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建中:美國與中國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同

2020-12-05 人民網教育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沃建中做客人民網《對話教育》高端訪談節目,他表示,美國和中國家長的教育觀念不一樣。

沃建中說: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可能美國和中國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呢?我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做比較。第一,從人格發展上,我們從內在的人格發展上來做比較,這個比較在哪裡呢?美國人是比較獨立,敢於冒險,敢於承擔責任。而中國人不是,中國人是比較謙虛,比較內涵,內斂型。這個教育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譬如說我們舉一個情景,孩子剛剛會走路,不小心被旁邊凳子給絆倒了,你想想我們的家長會怎麼做?

馬上扶起來。下一個動作,打這個凳子,打它,打它,討厭,你把他絆倒了,無形當中影響孩子,這不是我的問題,是凳子的問題,推卸責任。這不是我的事情,我電話打過了,他沒有來參加會議不是我的事情,是對方沒有聽明白,是對方沒有回,從小培養推卸責任。美國人怎麼做的?孩子摔倒了,首先看看,站起來,流血了,沒有關係,我們一流血,緊張的不得了,罵來罵去,責怪誰,而他們是重新站起來,重新走一遍,再走一遍,走到不會摔倒為止。他從小培養孩子,一個是獨立、勇敢,敢於冒險,敢於承擔責任。所以你會看到,孩子很小的時候,自己背著一個包包去旅遊了,哪有那麼多複雜的事情,家長給他服務那麼多,這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一個點。

第二,美國教育模式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它首先把標準不是定在現在,是定在未來,將來這個孩子長成年成為大人以後,他要承擔的是什麼,他要具備的是什麼樣的素質,這是最重要的。我們會發現很多大學生或者大學畢業生會講,我的孩子讀完以後很多課程是沒有用的,學完以後都沒有什麼用,一輩子也不會用到,所以沒有把這個課程進行實用性的轉化,而我們人最重要的是一輩子,我們想想要幹嗎,讓自己能夠生存的更好、更幸福、更快樂、更自由。這是每個人共同所追求的東西。而不是說僅僅我為了讓自己生存。所以,在這個時候,人的一生當中,他不僅僅是學習是一個方面,工作是一個方面,娛樂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相關新聞:

薛建國:校外培訓是校內教育的一個延伸

沃建中: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最重要

相關焦點

  • 沃建中: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最重要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沃建中做客人民網《對話教育》高端訪談節目。沃建中表示,一個人要成功,要幸福和快樂,來自於一個健康的人格的培養。 孩子選擇上培訓班,不僅家長被迫無奈,孩子更無奈,在雙方都無奈的情況下,培訓班上出來的效果,會不會在感情因素的影響下受到很大的衝擊或者折扣?
  • 尊重個體,才是中國好教育——訪2014年度中國教育領袖人物沃建中
    「踐行改革,讓每個人的人生出彩」——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2014年中國教育家年會暨中國好教育盛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全國教育界專家、學者、媒體人及教育機構領軍者等500餘人匯聚一堂,就中國教育的熱點話題展開深入探討,整場活動高論縱橫、妙語連珠。
  • 沃建中從腦AT整體潛能測評看體育運動對人的影響
    為什麼很多人通過腦AT整體潛能測評得分很高,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們的潛能並沒有被重視和釋放出來?沃建中說,從腦科學的角度看,很大一個原因緣於很多人過早地把自己圈死了,放棄了自己的那些「可能性」,而從事體育活動可以幫助人釋放這些「可能性」。
  • 沃愛奇英語——以先進理念和國際視野,打造更適合中國幼少兒的高端...
    導語: 伴隨全球化經濟發展和消費觀念的飛速變化,中國少兒英語教育市場的消費需求近年來發展迅速。目前全國各地幼少兒英語教育培訓正從傳統應試教育為主向興趣能力培養方向轉變,具備全面高端定位與國際化導向的英語教育資源與機構尚處 於極度缺乏的階段,無法滿足中國中高端家庭教育消費群體的迫切需求。沃愛奇英語在眾多的英語輔導機構中脫穎而出,秉承以專業學術打造品牌、以社會責任引領教育的崇高理念,打造更適合中國少兒的、專業、高端英語教育品牌。
  • 哈斯校長:美國教育中的洪流——家長的力量
    前面已經提到,美國奉行教育地方自治,所有的公立學校均由當地學區自行管理,而管理學區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教育委員會。這個機構大多數是經由當地公民投票選舉產生的,也就是說,家長有權選擇由誰來管理當地的公立教育。
  • 科學育人 因材施教——訪心理學博士沃建中
    他強調:教育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老師們要有仁愛之心,尊重學生個性,理解學生情感,包容學生缺點和不足,用愛心、科學的方法去幫助他們。「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喊了幾千年,到底如何科學有效的因材、施教,環度生涯規劃研究所首席專家沃建中博士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沃建中博士告訴我們,因材是前提,施教是手段,成才是結果。所以首先必須了解「材料」。通過什麼了解?
  • 校外培訓機構一張家庭調查表引發的關於不同階層教育觀念的思考
    家長的工作性質和穩定度,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和質量,家長在孩子身上能夠投入的資源,這3點把當代中國社會的不同階層鏡像般投射到不同家庭的教育觀念上。舉2個我身邊存在的例子。政府機關領導和幹部的子女,相對來說能夠優先獲得比較好的學校和教師資源,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間上也比較寬裕,能夠投入到孩子興趣和愛好培養方面的資金和資源也比較豐富,孩子也相對比較容易出成果。
  • 哈斯校長:美國教育家長不是擺設,只因有它
    看過著名美國電影,《聞香識女人》的觀眾,很難忘記片中的重頭戲,主人公盲人上校穿戴整齊,在校紀處分聽證會上為自己的忘年交據理力爭。而聽證會主席臺上,有權認可或拒絕校方處分決定的就是學校家長教師聯合會(PTA)的成員。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作為美國式社會精英的養成之道,體育特長生激烈競爭的背後是昂貴的成本付出,也是白人精英階層的再生產和自我複製的最好方式,對大多數中產階層來說是可望不可及,這也是美國精英選拔機制的問題所在。中國精英教育為何排斥體育?中國家庭普遍崇尚精英教育,熱衷於比較中西教育不同,試圖從中汲取西式精英教育之精華。
  • 這些老師家長們的普遍觀念錯覺,正在扼殺孩子們的創造力!重視~
    孩子們的創造力培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很多家長老師們還沒有發現孩子們創造力缺失的嚴重性,很多普遍的觀念和錯覺沒有及時糾正,成為了扼殺孩子們創造力的阻礙。這些觀念錯覺的原因根深蒂固,持有這些錯誤信念的往往是大多數人,所以很多家長老師都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正常現象。
  • 美國阿雷西沃望遠鏡突遭意外,美國政府對它的命運是這樣態度
    我們都知道貴州大窩凼有一架大鍋——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但在地球對面,美國波多黎各也建有一座大鍋,305米口徑的大型射電望遠鏡——阿雷西沃(Arecibo)。,更在2008年被列入了美國國家史跡名錄,是射電望遠鏡中令人尊敬的前輩。
  • 「美國河流清澈,中國河流骯髒」?香港現「毒」練習題引家長投訴
    11月27日,根據網上曝光材料,香港學生的英文閱讀題在描述中美兩國河流時,先是讚美美國河流有多乾淨,與之對比的是「中國的河流」有多不堪。並在材料後的填空題中,引導學生用「乾淨、開心」詞語描述美國河流,將「垃圾、黑髒臭」等形容詞安在中國河流上。學生家長指責英文老師「刻意抹黑中國,洗腦小朋友」,對該校英文老師進行投訴。據悉,涉事學校為香港沙田區培基小學。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 記錄教育每一天! www...
    建機制,為科學活動提供支持力量    建立家園合作機制,對於家園共同管理,促進幼兒科學教育素養發展起著基本的保障作用。為確保家園合作順暢運行,我園設置了家園合作機構並制定相關制度。按照「全體參與,重點建設」的思路,我們將家長工作分為一對一家長會、家長志願者、家長沙龍、家長委員會、家長顧問團幾個板塊。
  • 中國聯通發布衛星網際網路業務:沃星海、沃星陸、沃星空、沃星圖
    在全面加速5G「新基建」的同時,中國聯通旗下聯通航美在衛星網際網路領域也有新動作。  4月27日-30日,聯通航美發布了沃星海、沃星陸、沃星空、沃星圖四大衛星系列產品,為政府企業客戶展示了中國聯通在天、地、海一體化的應急通信服務能力。
  • 美國教授助中國改革填鴨式教育 家長擔心影響高考
    參考消息網7月19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教育體系傾向於重死記硬背,輕批判思考——政府認為這種方式有礙國家發展。如今,中國官員在麻薩諸塞找到了一位倡導者來幫助革新他們的體系。據美國《波士頓環球報》7月13日報導,作為向中國課程注入更多創造力所做努力的一部分,他們爭取到了波士頓學院教授麥克·巴尼特的支持。據信這是美國大學和中國K-12教育體系之間最早建立的類似合作關係之一。報導稱,5月,巴尼特到訪中國會見教育工作者,並在一次會議上向數百名教師展示他的教學方式。
  • 不同的階層和思想觀念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及其重視宗族觀念、世系傳承,認為只有血脈相連才能算做至親之人;一直希望兒孫滿堂認為多子多福,存錢不如有人,錢再多都沒有兒女承歡膝下重要。血緣、土地、宗族一直都是組成中國傳統思想觀念的基礎;依靠血緣關係可以凝聚出宗族令家族強盛、壯大,通過擴張、佔有土地可以迅速擁有財富。
  • 提升續班率,就是教育好這8種類型家長!
    諮詢師或教師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知識層次、教育觀念的家長,你如何對症下藥?提升續班率,就是教育好這8種類型家長。    如何拆招:為爭取此類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學管師要主動與此類家長溝通,通過分享學生在校的進步和學習成果,激發家長的愛心與期望,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從而改變他們對子女放任不管的態度。
  • 錢學森教育觀念
    這個體系的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整個客觀世界,學科的不同只是人們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著眼點不同而已。  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的第一個構想,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結構來培養和教育學生。今天,中國大學生當然要有專業,否則畢不了業,但是首先他們要對整個的科學知識體系有一個完整的了解,知道他所學的專業在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和相互聯繫。
  •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中文雲課堂正式上線,諾貝爾獎得主分享教育與...
    近日,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在線創新中心正式推出希伯來大學雲課堂中文系列課程,在最新一期課程中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阿龍·切哈諾沃教授將與中國學員分享猶太教育的精髓以及他對家庭教育與成長的思考和對疫情後世界的看法。通過該線上課程,中國學員將有機會了解猶太民族的教育方式和創新思維,獲得一些寶貴的經驗。
  • 楊東平教育洞察:為什麼中國的家長這麼焦慮?
    楊東平,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 大家好!我是楊東平,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些教育的主題,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為什麼中國的家長這麼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