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觀念?自由可貴,別讓孩子成為攀比的犧牲品!

2020-12-06 志願填報找勳哥

在千裡馬看來,他的兒子,就應該是千裡馬。

這是千裡馬的教育觀念。

所以,如果他的兒子很懶,他肯定就覺得,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因為他兒子不要做馬,而要做豬!

所以,什麼是教育觀念,

其本質內容,就是要把人培養成什麼人的問題。

每個人的生命都不一樣,但這並不意味著人人可以得自由,自由地呼吸,自由的成長。

教育觀念,形成於社會,踐行於學校,執行在家庭!

所以,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社會,教育觀念都各不相同。

西方強調自由,東方強調集體意識,這本身無可厚非,歷史使然,環境使然。

你生在一個千裡馬的家庭,你想做一個佛系青年,

那是很難的一件事。

你生在一個醜小鴨的家庭,你想做一個白天鵝,那也是難上加難。

難道千裡馬不好嗎?難道醜小鴨不幸福嗎?

教育觀念,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給人貼上標籤。

一個從小被認為是千裡馬的人,長成千裡馬的可能性很大,

反之一個從小被認為是醜小鴨的人,可能長大後,真的就成就為醜小鴨!

所以,真正懂教育的人,會有敬畏之心,

會儘可能讓孩子成長於天地之間,自由地呼吸,快樂的成長,不受學校、社會,甚至於家庭的影響,讓孩子認識到人生的可貴,人性的尊嚴,自由選擇生活要靠自己去爭取。

這或許是教育者的情懷吧。

我們現在的教育,摻雜太多的物慾,

孩子已不再是原生態花朵,

而是打了化肥,施了農藥,甚至是放了點激素的異化花朵。

不要讓教育,成為我們追逐物慾,名利的犧牲品,讓教育回歸教育,讓孩子回歸天性!

相關焦點

  • ...學者郭初陽:雞娃家長更多是考慮自己,把孩子視為一種攀比的客體
    郭初陽有24年的中小學教學經驗,自2008年離開執教六年的杭州外國語學校後,他作為獨立語文教師,自選經典、自研教材,試圖打造「自由而有光的語文課」。身為一位「體制教育的反思者」,郭初陽對當下的教育焦慮有著更為冷靜的思考。他認為,和費盡心機助力孩子通過高考獨木橋相比,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條理性、決策力、毅力和勇氣,讓孩子在自由探索中發現「活著的意義」。
  • 揭秘:孩子學英語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新年啟航計劃·教育航道#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孩子學習英語最大的障礙是什麼?歡迎文末參與討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一、父母的攀比與執念。那些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父母,從孩子還未呱呱墜地就開始未雨綢繆給孩子聽各種洗腦的英文歌曲和廣播劇,以薰陶和培養孩子的天生語感。
  • 開放式教育:讓每一個孩子自由呼吸
    「金色大廳」裡傳來快樂音符;利用架空層打造的閱讀空間,竟有一群學生在練跆拳道;數十米之隔,有一群學生慢悠悠打著太極拳,附近的角落裡還有十來位學生跟外教交流著什麼。這所嶄新的學校,更像一個積累了數十年的「教育寶藏」:花園式校園裡,八卦陣、孔子像與歐式電話亭,古色古香的硯臺與人體雕塑和諧共處、相得益彰;學校開發了78門「配方課程」;打造了精準對應深圳市學生「八大素養」的校園八節。    在這裡,教育如同樂章,隨處流淌,繞梁三日;如同充斥空間的氧氣,讓每一個孩子自由呼吸。
  • 你的孩子是否正在被攀比之風侵蝕,如果有,你就要注意了
    麗麗忸扭捏捏的說:」同桌放學都是父母開著好車接回去,每天都能穿著不同的衣服,經常請同學吃飯,大家都很喜歡她,我卻什麼都沒有「麗麗是一個好孩子,如果一直好好學習,將來可能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攀比之心一旦形成,不能及時化解,
  •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2020-12-01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沃建中:美國與中國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同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沃建中做客人民網《對話教育》高端訪談節目,他表示,美國和中國家長的教育觀念不一樣。 沃建中說: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可能美國和中國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呢?我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做比較。第一,從人格發展上,我們從內在的人格發展上來做比較,這個比較在哪裡呢?
  • 現代教育扼殺了孩子想像力嗎?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和保護?
    現代教育不是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是阻礙想像力的發展了,這些措辭有些重了。一、現代教育確實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現代教育其實也是眼下最好的選擇了,但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1)中國學生多、教師少;(2)中國的傳統就是「聽話「和」服從「,偶爾一些想像出來創意和創新經常被標籤為異想天開;(3)現在的教育中的」標準答案「太多了;(4)」家長制「的觀念仍然在一些教師和家長的教育觀念中佔有一席之地;(5)設計好的玩具和遊戲,讓孩子們沒有想像空間;(6)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少
  • 當孩子虐待動物,是時候進行「生命教育」了
    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我們人類要和動物成為朋友和諧相處,隨著對動物保護激情普及人們也越來越保護動物,對於動物很是愛護。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是有自己喜歡的寵物,家裡都有養寵物,這些動物是孩子小時候最好的玩伴,陪伴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現在的小孩很是喜歡動物,對於動物很是愛護,也很保護動物。
  • 英文中的自由,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的學校裡,把孩子訓練為一個情感細膩敏感脆弱的人,是小學語文老師最大的人生樂趣。殊不知,這種教育的結果,恰恰是阻礙了孩子的心靈成長。過於敏感的情感反應模式,在心理學上叫做過度的自我知覺,或者叫做神經過敏,是一種病態的心理特質。 英美國家的小學教育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小學時期,恰恰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 《海綿寶寶》諷刺攀比的一集:當寵物成為一種攀比工具,可笑可悲
    小時候比成績,長大了比工資,大家都養寵物了又開始比寵物,似乎一切皆可攀比。 《海綿寶寶》中就有一集諷刺攀比寵物的。 海綿寶寶也決定給小蝸最豪華的享受,誓要把小蝸打造成為全場最美的寵物
  • NEW IFA國際日託專家:不能獨立的孩子,拿什麼談自由?
    蒙特梭利博士曾說:誰若不獨立,誰就談不上自由。是的,不獨立的孩子,談何自由。我們尊重孩子崇尚自由,也要幫助孩子學會獨立。孩子的獨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動上的獨立,二是思想上的獨立。​孩子早晚要走向獨立,走向自主,成為他自己。NEW IFA國際日託不同於傳統託育、幼兒園、早教機構的填鴨式教學,而是採用純正的蒙特梭利教育,通過有趣多元化的蒙特梭利課程體系、遊戲、戶外活動、海外研學、夏令營、冬令營等方式,全方位鍛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生存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
  • 打開孩子心靈那扇窗——讀《愛和自由》
    在從教的十年間,我發現很多家長很愛自己的孩子,非常捨得花錢,他們積極地給孩子報各種班,把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可孩子的成績卻越來越退步;我也聽到過許多家長的無奈和心塞:「我怎麼說他都不聽,我也拿他沒辦法,胡老師,你幫我多管管他吧!」為了更好地解開家長們的困惑,我經常向他們推薦這本革新了我的教育觀念的書——《愛和自由》。
  • 「攀比」用英語怎麼說?
    比孩子比到最後沒錢了窮死了。後人把這個女的這樣的「攀比」行為就叫作:keep up with the Joneses 如今「攀比」行為愈演愈烈我之所以學到這個詞是從一部紀錄片《世界上最昂貴的食物互相攀比這種心態,由來已久。You just see it a lot more when people become more wrapped up with more money they have.當人們手裡越來越有錢的時候,攀比現象就越來越嚴重。
  • 孩子對生命的認識,父母要趁早教育,別讓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
    記不清幾月幾號星期幾,只記得那是上午的一節體育課,體育老師上完課程內容,就讓大家自由活動,女孩也是在這時候謊稱自己不舒服,偷偷跑回家裡發生了悲劇。爸爸媽媽都去上班了,家裡沒有人,我不知道她當時是懷著怎麼樣的壓力和情緒,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後來她的朋友說,那時候她沉迷於看一類書籍,內容是關於另一個世界。
  • 八、九歲孩子怎樣教育?解讀《木偶的森林》別小看兒童文學的能量
    我能做什麼?我需要做什麼?」在看了木匠日記後,阿湯一度認為木偶羅裡可恨又可怕,阿燦認為木偶人更可憐,原本是一顆快樂的樹,阿湯瞬間驚醒,意識到問題的本源,最該幫助的是木偶人羅裡融化冰凍的心。02、關於道德意識與社會規範幼兒能簡單的區分道德中故意傷害和社會約定,即使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對綠色環境的教育也在深入的普及中,隨意砍伐樹木這種行為,孩子很早就知道違反了社會約定行為。但在8、9歲孩子隨著記憶力和元認知能力的提高,對道德思考也會變得更加細緻和複雜。
  • 別讓孩子跑錯方向!
    一位家長說:這篇文章改變了我的很多觀念,我只後悔太晚讀到它: 孩子,你慢慢來。你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你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長。 孩子,你慢慢來。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成熟需要時間。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並不樣樣領先。
  • 學霸的孩子也聰明?不一定!專家告訴你,什麼是「智商回歸」
    學霸:「一歲半就開始雙語輔導了,可是效果不好,看來孩子太笨。」另一方面,因為「學霸父母」的閃閃標籤,周圍人會對他們的孩子有更高的期望值,導致父母有比較大的壓力。同時,他們把這種壓力轉嫁到了孩子身上。在不斷的攀比和焦慮中,學霸父母會更加嚴格的管教孩子。而有些孩子由於一時達不到標準,反而破罐子破摔,不求進取,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 教育與自由到底有什麼關係?
    教育與自由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考究一下學校的起源,進而說明自由與教育的密切關係。 據法國考古學家安德烈·帕羅特的研究,他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在蘇美爾,大約建造於公元前3500年,比埃及的宮廷學校還要早1000多年。
  • 不要用錯誤的歸因教育孩子
    她說:我覺得,有些家長管教小孩的時候,給孩子的理由,經常是錯的。比如我上次坐高鐵,一個6歲左右的小朋友總是拿腳使勁踢我椅子,持續了很長時間,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歷。我回頭跟他媽媽說:「能不能請您,讓孩子別踢椅子了?」 他媽媽說:「別踢了,阿姨生氣了。」首先,我真的沒生氣。其次,就算我生氣了,其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告訴孩子,他做錯了。
  • 基礎教育,不能成為陪太子讀書的重災區
    以及通過搖號,及時糾正民辦學校「掐尖」的極端方式,讓公辦與民辦同步,營造一個良好的培養人的教育生態。但是,「掐尖」「培優」「拔尖」的思想觀念在基礎教育領域,早已盛行,並產生了諸多影響。比如,形形色 色的「天才班」就是這種觀念的一種投射。偏激一點 看,所有「天才班」看重的都不是這些孩子本身,而是他們的某種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