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經提到,美國奉行教育地方自治,所有的公立學校均由當地學區自行管理,而管理學區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教育委員會。這個機構大多數是經由當地公民投票選舉產生的,也就是說,家長有權選擇由誰來管理當地的公立教育。有發言權的家長對學區或某學校、某教師不滿時,往往理直氣壯找到教委會反映,要求解決,解決不了就上訴到州教育廳,由州一級的教委會來決定。要再不行,家長可以收集足夠的選民籤名,把自己的要求變成一個法律提案,讓全體公民投票決定。著名的加利福尼亞教育法《227號提案》就是由此產生的。
1998年,數量眾多的加州移民家長,用自己的行動為自己的孩子爭取到了語言過度教育課程。這項名為《為了移民孩子的英語教育》的提案,要求為所有英語水平有限的學生提供英語強化學習,並在一年內轉入主流課堂。
在這些有話語權,熱情高漲的家長參與下,地區或學校的PTA異常活躍。PTA的全國和州級組織制定一些活動項目,供地區級組織選用,並提供開展活動的相應指導。具體到挑選項目、實施和開展活動,仍主要由地區級或學校的組織自行決定和運作,州級和全國組織可提供相應協助。
學校的PTA是代表全校家長聯絡教師的組織,由參會的家長互選若干委員和主席,負責會務工作,並定期與學校的校長和會中的教師代表舉行會議,有的學校PTA細緻到為校內主要的課外活動項目選定負責人或召集人。
原則上所有學生家長都是PTA的會員,但一般要辦理簡單的入會手續,並繳納一定的會費,這也是PTA籌措的善款之一。通過PTA的簡便刊物或電子郵件定期會議,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學校運作管理上的最新消息,也可以向教師和校長反映家長關心的問題,對校政有直接發言的機會。學區級的PTA還能直接跟學區的主管官員對話諮詢。當校方有事徵詢家長意見時,PTA會召集會議討論後給出回應,算是家長與校方的正式溝通,學校要處分或開除某位學生時,也需徵詢家長們的意見。
PTA是家長和學校信息交換的平臺,還是家長直接參與學校學生教育的平臺,除幹涉學校的大政方針外,學校PTA日常的評分活動通常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關聯,他們常常利用家長的專業才能、人脈關係或者經濟資源,幫助學校甚至社區解決一些難題。
比如呼籲改變某個十字路口,讓學生上下學更安全;更換學校的供水管道,防止鉛量超標;籌款(PTA享受免稅政策資助)資助學校的某個樂隊或體育運動隊,協助舉辦音樂會或體育比賽;組織家長到校當義工;開學前夕幫助分裝入學資料;幫教師布置教室;開辦趣味課程;提供小型基金,供教師購買教學用品,或者進修;替學生補習,為上大學的學生提供獎學金;更新圖書館藏書,改善校內設施等。
學校所有的課外活動,旅行學習,都離不開PTA的幫助,家長要想切實為自己的孩子,為自己孩子的同學,為他們就讀的學校做點什麼,參與PTA就是很好的途徑。
入會後,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時間,選擇能參與的項目。PTA還提供相應的免費指導和培訓,如領導才能,管理能力等的提高班,讓家長們能更專業的奉獻力量,家長成為會員後能享受到一些便利和服務,如收到網上教育雜誌《我們的孩子》講述最新的家庭教育問題的電子郵件,一些贊助商提供的特別優惠產品,通過電子課或年度會議等得到某些方面的培訓,以折扣價訂閱教育雜誌等。
我曾經的一個學生,在高中時對利用電腦軟體譜曲極為入迷。他通過自學掌握了一定技巧,希望傳授給同學們,於是寫信到學校相關部門,決定成立俱樂部,並向PTA申請經費贊助,PTA經過認真審核,批准了申請,很快就領到了支票。
他所讀的高中,每逢樂隊演出校隊比賽,總能看到許多熱心家長的身影,他們早早到場,幫著搬器材,布置會場,分發曲目單和籌款廣告,把食物義賣臺,捐出自製或購買的糕點飲料,主動籌款。演出完畢還積極打掃,收拾場地。
參與演出和比賽的學生,看到父母為自己及同學忙忙碌碌,驕傲之餘,也更有學習的動力。正是靠這些家長的言傳身教,努力支持,學校的許多課外活動才能得以開展和持續,這也是美國家長關心子女教育,以行動說話的方式之一。
因為語言與文化差異,學校高中裡的PTA活躍分子往往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新移民中的華裔家長在參與子女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困難,首先是不熟悉美國的教育制度,不明白家長應有的權利,想參與也不知從何下手;其次是語言上的不夠靈光,交流起來困難不少,再加上中國人向來習慣做順民,只有自己屈從將就的份兒,顧慮重重。有不滿只會私下議論,極少站出來公然抗爭。隨著技術移民的增加,目前參與美國高中PTA的華裔家長越來越多,也開始逐漸接受美國人關心教育子女的這種形式和方法。
我是哈斯校長,如果本文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關注,點讚,轉發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