美國?彈劾川普,再印2萬億美元,拜登又在重演歷史?
    而民主黨沒想著淡化此事,還刻意發起彈劾案,這給同為民主黨的拜登總統帶來了這樣一個執政難題?究竟是先遏制疫情,穩定經濟還是處罰川普,維護美國憲政呢?在拜登看來,這兩個問題並不衝突,完全可以放到一塊解決!當地時間1月13日,拜登在美國眾議院通過彈劾案後,首次發聲稱,美國仍然處於致命病毒和搖搖欲墜的經濟控制下。
  • 經過第二次彈劾,川普獨自一人保持沉默
    四年多來,川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導了國家話語。 然而,當他的遺產在周三被固定下來時,他被令人震驚地拋在一邊。 川普現在處於無與倫比的地位,是唯一一位被兩次指控犯有高罪或輕罪的總統,這是一個新的術語,其用語是國家分歧的加深,他在一個世紀最嚴重的大流行中的失敗以及他拒絕接受 在投票箱失敗。
  • 北美觀察丨美國分化:5000萬人挨餓,高官卻度假狂歡,節日冰火令人...
    北美觀察丨美國分化:5000萬人挨餓,高官卻度假狂歡,節日冰火令人心寒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2021-01-06 隨著疫情的持續蔓延,美國窮人對免費食物的需求量居高不下。
  • 彈劾川普投票即將開啟,成功機率有...
    而當初柯林頓因性醜聞遭受彈劾時,支持彈劾他的比例也不到40%。不過10日的民調同時顯示,共和黨人中支持彈劾川普的比例仍僅為13%。「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1日評論說,彈劾川普對共和黨的聲譽來說將是重大打擊,同時必然加深美國社會的分裂,「這對兩黨來說都是危險的」,美國政治體制面臨巨大風險,「彈劾可能打開美國的潘多拉魔盒」。
  • 川普成首位遭兩次彈劾美總統,「彈劾」用英語怎麼說?
    舉報   今日問題  ⊙「彈劾
  • 歷史,留給美國的時間不多了
    由於美國國內政治「極化」嚴重,很多人預測,在2020年11月3日美國總統選舉投票結束後,無論誰輸誰贏,輸掉的那一方都不會心平氣和地接受選舉結果,美國在大選後出現嚴重的暴力衝突在所難免。但是,實事求是地說,從11月3日到1月6日「國會山暴力事件」發生前,美國國內局勢相對平穩,並未出現大分裂、大動蕩。
  • 終於,美國成了全世界的「笑話」
    導讀:笑料不斷的電視辯論,毫無底線的黨派戰爭,選民之間的熱烈對抗……這場事故頻出的美國大選讓一直以來自稱為「民主燈塔」的美國丟臉了,也讓世界上各國民眾對於美國的「美式民主」有了新的認識。政治至上的美國實際上,這種刀光劍影,爭執不斷的局面,在美國經常發生。從兩個黨派爭鬥造成聯邦政府暫停「營業」,到民主黨佩洛西抨擊川普的國情諮文,再到司法委員會批准「彈劾」總統的決定,美國兩個黨派之間互不相讓,矛盾也在不斷激化,美國總統競選僅僅是另一個高潮而已。
  •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不平等會殺人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不平等會殺人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王逢治  2020-12-30 2019年12月,美國芝加哥德保羅大學社會學家德馬約(Fernando De Maio)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公共衛生領域數十年來的研究已有共識:不平等會殺人(Inequality
  • 什麼是彈劾?除川普外,遭彈劾的總統還有誰?
    美國彈劾總統程序由國會眾議院提案通過後,須再交由參議院就彈劾案進行審理,預料不可能在川普離任前,完成整個程序。依據美國憲法,眾議院擁有彈劾發起權,只需要「簡單多數票」,就可以通過彈劾條款,彈劾總統,亦相當於總統遭到起訴。
  • 卸任後仍可能被彈劾定罪,川普已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任期間...
    △1月13日,美國華盛頓,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32票贊成、197票反對通過了針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彈劾案。這項決議的通過,也讓川普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任期間兩次遭彈劾的總統。圖/人民視覺1月13日,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周邊,有著「重兵把守」。大廈內部也隨處可見穿著迷彩服的美國大兵。
  • 川普陷入彈劾危機:在美國史上,其實最糟糕的總統也未必如此
    據新華社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民主黨人11日正式提交針對川普的彈劾條款草案,指控他「煽動叛亂」,這是其任內第二次陷入彈劾危機。在美國史上,彈劾總統不多見,「避免在理由不充分的情況下訴諸彈劾機制」。但彈劾少反而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本文經麥讀授權摘編自《彈劾》一書,有刪節。標題為摘編者取。
  • 北美觀察丨富人「逃離」美國為哪般?
    這波少見的移民浪潮早於新冠疫情暴發,但是疫情無疑助推了其增長。由於自身控制疫情不力,美國一直被列入歐盟的旅行禁令清單。要知道,去年有1900萬美國人前往歐洲旅行,但如今,擁有美國護照也難以「暢行天下」。對國際旅行的需要促使一些富人尋求通過移民的方式擁有第二本護照。
  • 川普遭彈劾後還會發生什麼?美國或在一周內產生兩任總統?
    當地時間13日上午,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32票贊成,197票反對,通過針對總統川普的彈劾條款,正式指控他「煽動叛亂」。川普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任內兩次遭彈劾的總統。△1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多數票通過了彈劾川普的議案此前一天,當地時間12日,眾議院正式通過決議,敦促副總統彭斯援引憲法第25條修正案罷免川普總統職務。
  •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企業和人才湧向低...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企業和人才湧向低成本地區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顧鄉  2020-12-26 由於遠程辦公日益普及,低成本和稅收優惠地區變得更受企業和人才的青睞。
  • 記者觀察丨疫情嚴峻 美國政治紛爭與衝突持續
    ,這又會給美國的疫情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央視記者 劉驍騫:根據一項名為新冠追蹤項目(CTP)數據的數據顯示,全美國在1月8日報告了131889例新冠住院患者。這是目前住院人數第三高的紀錄,也是美國連續第38天報告住院人數在10萬例以上。
  • 川普因國會暴亂事件二次遭彈劾
    當地時間1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多數票通過了彈劾川普的議案,指控川普煽動1月6日的國會暴亂,這使得川普成為美國有史以來首位在任內被彈劾兩次的總統。這是2021年1月1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
  • 川普因國會暴亂事件二次遭彈劾
    當地時間1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多數票通過了彈劾川普的議案,指控川普煽動1月6日的國會暴亂,這使得川普成為美國有史以來首位在任內被彈劾兩次的總統。在川普鼓動他的支持者衝擊美國國會一周後,美國眾議院本周三(1月13日)正式彈劾川普,指控其煽動國會暴力叛亂。這一歷史性的彈劾使得川普因犯下重罪和行為不端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被彈劾兩次的總統。
  • 觀察| 當老年人遇到數字鴻溝
    連日來,關於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數字困難」的新聞持續引發關注,也將數字鴻溝話題拉進公眾視野:數字時代,我們該如何以人性化、精細化社會治理讓每一個人方便、安全、有尊嚴地生活?連日來網上網下的討論,則將公眾的注意力從事件本身轉移到了老年人普遍遭遇的「數字困難」、數字鴻溝上。  數字鴻溝,簡單地說就是在進入數字時代後,人們在信息可及性上存在的明顯差距。隨著智能技術的日新月異,不同人群對信息化工具、技術在擁有程度、應用程度和創新能力的差異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