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機構一張家庭調查表引發的關於不同階層教育觀念的思考

2021-01-08 8點上課了

這個調查表,除了調查孩子的家庭背景以外,除了給孩子劃分地位等級以外,我還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家長的工作性質和穩定度,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和質量,家長在孩子身上能夠投入的資源,這3點把當代中國社會的不同階層鏡像般投射到不同家庭的教育觀念上。

舉2個我身邊存在的例子。

政府機關領導和幹部的子女,相對來說能夠優先獲得比較好的學校和教師資源,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間上也比較寬裕,能夠投入到孩子興趣和愛好培養方面的資金和資源也比較豐富,孩子也相對比較容易出成果。我老舅是某省會城市區教育局的局長,他兒子小學在當地最好的實驗小學就讀,平時校外培訓的興趣班和愛好班,從來不計成本,只要孩子說想學,就給他報名,中學也在市一中就讀,高考上了當地211大學,本來學的計算機專業,讀了一年,發現自己不感興趣,我老舅打了幾個電話,第二年直接轉繫到金融專業,畢業後直接安排進了當地銀行系統。

普通工人,由於自己的學歷和能力限制,眼光不夠長遠,資金能力有限,即使想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無奈自己的地位和人脈有限,身不由己,只能退而求其次,能供的上就上,供不上只能靠孩子自己的努力了。而且,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基本無法陪伴孩子完成平時的學業,更不用說去參加校外的培訓機構。我小學一個同村的同學,上到初中就中途輟學了,現在也有了家庭,2個孩子,他老婆在鞋包店上班,每天晚上9點半才下班,他自己在超市做倉管員,每天晚上也是10點才下班,平時根本沒時間輔導2個孩子的作業,他父母也沒有上過學,也指望不上,只能把2個孩子放到校外的託管培訓機構,結果可想而知,2個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一塌糊塗,每次考試的分數不會超過70分。他自己的想法是孩子會讀書就讓他讀,不會讀書就聽天由命,以後學點手藝,早點出去打工。

社會有階層,家庭有階層,學習同樣有階層,為了孩子的將來,儘量讓自己的孩子讀好書,雖然讀書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但是,讀書也許是跨越階層最好的起跳板。

家庭調查表

相關焦點

  • 榆林市教育局關於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機構的倡議書
    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機構倡議書各位家長朋友:您好!孩子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家庭的未來。教育好您的孩子,保證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共同的目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家長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人才觀,重視發展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必備的身體素質和適應社會發展的各種基礎技能,綜合孩子的精力、特點、興趣、特長、學業水平等因素選擇參加校外培訓。二、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屬於公辦教育的良好補充,疫情防控要求也參照各級各類學校,並高於社會面防控標準。
  • 海拉爾曝光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涉及早教、舞蹈、英語等教育機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精神,現將海拉爾區教科局審批有辦學許可證的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及無辦學許可證違規辦學機構黑名單最新更新信息向社會公布,鄭重提醒廣大學生及家長選擇有辦學許可資質的正規校外培訓機構。
  • 曙光已現,教育培訓機構的復工文件終於下來了
    教育培訓機構的復工文件終於下來,這無疑是讓黑暗了兩個多月的我們看到了曙光!但是要滿足復工條件,作為參與者本身的相關方,還是要積極的先做好準備才行。 我們再回到當前,有部分家長特別關注的就是培訓機構高復班,以及藝考生培訓班,什麼時候能夠開始進行線下培訓這一問題。
  • 「GET2019」佳一教育王曉兵:教學質量是K12校外培訓機構競爭力的核心
    佳一教育創始人王曉兵芥末堆11月27日訊,在主題為「教學相長,學以促用」的GET2019教育科技大會上,佳一教育創始人王曉兵發表了題為《校外培訓機構教學質量提升思路與做法》的演講。王曉兵在會上提到佳一教育與大部分培訓機構的不同點在於,過去的十六年間,佳一教育一直深耕三四線城市。他指出,三四線城市中,每一家機構從萌芽、成熟到發展壯大、擁有一定的行業地位,教學質量一定是貫穿其中的。王曉兵認為「教學質量是K12校外培訓機構競爭力的核心。」王曉兵指出應重點關注四個階段。首先,他認為學生的成長是機構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
  • 校外培訓機構複課的曙光來了!
    這是一個破冰的信號,在持續低迷了3個月的教培行業,對於「近乎停擺」的校外培訓教育機構來說,三位專家的表態無疑是一支「強心劑」。由於疫情的原因,教育培訓作為疫情危機之下,最後一批覆工的行業,確實承受了太多的壓力。疫情期間據不完全統計,校外培訓機構有上千家機構倒閉,有90%的機構面臨裁員,降薪的局面。
  • 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忽悠人 家長花錢孩子花時間收效甚微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郭文娟李小慶實習生林惠彬)近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談到中小學減負話題時,怒懟校外培訓機構「雞湯喝得眾人醉,錯把忽悠當翡翠」。他狠批,很多培訓機構是「雞湯+忽悠」,存在超前教、超綱學、違規辦學、沒有資質辦學等問題。「學生痛恨、家長無奈、機構賺錢,這種狀況不允許。」他說。  很多廈門家長都為這段話叫好。
  • 北京查處校外培訓機構:93家中52家違規、多區超前教學
    3月15日,記者從北京市教委獲悉,北京市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整改「回頭看」中,針對媒體曝光和群眾舉報的培訓機構違規線索,市教委及東城、西城、朝陽等7個區教委迅速行動,查處60餘個校外培訓機構。
  • 常州出臺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指導標準!另附常州183家...
    一、適用範圍本指導標準適用於面向中小學生實施文化教育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以下簡稱校外培訓機構)。二、舉辦者在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校外培訓機構。四、機構名稱非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名稱格式為「常州市XX區XX(教育或英語等)培訓中心」。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名稱格式原則上為「常州市XX區XX(教育或英語等)培訓中心有限公司」。如有特殊情況,由審批部門和登記部門會商決定。
  • ICI學術║什麼因素影響了中小學生家長的校外教育需求?劉鈞燕博士以數據為您探析!
    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簡稱CHFS),2017年我國校外教育行業總體規模超過4900億元。[3]與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所觀察到的類似,我國的校外教育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利用來促進孩子的教育發展,包括學業成績的提高、興趣的開發、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等。
  • 遷安: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助力青少年全面發展
    11月22日,學生們在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上舞蹈課。近年來,河北唐山遷安市投資400萬元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設有書畫室、手工室、舞蹈室等功能教室,是遷安市規模最大、財政撥款的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目前,該中心開展了科技、文化、體育、藝術等56項培訓,學生由2018年暑期的1700多人,增長到現在的6000多人。該中心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有力補充,成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重要陣地。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影報導來源:新華社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日本「寬鬆教育」——真相與思考
    沙龍現場,從左至右:三友陽子、慄本和明、楊傑川(後)、藤岡謙一、高益民、楊東平自2017年起,我國各地各級政府實施了整治課外培訓機構和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香港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成功政策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借鑑。
  • ...瘋狂的校外培訓!-學而思 培訓機構 考試招生 自主招生 數學教材...
    原標題:深度調查 | 瘋狂的學而思,瘋狂的校外培訓!  11月7日起,人民日報推出系列報導,直指學生課業負擔從課內轉向課外,家長焦慮感十足。  這些天,又到了學而思招生的日子。  學而思,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機構,能夠捆綁無數的孩子和家長?杭州都市快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 池州一地通知:中小學期末考試時間提前 校外培訓機構暫停辦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15日,東至縣教體局發出《關於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考試時間提前的緊急通知》。《緊急通知》要求:該縣轄區小學1月18日放假,初中學校1月20日放假,高中學校放假時間原則上不變,各類校外培訓機構自1月19日起暫停辦班。「請各校認真做好考試組織工作,確保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考試圓滿完成,確保校園疫情防控穩定有序。同時要組好學生假期安全教育,要求家長不得組織學生參加任何校外培訓機構及個人組織的補課、興趣班等學習活動。」
  • 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全日制」培訓替代義務教育,教育部:必須禁止!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回答記者問時指出,一些校外培訓機構拉一些孩子脫離學校,搞全日制培訓,妨礙了義務教育的實施,必須禁止。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具體措施如下:第一,教育部和公安部門進行了詳細的比對和摸排,建立了一本臺帳,包括輟學學生名字、家庭住址、學校、出生日期,這本臺帳經歷了「三上三下」的比對摸排,之後反饋給各個省份,以此為依據,推動各省做好控輟保學工作。第二,教育部建立了聯保聯控的責任機制、責任鏈條,明晰家長、學校和政府有關部門的責任,共同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形成控輟保學工作的合力。
  • 教育部: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 抓好中小學作業等管理
    中新網1月8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1月7日至8日,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要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抓好中小學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為落實落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更加科學的導向、更為多樣的資源、更加靈活的方式。
  • 不同的階層和思想觀念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及其重視宗族觀念、世系傳承,認為只有血脈相連才能算做至親之人;一直希望兒孫滿堂認為多子多福,存錢不如有人,錢再多都沒有兒女承歡膝下重要。血緣、土地、宗族一直都是組成中國傳統思想觀念的基礎;依靠血緣關係可以凝聚出宗族令家族強盛、壯大,通過擴張、佔有土地可以迅速擁有財富。
  • 規範校外培訓!中小學家長:太好了!
    近些年,因輔導班教育質量引發的糾紛數見不鮮,困擾了廣大中小學家長。他們急切地盼望有官方的標準來規範一下校外培訓市場。教育部聯合市場監督總局發布了《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目的是保障培訓雙方的合法權益。
  • 中產階層正經歷三場賽跑,每一場都驚心動魄
    該男子的遭遇立刻引發全民關於中產財務危機的熱議。  2)4月初,一則《此處故意留白》的H5作品在全國刷屏,作品以素描的獨特方式,動人呈現了一條為加班所累的「廣告狗」。加班是中產的家常便飯,從廣告人到醫生再到程式設計師,無不產生共鳴。
  • 補課費成普通家庭最大支出 小學生:「好想睡個大懶覺」
    記者在瀋陽調查發現,幾十人大課費用至少一小時100元;普通老師一對一補課,每小時要300元;如果「市三所」(當地3所初中名校)老師則更高;初三、高三衝刺階段,名校教師一對一補課千元一次。而且由於市場需求大、名師少,課外培訓往往供不應求。補課已成為普通工薪階層家庭的主要支出。遼陽一位在國企上班的家長告訴記者,從初一開始,基本每年一個人的工資就要全部用到孩子補課上。
  • 《杭州市營利性文化課程培訓機構設置標準》政策解讀
    背景近年來,市面上民辦培訓機構迅猛增長,一些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非學歷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為追逐利益,培訓以「應試」為導向,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社會反響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