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體昆蟲,傳播植物病毒的幫兇
其中半翅目中的同翅亞目是傳播植物病毒的主力軍,如我們熟知的蚜蟲、粉蝨、飛蝨、木蝨和葉蟬等。它們都有像注射器針頭一樣的喙,喙中的口針束可以刺入植物體內吸取汁液,同時也使植物染上病毒。 科學家發現,一些「聰明」的病毒可以讓植物發出特殊氣味,吸引更多的介體昆蟲前來幫助自己傳播。
-
病毒如何感染人類?人類如何阻斷病毒?
冠狀病毒是已知的最大的RNA病毒。冠狀病毒要通過細胞膜進入宿主細胞,這個過程的關鍵是細胞膜受體和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的結合。這種結合過程相當於一個酶的催化過程,病毒的膜和細胞膜首先發生半融合,然後再完全融合,兩個膜完全融合以後,病毒的核衣殼進入細胞裡面,從而完成病毒複製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
B肝病毒dna對照表 B肝病毒傳播途徑有哪些
很多人都接種過B肝疫苗,這樣可以預防B肝病毒。大家都很關心自己的身體,有時也會做檢查。那麼,B肝病毒dna對照表是怎樣的?B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B肝病毒dna對照表現在,有很多醫院都在進行B肝病毒dna的檢測,但由於檢測的方法和試劑都不一樣,有些醫院HBVDNA檢測正常值為小於103拷貝/毫升,而有的醫院正常值是小於102拷貝/毫升,這給醫生和患者都帶來很多麻煩。
-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反病毒劫持」關鍵蛋白被發現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趙忠教授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該成果10月9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一種特殊的受體參與了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
科學家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步驟,參與了使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機制。科學家們發現,SARS-CoV-2與一種名為神經纖毛蛋白-1(NRP1)的受體結合,這種受體存在於人體內部的各個地方。這種連接促進了刺突糖蛋白和ACE2受體之間的關鍵聯動。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尋找植物抵禦病毒的...
那麼植物如何抵禦病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趙忠教授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交叉研究,找到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目前,植物病毒病害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第二大病害,每年在全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植物一旦染上病毒,將帶來毀滅性後果。
-
植物如何抗病毒?我科學家發現「反病毒劫持」關鍵蛋白
新華社合肥10月10日電(記者徐海濤)病毒必須「劫持」並利用所侵入健康細胞的生命系統,才能繁殖和擴散。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基於8年攻關,發現了使病毒無法「劫持」植物細胞的關鍵蛋白WUSCHEL(WUS),進而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為解決農作物抗病毒乃至全球糧食穩產等問題開闢新路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10月9日發表了該成果。
-
植物如何抗病毒?中國科大發現「反病毒劫持」關鍵蛋白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基於8年攻關,發現了使病毒無法「劫持」植物細胞的關鍵蛋白WUSCHEL(WUS),進而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為解決農作物抗病毒乃至全球糧食穩產等問題開闢新路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10月9日發表了該成果。 病毒是農業生產中僅次於真菌的第二大病害。
-
...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20年2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新泉課題組和醫學院張林琦課題組緊密合作,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表面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與人受體ACE2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
哈獸研研究有望阻斷新冠病毒水貂中傳播
日前,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開展水貂新冠病毒感染性、致病性和傳播性的系統實驗研究,為防控水貂新冠病毒提供理論依據,為儘快研發安全、有效疫苗,阻斷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傳播奠定基礎。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和廈門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介紹了新冠病毒在水貂呼吸道和肺臟高效複製,通過呼吸飛沫高效傳播,引起與人類新冠肺炎重症高度相似病理損傷的研究結果。
-
新冠病毒可在貓或高溫高溼下傳播?看這些研究重塑我們的認知!
該研究構建了SARS-CoV-2 S蛋白假病毒系統和293T的hACE2穩轉細胞系,以此確定SARS-CoV-2的易感細胞系、病毒受體、侵入途徑和蛋白酶激活,揭示了SARS-CoV-2入侵人體細胞的具體分子過程。結果發現SARS-CoV-2主要通過內吞作用進入人體細胞,而PIKfyve、TPC2和組織蛋白酶L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2.
-
PNAS: 科學家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的受體
儘管經過大量研究,關於致命性的線狀病毒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的細胞受體,至今還沒有找到。這裡,研究人員發現T細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結構域1(即TIM-1)結合到薩伊伊波拉病毒(EBOV)糖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以及在一些伊波拉病毒很少感染的細胞裡TIM-1的異常表達能夠10到30倍地提高EBOV對它們的感染能力。
-
科學家首次鑑定出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的受體
科學家首次鑑定出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的受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5:04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Michael S. Diamond研究小組發現,LDLRAD3是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的受體。
-
科研人員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大部分已知的植物病毒由媒介昆蟲傳播,植物蟲傳病毒是制約我國農作物高產穩產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往的作物病毒病害研究注重病毒和植物宿主兩方面,但實際參與病毒傳播、病害發生的因子還包括傳毒媒介昆蟲和光照、溫度、氣候、生物周期節律等環境因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生化反應,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並存儲為化學能,最終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提供必需的食物和能量。
-
Plos Pathogens:浙大劉樹生團隊揭示煙粉蝨內吞受體通過與病毒衣殼蛋白結合促進begomoviruses進入其中腸細胞
通過昆蟲介體傳播的許多循環型植物病毒,全世界的農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媒介昆蟲的中腸壁是主要屏障,同時,中腸也是循環型植物病毒必須通過的關鍵部位,以便進行有效的傳播。但是,這些病毒如何進入昆蟲中腸細胞仍然有待於研究。 在本文中,作者在煙粉蝨的中腸細胞中鑑定了針對begomoviruses的胞吞受體複合物。
-
新冠病毒感染性為何這麼強?除了ACE2,另一種蛋白受體也可能是...
近日,由布裡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個讓新冠病毒能夠在人類細胞中具有高度傳染性並且迅速傳播的「秘密開關」。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會利用ACE2受體感染人類細胞。
-
Cell Host & Microbe:給蚊子注射細菌可阻斷寨卡病毒傳播
,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Host & Microbe上,而這一研究為開發新型方法來阻斷寨卡病毒的感染和傳播提供希望。如今在諸如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尼西亞及越南等國家中研究者已經大量釋放沃爾巴克氏體來感染蚊子作為抑制登革熱的新型策略,而如今這項研究發現,利用沃爾巴克氏體同樣也可以幫助抵禦寨卡病毒的傳播。寨卡病毒和個體出生缺陷頭小畸形直接相關,而這種個體出生缺陷疾病目前在南美和中美洲地區及加勒比地區席捲開來。
-
Z-DNA結合蛋白1:抵禦西尼羅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的關鍵蛋白
研究人員發現Z-DNA結合蛋白1(ZBP1)在檢測到細胞內的病毒感染與觸發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小鼠中ZBP1的缺失也會導致西尼羅河病毒感染100%的死亡率,即使非致病株也一樣。這個蛋白有望成為未來治療和預防的重要靶標。
-
中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
中新社合肥10月9日電 植物如何抵抗病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一種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揭示了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這一研究成果9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據介紹,科研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了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
-
新冠病毒如何由水貂向人傳播?中國科學家揭謎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網站消息,哈爾濱獸醫所步志高團隊近日聯合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示了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為水貂新冠病毒防控提供了重要指導。研究證明有希望通過疫苗免疫阻斷新冠病毒在水貂的流行傳播,為新冠病毒感染和致病機制研究、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更加理想的新型動物感染模型。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據步志高介紹,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續流行,不斷危害人類生命健康。水貂作為經濟動物在全球廣泛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