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何首烏可能來源於中學的語文課本,魯迅在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寫道「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今天在很多保健品和化妝品的配方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名字。正如其名,何首烏烏髮駐顏的功能廣為人知。歷史上和民間還流傳了很多有關何首烏神奇功效的故事,與人參、靈芝、冬蟲夏草等一起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仙草」。
何首烏,別名首烏、赤首烏、地精等,來源於蓼科植物何首烏的乾燥塊根,其藤莖首烏藤又稱夜交藤。作為藥物使用最早見於唐代李翱的《何首烏錄》,之後在《日華子本草》《開寶本草》等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至明代《本草綱目》明確記載何首烏為滋補良藥,能健筋骨、益精髓、烏髭發、悅顏色,且認為其「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傳統中醫藥認為,何首烏性溫,味苦、澀,歸肝、心、腎經,在臨床應用中可分為生首烏和制首烏,其中生用解毒消癰,潤腸通便,制用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夜交藤性平,味甘,歸肝、心經,有養血安神,祛風通絡的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何首烏含有二苯乙烯苷類、蒽醌類、黃酮類、磷脂類和苯丙素類等多種活性成分,在抗衰老、抗腫瘤、保護神經以及改善血管功能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目前對其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苯乙烯苷和蒽醌兩大類成分上,《中國藥典》也把這兩類成分作為何首烏的指標性成分,規定了它們的最低限量要求。其中,二苯乙烯苷類化合物是一種天然多酚(包括白藜蘆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蒽醌類化合物中的單蒽核類(包括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具有神經保護、抑制色素沉積等藥理作用。
作為常見的滋補類中藥,何首烏在藥品、保健品以及日化產品的開發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2002年原衛生部制定了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和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生何首烏、制何首烏和首烏藤被列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中。自1996年實行保健食品審批以來,獲得批准的以何首烏(包括生何首烏、制何首烏和首烏藤)以及何首烏提取物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有380餘個。其中,以生何首烏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常見的保健功能有輔助降血脂、通便和減肥等幾種;以制何首烏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佔比較多,保健功能涉及增強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輔助降血脂、抗氧化等10多種保健功能;而首烏藤則主要是用作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原料。
近年來,隨著何首烏應用範圍的擴大,使用何首烏引起的不良反應報導逐漸增多,其中肝毒性報導覆蓋了生何首烏、制何首烏、含何首烏的中藥製劑及保健食品等,已引起國內外眾多醫療機構和民眾的廣泛關注。肝損傷特徵分析發現,大部分肝損傷的患者大多服用何首烏至少超過1個月,何首烏生品與炮製後相比,都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但是炮製後會使何首烏本身的肝毒性大幅度降低,只有在大劑量服用何首烏的時候才會有輕微的肝毒性,正常的藥物劑量下不會產生明顯的肝毒性,且一般停藥之後會明顯恢復。為此,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曾於2014年發布了關於加強含何首烏保健食品監管有關規定的通知,要求配方中含何首烏的保健食品,生何首烏每日用量不得超過1.5g,制何首烏每日用量不得超過3.0g;同時對於保健功能涉及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的產品,應取消該保健功能或者配方中去除何首烏。
緣何曾經的「四大仙草」變成了如今的傷肝殺手?不少學者都對此進行了探究。何首烏是一種典型的生熟異治中藥,其臨床效用的安全發揮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炮製工藝的規範性與可靠性。有學者對歷代本草文獻研究總結,提出了炮製減毒的思考。在古代,何首烏以黑豆為炮製輔料,採用經典的九蒸九曝法,強調「制非九次,勿寢其毒」。現代研究也證實,在炮製過程中,總蒽醌和二苯乙烯苷類成分隨著蒸曬次數的增加逐漸降低,而磷脂類成分含量升高,減毒增效的作用明顯。但因傳統炮製工藝存在生產周期長、藥材耗費量大等缺點,現代工藝已經簡化為僅蒸製一次,不經陽光暴曬,這給何首烏的藥材飲片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因此,在使用含有何首烏為配方原料的保健食品前,需要消費者理性科學看待何首烏的功效與毒性。只有結合自身體質和保健需求,詳細了解產品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必要時最好先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或建議,才能做出有針對性的選擇,避免盲目服用而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最後安安溫馨提醒,含何首烏的保健食品不宜長期超量服用,避免與肝毒性藥物同時使用,並注意監測肝功能;食用時如出現腹瀉,請立即停止食用。少年兒童、孕婦、乳母、慢性腹瀉者、肝功能不全者、肝病家族史者都為不適宜人群,不宜選用此類保健食品。
作者:
北京市保健品化妝品技術審評中心 王志鋼
參考文獻:
1.《何首烏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9
2.《基於藥性功能認知的何首烏安全用藥對策研究》,中醫雜誌,2018
3.《從古今炮製方法演變探討何首烏毒性的潛在影響因素》,中國中藥雜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