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交所的成功上市後,獵豹市值在三個月內漲了一倍,逼近40億美元。
這一切的背後是源自獵豹移動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成功。獵豹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有67%的月活躍用戶來自海外。其中,獵豹清理大師(Clean Master)是獵豹的旗艦產品,6月份,在全球62個國家Google Play工具排行榜中位列第一。獵豹CEO傅盛曾表示,Clean Master是讓獵豹甚至他自己獲得「拯救感」的一款產品。
而讓我感興趣的是,不同於在國內,背靠著金山的獵豹有本地的IT基礎設置做支撐,在海外市場,他們如何搞定這一切?
這樣一款在全球範圍內覆蓋的應用,背後的IT基礎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它源自於全球各個國家不同的網絡環境。獵豹移動雲事業部總經理楊鋼說,在開始做海外服務時,獵豹就遇到了困難:不像以前在國內找機房之類的(金山集團給每個子公司配有機房),獵豹在海外機房方面完全沒經驗。
而且,就算具備在海外自建機房的能力,對於需要在全球各大地區部署的移動應用業務來說,其中的時間成本也是無法承擔的。按照企業IT建設的平常邏輯,從業務模型的測算到計劃的制定、採購、實施、穩定,整個周期會比較長。比如在金山,伺服器從提出預算到完成,整個時間跨度達到2到3個月。而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的時間會更長,經常是今年年底的時候規劃明年整年的IT預算。這就會對Clean Master這樣用戶量暴漲的產品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制約。用楊鋼的話說,誰也無法預料到一年之後Clean Master會跑到工具榜的前十,然後再過一年就跑到第一。
不光是時間成本,在海外自建機房需要付出很大的財務成本。在國內,一個機房可能就能解決問題。但對於業務面向全球範圍的獵豹來說,既要考慮北美,又要考慮南美,也要考慮歐洲,亞太地區還要考慮幾個問題,比如臺灣和日本是一個區,大概可能會選東亞的一個資源,南亞又要選擇一個資源,印度市場又點特殊。
於是這樣,全球服務通常那個點都要布得很多,如果一個一個談機房的話,以楊鋼的經驗來看,一個月一個的話,基本上一年的時間就只能用來找機房。而解決方案就是雲服務。到目前,獵豹的海外業務基本上全由AWS支撐,他們使用了AWS全球分布的8個區域的服務,這100多個國家市場在IT運營上的工作,只需要三名工程師來管理。
楊鋼介紹說,未來雲服務會為獵豹帶來幾個價值:
首先,業務的試錯。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這種情況下,就要求快速響應、可伸縮的計算能力;
其次,遊戲運營。遊戲運營業務成為了獵豹的戰略重點,五月份,獵豹宣布獲女性換裝手遊「暖暖環遊世界」iOS版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代理權;
此外,獵豹也是西山居發行渠道之一。遊戲的運維不像app,它很依賴設備本身,因為遊戲的服務端開發不像app的服務端開發,可以定一些規範,要求做高可用、要求分區冗餘,遊戲是CP(內容提供商)提供的,沒有辦法這麼要求,何況要是幾個人創業者開發的小遊戲,是沒有能力去做這個東西的。所以,更依賴運維的支撐和技術環境本身的情況,雲服務可以做得要好。
接下來,獵豹會考慮使用更多的AWS服務,他們也在運維的自動化方面結合AWS的API進行了開發。希望能夠像Netflix那樣,把這些工具做開源,分享給更多的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