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財富雜誌
開工第一周,上證指數突破3588點,這是否意味春季躁動已然開啟?業績、政策真空期的一季度,該如何配置資產?當前股、債分別處於什麼階段,2021年投資邏輯會如何變化?上市公司分化是否還會繼續?有哪些風險點需要注意?投資者又該如何挑選金融產品?
作為金融領域最市場化的投資機構,私募基金對市場走勢有著敏銳的感知度,他們對市場的預判,有重要參考意義。日前,新財富就2021年短中長期如何布局A股、個股及板塊選擇、宏觀經濟走勢、債市投資展望及投資風險點等市場關心的問題,向首屆新財富最佳私募投資經理發放問卷,並根據回收的30餘份問卷(回收截至2020年12月28日)整理成獨家寶典,以饗投資者。
來源:新財富(ID:newfortune)
作者:何倬
01
跨年的春季躁動已開啟?一季度樂觀or謹慎?
參照過往,每年11月後,A股會進入三季報披露完畢的空窗期,市場對基本面的看法較為明朗。而每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次年3月的全國兩會,會讓市場的政策預期總體偏高。在政策、周期和基本面的雙重作用下,A股各指數在年底和次年年初的表現大概率好於年中。2021年開工第一周,上證指數連漲4天,周五盤中一度突破3588高點,然而同時有三千多隻股票下跌,春季躁動真的開啟了嗎?為何大漲卻漲出了股災的感覺?當前A股處於什麼階段?一季度應該如何配置股票?
從回收的問卷看,私募基金經理普遍對一季度行情樂觀中帶著謹慎。
北京高信百諾投資:
A股目前處於結構性分化階段。2020年,不少公司估值膨脹的速度遠遠大於盈利增長的速度,市場整體有一定估值調整壓力,疊加資金活躍度有所下降因素,整體性的跨年行情出現的可能性不大。建議迴避泡沫化較為嚴重的平庸資產,積極擁抱競爭優勢明顯,隱含較高估值回報的優質公司。
上海大樸資產:
當前A股市場處在牛市中場階段,全社會資產配置向股市轉移以及中美關係大轉折背景下,股市的戰略高度還在持續起作用。但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使得階段性、結構性波動加大,這一階段我們建議均衡配置、適度分散,在板塊上集中度過高將面臨較大階段性風險。
淡水泉(北京)投資:
A股目前無系統性風險,具備結構性機會。需要注意的是,短期權益市場火爆及新增流動性湧入,可能造成某些賽道過於擁擠的風險。
灃京資本:
A股將演繹結構性行情,仍有公司處在估值合理、增長趨勢良好的狀態。跨越2020年後,公司業績邊際增速仍然會呈現結構性分化,選股難度增加。當前投資者應關注業績增速開始向好的公司和板塊。
瀚川投資:
從長周期看,A股市場處於「結構性配置牛市」的早期,回歸到當前節點看跨年行情,更傾向於從板塊與個股輪動的角度發掘機會。2021年初,我們認為風格不會一邊倒,順周期價值型標的和多年維度成長確定性標的都是值得考慮的配置。
上海泊通投資:
目前A股處於高估值藍籌板塊極度泡沫化,但低估值藍籌和大部分中小市值公司被低估的階段。估值糾錯的行情隨時可能發生,具體表現大概率不會是低估值藍籌上漲,高估值藍籌下跌,或許類似於2016年熔斷的行情,市場普跌,但是由於主力資金介入,抗跌的板塊將成為未來行情的主力軍。
目前,泊通投資比較傾向於以保險、地產等基本面好、估值低的板塊做底倉,同時配置受益於數位化、科技賦能的中小市值技術公司或者場景公司,保持組合的彈性。這種「低估值藍籌龍頭+科技賦能及應用場景細分龍頭」的槓鈴組合可以抵禦急速風格切換的殺傷力,並且享受未來的系統性收益。
上海石鋒資產:
目前來看,我們認為指數還不具備整體上行的條件,2020年下半年,經濟已經有明顯改善,但貨幣政策和信用政策的相繼收緊壓制了指數的上行,到2021年上半年,我們認為宏觀經濟和流動性環境依然維持當前格局。
另一方面,從當前到2021年3月份,A股市場處在業績真空期,通常市場在這一階段會表現出一定的行業輪動特徵,部分景氣度較高的行業會由於業績改善或者強化的預期而表現得較為強勢,直到進入年報或季報的驗證期,市場隨之進入主線更為明確的階段。當前階段,我們更傾向於對個股進行優化,而非對組合整體進行調整。
深圳市新思哲投資:
A股當前處於結構性狂熱階段,跨年行情還未開啟。建議離開被市場瘋狂抱團的白酒,在先進位造業、養殖、醫藥、網際網路等領域進行深度布局。
上海旭諾資產:
A股從2020年7月初急速拉升之後就開始了持續5個月的寬幅震蕩。從指數上看,滬深300和上證50表現好於中證500,說明2019年、2020年持續的成長股行情出現了調整。目前,由於還有持續的增量資金入場,市場在投資風格上還會慣性延續。但是,隨著相應板塊和股票的估值逐步推升,市場分歧必然加大。
盈峰資本:
目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仍處於合理區域,但板塊表現分化嚴重。消費、醫藥和部分科技細分領域的核心公司估值水平幾乎創出了歷史新高,而偏周期的行業估值水平普遍處於歷史底部。隨著無風險利率的回升以及經濟的強勁復甦,預判市場風格切換正在進行時。此外,香港市場經過此輪迴調,下跌空間有限,從風險收益比角度而言,配置價值十分突出。
針對目前市場結構化行情突出的特徵,「啞鈴型」配置是盈峰資本當前採取的主要投資策略。一部分是網際網路及大消費行業中估值合理的優質成長股,另一部分是「周期性受損但結構性受益」低估值藍籌股。
上海湧津投資:
A股已經度過了過去純粹炒概念的階段,2020年,絕大多數大幅上漲的標的都是因為行業或者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變化,或行業前景向好,或業績增長強勁,新能源汽車、光伏和免稅等標的均如此。目前,我們仍沒有看到明顯的跨年行情,建議配置傳統行業中競爭格局良好的行業龍頭、新興行業的龍頭。
也有新財富最佳私募投資經理持樂觀態度。
青驪投資:
從市場階段來看,跨年行情已經開始,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換的趨勢非常明確,很多低估值行業和公司均有機會。從行業上,我們對流動性的判斷比市場更為樂觀,對順周期的持續性和強度也更有信心。目前,我們認為不管是上遊順周期行業還是新能源汽車的行情都有望持續,並且長期看好疫情受損下成長性強的體育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業、物業服務業、新消費等行業。
上海世誠投資:
A股目前「慢牛漸入佳境」,跨年度的行情已經開啟。隨著資本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以及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的不斷壯大,「牛短熊長」的窘境正在告別A股市場。一個有韌性、有活力的資本市場也是經濟轉型升級、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而科技的自主自強也對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對於2021年初市場行情也充滿期待。開春行情裡,除了傳統的高質量成長行業之外,尤其需要重視之前表現相對落後,而基本面已在持續改善且靜態估值頗具吸引力的大金融板塊。
上海同犇投資:
目前A股仍處於結構性牛市行情之中,跨年的春節躁動行情正在進行中。消費、醫藥、科技、新能源等領域的優質資產不斷受到市場追捧,其背景是當下全球流動性寬裕,中國居民不斷增加對權益類基金的配置,以及外資不斷流入A股。此時,投資者仍需抱住優質資產,享受全球資產荒和寬鬆貨幣政策背景下的適當估值泡沫。
上海煜德投資:
年末將至,隨著海外疫苗獲批,全球資本市場明顯提升風險偏好。如果疫情逐步控制,很有可能開啟全球的一輪經濟復甦,從而帶動中國經濟的景氣延續。我們預計,全球貨幣政策快速擴張的可能性較小,但在2021年二季度之前仍難實質性收縮。因此,在「流動性環境穩定+基本面持續改善」的組合中,可以對跨年行情有所期待。
我們的投資組合延續此前景氣周期的配置思路:其一,把握景氣度持續改善的機械、化工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遊企業,同時配置經濟復甦帶來的上遊資源行業;其二,配置預期基本面改善的低估值金融股,把握估值修復的機會;其三,堅守尋找更長期的趨勢,在優質的消費、醫藥和科技板塊中選擇估值與基本面相匹配的公司,長期布局。
上海聚鳴投資:
A股市場整體估值處於中樞附近,考慮到全球估值擴展,目前市場整體估值處於相對合理的水平。不同行業估值差異較大,白酒等消費估值相對較高,銀行等大量傳統行業估值相對較低。過去兩年,市場的主線比較明確,基本上就是消費、科技和醫藥,近期有所改變,市場體現出了較為均衡的態勢,我們的理解是均值回歸開始起作用,這可能意味著,2021年的行業分化將收斂。
02
2021年宏觀環境演變下的A股投資邏輯
2020年,寬鬆的流動性助推A股估值提升,股市走出牛市行情,2021年能否延續?投資邏輯是否生變?有哪些風險點值得注意?
新財富最佳私募投資經理對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看法較為一致: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低基數效應使得一季度甚至上半年GDP增速高企,之後回到正常增速區間。貨幣政策或將收緊,但多數投資經理認為不會出現政策的「急轉彎」。
在此預期下,大部分投資經理認為,2021年的A股形勢可能不如2020年,大盤整體性機會演變為個股機會,A股上漲邏輯由估值轉向業績驅動。警惕A股估值泡沫破裂、貨幣政策超預期、海外經濟恢復、中美關係等風險點。
北京高信百諾投資:
2021年經濟復甦形勢較為確定,特別是一季度的GDP可能會達到近年來非常高的水平,2021年存在政策收緊或者轉向的可能性。如果社會融資增速出現回落,對於缺乏真實盈利作為支撐、單純依靠估值擴張的所謂成長性資產,將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可以說,估值泡沫的破裂將是2021年最值得重視的風險點。
上海大樸資產:
2021年,國內的宏觀經濟將基本擺脫疫情影響,低基數原因將導致一季度宏觀數據高企,下半年回到正常增速區間。受益於2020年經濟的良好修復,中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穩健適中,為2021年的宏觀政策預留了充分的操作空間。且2021年中國CPI整體壓力不大,流動性將繼續保持鬆緊有度的態勢。
2021年A股處於中長期牛市的中場休整階段,高估值將成為常態,市場整體波動性加大。風險層面,需要關注海外疫情的進展,以及美國經濟刺激政策的收放與疫情對產能影響之間錯配產生的通脹壓力。
灃京資本: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仍會保持穩定。由於基數原因,1-2季度GDP會出現高點,之後平穩回落,全年來看,預計實現7%左右的實際增長。從年底經濟工作會議看,中國的經濟政策導向可能出現了一定變化,從過去治理、整頓、調整的基調,轉向了十四五開局的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政策重點放在制約中國長期發展的關鍵環節上,更注重推動科技創新、結構優化。從這個角度看,未來更多的機遇將圍繞在硬科技、新能源、消費等領域。我們關注的風險點有兩類:一是中國貨幣政策趨勢,是否會帶來信用環境較快的收縮;二是拜登執政以後中美關係是否還有不確定性。
瀚川投資:
2021年中國經濟將趨於「正常化」,我們更傾向於從宏觀環比維度和實體經濟增長質量去評估,宏觀政策將趨於溫和,繼續維護疫情後中國經濟在全球的相對優勢。A股的投資邏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取決於實體經濟、資產收益率在國際上的比較優勢,2021年大概率會從大盤整體性機會演變為個股機會。海外經濟體逐漸從疫情中復甦帶來的宏觀政策轉向與產業供需重構,是應關注的風險。
上海聚鳴投資:
2021年後疫情階段,中國的經濟形勢已經體現出領先全球的修復趨勢。宏觀政策上,我們認為會繼續保持定力,流動性總閘門還是看美國。A股的投資邏輯仍然按照順周期疊加成長的方向演繹,如果2020年是靠抬估值賺錢,那麼2021年就要靠業績兌現來賺錢。市場應關注海外疫情和流動性的超預期等風險點。
千合資本:
中國對疫情的出色控制,使經濟復甦領先全球,貨幣政策最先回歸常態化。2020年是顯著加槓桿的一年,2021年大概率是穩槓桿的一年。在此背景下,2021年的信貸增速和社融增速都會低於2020年,而經濟增速會高於2020年。從資金的供需來看,2021年資金供給更少,而需求在增加,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資金面緊張,至少不像2020年那麼寬鬆。
2021年,宏觀層面較大的不確定性包括:一,1月份拜登上臺後的政策取向以及對華政策。長期看,不論誰上臺,對外的基本態度及立場變化不大,變的是對抗手段;二,全球範圍內疫苗接種的進展以及疫情在何種程度上能夠被控制。目前我們對此沒有判斷能力,疫情大概率能夠在一定範圍內被控制住,但是全球範圍內消滅疫情較難,因此,全球抗疫可能是一個比較長期的問題。同時,疫情控制的程度決定了海外需求和經濟復甦的程度,進一步決定了後續寬鬆政策退出的節奏。
中長期我們看好市場的邏輯並未發生變化:居民資產配置的轉移、海外資金的流入催生A股的慢牛行情等。所以,即使2021年資金面偏緊,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收縮,我們的策略還是去尋找階段性景氣度最高,增長最確定的行業,用業績的增長來對抗估值的收縮。
青驪投資:
2021年,中國經濟一騎絕塵的情況將會持續,海外經濟復甦也將會跟上。中短期來看,市場整體資金支持仍然充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核心關鍵詞「不急轉彎」也釋放出明確政策信號。我們預期大部分優秀企業的盈利會超市場預期,用成長消化估值的態勢比較明顯。中長期來看,風險也在於流動性,一旦流動性出現轉向,市場可能面臨一定調整,我們傾向於做倉位的選擇。
上海泊通投資:
2021年,宏觀上最大的確定性是信用收縮和穩貨幣。雖然,2020年中國經濟恢復情況良好,但2021年CPI和PPI指標都不會超過3%,中國緊貨幣的必要性並不大。相反,宏觀上更大的壓力在於三點:一是人民幣升值;二是壞帳;三是美國等國仍受疫情影響,中國也擁有再一次施行金融去槓桿政策的時間窗口。
在此背景下,高估值板塊面臨壓力。回顧歷史,在流動性回收的周期下,股市存在全面的熊市或低估值績優股的牛市等可能。目前市場估值水平並不是全面高,低估值藍籌股和大部分中小市值公司仍較便宜,2021年肯定不是全面牛市,低估值板塊會有較好的個股機會。2021年存在宏觀風險,包括海外經濟體復甦,外貿訂單回流,中國出口增速壓力加大,有可能出現較大的負增長。
上海石鋒資產:
對2021年的宏觀經濟和政策主要有兩點判斷:第一,2021年將是疫情後經濟的繼續修復,而非新一輪經濟復甦的年份,中期來看,中國正處在去槓桿和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經濟增速中樞還會繼續下降;第二,2021年將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逐漸回歸中性的年份,疫情期間政策的寬鬆起到了託底的作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政策已步入邊際收緊的階段,隨著後續經濟的企穩,政策將逐漸回歸中性。
在此背景下,A股投資策略會更聚焦於賺取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帶來的回報,而不是估值的提升。由於未來經濟增速中樞還將下移,市場確定性會變得越發稀缺,選股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單一行業裡個股的表現差距會越來越大,所以,投資要自上而下,細緻入微到公司層面的選擇。
上海世誠投資: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非常鼓舞人心。由於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結合需求側管理,中國投資、消費需求都將得到持續改善。同時,優秀企業的全球競爭力還將繼續提升,並持續為出口提供原動力。政策層面,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不急轉彎」,政策的有序退出應是題中之義,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防風險。這意味著市場表現將更為均衡,具體為成長和價值風格的再平衡。在行業、公司乃至個股層面,「強者恆強」還是主基調。
上海同犇投資:
預計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有望不斷復甦,由以下因素共同驅動: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有滯後影響;中國疫情防控效果優於國外的背景下,有望使出口相關企業持續受益;海外疫情延續的情況下,部分消費回流到國內,同時,股市賺錢效應有利於消費升級。
2021年A股市場將面臨經濟不斷復甦和流動性慢慢收緊的對衝,市場整體表現預計不如2020年,部分估值明顯過高又沒有長邏輯的股票將面臨估值回落的壓力,而估值略高但長期增長空間巨大的核心資產仍有望獲得不錯的收益。相比2020年的提估值,預計2021年市場將更關注實實在在的業績成長性,主要風險點在於流動性收緊的速度和幅度可能超預期,以及部分高估值股票的估值回落。
深圳市新思哲投資:
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處於持續恢復周期,政府在貨幣政策上比較有戰略定力,仍然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2021年,很多核心資產將失去投資機會,估值具有性價比、公司勢能向上的製造業、養殖業,以及被政策壓制的網際網路企業等具有較大機會。需要關注的風險點主要有疫情、疫苗、流動性的拐點,這會造成整個宏觀範式的改變。
上海旭諾資產:
2021年,隨著疫苗的推出,疫情可能得到控制,海外經濟體會大量恢復生產,中國的出口貿易和生產型行業或被影響。加上當前中國各方面經濟形勢較好,貨幣層面可能不會持續放水。因此,2021年的A股形勢可能不如2020年。投資邏輯上看,前期高景氣賽道的股票估值基本處於高位,投資的邊際效用降低。在市場風格的切換上很難準確把握時點,因此,可以通過均衡配置的方法配置風格和行業,而在行業內部優選股票。
盈峰資本:
新冠疫苗研發進展順利,一至兩年內,新冠疫情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有效控制,「抗疫戰爭」將正式進入下半場。在此背景下,2021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將漸次復甦,中國表現更加突出。在經濟慣性與2020年低基數的影響下,預計2021年二季度之前中國宏觀經濟都將維持非常強勁的狀態。
從流動性來看,央行當前的貨幣政策依然是寬鬆的,只是寬鬆的幅度略收窄。考慮到經濟尚在復甦期,保就業仍是2021年非常重要的任務,預計2021年上半年流動性不會出現「急轉彎」。2021年政策基調預計將從2020年的超常規寬鬆政策轉向常規寬鬆政策,而不是常規政策。
隨著中國經濟先於全球復甦,且表現優異,上市公司的盈利有望得到恢復。預測2021年,滬深300整體業績增長15%左右,未來的盈利增長可以部分消化當前的估值水平。但是,經過兩年的上漲,目前上市公司整體估值水平已處於歷史中高位數,結構性分化嚴重、局部泡沫明顯,決定了指數層面回報有限,板塊表現分化將持續,結構性機會仍將佔主導。投資者不宜對2021年市場的整體回報水平寄予過高預期,適度降低收益率預期,某種程度上就降低了背負的風險。
上海湧津投資:
2021年,在新冠疫情逐漸消退的情況下,我們認為中國和全球經濟將重新回歸正常增長,但是特殊時期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等也將逐步退出舞臺,資金的流動性會略有收緊,社會融資成本將有所抬升。所以,2021年A股走勢將較大地受到貨幣政策的影響,但市場結構仍將明顯,未來增長強勁或穩定的行業及板塊可能走出獨立行情。2021年,需要特別注意美國及中國的貨幣政策以及部分高估值個股的估值修正走勢。
深圳市中歐瑞博投資:
2021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持續復甦的態勢,預計宏觀政策維持穩定略偏緊。因此,A股可能更為注重估值性價比,跟隨經濟復甦且估值合理的板塊表現更好。另外,行業空間大、目前景氣度仍在持續上行的板塊(如光伏、新能源汽車)也會獲得較好的收益。2021年風險點:一是中國通脹上行超預期;二是新冠病毒變異導致海外疫情再次失控。
03
行業配置方向,消費、醫藥、科技行情能否延續
過去一年,分化和震蕩是A股市場的關鍵詞,踩對了板塊「牛氣沖天」,踩錯了行業大概率跑輸大盤。類似的特徵會否在2021年延續?私募機構看好哪些行業?過去兩年持續走牛的消費、醫藥、科技等行業2021年還能投嗎?
新財富最佳私募投資經理對2021年行業觀點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向:經營確定性極強,盈利增速能匹配估值水平的資產;受益於經濟復甦的周期板塊;具有持續發展潛力的新興行業,如新能源車、光伏、軍工、國產工業自動化等領域。部分投資經理認為,消費、醫藥、科技等「明星板塊」估值高,盈利增速不能匹配估值水平,泡沫較大。但這些行業中的細分領域、部分公司仍存在結構性行情,中長期看,能孕育出大市值公司。
北京高信百諾投資:
受流動性過剩的影響,估值泡沫化主要集中在兩大陣營:第一大陣營是經營確定性很強的行業,例如消費品、醫藥等;第二大陣營是因為高成長的預期而帶來估值溢價的板塊,例如科技股。如果現在的低利率環境在2021年發生變化,所謂的「明星板塊」可能會出現巨大的分化,只有那些經營確定性極強,並且盈利增速匹配估值水平的資產,才有繼續配置的價值。
上海大樸資產:
2021年依然看好休閒服務等消費行業,電子、新能源等新興行業,產業升級方向的高端裝備製造業以及受益於經濟復甦的周期板塊。但經過持續幾年的機構性行情,2021年較難出現明星板塊,建議均衡配置。
淡水泉(北京)投資:
看好各類主題性機會,關鍵詞還是「成長」,其中包括:1、周期成長主題下的汽車和地產產業鏈機會,高端製造業供應鏈機會等,這些機會共同的特點是,我們投資團隊內各行業小組通過協同互相驗證,提出創新的投資解決方案,所持倉公司核心產品有很強競爭力,同時未來2-3年有可觀的成長空間,產品、技術升級後具備國際競爭力;2、新興成長主題下的消費電子類機會,以及具有「中國優勢」的新興產業機會等,這些投資機會具備持續創新能力,處於長期好賽道,或因為短期遇到困難,或屬於大規模商業應用爆發前期,使得我們在布局時能夠拿到更高性價比;3、穩定成長主題下的消費醫藥公司,由股價調整帶來的投資機會。對於這類機會我們並不陌生,正在加大投入,需要把握好布局時機和節奏。
灃京資本:
行業配置上,更多地從業績增速與估值相匹配的角度去尋找機會。中長期看,科技創新、消費、醫藥都是能孕育出大市值公司的領域,其中很多子行業或者公司受政府和產業環境影響,在2020年表現不好,其中一些有競爭力的公司存在機會。傳統領域裡,我們會在機械、化工、汽車、家電等領域挖掘在製造升級方面有所突破或者集中度提高的投資機會。
瀚川投資:
我們認為高端製造、大金融、品牌消費是2021年應重點關注的方向。未來A股市場投資會從粗放型的「板塊抱團」,轉變為更精細的細分領域挖掘。例如,傳統明星消費板塊中白酒、調味品等標的會出現個股分化,應更重甄別。對於成長板塊,看好中國在供需兩端可以持續主導的新興行業,如新能源車、光伏、軍工、國產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將會在2021年甚至更長時間具有相當的機會。
上海聚鳴投資:
第一,選擇高增長高估值板塊。2021年上半年,有兩個行業景氣度確定上行:電動車、軍工。當然,2020年這兩個板塊也有所表現,尤其是電動車估值比較高,但是高景氣度帶來的高增長可能消化估值。
第二,估值目前處於中低位置,2021年景氣度有望上行的板塊,比如航空、金融、裝飾建材等行業。這類標的屬於風險較小,絕對收益可期,但是收益率預期不能太高的資產。
第三,估值處於行業較高位置,但是國際比較估值低位,且景氣度確定上行的板塊,比如汽車、家電行業,2020年這些行業估值已經提升,2021年可能還能賺到業績增長的錢。
千合資本:
2021年看好的行業有五個。1、軍工,這個行業基本面已經發生巨大變化,股價驅動因素也在發生變化。軍工板塊投資邏輯會從過去炒重組轉為業績驅動,從目前不被主流資金認可的邊緣板塊變為主流板塊,未來3-5年軍工會是一個很牛的行業。2、光伏。平價後光伏行業會迎來更快的增長,預測2021年全球裝機160-170GW,較2020年增長30%以上,龍頭公司業績能提升50%以上。3、中遊製造業。中遊的製造業目前業績和估值匹配,且未來能夠持續提升全球份額。4、新經濟消費。醫美、寵物、潮玩、餐飲供應鏈等都是我們關注的方向。5、消費電子。蘋果手機大年會帶來產業鏈公司的業績彈性。
青驪投資:
行業配置上,2021年上半年看好上遊順周期行業,全年看好新能源汽車的行情。在流動性轉向後,將關注前期跌幅較大的科技、醫藥類型板塊。從長期來看,關注符合發展方向的成長性強的體育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業,物業服務業、新消費等行業。堅定迴避已經顯著高估且業績很難超預期的行業。
上海趣時資產:
持續關注科技和內需等板塊,長期來看,這些板塊仍是主線,但短期的問題是漲幅偏高,2021年表現可能不及2020年,市場的整體收益預期也應該下降。
上海泊通投資:
2021年,比較看好地產、保險、科技賦能和被賦能的場景及晶片等高端製造業。回顧過去,消費和醫藥公司在最高估值水平時並沒有對應其最快發展階段,泡沫很大,在流動性泛濫的年份裡,它們是被追捧的主角,但在流動性收緊的年份裡,它們會是殺估值最大的受害者。
上海石鋒資產:
在行業配置方面,我們一直以來都是相對均衡的方式,行業景氣度是我們構建組合的參考,但並非唯一指標,我們更看重對公司壁壘和空間的研究。經濟的發展和公司的成長是由投資周期、創新周期和消費周期共同驅動的,從中長期看,當前中國的社會發展進入到消費周期驅動更明顯的階段,消費和醫藥在這一階段會相對更值得配置。同時,科技領域的網際網路、雲計算,新能源領域的光伏、新能源車,周期領域的建材、化工等,也都是我們長期研究和關注的。
上海世誠投資:
行業配置層面,泛消費、醫藥醫療服務、先進位造業、金融周期仍是最值得關注的幾大方向。雖然以上行業中個別細分領域已出現了相對的高估值,但考慮到機構投資者定價能力不斷提升,而機構投資者會更看重壁壘、景氣度、公司作為等因素,將淡化短期的高估值,估值不會成為可持續高質量成長行業的掣肘。在主題層面,綠色環保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需求側改革受益行業、進口替代/出口鏈優秀代表行業等,仍是2021年的明星賽道。
上海同犇投資:
2021年繼續看好大消費板塊,包括食品飲料、醫藥、物業、消費電子、輕工家居、教育等行業。預計2021年消費、醫藥、科技(包括新能源)仍會受到市場的追捧,背後的原因是:中國經濟由投資拉動轉為靠內需和消費拉動之後,長期景氣的行業明顯變少,主要集中在消費、醫藥、科技三大領域;此外,機構佔比越來越高以及公募、私募基金頭部化越來越明顯的背景下,機構持倉的股票不斷被新增資金買入並抱團,而大消費板塊也是機構的重要持倉標的。
深圳市新思哲投資:
板塊已經逐漸失去意義,2021年很難再有板塊性的行情,我們看好某些從中國走向世界的低估值製造業巨頭、養殖業巨頭、網際網路巨頭等。一些消費和醫藥公司在2019年、2020年業績增長很少,但估值提升好幾倍,這些標的在2021年會失去投資意義,甚至未來5年都沒有投資的價值。
上海旭諾資產:
行業配置方面,近兩年,白酒、科技、醫藥等高景氣度賽道持續受到投資者的追捧,而銀行、地產、交運、煤炭等低估值板塊則大幅跑輸市場。站在當前的時點,很多高景氣賽道的股票估值已經處在相當高的位置,投資的安全邊際正在快速下降。以白酒股為代表的白馬股由於業績相對穩健,有可能以盈利增長對衝估值回落的壓力,實現用時間換空間。成長股需要非常出彩的業績才能支持當前的估值水平。
反觀價值股,其估值水平處於合理甚至偏低的水平,且目前的盈利能力還比較穩定,即便未來繼續不受市場關注,估值沒有提升或修復,還是可以獲取相對穩定的盈利增長帶來的回報。如果市場的風格有所切換,還可以附帶賺取一輪估值修復的錢。在實操層面,市場風格切換的時點難以判斷。因此,我們更傾向於在消費、科技和低估值板塊進行較為均衡的配置,並重點在各行業中優選股票。
上海湧津投資:
2021年仍看好金融、消費、新能源、競爭格局良好的周期性行業、部分網際網路平臺、醫藥等。消費、科技和醫藥板塊在過去兩年確實上漲較多,總體來看估值水平較高,難以在未來取得較高的投資收益,但其中仍有部分公司具有投資價值,即使在這些行業中,也會有結構分化的行情。
深圳市中歐瑞博投資:
看好周期行業中的龍頭公司,例如光伏、新能源汽車、軍工。消費、科技和醫藥行業更多是個股的機會,需要自下而上精選個股。
北京源樂晟資產:
很多優質賽道和「頭部俱樂部」的表觀估值確實不便宜了,這是自身基本面和流動性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流動性邊際不繼續擴張的背景下,此類公司亦需要用自身的alpha穿越估值的beta。
宏觀層面,估值高位對回報率的兌現存在影響,所以適當地降低未來一段時間的收益率預期是一種務實的態度;微觀層面,我們依然堅信結構性機會永存,穿越表觀估值的最好方法就是企業業績的可持續高增長。2021年,我們的任務就是更加聚焦可能產生結構性成長的領域。
04
債券市場將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一年
相比股票市場的火熱行情,2020年的債券市場走得較為波折,疫情+政策是2020年債市主線:1月至4月,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外寬鬆不斷,債牛開啟;5月至7月中國疫情得到控制、海外疫情持續發酵,貨幣政策由寬貨幣寬信用,到寬信用防風險,債市從牛陡走向熊平;8月以來,貨幣回歸中性,債市熊平震蕩;11月中旬以來,超預期信用違約事件爆發,債市大幅調整。
債券市場走勢與經濟形勢、宏觀政策息息相關。新財富最佳私募投資經理闡釋了各自對2021年宏觀經濟及政策的理解,並提出了債券市場的投資預判。
藍石資產:
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仍然是一騎絕塵的。如果考慮到全球經濟可能長期處於較為疲弱的狀態,海外經濟體若持續放水,人民幣就將面臨較大升值壓力,使得宏觀政策不可能過快收緊。因此,2021年中國的宏觀政策收緊的程度是有步驟地、漸進式地回歸中性。對於債券市場來說,2020年上半年資金面全面寬鬆的情況將不會出現。2021年,債券市場將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一年。
上海茂典資產:
受2020年低基數的影響,2021年中國GDP大概率實現較高增長。2021年,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幾個宏觀因素: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復甦節奏;中國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關係;中國製造業投資的持續性;消費復甦能否達預期;出口高景氣度行業能否保持優勢。整體來看,央行貨幣政策不會急轉彎,需要視經濟狀況和金融風險釋放情況相機抉擇。
明毅博厚投資:
2021年,在低基數效應下,中國宏觀經濟增速將前高后低,但制約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問題和外部約束仍舊突出。宏觀政策將根據經濟恢復的態勢,在「不急轉彎」、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的總基調下相機抉擇,預計會採用邊際弱化的財政政策和緊信用+中性偏松的貨幣政策。在投資風險上,根據長債務周期理論,利率債預計保持寬幅震蕩狀態,需把握配置時機;信用債仍處於債務出清周期,需謹防信用風險。
上海銀葉投資:
我們對2021年宏觀經濟有幾點判斷:全球復甦共振對中國出口的拉動可能弱於2020年下半年;地產投資周期可能迎來拐點;基建投資將表現溫和,很難出現超預期的「大起大落」;製造業投資修復前景較為樂觀;居民消費意願回升。相對CPI通脹而言,我們更擔憂資產價格上漲。
對2021年宏觀政策的幾點判斷:穩定宏觀槓桿率將取代「逆周期調節」和「穩增長」,成為宏觀政策的重心,財政政策將回歸正常化,特別國債或退出,赤字率可能回到3%;貨幣政策在2020年內已回歸中性,2021年信貸條件和融資環境大概率邊際收緊。
05
利率債投資:長端VS短端
對2021年利率債市場投資形勢,基金經理們存在較大分歧。
藍石資產:
2020年上半年資金面的寬鬆讓債券從業人員記憶猶新。市場上公募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中位數觸及1.3%,創下近10年最低。隨著2020年下半年國內經濟復甦,加之發行特別國債和專項債,導致流動性開始收緊。債券市場利率在2020年畫出了一個巨大的深U。
展望2021年,若沒有全球疫情這類重大事件發生,利率不會出現大幅波動。10年期國債利率會在3.1%-3.5%區間窄幅震蕩,至於長中短端的配置,我們傾向將久期控制得更短。
明毅博厚投資:
2021年經濟修復仍然是主旋律,在「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貨幣政策下,利率債仍將處於寬幅震蕩的狀態,但整體來看,利率債波動的中樞將穩步下行。從目前的曲線形態上看,長端更具配置價值。
上海銀葉投資:
債市的絕對利率水平自低點已經回升近100bp,相對海外市場仍有吸引力,與股市的比價亦有所改善。央行可能在較長的時間內維持當下的貨幣基準利率水平,而2021年,隨著信用擴張周期動能的衰減,貨幣市場供求關係可能進一步邊際改善。這些都有利於債券市場。
從相對價值角度看,目前短端國債相對價值較高。從平坦的收益率曲線來看,短期國債的風險收益比亦更優。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絕對水平和曲線形態來看,不算優異。短期利率下行和信用擴張周期轉頭將是推動收益率曲線長端趨勢性機會的重要變量。
上海茂典資產:
目前宏觀環境對利率債依然不利,利率債更多是交易機會,趨勢性機會,仍需等待。配置方面,依然以短久期為主。
06
信用債投資風險伴隨著機會
對於2021年的信用債市場,大部分私募偏謹慎:一方面,非金融企業部門會繼續去槓桿,信用風險仍將處於高發期;另一方面,若風險繼續擴大,政府救濟意願可能也會下降。當市場趨同拋棄信用債,債務壓力會越積越大,被錯殺的債券將會增加。這一過程中,債券市場的分化將會成為主旋律。
藍石資產:
隨著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債券違約已經成為常態。2020年超預期信用風險事件主要表現在AAA國企違約帶來的衝擊。AAA國企債券發行量大,持倉機構眾多,一旦違約,很容易造成廣泛影響。民企違約率則已經有所下降,原因包括:民企債券新發數量下降,存續民企債佔比降低;經過幾輪民企違約潮的洗禮,剩下的大多是經營狀況和現金流較好的企業,存續民企債的資質中樞在上升。2021年仍需關注國企違約風險,若風險擴大,地方政府救濟意願可能也會下降。信用債投資方面,建議只做自己熟悉的行業和企業,建立自己的投資邏輯和信評體系,不迷信外部評級,2021年仍然存在高收益策略投資機會。
上海茂典資產:
2021年可能是信用債市場重塑的一年,違約難以避免,變化只在於違約的節奏。目前國企信仰已經打破,近期大量城投拋售和折價成交顯示,城投信仰已經非常脆弱。在市場趨同拋棄信用債的情況下,債務壓力會越積越大,2021年在債務化解上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模式出現。信用債市場比較脆弱,被錯殺的債券將會增加。建議從主體基本面出發去挖掘這種類型機會。
明毅博厚投資:
信用違約的「超預期」體現在大型國企的違約,衝擊了對政府兜底大型國企債務的信仰。2021年,非金融企業部門會繼續去槓桿的進程,發行人資產負債表亦未完全修復,信用風險仍將處於高發期。
債券市場的分化將會成為主旋律,一方面資金將持續向低風險的主體匯集並進一步拉低其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高收益債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容。對於傳統的配置型機構,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取捨,只能犧牲收益,嚴防風險。而對於有風險承受能力的專家機構,則可以開始適度參與高收益市場。
上海銀葉投資:
信用債市場分化依舊明顯,近期隨著信用違約事件增多,信用利差自低位反彈。展望2021年,雖然企業盈利和現金流有望繼續改善,但信貸條件惡化,理財整改不利於需求端,信用債需求仍面臨壓力,國企及城投信仰破滅的挑戰值得關注。投資策略上建議以防守為主,收緊信用評價和投資標準。
07
股票類私募、「固收+」產品受追捧,投資者如何選?
2020年是權益基金爆發的一年,在業績驅動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資管規模大爆發,較2019年末增長52.65%。市場觀點認為,2021年A股多為結構性機會,個人投資者選股難度加大,機構投資者投研優勢將更為明顯。
私募基金是資管行業的重要一極,投資者在8908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中挑選適合自己的資產管理人,不是易事。在如何挑選權益類私募產品上,新財富最佳私募投資經理對此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就投資者自身而言,要適當降低2021年投資收益預期;明確自身風險偏好和收益需求;關注私募管理人投資理念與自己是否一致;不要頻繁追逐所謂的明星經理。
其次,私募管理人層面,投資者要充分了解私募管理人背景,投研實力;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是否一致;關注長期表現以及業績的真實歸因;私募的業績要能經受住至少一輪牛熊循環的考驗,多關注基金經理在熊市的表現;了解私募管理人風險控制能力。
近兩年,權益市場火爆,債券市場相對慘澹,以債券作為底倉,配置股票或其他資產以期增厚收益的「固收+」產品也受到投資者追捧。而市場中很多產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固收+」產品。投資者該如何正確認識和配置此類產品?新財富最佳私募投資經理亦對此進行了解答:「固收+」是對大類資產配置能力的考驗,本質上是混合型基金。一個好的「固收+」產品,股債配比是能根據市場靈活調整的,股票經理和債券經理都需要有較高的投資水平和大類資產配置經驗,互相信任,投資策略達到統一。每個私募管理人都要根據自身在非固收領域的能力來確定如何「+」,「+」什麼,從而實現控制回撤和創造合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