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之年再起航,20年IB老校長欲「搶灘」湖南國際教育?

2020-12-06 騰訊網

文 / Joan

近日,有消息傳出:沈建軍即將卸任廣州市增城區鳳凰城中英文校校長,從6月18日起常駐湖南長沙、出任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總校長。

這一消息引發了不少行業人士關注。作為一名紮根博實樂教育集團20餘年的老校長,沈建軍為何選擇在知天命之年踏足一片國際教育的「窪地」?重新設計和管理一所攜帶英式基因的國際化學校,他又將面臨哪些新的挑戰?為此新學說第一時間專訪了沈建軍。

沈建軍,祖籍湖北,原博實樂教育集團旗下廣州市增城區鳳凰城中英文學校校長,同時也是IBO亞太地區DP大學預科項目和MYP中學項目的考試巡視官、PYP小學項目文件審核官、培訓官和授權訪問官。

沈建軍從教三十餘年,是國內最早IB教育從業者之一,曾先後創辦廣東碧桂園學校國際部和廣州市增城區鳳凰城中英文學校國際部,是IB教育圈內公認的「南有碧桂園」第一人。同時他也是目前國際學校行業內為數不多的深諳IB三個項目(PYP/MYP/DP)的國際教育老兵。

作為一名校長,沈建軍因其鮮明的「沈氏風格」為行業人士所知。除了因為他身上展現出來的強大自信,更多是因為沈建軍對IB教育、對中國國際化學校教育以及對國際化師資隊伍的培育等有著獨到的見解和多年的實踐。他在廣州市增城區鳳凰城中英文學校開展的英語文學閱讀課程、中外教協作教學以及以中文為探究語言的IB教育均頗有成效。

沈建軍曾做客央視,與著名主持人朱迅對話國際教育

2019年,沈建軍獲評新學說「最具影響力國際學校校長」和騰訊網「星空男性教育家「年度人物。2020年6月,他正式受聘於華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擔任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兼職碩士生導師。

再出發,只為不斷挑戰自己

在旁人看來,在知天命之年選擇再度起航,沈建軍這一步走得似乎有些「大膽」。

從廣東轉戰兩湘,他不僅面臨著工作單位的變動,還面臨著工作和生活地域的改變。據悉,他即將加入的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位於湖南長沙,是一所將於2020年9月開學的新學校。該校的創建是第十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EFD)籤約的一部分,康德教育將英國百年名校克雷格公學(CranleighSchool)引入中國並落戶長沙,致力於打造湖南、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國際化學校。

緣何「跨」出這一步?沈建軍告訴新學說,自己一直有志於創辦一所12年一貫制的國際化學校。

「廣州市增城區鳳凰城中英文學校是一所很好的學校,但它目前只有小學和初中,沒有高中。我希望辦一所12年一貫制的學校,以完整體系的IB教育培養從基礎教育階段到高中階段的中國學生。這既是對我個人能力的全面檢驗,也是學校進一步獲得家長信任和行業認可的有效途徑。」

從事國際教育近20年、從一名英語教師成長為一校之長,沈建軍認為自己得益於博實樂教育平臺給予的眾多支持,也得益於IB國際教育帶給他的國際視野和教育格局。他一直堅信一名合格的IB教育人首先得是一名身體力行的終身學習者。選擇到湖南任職,沈建軍希望繼續挑戰自己,在生命下一個「黃金十年」實現自己的「全人教育」夢。

選擇湖南長沙,看中了其「待開發性」

據新學說在線四庫全書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湖南省處於運營中的國際化學校僅有15所,其中12所集中在長沙市。這些學校多以公立國際部(班)和民辦雙語學校為主,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僅有1所。

2019年,新學說訪校團曾實地走訪包括長沙在內的華中地區的多所國際學校。在跟投資人和辦學者的深度交流過程中,新學說發現,華中地區特別是湖南省國際教育土壤較為貧瘠,整個市場對國際教育認知程度偏低。

訪談中沈建軍也提到,目前湖南長沙的國際教育處於一種「朦朧」狀態,現有國際化學校的影響力較小。但正如一枚硬幣有不同的兩面,湖南長沙國際教育領域的 「待開發性」 也許正好能為辦學者提供巨大的發力空間。據他觀察,長沙地區國際教育的發展存在以下兩方面優勢。

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鳥瞰圖

一方面雖然目前市場對國際教育認知不足,但長沙地區不缺乏對教育有深入思考的家長。

在以傳統教育為主流的情況下,這部分家長在選擇學校的過程中只會考慮公立學校、選擇國內升學。但如果市場出現一批優質的國際學校,這些學校通過品牌宣傳和口碑積累把國際教育先進的教育理念、完善的培養體系和與國際接軌的升學路徑傳播開來,為家長提供第二種選擇,那麼市場向國際教育傾斜的可能性就會加大。

沈建軍表示,他願意與長沙地區的國際教育從業者一道推動該區域國際教育的發展。

另一方面長沙地區傳統教育基礎紮實,「四大名高」——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長郡中學、雅禮中學辦學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在這片傳統教育「熱土」上發展國際教育,或許是培養出更多中國根基強健、國際視野開闊的人才的新路徑。

沈建軍認為,隨著國內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政策對民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的進一步規範,國際教育和傳統教育之間的差異正在日漸縮小。如何結合傳統教育和國際教育的最大優勢、做好學校特色課程體系的開發,將成為國際學校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選擇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沈建軍正是看中這所學校的傳統教育基因和國際教育基因。

英國克雷格公學

據介紹,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的投資方是湖南未來集團,因此學校與集團旗下的湘郡未來實驗學校互為姊妹學校。湘郡未來實驗學校是湖南未來集團內第一所純民辦學校,辦學九年來成績斐然。曾獲評「2018年長沙市(含區、縣)普通初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第七名,為前十名中唯一一所民辦學校。

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的運營方康德教育集團,從事國際教育項目運作逾20年,在中國、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向英美澳加等國家著名高校輸送超過2萬名優秀畢業生,其中包括美國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康奈爾大學和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頂級學府。其引進的英國百年名校克雷格公學,也將為學校帶來英式貴族教育基因,特別是藝體特色課程和豐富的教育資源。

立志打造一所創領未來的IB世界學校

傳統教育、國際教育、英式貴族教育以及沈建軍深耕多年的IB教育,構成了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的四大建校基因。對於身為總校長的沈建軍來說,就任後面臨的首要挑戰可能是如何平衡四方面的基因,並讓它們在一所學校中得到合適的體現。

沈建軍告訴新學說,自己對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的定位是「一所創領未來的IB世界學校」。圍繞這個定位,學校將以國際課程理念進行教學,以國家課程理念進行傳播,大力開發國際化融合課程。

「學校致力於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概念性理解,培養有感受力和思考力的年輕人。他們理解身份認同對一個人成長的意義,願意為社區、為國家、為世界的發展而採取相應的行動,努力成為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和通曉世界規則的創新型人才。」

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藝術中心

另外新學說了解到,早在沈建軍宣布就任長沙康禮·克雷格公學總校長之前,英國克雷格公學和康德教育集團就宣布任命原克雷格公學常務副校長、執行校長Andrew Griffith為康禮·克雷格學校外方校長。作為一位「沈氏風格「鮮明的校長,沈建軍與外方校長合作將產生何種「激烈」碰撞?

據悉,目前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的校長團隊基本組建完畢,大致分工如下:沈建軍為學校總校長,負責學校的整體運營,暫時兼任小學部校長;外方校長主要負責外籍教師管理和落實英國克雷格公學的相關特色課程;中方校長負責學校的整體學術把控,同時出任中學部校長。

對於中外校長合作的挑戰,沈建軍表示自己並不過分擔憂。一方面他從事國際教育多年,在與外籍人士合作方面經驗豐富;另一方面,他認為無論是中方校長還是外方校長,只要在價值趨同上都是服務於學校的定位,那麼其他問題都可以在溝通中得到解決。

自21世紀初從零開始探索IB國際項目,到如今前往湖南長沙「二度創業」,沈建軍一直以一種高昂的鬥志不斷前行、不斷挑戰自己。已進入知天命之年的沈建軍是否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相信未來可以作證。

相關焦點

  • 湖南師大前校長指導博士生研究自己教育思想,校方回應:所有程序...
    該海報被普遍解讀為:湖南師範大學前校長張楚廷教授,指導學生撰寫研究自己教育思想的論文,並擔任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有「既當運動員還當裁判員」之嫌。師大能夠從地方普通院校成為211高校,張校長功不可沒。」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捷說,張校長退休很多年了,應該禁得起輿論的考驗,他確實有很多思想,文稿至少有幾千萬字,非常值得研究。 黃捷說,張楚廷校長當年開展人才工程、感情留人,都有很好口碑。在湖南師範大學二三十年發展中,大家一直對他很信賴。
  • 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到底是什麼呢?
    孔子在晚年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簡要的自述,在《論語·為政》中寫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評述成為無數讀書人的「人生標杆」,每逢年歲將至,總有觀聖人行跡來反思自己的生平,三十「立」的是什麼?四十自己是否真能「不惑」?五十是否真的理解了「天命」?
  • ...受愛戴的大學校長88歲再著新作,「愛的教育」理念刷屏全球校友圈
    何止於米,相期以茶,愛的教育,磅礴偉力  他曾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  他被譽為「當代蔡元培「、「七十年來中國最好的大學校長」,  他與耶魯等名校聯合辦學,多次獲世界教育大獎,  他的銳意改革,使80年代的武漢大學成為「高教戰線上的深圳」,  他不做校長30多年了,但仍被全球武大校友稱為
  • 湖南大學校長助理何益斌被調查(圖|簡歷)
    中國經濟網長沙8月29日綜合報導 據湖南省紀委監察廳網站消息,近日,中共湖南省委教育紀工委對湖南大學黨委委員、校長助理何益斌涉嫌嚴重違紀問題立案調查。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益陽人,湖南大學教授。  1986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86至1993在湖南大學碩博連讀,1993年3月獲結構工程博士學位,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在英國Surrey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 大學老校長給初中生上哲學課
    今日,長沙市麓山外國語學校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老師,他就是湖南師範大學原校長、當代著名數學家、教育家張楚廷教授。這位已經80高齡的老爺子,為啥會有這樣一個心願?第一課他講了啥?    【第一課】    人有無限可能    世上存在無限嗎?第一課,張教授就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 微博追憶老校長
    這是《賈伯斯傳》中的一句話,也看到了老校長的影子。  鄒永國:雖然您安靜慈祥地走了,留給我們的卻是無限念想——當年您以中科大力學系主任和寧大校長的身份,教我們的卻是最基本的三大力學之首理論力學;而您講得那樣的透徹精闢!當年寧大開辦之初萬事都需您親歷而為,而您總是在百忙之餘,叫上我們去您家包餃子拉家常。您的求是精神,自始至終影響著我們。
  • ——阜平縣「老校長下鄉」工作情況總結
    「老校長下鄉」工作是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精準扶貧的國家戰略的有效探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把貧困地區的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的重要舉措;是教育系統關工委配合主渠道,將城市優質資源向農村輻射,助力貧困地區中小學打好教育扶貧攻堅戰的一項品牌工作;也是充分發揮老校長、老教師閱歷、經驗等方面的優勢,為推進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作出貢獻的重要抓手
  • 臺灣20年教育改革對大陸的借鑑意義
    臺灣《中國時報》11日發表社論說:人的青春沒有第二個20年,一個地區的發展,也不容浪費任何一個20年。但回顧臺灣這20年來的教育改革,卻仿佛在原地鬼打牆,折騰了20年,學生的痛苦沒有減輕,教育水準及競爭力倒是日走下坡。這場教育自我耗損的惡夢還沒有結束,不知臺灣在國際競爭的梯隊裡,最終將掉落到哪個位置?
  • 這個攸縣人當過五所大學的校長 還寫了湖南大學的校歌
    原標題:湖大校長胡庶華的傳奇人生 文丨丁才安 胡庶華(1886—1968) ,湖南攸縣城關西街人。是清末秀才、民初博土、大學校長、冶金專家。 教育專家 五所大學的校長 胡庶華1922年回國後,歷任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教授、事務主任,並在楚怡和明德學校兼課。1924年任武昌大學教授兼總務長、代理校長。 1929年6月,由教育部長蔣夢麟推薦,任同濟大學校長。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任重慶大學校長。1939年任西北聯合大學校長。
  • 北京中小學300位校長3年內退休,這意味著什麼?
    各區縣頻現校長「退休潮」  目前,北京城區一所區重點中學校長新的任職公示正在本區貼出,如果公示通過,他將在下月出任該區一所市重點中學的校長;而該市重點校的女校長將因為到齡而退休。未來三年,這個教育強區至少有20位新校長(書記)上崗。
  • 緬懷老校長吳樹青先生
    要知道,我的博士學位證書上蓋的正是丁石孫校長的印鑑。    就在我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留校任教後,吳校長從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的崗位上空降到北大出任校長。在那個非常的時刻,吳校長顯然帶有「臨危受命」之感,處處言行謹慎,但仍免不了受到一些人的詆毀和攻擊。首先是北大總有那麼一些人對外來的幹部和教師有著偏見。
  • 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1月14日,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北大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趕來送別老校長。從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吳樹青擔任北大校長7年,在學校改革發展關鍵時期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倒北大南牆、從銀行貸款建教工宿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上世紀90年代,北大一系列銳意改革之舉成為高校走出象牙塔、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標誌,開全國高校之先河。當時,身為北大校長的吳樹青正是這些改革的推動者。
  • 畢業季·校長寄語㊾|江蘇開放大學校長崔新有:戰「疫」起航 篤行...
    每年這個時候,校長們都會在畢業典禮上為學子們上「最後一課」,就像送走即將遠行的孩子,諄諄話語,切切期盼,以師者之心點亮明燈,再送學子一程。今年受疫情影響,畢業典禮註定與眾不同,校長們也為學子們送上了獨具2020年印記的「最後一課」。6月21日起,「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聯手推出「畢業季·校長寄語」,為大家呈現特別的畢業季,特別的校長寄語。
  • 在國外20年的老校長切身反思
    什麼樣的教育和課程能培養出這樣的雙語人才?這些都是家長們心中最大的困惑。作為一個在國外學習、教書、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海歸,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總校長林敏在十幾年的辦校過程中積累了太多體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他眼中,真正的雙語人到底具備哪些特質吧!真正的雙語人才,首先應該是達到雙母語或具有母語加另一種接近於母語水準的語言能力的人才。
  • 丘成桐為什麼怒批中國教育再這樣發展,少說要倒退20年?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中之重,對我國而言,自科舉制實施開始,教育便開始把持著人才培養的命脈,國家發展的重心也逐漸向教育傾斜。建國以後,1977年恢復高考,1992年頒布《九年義務教育》制度。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是國家在重視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正是這些,才使得現代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家長也更為關注孩子的教育,但是,僅僅是目前這樣,還遠遠不夠。
  • 【知株俠】長沙「四大名校」紛紛落地,將給株洲教育帶來什麼改變?
    ,過渡校區與新校區一路之隔)2020年秋季計劃招生規模:計劃招收初一新生、小一新生各10個班,招收小學3-6年級和初二年級少量插班生▲藝術樓以及校園景觀澄池。去年6月2-14日,「長郡雲龍」組織新聘教師赴長郡雙語實驗中學、麓山國際實驗小學參與跟崗培訓活動。去年9月,學校又組織了一批新聘教師到長郡集團學校進行學習,才從學校畢業的宋麗雯老師是其中一員。她在麓山國際實驗小學帶班到今年5月才回到「長郡雲龍」。「這麼長時間的外派,可以參與集體備課、得到資深教師的指點,充分感受郡園文化、領悟教育智慧。」
  • 「長生」不老 「長徵」不息——記義務開展國防教育的退伍軍人李長生
    「長生」不老 「長徵」不息——記義務開展國防教育的退伍軍人李長生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俊 曾玉璽 通訊員 肖展發 周梁5月11日,雙峰縣杏子鋪鎮,84歲的退伍軍人李長生認真備課,為今年即將開始的國防教育做準備。
  • 長沙20餘所中小學校長新春送祝福 贊湖南學子「鼠你最棒」
    「新年祝福詞」1月16日一大早,長沙市天心區實驗小學校長黃迎浪面對鏡頭,為學生們送上了2020年新春祝福。至此,由瀟湘晨報、十幾歲雜誌社、瀟湘晨報小記者共同出品的長沙20餘所中小學校長新春送祝福視頻全部錄製完成。
  • 湖南首例愛滋病毒感染者:我堅信自己還能再活二十年
    愛滋病毒感染者:我堅信自己還能再活二十年新湖南客戶端11月30日訊(記者 張春祥 視頻記者 張勁夫)「我現在身體很好,和大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每天種種菜,帶帶孫子……」11月26日上午,在湘雅二醫院愛滋病研究室做完檢查後,69歲的老賈(化名)接受了新湖南記者的獨家專訪,他是湖南首例愛滋病毒攜帶者,從1992年確認感染至今已有28年,他每天都在創造一個新紀錄。
  • 湖南首例愛滋病毒感染者:我堅信自己還能再活二十年
    他每天都在創造一個新紀錄湖南首例愛滋病毒感染者:我堅信自己還能再活二十年華聲在線11月30日訊(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張春祥 視頻記者 張勁夫)「我現在身體很好,和大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每天種種菜,帶帶孫子……」11月26日上午,在湘雅二醫院愛滋病研究室做完檢查後,69歲的老賈(化名)接受了新湖南記者的獨家專訪,他是湖南首例愛滋病毒攜帶者,從1992年確認感染至今已有28年,他每天都在創造一個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