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林-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0-12-05 中國教育新聞網

男,漢族,1957年2月生,無黨派人士,南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始終秉承寓教育於科研、寓教育於日常的育人理念,教書育人取得累累碩果。他言傳身教,為國家培養優秀博士和碩士70餘名,其中多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獎勵計劃。他突出科研育人,推動本科教學改革,每年輸送數十名本科生到國際頂尖實驗室學習。他身體力行,為中學生作化學科普報告,錄製視頻公開課,引起熱烈反響。他設計研發的全新手性螺環催化劑,被國內外同行譽稱「周氏催化劑」,產生重要國際影響。曾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勞動模範等榮譽。

周其林始終認為自己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位教師。他不止一次對課題組的教師和同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在高校做基礎研究的最大意義是什麼?他給出的答案是:教育和培養學生。通過將學生引領到學科的前沿,幫助他們學會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他們培養成棟梁之才,才是高校科研的根本。

從到南開之日起,周其林就承擔了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有機立體化學》《當代化學前沿》等課程的任務,他講課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即使沒有有機化學基礎的學生也能聽得懂。為了讓學生們不僅學到知識,還學會勤於思考,周其林在課堂上想了許多辦法,除了把知識儘量講得通俗易懂外,還增加了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

每天早晨8點到實驗室,晚上9點離開,離開前與實驗室的學生一一交流,一周6個工作日,周其林的生活如同化學反應一樣準確。與科學研究一樣,周其林在生活上也非常細心,在他的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一個個檔案袋,封面寫著學生的名字,每個學生發的每一篇文章和學術資料他都保留下來。

在周其林心中,他的課堂不局限於教室和實驗室。在南開大學,幾乎人人都知道,「大學者」周其林的課題組是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的,無論本科、碩士或博士,只要對他的研究方向感興趣,都可以到他的實驗室體驗一番。

面對榮譽,周其林說:「我的生活不會因任何榮譽而改變,以前我為教育、科研工作付出了百分之一百,今後還會是百分之一百。」

《中國教師報》2018年09月12日第4版 

相關焦點

  • 李鴻忠張國清看望慰問周其林院士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南新宣)1月21日,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親切看望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向在津兩院院士和專家學者,向全市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致以新春問候。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李毅,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校長曹雪濤,天津市政府秘書長孟慶松參加。
  • 周其林:堅持原創的「催化」大師
    南開新聞網記者 馬超  一身深灰色西裝,一條以化學元素裝飾的領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以這樣的裝束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憑藉「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周其林院士帶領團隊一舉獲得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一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由於該獎項的評選嚴格性,在歷史上曾多次空缺。
  • 周其林院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曉然)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周其林院士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取得累累碩果。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周其林院士實驗室,鼓勵在場師生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基礎研究,力爭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出更多成果。
  • 周其林: 勤奮催化學術人生
    南開新聞網記者 張劍  韓誠  1973年,17歲的周其林從南京一所中學畢業後到農村下鄉,每天與農田和牧牛打交道。36年後,他作為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簡單、隨和,是周其林院士給人的第一感覺。
  • 周其林:冷板凳上的「化學之歌」
    南開大學供圖戴著一條以化學元素裝飾的領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憑藉「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周其林帶領團隊一舉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此獎項被認為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歷史上曾多次出現空缺。
  • 首屆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重大成就獎獲得者周其林——以卓越科研...
    原創 NKU新媒體 南開大學編者按: 南開大學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進「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過程中構建了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兩大教師榮譽表彰體系。6月30日,南開大學首屆科學研究獎頒發。
  • 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以化學「催化」育人之美
    9月4日,南開大學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教師代表,周其林寄語全體新生。這樣要求學生,周其林也這樣要求自己。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當時的周其林是南京農村的一名普通回鄉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他重新拾起荒廢已久的學業,第二年,21歲的他成為蘭州大學化學系的一名學生。
  • 周其林和朱守非團隊《Science》發文:脂肪胺N-H鍵的高對映選擇性...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馬超)11月22日,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南開大學周其林和朱守非團隊題為周其林院士和朱守非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建立了一種新穎的雙催化劑體系,解決了這個困擾不對稱催化領域半個多世紀的難題。
  • 九洲藥業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其林獲2018未來科學大獎物質...
    9月8日下午,「中國版諾獎」2018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共同獲得物質科學獎。表彰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周其林院士系九洲藥業院士專家工作站站長,全面負責工作站的新技術研究開發活動,為企業提供技術發展決策諮詢。九洲藥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於2013年,2016年被評為浙江省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
  • 周其林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和團隊解決了困擾科學家半個多...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帶領課題組,在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上潛心多年。近日,周其林及朱守非團隊在世界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研究論文,講述了研究團隊用一種新穎的雙催化劑協同催化合成手性胺基酸的策略。這一研究成果,解決了困擾不對稱催化領域半個多世紀的難題。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來自南開大學的周其林、謝建華、朱守非以及王立新團隊,憑藉「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今年唯一一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周其林介紹,在自然界中,小到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星雲都存在手性現象。  「化學家關注分子層面的手性現象,在著名的《改變世界的分子》一書中,涉及300多個有機分子,其中70%以上是手性分子。在製藥領域,其應用更是廣泛,比如目前市售藥物中一半是手性藥,新研發的藥物中,手性藥更是高達70%。『左手』和『右手』看似只有方向不同,但表現出來的性質可能千差萬別。」
  • 馬大為、馮曉明、周其林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馬大為、馮曉明、周其林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具體獎金分配上,馬大為為1/2,而馮曉明、周其林各為1/4。獎金總額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 周其林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十載耕耘,催開「手性」之花
    周其林介紹,在化學反應中,催化劑就像分子機器,用原料(反應物)造出產品(生成物)。普通催化劑沒有手性識別功能,會生成兩種手性的混合物。而手性催化劑能識別手性,讓反應只向一個路徑發生,只生成特定手性的分子。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的實驗室,學生們正在工作。周其林團隊也經常在這些平臺上分析產物結構。
  • 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及TOP10圖書
    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TOP10圖書《我的二本學生》黃燈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
  • 最新書事-中國教育新聞網
    (萱軒)《北大閱讀課》系列新書發布本報訊 (記者 梁傑)由現代教育出版社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北大培文教育文化集團等協辦的《北大閱讀課》系列新書發布會日前在京舉行。北京大學教授、本套叢書主編曹文軒現場介紹了這套叢書。
  • 周其林院士:生活裡看化學,你沒發現的化學之美
    我們看看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周其林教授怎麼說。 未來科學大獎周系列訪談——周其林一半有效,一半有毒,我研究的「手性」是什麼?我叫周其林,南開大學有機化學的教授。我做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合成的方法,具體講就是怎麼創造分子,那麼創造分子呢,它是我們化學的一個中心任務,只有有了這樣一些分子,你才能夠再發展出一些有用的東西,比如說藥物、農藥這些東西。具體來說,我做的一些創造分子的方法,是做創造手性分子的方法。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 記錄教育每一天! www...
    劉樂瓊 供圖    受地理位置與辦園傳統影響,我園一直致力於科學教育領域的探索。與此同時,我園家長也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院所,佔比約75%,他們都非常關注幼兒科學素養的提升。為提升幼兒科學教育質量,我們堅持把家園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在科學領域採用家園一體化方式,共同為幼兒科學探究創造良好生態。
  •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第一作者:張豐華;通訊作者:周其林周其林課題組通過設計新型手性螺環催化劑,攻克了這一難題。在不對稱催化中,獲得優異對映選擇性的關鍵在於手性催化劑。對於芳基烷基酮的不對稱氫化,很多手性催化劑都表現出高活性和高對映選擇性。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自然科學一等獎,憑什麼?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也是本年度唯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項目。對普通人來說,不就一個反應嘛,憑什麼獲得這個獎。
  • 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