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校長:美國教育中的洪流——家長的力量

2020-12-05 哈斯校長

前面已經提到,美國奉行教育地方自治,所有的公立學校均由當地學區自行管理,而管理學區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教育委員會。這個機構大多數是經由當地公民投票選舉產生的,也就是說,家長有權選擇由誰來管理當地的公立教育。有發言權的家長對學區或某學校、某教師不滿時,往往理直氣壯找到教委會反映,要求解決,解決不了就上訴到州教育廳,由州一級的教委會來決定。要再不行,家長可以收集足夠的選民籤名,把自己的要求變成一個法律提案,讓全體公民投票決定。著名的加利福尼亞教育法《227號提案》就是由此產生的。

1998年,數量眾多的加州移民家長,用自己的行動為自己的孩子爭取到了語言過度教育課程。這項名為《為了移民孩子的英語教育》的提案,要求為所有英語水平有限的學生提供英語強化學習,並在一年內轉入主流課堂。

在這些有話語權,熱情高漲的家長參與下,地區或學校的PTA異常活躍。PTA的全國和州級組織制定一些活動項目,供地區級組織選用,並提供開展活動的相應指導。具體到挑選項目、實施和開展活動,仍主要由地區級或學校的組織自行決定和運作,州級和全國組織可提供相應協助。

學校的PTA是代表全校家長聯絡教師的組織,由參會的家長互選若干委員和主席,負責會務工作,並定期與學校的校長和會中的教師代表舉行會議,有的學校PTA細緻到為校內主要的課外活動項目選定負責人或召集人。

原則上所有學生家長都是PTA的會員,但一般要辦理簡單的入會手續,並繳納一定的會費,這也是PTA籌措的善款之一。通過PTA的簡便刊物或電子郵件定期會議,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學校運作管理上的最新消息,也可以向教師和校長反映家長關心的問題,對校政有直接發言的機會。學區級的PTA還能直接跟學區的主管官員對話諮詢。當校方有事徵詢家長意見時,PTA會召集會議討論後給出回應,算是家長與校方的正式溝通,學校要處分或開除某位學生時,也需徵詢家長們的意見。

PTA是家長和學校信息交換的平臺,還是家長直接參與學校學生教育的平臺,除幹涉學校的大政方針外,學校PTA日常的評分活動通常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關聯,他們常常利用家長的專業才能、人脈關係或者經濟資源,幫助學校甚至社區解決一些難題。

比如呼籲改變某個十字路口,讓學生上下學更安全;更換學校的供水管道,防止鉛量超標;籌款(PTA享受免稅政策資助)資助學校的某個樂隊或體育運動隊,協助舉辦音樂會或體育比賽;組織家長到校當義工;開學前夕幫助分裝入學資料;幫教師布置教室;開辦趣味課程;提供小型基金,供教師購買教學用品,或者進修;替學生補習,為上大學的學生提供獎學金;更新圖書館藏書,改善校內設施等。

學校所有的課外活動,旅行學習,都離不開PTA的幫助,家長要想切實為自己的孩子,為自己孩子的同學,為他們就讀的學校做點什麼,參與PTA就是很好的途徑。

入會後,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時間,選擇能參與的項目。PTA還提供相應的免費指導和培訓,如領導才能,管理能力等的提高班,讓家長們能更專業的奉獻力量,家長成為會員後能享受到一些便利和服務,如收到網上教育雜誌《我們的孩子》講述最新的家庭教育問題的電子郵件,一些贊助商提供的特別優惠產品,通過電子課或年度會議等得到某些方面的培訓,以折扣價訂閱教育雜誌等。

我曾經的一個學生,在高中時對利用電腦軟體譜曲極為入迷。他通過自學掌握了一定技巧,希望傳授給同學們,於是寫信到學校相關部門,決定成立俱樂部,並向PTA申請經費贊助,PTA經過認真審核,批准了申請,很快就領到了支票。

他所讀的高中,每逢樂隊演出校隊比賽,總能看到許多熱心家長的身影,他們早早到場,幫著搬器材,布置會場,分發曲目單和籌款廣告,把食物義賣臺,捐出自製或購買的糕點飲料,主動籌款。演出完畢還積極打掃,收拾場地。

參與演出和比賽的學生,看到父母為自己及同學忙忙碌碌,驕傲之餘,也更有學習的動力。正是靠這些家長的言傳身教,努力支持,學校的許多課外活動才能得以開展和持續,這也是美國家長關心子女教育,以行動說話的方式之一。

因為語言與文化差異,學校高中裡的PTA活躍分子往往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新移民中的華裔家長在參與子女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困難,首先是不熟悉美國的教育制度,不明白家長應有的權利,想參與也不知從何下手;其次是語言上的不夠靈光,交流起來困難不少,再加上中國人向來習慣做順民,只有自己屈從將就的份兒,顧慮重重。有不滿只會私下議論,極少站出來公然抗爭。隨著技術移民的增加,目前參與美國高中PTA的華裔家長越來越多,也開始逐漸接受美國人關心教育子女的這種形式和方法。

我是哈斯校長,如果本文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關注,點讚,轉發及評論。

相關焦點

  • 哈斯校長:美國教育家長不是擺設,只因有它
    看過著名美國電影,《聞香識女人》的觀眾,很難忘記片中的重頭戲,主人公盲人上校穿戴整齊,在校紀處分聽證會上為自己的忘年交據理力爭。而聽證會主席臺上,有權認可或拒絕校方處分決定的就是學校家長教師聯合會(PTA)的成員。
  • 哈斯校長:英文課?語文課?
    與其他科目相比,美國高中的英語教材最為特別。雖說也有專門的教科書,但教師很少按固定教材的文章一章章講下去,學生一學期也不僅限於學完三四十章體裁、題材、年代不同的文章;相反,美國高中英文課所用教材,除了專門的詞彙書、匯集各類文章的英語專用教材,更包括大量的文學作品。
  • 美國小學校長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制定詳細計劃,注重情感教育
    這些教育有針對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等的,告訴民眾如何發現和解決校園欺凌現象。比如說,這些宣傳資料一般會告訴學生,這種情況一旦發生,一定要報告大人(老師或者家長),不要想著自己解決,或「以惡制惡」。為了自己的安全,你在報告的時候,可以要求匿名(並且很多學校也會給孩子更多的匿名舉報的方式,比如說意見箱,或者是熱線等等)。「安全校園氛圍計劃」中對「欺凌」的定義長達一頁多。
  • 北京實驗二小校長蘆詠莉:真正有力量的教育要將身邊每件事情當成...
    蘆詠莉校長針對疫情帶給家庭教育變化的「三全五類」特徵出發,從疫情對家庭教育的影響、家長與孩子相處狀況等方面,與各位家長分享如何給孩子健康成長營造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如何更好地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 直面疫情·校長訪談|青島中加學校校長薛梅:教育的意義不僅僅在於...
    半島記者 劉愷琦面對疫情,島城教育系統紛紛行動起來,為防控疫情進行廣泛宣傳,科學地指導家長和學生居家學習生活,保證停課不停學。為了更好地進行疫情防控,減少疫情對師生、家長的影響,彼此借鑑好的經驗做法,半島教育開通「直面疫情·校長訪談」專欄,特邀島城各學校校長作客,來聽聽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都是如何應對的。
  • 沃建中:美國與中國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同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沃建中做客人民網《對話教育》高端訪談節目,他表示,美國和中國家長的教育觀念不一樣。 沃建中說: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可能美國和中國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呢?我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做比較。第一,從人格發展上,我們從內在的人格發展上來做比較,這個比較在哪裡呢?
  • 「不多收家長一分錢」,做一個好校長很難嗎|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王鐘的「不喝小酒不下飯店,與學生同吃同住,不多收家長一分錢。」11月23日,山西臨汾一位鄉村中學的校長在家長會上許下如此承諾,沒想到的是,視頻傳上網以後引發意料之外的關注,網友紛紛對「怎樣當一個好校長」發表意見。
  • 美國大學校長高薪的背後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美國大學校長的平均收入的確比普通教授要高,但極少超過教授收入的2倍。然而,之後美國大學校長的收入開始迅速增長。當下,美國大學校長的平均收入大概為教授的4倍,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對此,哈佛大學前校長德裡克·博克(Derek Bok)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大學校長的)薪水達到這樣的量級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20年前,幾乎沒有校長的年薪超過15萬美元。」
  •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途徑的新探索
    家長教師協會(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以下簡稱PTA)是家校合作的一個機構,最早出現在美國(1897年),此後100多年的歷程中,經歷了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現在已經是正式的、系統的、權責分明的、政府承認的機構體系,有完善的組織形式、嚴格的工作制度、評價指標等。
  • 一位美國大學校長:我為什麼支持孔子學院
    由美國大學免費提供土地,在校園裡建設孔院專用樓,50年之內還不能變更場地用途。這樣的消息,自然會牽動各方的神經。在長達23個月的籌建過程中,西肯塔基大學校長格裡·蘭斯戴爾(Gary A. Ransdell)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維特爾退而求其次加盟哈斯?馬格努森表示毫不擔心
    不過如果他願意開一輛沒什麼競爭力的賽車或許還能留在圍場中。哈斯車隊的領隊斯特奈爾表示,如果維特爾不介意在中遊車隊接受挑戰的話,哈斯車隊的大門對這位四屆世界冠軍是敞開的。這意味著哈斯車隊正在評估車手陣容。哈斯車隊成立於2014年,在2016年正式參加F1比賽,這是一隻來自美國的車隊,而且是典型的小車隊。
  • 海南強化教育合力發揮校長帶頭作用
    一是宣講疫情防控形勢和科學知識,二是宣講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三是宣講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先進人物和事跡,尤其是我們身邊優秀師生的事跡。」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雲閣說。
  • 知天命之年再起航,20年IB老校長欲「搶灘」湖南國際教育?
    在跟投資人和辦學者的深度交流過程中,新學說發現,華中地區特別是湖南省國際教育土壤較為貧瘠,整個市場對國際教育認知程度偏低。 訪談中沈建軍也提到,目前湖南長沙的國際教育處於一種「朦朧」狀態,現有國際化學校的影響力較小。但正如一枚硬幣有不同的兩面,湖南長沙國際教育領域的 「待開發性」 也許正好能為辦學者提供巨大的發力空間。
  • 《哪吒》中的教育解讀:三個角色暗喻三種不同類型的老師和校長!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遇見更多教育類文章和材料本文字數1512字,閱讀需要3分鐘暑假熱映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最火的教育大片,影片富含大量的教育元素。我在一篇文章中借用《哪吒》裡和教育相關的三句話撰寫了校長開學典禮發言稿。
  • 舉報教師索賄的家長被另一家長澆熱水,畸形教育生態鏈如何形成?
    舉報教師索賄的家長被另一家長澆熱水,畸形教育生態鏈如何形成?(12月1日上觀新聞)10月14日,汪文月兒子同班同學的家長任某在學校當眾給她澆了一盆熱水,因為那盆熱水,引發了她的肺部感染,求醫問藥多次也不見好。「在學校,在校長的見證下,一位家長被另一位家長澆熱水」這荒誕的一幕,發生在汪文月向當地教育局舉報兒子班主任曹某向自己索賄以後的一個月。
  • 美國大學生債務纏身 大學校長收入驚人仍要加薪
    本版撰稿綜合 現代快報記者 李欣  美國學生債務纏身  美國大學學費已成為許多學生及家長的最大困擾。目前美國攻讀本科學位的人中,超過九成需要通過貸款支付學費。有分析認為,如今學生貸款的違約率與波及人群與幾年前的房貸非常相似,「學生貸款可能成為下一個次貸危機引爆點」,一旦眾多學生無力還款,將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 讓教育夢一步步落地 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校長康永邦:兒童...
    封面新聞記者 潘波 楊曉蓓「兒童健康是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第一標準。」2005年,康永邦在一次全國小學數學專題研討會示範課上第一次對外提出這個觀點。「我的能力雖有局限,但我願意大膽嘗試,把促進人的成長落實在每一個環節中。」他清晰的記得,他的這句話震撼了會場,也讓離開的教師紛紛回到了座位上。
  • 饒毅:教育中的問題不在教育而在文化—新聞—科學網
    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中學校長大會上,作為演講嘉賓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院長饒毅,對眾多校長談起了中美兩國高中教育的對比。 這些年來,中國的教育所受的批評頗多,最為集中的無非是中國的教育扼殺孩子的創造性、學生負擔太重。距離高考最近的高中生更是苦不堪言。因此,不少「有追求」的家長選擇讓孩子逃離中國的「應試教育」。
  • 分班後,這個小學成績好的學生組成了新班,引家長質疑 校長:隨機分配
    兩位家長說。  其與一中教育集團沒關係,校長讓家長給記者解釋?  上午9時50分許,為核實家長所說情況,記者與三位家長一同來到西一小學門前,通過電話聯繫,該校一位王姓教導主任和一名任課老師趕來校門口。可這位王姓教導主任表示,他們要先與家長解釋,並謝絕記者採訪,將記者拒之門外。  在記者被拒之門外後,為進一步核實情況,記者聯繫上鄭州一中教育集團的一名工作人員。
  • 校長·我們的2017|為校長打下最適合的「追光」
    細細翻閱校長周刊人物版小樣,就像資料館裡的黑白老電影,靜水長流,娓娓道來。校長不僅是角色或職業,更是一種責任,他們承載著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期望。探索與改革的實踐,記錄下他們的步伐;使命感與擔當精神,銳化了他們的輪廓。    我們在不斷地微調中,給予他們最適合的「追光」。抱著這樣的心情,在2017年的尾聲,回望這群點亮了校長周刊人物版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