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一教育創始人王曉兵
芥末堆11月27日訊,在主題為「教學相長,學以促用」的GET2019教育科技大會上,佳一教育創始人王曉兵發表了題為《校外培訓機構教學質量提升思路與做法》的演講。
王曉兵在會上提到佳一教育與大部分培訓機構的不同點在於,過去的十六年間,佳一教育一直深耕三四線城市。他指出,三四線城市中,每一家機構從萌芽、成熟到發展壯大、擁有一定的行業地位,教學質量一定是貫穿其中的。王曉兵認為「教學質量是K12校外培訓機構競爭力的核心。」
王曉兵指出應重點關注四個階段。首先,他認為學生的成長是機構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通過教與學的互動提優提質、獲得口碑,繼而產生一個良性的發展模型,機構也能穩健地發展。
其次,教育既要關注結果也要關注過程。王曉兵總結了三個要素,第一,老師應該用情去教。如今,許多教育科技成果助推了K12教學模式的改變,比如一對一小班、大班、雙師等。但是,教師永遠都應該是一家教育機構核心競爭力的第一要素。第二,所有的孩子能夠用心去學。除了和老師學習外,孩子更應該和同齡人共同交流、一起成長。對於未來,王曉兵提到應該讓家庭、學校、社會和諧互動,在家長、孩子、老師中實現教學相長。
第三個階段,王曉兵認為是全流程留痕。他提到一個數量關係式: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如果想提升效率就應該有一個科學的依據,即應該把孩子的學,老師的教以及家校互動的全流程通過網際網路技術進行留痕,然後對數據進行挖掘、分析、評價。
第四階段是管理賦能。佳一教育目前主要的教學模式是線下小班教學,同時也有直播、雙師、一對一等。王曉兵認為場景越多對於教學質量要求越高。在多場景下,即時、精準的教學反饋變得非常關鍵。王曉兵介紹到,佳一教育探索建立了一套管理模型,目前已經應用在佳一教育的直營培訓中心以及全國一千九百多家教育機構中。
對於未來,王曉兵提出了三點設想。首先,王曉兵認為線下多場景的教學模式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依然會共生共榮,和諧發展。其次,王曉兵提到線下教育要更加強調師生和諧互動,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評價者。同時,評價的體系應該隨著時代的變革、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得更加多元化。
「未來應該是多場景、及時性、精準性共生共榮的一個業態。下沉市場的K12教育機構應該還會有5-8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一個黃金髮展期。」王曉兵總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