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模型成為NASA最新預測颶風強度的背後技術

2020-09-19 Tom大發現

文章來源:Analytics India

文章翻譯:DeepL

全球各地有少部分地區一直在遭受來自颶風和強熱帶氣旋的不利影響,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們為此必須開發一種方法來預測和分析這些颶風類型特徵。因此,為了預測未來的颶風強度,美國宇航局位於南加州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機器學習模型,聲稱可以準確預測颶風未來的快速強度事件。

圖中為2020年8月27日北美颶風-蘿拉

了解颶風強度的關鍵因素是風速。傳統上,在風暴或颶風醞釀時就預測它的危害程度是一個挑戰。然而,美國宇航局的新機器學習模型可以提高預測的準確性,並提供更好的結果。這個模型是通過提取多年的衛星數據訓練開發出來的,它聲稱可以預測颶風的強度,預報也更加準確。這使得人們可以在風暴真正來臨之前就做好準備。當被問及時,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大氣科學家Hui Su[1]時表示(相關成果以發表在GRL上,可點擊原文閱讀跳轉),由於颶風和風暴對人們和財產的潛在危害,這樣的預測是至關重要的,必須要做對。

補充閱讀:基於深度學習的颶風強度估計將追蹤颶風佛羅倫斯的路徑[2]

1.背後技術概述

準確預報颶風的兩個關鍵因素是預測其軌跡強度。雖然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實現了對軌跡的預測,但對其危害程度及其內部特徵的預測一直是一個挑戰。不僅因為它取決於周圍的環境,並且事實上像降水和風的準確預測也是一個挑戰。因此,為了促成準確預報的目標,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研究了從各種衛星上收集的大量數據,確定了降水量、風速以及其他與颶風相關的附屬數據,如雲層、水汽、溫度曲線等。

首先,科學家們介紹了這些測量結果與未來颶風強度變化之間的經驗關係,並確定了他們可以用於業務預報模型的觀測結果。之後,科學家們展示了機器學習模型對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東部地區快速加強的預測技巧,以及從衛星觀測中得出的聯合預測因子。

在研究雲衛星數據中的冰和液態水含量時,研究人員意識到,加強型風暴和颶風強度的冰和液態水含量較高,但不一定高於削弱型颶風。因此,根據颶風潛在強度理論,熱帶對流層的外流溫度是決定颶風最大強度的關鍵。這表示,研究能否利用風暴結構的衛星信息來預測熱帶氣旋或颶風的強度是非常必要的。

熱帶氣旋以風暴為中心坐標的地面降水率

根據風速和24小時強度變化分析的數據,研究人員創建了四種強度類型: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1-2級颶風;3-5級颶風。這些分別表示減弱加強;中性加強;緩慢加強;快速加強。

2.機器學習模型

在取得結果的同時,研究人員注意到,在每個組別中颶風強度的增加也會增加內核的降水率,從而也增加了增強速率。在這項研究中,內核指的是風暴中心半徑100公裡左右的區域,由於綜合降水分布存在一定的方位不對稱性,結果似乎不是那麼準確。因此,他們決定對風暴中心降水的波數分析可能是取得預測準確結果的關鍵因素。

左:四組颶風強度的內核降水率函數。右:所有組別的颶風未來24小時強度變化。

為了提升預測降水激增和其他風暴結構測量的能力,通過採用邏輯回歸、隨機森林、決策樹等方法,研究人員應用機器學習技術預測颶風快速加強的相關因子和參數。包括IBM Watson studio在內的研究人員也建立了他們的機器學習預測颶風強度的模型。利用1998年至2008年的氣候預測系統再分析和GOES IR衛星資料庫,分別對大西洋和EPAC地區的機器學習模型進行了訓練。

利用國家環境預測中心檔案數據、全球預報系統數據和2009年至2014年的局地數據,對模型進行快速強化測試。此外,為了比較機器學習模型的結果,研究人員將其與NHC的快速集約化業務模式返回的預報結果進行了對比。

快速強化事件出現的預測技巧

憑藉這些結果,研究人員展示了衛星觀測到的內部風暴結構與降水、液體含量和出流溫度等參數是如何支撐按照當前強度排序後與颶風加強率的之間的簡單關係。

3.結果與結論

結果表明,研究人員所提出的機器學習模型在預測大西洋盆地的快速強化(RI)方面產生了顯著的改進。對於這種強烈的RI事件,國家颶風中心的模型在大西洋表現出較低的性能。然而,所提出的方法將快速加強事件的檢測概率提高了約200%,而代價是只提高了6%的誤報率。同時,這些快速強化事件的整體技巧也提高了138%。

這樣紮實的數據表明,研究人員開發的機器學習模型可以輕鬆超越傳統模型37%,激增降水量的加入貢獻了其中的24%。研究人員總結道: &34;。

相關焦點

  • 美國航天局利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預測颶風強度 | 章魚通
    但預測其強度仍給他們帶來麻煩,因為這取決於周圍環境以及風暴中發生的事情。颶風中的一些特性,比如雨的強度,以及空氣垂直移動的速度,都是難以衡量的。也很難確定哪些內部特點導致這些風暴迅速加劇。)已經在其運行模型中使用的那些預測器中,以便通過機器學習得出自己的預測。
  • 大講堂 | 預測時間敏感的機器學習模型建模與優化
    原標題:大講堂 | 預測時間敏感的機器學習模型建模與優化 雷鋒網AI研習社訊:機器學習模型現在已經廣泛應用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比如地震監測,闖入識別,高頻交易;同時也開始廣泛的應用在行動裝置中比如通過邊緣計算。這些真實世界的應用在原有的模型精度基礎之上帶來很多實際約束比如預測要在很短或規定時間內完成。
  • 「蝴蝶效應」也能預測了?看機器學習如何解釋混沌系統
    大數據文摘作品  編譯:李雷、笪潔瓊、夏雅薇  一隻南美洲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以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颶風……  極小的擾動,將會引起結果的巨大差異。不可重複、不可預測,這就是混沌現象。不可預測?
  • 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開發更堅固的3D列印建築
    中國3D列印網6月24日訊,斯威本科技大學的研究員和法國建築公司Bouygues Travaux Publics的主管已經使用機器學習技術來更好地理解3D列印建築材料的抗壓強度。為了開發一種對3D列印的地質聚合物樣本進行分類的過程,研究團隊針對了特定變量,並使用機器學習方法優化了3D列印的材料的組成。該研究不僅可以產生具有更高抗壓強度的建築複合材料,還可以為建築行業中使用的其他3D列印化合物的穩定性進行分類的路線圖。 該團隊解釋說:「目的是引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對通過增材製造技術製成的地聚合物樣品進行分類。
  • [圖]科研人員嘗試通過熱氣球精準預測颶風路徑和強度
    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套通過從風暴內部收集數據來預測颶風路徑和強度的系統。
  • 多種機器學習和統計模型預測個體患者臨床風險並不一致
    多種機器學習和統計模型預測個體患者臨床風險並不一致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22:27:12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jeerd Pieter van Staa團隊研究了多種機器學習和統計模型預測個體患者臨床風險的一致性
  • 2020年的颶風屢破紀錄,若再不引起重視,人類將受到威脅
    颶風的動力來自於海洋向大氣的熱量傳遞。因此,海洋表面溫度決定了風暴在完美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最大潛在強度——就像颶風強度的熱力學「速度極限」。這個季節,包括有記錄以來大西洋風暴最活躍的9月份在內,大西洋颶風盆地的海洋表面溫度接近了歷史最高水平。氣候變化和它有什麼關係?
  • 颶風「萊恩」路徑!三級颶風駛往夏威夷,進入太平洋中部!
    颶風道是最近一次穿越太平洋向夏威夷群島移動的颶風,氣象預報員沒有排除「直接影響」的可能。颶風萊恩是一種主要的颶風,它正在穿越太平洋向夏威夷移動。根據最初的預測,氣象預報員認為風暴將沿著夏威夷群島南部移動。颶風路徑:風暴將接近夏威夷群島西部。
  • 「可解釋學習」利用SHAP對分子活性預測機器學習模型進行解釋
    文章利用可解釋學習方法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對基於複雜機器學習模型的分子活性預測模型進行解釋,嘗試打開「黑箱」。——背景——眾所周知,機器學習模型在藥物研究中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成果,其中包括分子性質預測、從頭藥物設計、分子合成分析等多個方面。
  • Python機器學習7:如何保存、加載訓練好的機器學習模型
    本文將介紹如何使用scikit-learn機器學習庫保存Python機器學習模型、加載已經訓練好的模型。學會了這個,你才能夠用已有的模型做預測,而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訓練模型。本文將使用兩種方法來實現模型的保存和加載:Pickle和joblib。
  • 機器學習新戰果,破解「蝴蝶效應」,預測火焰的下一秒形態
    許多情況下,描述一種混沌系統的方程式並不為人所知,因而動力學家需努力建模以進行預測。Ott的研究結果表明你不需要那些方程式,需要的只是數據。Kantz說:「這篇論文表明,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算法來預測天氣,而不是通過複雜的大氣模型。」
  • 【原創】Johannes小組JCIM論文:用於預測Frequent Hitter的機器學習模型
    Kirchmair小組研發的Hit Dexter1就是這樣一款基於機器學習模型的Frequent Hitters預測軟體。接下來對幾種機器學習算法和描述符集進行混合搭配,得出四種模型的Matthews相關係數 (MCC)和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的下面積值,通過比較確定了將extra tree classifiers(ETC)與Morgan2指紋圖譜相結合的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近日J.
  • 謝國彤:疾病預測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經典回歸方法
    近年來,機器學習領域的特徵選擇和有監督學習建模方法越來越多地用於疾病預測問題。一些機器學習方法可以提高預測模型的可解釋性,例如決策樹方法。另一方面,一些較新的機器學習方法可以帶來更好的預測性能。2010 年發表於 KDD 的文章 [Khosla et al. 2010] 採用了特徵選擇和機器學習方法來預測 5 年內的腦卒中發生率。
  • 如何使用PySpark來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對流數據進行預測?
    來源:Pexels概述流數據是一個在機器學習領域蓬勃發展的概念學習如何使用PySpark來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對流數據進行預測我們將介紹流數據和Spark Streaming的基礎知識,然後深入到實現部分模型構建:構建邏輯回歸模型管道,對推文中是否包含仇恨言論進行分類。在這裡,我們的重點不是建立一個完全準確的分類模型,而是了解如何在流數據上使用任意模型並返回結果2. 初始化Spark Streaming的環境:一旦模型構建完成,需要定義獲取流數據的主機名和埠號3.
  • 美國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極度活躍」
    美國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極度活躍」 孫丁 徐劍梅/新華社 2020-08-07 14:49
  • 美氣象機構預測今年大西洋颶風季「極度活躍」
    新華社華盛頓8月6日電(記者孫丁 徐劍梅)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6日說,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極度活躍」。該氣象機構當天更新的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展望顯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會出現19到25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39英裡或以上(1英裡約合1.6公裡)的命名風暴,其中的7到11個可能演化為持續風速達每小時74英裡或以上的颶風,包括3到6個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11英裡或以上的強颶風。
  • 利用機器學習預測野火
    在讀到最近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和澳大利亞各地發生的野火之後,我們想知道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提前預測這些災難,以便採取一些保護措施。我們在Kaggle上找到了這個數據集,它包含了美國188萬場野火,我們使用PyTorch Lightning建立一個模型。閱讀後面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如何使用這個數據集建立一個可以預測野火強度的模型吧。
  • 新型輻射計預測颶風準確率更高
    考慮到颶風的破壞力,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準確預測。在人造地球衛星出現之前,颶風的唯一監測設備就是飛機。但即使是今天,衛星也不能提供全面信息,如確定颶風內部氣壓或準確風速。此外,濃密雲層還可能妨礙其對氣旋的觀察。因此,儘管有衛星系統、傳感器和雷達,飛機仍在預測颶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部分現代化的「颶風獵人」是內部配有監測設備的無人機。
  • 機器學習模型評估和超參數調優實踐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探討如何評估機器學習模型結果,以及優化超參數的最佳實踐。模型評估就像學生為考試複習一樣,機器學習模型在準備完成預期任務之前必須經過一個學習和訓練的過程。這種訓練將使它能夠從實際數據中歸納和派生模式,但是我們如何評估我們的模型是否提供了數據的良好表示呢?我們如何驗證模型,並預測它將如何處理以前沒有見過的數據呢?
  • 使用Flask部署機器學習模型
    我所學的一切都集中在模型構建組件上。沒有多少人會談論如何部署你的機器學習模型。把你的模型投入生產意味著什麼?它需要什麼?這些都是每個數據科學家需要回答的關鍵的職業定義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決定寫下這個教程來演示如何使用Flask來部署機器學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