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昨天揭曉,國際奧委會委員、冬奧會冠軍張虹,以及中國女排隊長朱婷兩位體育界優秀代表獲授獎章。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張虹直言很榮幸能跟抗疫一線醫護人員一同拿到這枚獎章。作為傑出青年代表,張虹認為,奮鬥過程中的心態很重要,並鼓勵青年人要懷有信念和目標去戰勝困難。
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張虹。圖/Osports
丨信念
奮鬥過程中心態很重要
4月28日,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公布最終結果,索契冬奧會速滑冠軍張虹獲授獎章,與她一起獲授獎章的體育界代表還有中國女排隊長朱婷。
「非常榮幸能獲得2020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能跟很多抗擊疫情的一線醫護人員一起非常榮幸。」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榮幸、感謝是張虹一直掛在嘴邊的兩個詞。
從事冰上運動23年,張虹先後接觸了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兩個項目,並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拿到中國速度滑冰首金。「非常感謝體育運動給我帶來的鼓勵,也給我的人生留下美好回憶。」張虹說,無論是從短道轉速滑時的艱辛,還是2017年衝擊平昌冬奧會時的傷痛,都給她帶來了影響一生的體育精神,「能度過這樣一個個波折和磨難,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就,這也是我想要鼓勵青年人的。」
談及對青年人的鼓勵,張虹認為奮鬥過程中的心態很重要。退役前,張虹的膝傷已經很嚴重了,每天幾乎24小時折磨她,做夢甚至都會夢到膝傷有好轉,「我知道自己運動生涯已經在倒數了,但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它,就是要去享受每天在冰上滑冰的感受。」
在張虹看來,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會遇到很多困難,這跟運動員生涯是一樣的,遇到瓶頸期就好比運動員沒成績。2018年退役後,張虹在轉型時一度也有些迷失,「第一年還挺迷茫的,不能找到像運動員一樣專注的目標。」靜下心來後,張虹發現這個階段跟運動員階段很像,「你要像運動員一樣去設定目標,有月計劃、年計劃,甚至是4年的奧運周期。」
張虹把運動員攢下的經驗用到了生活中,「你可以先設置一個大目標,再一個個去完成小目標。每天就像專注訓練一樣去專注生活和工作,最終也會像運動員一樣在一個階段後獲得小的成就。」
張虹集中精力學習英語。圖/Osports
丨突破
入選奧委會克服語言關
2018年2月,張虹當選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開始了體育外交生涯。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國際奧委會委員,英語能力必須得過關,這是張虹非常頭疼但又必須邁過的一關。疫情期間,張虹減少了外出時間,每天在家要學七八個小時的英語。
「在奧委會裡面,英語其實是非常學術化的,英語六級、八級的人突然到了奧委會也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張虹表示,理解奧林匹克的知識和文化非常重要,她進國際奧委會第一年根本聽不懂大家都在說什麼,如今已能慢慢融入到工作中去,並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建議,「我覺得我一直在進步,雖然有時候很慢,也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和別人對我的期待,但我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
如今,張虹在國際奧委會的工作面越來越廣,除了在運動員委員會任職,張虹目前還擔任運動員陪同委員會委員。
此外,張虹之前還是冬季奧運會舉辦地委員會委員,這個委員會擁有推薦奧運會、冬奧會和青奧會候選舉辦地的權力。這之前,張虹就曾是2026年冬奧會評委委員會中唯一的運動員代表,數次前往義大利和瑞典考察。
國際奧委會委員中,除了像張虹這樣的奧運會冠軍,也有很多人來自法律、金融圈。「大家來自不同領域,會從各個角度去衡量奧運會的發展,它是一個非常完善的非營利組織,每個人在裡面都承擔不同的角色。」在國際奧委會工作的這兩年,張虹直言壓力很大,但成長了很多。
張虹教小朋友們滑冰。圖/Osports
丨堅持
身兼數職力求做到更好
疫情之前,張虹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除了在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組委任職外,她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一名體育教師。此外,張虹去年開始還打理著兩個微信公眾號,一個是「張虹 IOC MEMBER」,一個是「張虹冬奧課堂」。
為了打理這兩個公號,張虹需要定期錄製一些滑冰小視頻,教大家如何正確滑冰。「我們有一個三億人參與冰雪的大目標,但很多人是缺少專業教練的。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去正確地學習滑冰。」現在離北京冬奧會只有不到兩年時間,張虹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真正參與到冰雪運動。
疫情期間,張虹轉換思路,推出了一些適合大眾健身的小視頻,滑冰小課堂變成了居家鍛鍊小課堂,「沒想到還挺受歡迎的,雖然很花費時間,但值得。」張虹很樂意向大家分享這些健身或滑冰小知識,她說這是一種責任,這次獲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也激勵她繼續更好地做下去,「就像當年拿到索契冬奧會金牌一樣,自己突然變成了很多小朋友和年輕運動員的榜樣。我也一定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去承擔起社會責任和大家對我的信任、鼓勵。」
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編輯 王希翀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