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 記錄教育每一天! www...

2020-11-22 中國教育報
教師和孩子們一起觀察記錄菊花的特徵。劉樂瓊 供圖

    受地理位置與辦園傳統影響,我園一直致力於科學教育領域的探索。與此同時,我園家長也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院所,佔比約75%,他們都非常關注幼兒科學素養的提升。為提升幼兒科學教育質量,我們堅持把家園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在科學領域採用家園一體化方式,共同為幼兒科學探究創造良好生態。

    建機制,為科學活動提供支持力量

    建立家園合作機制,對於家園共同管理,促進幼兒科學教育素養發展起著基本的保障作用。為確保家園合作順暢運行,我園設置了家園合作機構並制定相關制度。按照「全體參與,重點建設」的思路,我們將家長工作分為一對一家長會、家長志願者、家長沙龍、家長委員會、家長顧問團幾個板塊。其中,家長顧問團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起關鍵作用。

    家長顧問團的成員主要為中科院各大研究所研究人員,成員選擇採用自薦和他薦方式,幼兒園結合報名成員的職業特點組建顧問團,由園級家長工作負責人一對一邀約。最終選擇15名課程顧問,聘任為幼兒園顧問團成員。

    為方便幼兒園的統籌管理與工作協調,我們為顧問團成員建立資源共享工作群,定期發布幼兒園和班級需要顧問團協助支持的信息,並定期由專人負責向顧問團匯報相關工作進展。同時,為鼓勵教師積極運用所需的課程資源,園級顧問團成員有義務填報詳細的資源信息,幼兒園對家長信息嚴格保密。

    顧問團的主要職責是支持幼兒園大型科技活動,如科技節「走進科學院」「走進博物館」系列活動,以及結合班級教學實際需要進行相對隨機的科學資源支持。

    例如,中科院物理所一位負責人申請成為顧問團成員後,就帶領物理所研究員和幼兒園教師共同編寫園本科學教師用書,由科研人員把關,從而提高了內容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在「運送桌球」科學活動中,顧問團成員觀摩後,對該活動的科學原理進行診斷,幫助教師打破科學誤區,提出用容器比紙板更好運,而有深度的容器之所以能防止桌球滾落,是因為容器能增大與桌球的接觸面積,增加摩擦力,能有效防止其滾落。

    家園合作機制的建立,為開展系統的科學教育活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力量,也提升了教師的自信心。

    通過科學項目打造家園一體化聯盟

    我園以科學項目推進科學主題活動,但要引導幼兒對主題內容開展深度探究,僅靠園所資源難以實現,還要充分利用家長擁有的科技教育資源,以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在「蔬菜寶寶」項目活動中,家長多方聯繫,向班級提供農科院農場資源,同時,家長積極參與到項目活動中,利用假期,家長和幼兒在農場進行實地觀察、操作、探索。在家長的幫助下,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都有了明顯提升,而且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農民種植的不易。幼兒改變了不吃蔬菜的挑食習慣,甚至主動通過海報向周圍小夥伴宣傳多吃蔬菜。家長看到幼兒的變化,更樂於與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了。

    除了「走出去」的形式,我們還採用「請進來」的方式,邀請有專長的家長來園指導科學活動。例如,在「草莓種植」項目活動中,我園邀請中科院植物所家長走進班級,為幼兒講解草莓的溫室栽培常識,並指導幼兒搭建微型大棚,觀察、記錄草莓的生長過程,採摘草莓,調動多種感官了解草莓的外形、顏色、味道等。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中積累了科學經驗,提高了科學興趣。

    家長參與到班級項目活動中,也能更新自身的育兒觀念。例如,樂樂爸爸參與班級自行車項目活動後,看到關於園內自行車棚的觀察、設計與改進、畫自行車、製作自行車模型等所有過程,教師都只是引導,各種方案都是孩子們討論得出的。他意識到自己低估了孩子的潛力,急於給孩子各種確定做法的指導,忽視了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於是決定改變教育方法,引導孩子多觀察多思考。比如,某天吃早點時會和孩子玩個小遊戲,每人說一條包子和油條的區別等。

    家長參與科學項目,使其深度捲入家園合作育兒過程,家園真正建立起了一體化聯盟。

    以日常生活為契機,構建家園共同體

    幼兒科學活動強調做中學,這裡的「做」除了計劃性安排,還包括隨機事件。我們不但重視有計劃的科學教育活動,同時關注偶發性的科學教育契機。

    例如,一個下雨天,有家長忘記帶傘,臨時買了一次性雨衣,但幼兒想要自己的傘,因此不肯回家。教師藉此契機啟發幼兒思考「什麼時候帶傘」「怎樣避免下雨天忘帶傘」等。幼兒變身小記者,多方採訪後發現天氣預報很管用,於是班級裡掀起了播報天氣的浪潮,教室也新增了播報天氣的轉盤。有的家長還別出心裁,將幼兒播報天氣的視頻錄下來發到群裡,供其他幼兒觀看。

    偶發性的科學活動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在一次午後散步中,幼兒發現地上有很多忙碌的螞蟻,於是有了一連串發問「螞蟻為什麼有觸角」「螞蟻吃什麼」等,教師將幼兒對螞蟻的問題記錄下來,並把幼兒的猜想發給家長。家長覺得非常有趣,很樂意和幼兒一起觀察螞蟻。有的家長為班級提供了螞蟻工坊,以便幼兒更仔細地觀察。通過家長的參與,幼兒豐富了對螞蟻的認識。後來,幼兒還自發表演「螞蟻的春夏秋冬」話劇,邀請家長前來觀看。家長讚嘆不已的同時也更新了教育理念,原來日常的隨機生活也可以豐富幼兒的科學經驗。

    2019年12月26日恰逢當年最後一次「金環日食」奇觀上演。那天,教師在與家長溝通中了解到雖然中國不在本次環食帶上,但還是可以觀測到日偏食。為了激發孩子們對天文的興趣,教師隨即與家長聯繫,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天文教育專家現場指導孩子們觀測日偏食。看到日偏食的孩子們激動不已:「我看到一個大紅球,紅球上有個缺口」「地球轉得好快啊」……專家還向孩子們推薦了簡單有趣的觀測日偏食的方法——小孔成像,用事先打好小孔的紙張演示操作方法。回到班級後,教師引導孩子們在班級裡製作簡易觀測工具,孩子們興致很高。

    這種利用日常生活實現家園合作共育的方式,提升了家長的育兒意識與能動性,家園形成了長效持續互動的共同體。

    當然,科學教育也需通過科技手段進行。我們也搭建了一系列信息平臺,向家長宣傳家園合作理念、科學的教育觀以及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等。我們向家長開放「微園通」,搭建教師、家長交流的平臺,同時該平臺為家長呈現班級科學活動剪影,便於家長了解班級活動動態。「微園通」中有一個板塊是家長觀摩體驗小記,家長可以針對自己的觀摩體驗,發表意見,同時反思自己的育兒方式等。

    此外,我們還利用微博、抖音等線上直播平臺為家長開展科學通識教育。例如,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專家解密雲朵和天氣之間的關係,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的專家講述神秘的蛟龍號如何實現千裡傳音,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專家講解生物學中有趣的共生現象。

    總之,以合作為導向的家園共育能提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針對性,而且雙向有效的互動也促使家長提高了對科學教育的認識,重新審視教育理念,改變錯誤的教育方法,發展了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園和家庭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使幼兒在完整的教育生態中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第三幼兒園)

相關焦點

  • 加強社會教育 群策群力抗疫情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
    視覺中國 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連日來,黨和政府多次下發防控疫情的戰略部署,號召全國一盤棋,眾志成城,努力打贏這場防疫戰。    社會教育,顧名思義是相對於學校教育而言的,亞洲國家普遍叫作「social education」,在歐洲叫作「adult education」,儘管因國情在語義上有區別,但其共通點是都以成人作為教育對象。有組織有計劃、有明確教育目標的學校教育以適齡青少年作為教育對象,是正規教育的同義詞。
  • 最新書事-中國教育新聞網
    (萱軒)《北大閱讀課》系列新書發布本報訊 (記者 梁傑)由現代教育出版社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北大培文教育文化集團等協辦的《北大閱讀課》系列新書發布會日前在京舉行。北京大學教授、本套叢書主編曹文軒現場介紹了這套叢書。
  • 周其林-中國教育新聞網
    他給出的答案是:教育和培養學生。通過將學生引領到學科的前沿,幫助他們學會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他們培養成棟梁之才,才是高校科研的根本。從到南開之日起,周其林就承擔了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有機立體化學》《當代化學前沿》等課程的任務,他講課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即使沒有有機化學基礎的學生也能聽得懂。
  • 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 | 你好,2021
    原創 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新聞網閱讀,帶領我們飛向星辰大海閆學「你是天空,你也是窩巢。(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未來科技城海曙小學校長、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TOP101《北平學人訪問記(上下)》賀逸文 等/撰 張雷/編 商務印書館2《教育未來簡史:顛覆性時代的學習之道》
  • 《中國教育報》重磅盤點:向上!2020中國教育發展觀察|回望
    愛國必須奮鬥,奮鬥是最好的愛國,大家投入到抗擊疫情的鬥爭中,是最好的愛國,這種愛國主義情懷有助於推動青年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維護人民生命安全的行動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中。投入的保障加速了教育的內涵發展,今天的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大國。至此,未來的中國教育發展之路是什麼,方向在哪裡,愈加清晰。評價方案強調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緊緊抓在手上,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強調師德師風和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這些都為新時代教育定下了中國坐標。
  • 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
    《好看的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錢念孫/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5.《核心素養與學習的變革》    常生龍/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源創圖書    26.《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全7冊)》    張柏春/主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    38.《李楨與自覺教育》    中國教育報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組編 李楨/著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9.《美育:怎麼看?怎麼辦?
  • 選修物理樂趣多-中國教育新聞網
    馬新莉/文  鄒斌/攝《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9日第10版
  • 我的2017書單-中國教育新聞網
    《我們如何思維》是杜威關於思維科學的基礎論述,在此書中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的著名觀點。90年前,此書得到過胡適、潘家洵、羅德輝、許昂若等學者推薦;90年後,此書依然帶著火炬的光芒。3.《審辯式思維》 謝小慶著 學林出版社現代社會的蕪雜尤其需要正確的思考方式,以便快速決晦明、判曲直、斷是非,找到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
  • 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你好,2021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未來科技城海曙小學校長、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TOP101《北平學人訪問記(上下)》賀逸文 等/撰 張雷/編 商務印書館2《教育未來簡史:顛覆性時代的學習之道》[美]伊恩·朱克斯(Ian Jukes) [美]瑞恩·L.沙夫(Ryan L.
  • 抓住智能製造風口推動職教「升級」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如何在後疫情時期,抓住智能製造的新風口,推動產教深度融合,讓職教逐步邁向更高層次服務,這不僅決定了未來職業院校的興衰,也成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課題。    在與產業的對接與調整中實現職業教育的發展    產業特性與市場屬性是職業教育區別於其他教育的顯著特徵,職業教育的興起與發展就是在與產業結構發展的不斷對接與調整中實現的。
  • 探秘知了-中國教育新聞網
    「海丫丫365成長行動」系列課程,紮根於潿洲島豐富多元的自然資源,堅持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喚醒孩子自身的創造力,一如在探秘知了的教育之旅中,孩子與知了深度對話,全方位、全過程投入,回歸生活、回歸自然。(作者單位:廣西北海市潿洲島幼兒園)《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26日第3版
  • 向著歷史與未來的兩極-中國教育新聞網
    淳淳厚德,無私家風,實乃中國收藏史上的一段佳話。容庚先生不僅是一位鑑藏大家,也是一位學術泰鬥和教育家、書畫家。他生於清末廣東東莞書宦世家,歷任燕京大學教授、《燕京學報》主編、嶺南大學教授、中山大學教授。其一生歷清末、民國、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畢生獻身於學術和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了幾代文字學、歷史學和考古學的專門人才,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 費曼談教學-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這裡,費曼作為一名教師,講述了他對物理學講授和教育的一些看法。因此,拋開物理學術語理解上的障礙,同樣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能在這篇文章中得到一些共鳴。(楊贏)這是我去年與前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給大學一、二年級學生講授物理學時的講義。在這些課程中,我們想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使那些充滿熱情而且相當聰明的中學畢業後進入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仍然保持他們的興趣。
  • 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及TOP10圖書
    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TOP10圖書《我的二本學生》黃燈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
  • 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名單揭曉
    原創 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新聞網「海上生明月,山中有白雲」。「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古往今來,多少人詠唱白雲的輕盈縹緲,驚詫於白雲的無窮變幻。今天與大家「見面」的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立足於一間教室、一所學校、一個區域,傳播「樂讀」的理念,培育「好讀」的種子,用行動詮釋推動讀書的意義。疫情並未阻擋他們推動讀書的腳步,因為有「雲」,他們的腳步「走」得更遠。為鼓勵更多的人加入閱讀推廣的行列,我們今年還設置了「推動讀書年度關注人物」,未來,他們將成為「雲讀書俱樂部」的首批成員。
  • 北京語言大學網絡教育202006批次論文答辯相關情況說明
    北京語言大學網絡教育202006批次論文答辯相關情況說明 2020-11-11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
  • 厚植海洋教育 人工智慧教育的「青島優勢」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2020年,青島市教育局將堅持特色引領的發展思路,彰顯特色、突出亮點、塑造品牌,努力在海洋教育、人工智慧教育等方面培育青島教育優勢。
  • 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在京召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亦凡)11月28日,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暨第十九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明德論壇主辦、世紀明德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論壇以「聚焦教育改革,共話未來教育」為主題,設置14個主題報告和平行論壇,探討新時代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前沿議題。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宣布論壇開幕,並對在國家新的發展階段中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釋。
  • 中國教育報刊社幹部考察預告
    教人司[2014] 195號   按照《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有關規定,經過公開報名、資格審查、面試答辯等程序,經研究,中國教育報刊社副社長、中國教育報刊社副總編輯的差額考察對象已經確定,現予公告:   一、 考察對象及基本情況   (一)副社長考察對象(按姓氏筆畫排序)   劉華蓉,女,土家族
  •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教育學院 探索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新路徑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餘天佐 江倩倩)記者近日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為響應國家培養優質教師隊伍號召,服務上海教育師資需求,在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大成立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