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
廣義的教育,指凡是能夠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稱之為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教育類型具體包括正規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終身教育等。
(來自於「教育百科」)
真正的教育是一場自我修行!
古今中外教育家們的普遍共識強調:教育的本質是一場自我修行。教育者在對被教育者施以教育的過程中,實際上是一種首先完成自我救贖的過程,積極努力地去發現自己的知識缺陷和能力不足之處,想方設法地去彌補與完善;然後再把獲得的成功經驗和正確認知,教育傳遞給下一代,特別重視讓真知灼見得以有所承續和發揚光大。如此一來,才算完成了真正的教育過程!
真正的教育可以用宋代張載的四句話來概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儒學包括了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教人成為聖賢的學問,而成為聖賢,成為一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成為具有極高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的人,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這與孔子所作《易傳》中「通天下之志,定天之業,斷天下之疑,成天下之務」,有異曲同工之妙!
真正的教育是在培養孩子什麼呢?
總的來說,真正的教育目的,在於幫助孩子去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教育首要目的是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孩子能夠透過紛繁蕪雜的現象,把握世界和生活的本質,即正確地認識世界;真正的教育更重要目的,是要幫助孩子具備生存和發展的實力,讓孩子在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現實生活中,具備戰天鬥地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即正確地改造世界。
具體來說,真正的教育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與習慣,提升孩子的智商與情商,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具備專業技能。孩子良好的品行與習慣的培養、智商與情商的開發,主要來自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承擔的主要責任,在於培養孩子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運用能力,以及品行與習慣、智商與情商的不斷完善;在當下的知識資訊時代,每個人都需要終身教育,及時加以彌補知識缺陷和不足,否則必將落伍於時代需要,為快速奔馳的社會發展列車所淘汰!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