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都希望能幫助孩子收穫一個成功、幸福、快樂的人生,但是很多父母,對於如何做才能實現這個目標是一頭霧水,沒有明確的方法和途徑,處於茫然的階段!其實,我們在尋找各種方法之前,首先要搞明白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教育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今天就分享一下,什麼才是教育的真正含義!
教育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活的比較明白的人,去幫助一個活得不怎麼明白的人,如何活得更加明白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幫助接受教育的人活明白!
什麼叫做活明白呢?就是人活著,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明白自己的人生定位在哪裡,明白自己想要達到怎麼樣的人生境界和生命層次,明白自己該怎麼做,這就是活明白!所以,很顯然,活的不怎麼明白的人,是我們的孩子,活的比較明白的人就是父母和老師,我們必須盡到引領孩子的責任!但是,我們父母和老師需要反思的是:我們活明白了嗎?如果我們自己都活的不夠明白的話,我們該如何去讓孩子活得更加明白呢!
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需要爸爸媽媽用雙手去幫助孩子,在這張白紙上描繪出一幅美麗的人生畫卷。可是你卻發現孩子隨著年齡增長,缺點越來越多,也就是說這幅畫被我們塗的越來越糟,很顯然,是我們自己畫畫的水平出了問題,是自己對孩子的引領能力出了問題。如果此時我們不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卻反過來指責這張紙不好,指責孩子不好,肯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我們找錯原因了。
還有的爸爸媽媽會說:我們把孩子交給了學校,學校應該負責任。其實我們想想,現在學校的老師,每個學期的教學任務都不輕,面對一個班裡四五十個孩子,學校老師只能把大部分的精力,關注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跟爸爸媽媽的溝通、反饋都是緊緊地圍繞在孩子的學業表現上。其實真正對孩子的人格、性格、習慣產生影響的,是我們家長。
爸爸媽媽同樣十分看重成績,甚至把學習成績的好與壞放到了首位,因為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獲得好成績,練就好本領,獲得好機會,以便擁有好的人生。但是即使孩子大學畢業了,就真的知道人生的路該怎麼走了嗎?有多少孩子在參加完高考的那一刻,就開始迷失了方向,就開始虛度光陰了,多少孩子在大學畢業之後,還是一臉的彷徨和迷茫,生活中許許多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只關注好成績,不代表一定能走出精彩的人生。爸爸媽媽教育孩子不能只關注成績,應該在他處於非獨立期的時候發力,幫助孩子全面成長,好讓孩子大學畢業後能夠更順利的獨立走人生之路。
但是當爸爸媽媽也遇到困惑的時候,這就需要一個真正的師者。韓愈在《師說》裡面就告訴我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者,傳的是生命之道,師者,解的是人生之惑,會清晰而明確的引領孩子,走好人生路之路。但是孩子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踐行思想,需要有人在一旁指導,而師者鞭長莫及,所以爸爸媽媽的學習就變得尤為重要了,需要我們給孩子做出表率和榜樣。孩子身上,一切優點和缺點,都能夠從爸爸媽媽身上找到原型,我們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自己首先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要想讓孩子學習好,我們爸爸媽媽首先得做一個學習型的父母。爸爸媽媽懂得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就可以幫助孩子更加優秀,讓他的人生之路更加順暢。
於是,師者、爸爸媽媽和孩子這三個角色就構成了一個三角形,我們用一個圓圈把這個三角形圈出來,這就是家庭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對於「教育的真正含義是什麼?」你有哪些看法,歡迎關注、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