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為衝刺IPO在國內外奔波的獵豹移動CEO傅盛,忙裡偷閒做了另外一件事——空氣淨化器。
11月末,這款售價998元的「豹米空氣淨化大師」將正式發售。外界不難從「豹米」的打法上看到小米的「影子」:名字裡帶個「米」字,宣稱在追求極致用戶體驗同時,並不打算靠硬體來賺錢,初期以接近成本的價格虧本銷售,未來通過規模化攤薄成本。
但又不同於小米「軟體補貼硬體」的遠景,看上去,空氣淨化器很難與獵豹自身移動工具開發的核心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不需要協同。」傅盛如是對記者回應,「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和搜索怎麼協同,馬斯克的火箭和他的特斯拉怎麼協同?你有時候就想做一點事情,覺得挺酷的,對這個世界有貢獻。」
事實上,在獵豹移動之前,空氣淨化器早已是一片紅海,從國內外傳統家電廠商到網際網路公司,再到大量創業團隊,紛紛瞄準了這一巨大的市場「蛋糕」。傅盛告訴記者,他曾找到雷軍交流做空氣淨化器,當時雷軍稱小米空氣淨化器也在計劃之中。
對於突然殺入的獵豹移動而言,又有什麼獨特的玩法?
邊緣切入
傅盛總結過自己做產品的三條心法:邊緣切入,做風口上的紫牛和單點極致。一位接近傅盛的人對記者說,做空氣淨化器,正是「邊緣切入」的實踐。
用傅盛的話說,「你要避開在今天最核心的這種領域的競爭,不是從高地開始,而是從高地的旁邊,去重造一塊高地,而不要在以前別人已經形成高地的地方進行佯攻,代價極大,勝算極小。」
那麼,對於淨化器來說,「高地的旁邊」在哪裡呢?
「我是一個灰塵過敏性鼻炎患者。一旦空氣粉塵較多,就特別容易打噴嚏。這種症狀持續了兩三年。有一段時間,我在美國呆了半個月,發現情況漸漸好轉。後來坐飛機回北京,當飛機還在上空盤旋時,我又開始打噴嚏。當時我發了條微博,還被很多人嘲笑說矯情。」傅盛說,那個時候自己花了不少精力給自己選擇空氣淨化器,但問題來了。
「首先,品牌實在是太多了,不知道怎麼選;第二就是空氣淨化器特別貴,有的進口品牌上萬塊,好一點的國產品牌要好幾千塊,還要每一個房間買一個,但還是不知道效果如何。」傅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傅盛先是花了幾百元買了一臺測試PM2.5的專業設備,發現精度很差;後來一咬牙花了5萬元買了一個工業級設備;此後,他又從市面上採購了十幾款淨化器,把它們全部拆解,細細琢磨每個部件。「我發現,絕大部分產品都很粗糙,基本就是賣噱頭,賣概念,價格虛高。」傅盛看來,這就造就了「高地的旁邊」。
於是,在今年年初,傅盛為獵豹IPO作準備的同時,自己帶隊跑供應商、找設計師,做起了空氣淨化器。
「在美國紐約準備IPO時,有時候晚上還要和設計師打電話討論外觀,在製作有難度的時候,幾乎投產不了,差點重換一臺,後來終於找到一個工廠能夠把它生產出來了。」傅盛對記者說。
小成本與大可能
跨界做空氣淨化器,在傅盛看來,同時也是基於市場空間的看好和對技術難度的判斷。可以說是「用一個極小的成本,換取了一個巨大的可能性」。
因為霧霾問題,整個空氣淨化器市場正在爆發性增長, 「但它也是稀缺經濟形成的暴利產品。是在這個情況當中,特別是一些小廠商完全就在賣概念,它們大概會有十幾個產品供你選擇,各種不同外觀、型號,只要選好,貼上不同的品牌,就是一個空氣淨化器,成本大概在一兩千,在市場上賣四五千,甚至六七千。我看過一個國外知名品牌,整個的採購成本也就是一兩千,賣六七千。而且到空氣不好的時候,供不應求,還要託人才能買得到。」傅盛告訴記者。
從技術難度來看,傅盛稱,空氣淨化器核心是濾網本身的效率和效果,當然還有周邊一系列像電機、空氣探頭。「這個想清楚了,從整個生產上來說不會像手機那麼複雜。」傅盛對記者說。
而具備「網際網路基因」的豹米的特色在於,其內置了智能晶片,能夠通過WiFi和配套手機APP連接,讓用戶隨時隨地操控,並實時查看到家中的空氣狀況。
傅盛認為,不管是軟體、硬體,還是軟硬一體的產品,本身都是對用戶心理需求的判斷和把握,在這一情況下,根據現有的資源完成產品的塑造,思路都是一樣。
他總結,「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用極少的資源完成過去用很多資源才能完成的、超出想像的用戶體驗,讓用戶體驗去撬動整個工業鏈。」
「但做硬體有一點不同,它有一條線叫成本,有一條線叫做元件。成本劃了一個框,讓你只能在這個框內做選擇;元件是另外一個框,它限制你無法把你想的所有功能都做出來,所以你有時候要妥協。」傅盛說。
盈利之外
在豹米的競爭對手、傳統空氣淨化器廠商看來,「對淨化器而言,網際網路只是輔助功能。」某知名企業原小家電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空氣淨化器還是本身的淨化功能最關鍵。加上網際網路功能,使用可以更便捷、更有樂趣,包括提醒及時更換濾網、收集用戶使用空氣淨化器的信息等。
「不會顛覆」,這位人士如是回應豹米對於空氣淨化器市場的「攪局」。他稱,有別於傳統家電企業的產品,網際網路企業切入空氣淨化器行業只是採取了差異化的做法,但不會顛覆行業格局。「這會給傳統家電業帶來新活力、新體驗。但價格也沒必要因此而便宜,因為聯網的空氣淨化器要增加WiFi模塊,成本會增加」。
對於自己選擇淨化器這樣一個遠離網際網路的領域,傅盛的說法是,「在大家很需要網際網路思維,卻沒有貫徹的行業裡做產品,其實是順勢而為了。」
而在實現量產方面,傅盛對記者說:「淨化器不像手機,整個的採購鏈條很長,比如說手機可能下單後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生產出來,所以對市場有時候會缺乏判斷;或者說判斷不夠好的時候,產能跟不上,供不應求。但如果用戶需要,我們產能擴大應該比手機要快。」
按照傅盛的預計,豹米也許能掙到錢,但這不太重要。「目標不要太商業化,重要是讓大家覺得獵豹這家公司挺酷的,有自己的責任感。我們的利潤水平還不錯,就當成一個興趣愛好,或者自己需要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