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攻克小麥糊粉層分離技術 將造福大眾餐桌

2020-11-26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趙竹青)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不均衡導致的「富貴病」正在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該院歷經8年攻關成功的「小麥糊粉層產業化項目」,運用旋風渦流分離技術,將小麥中最有營養價值的「糊粉層」從麩皮中分離,能夠大幅度改善麵粉的品質,對小麥加工、國民健康帶來了無限可能。

跨界技術引發小麥加工革命

中國小麥糊粉層戰略研發課題組負責人、中科院嘉興中俄科技轉化中心主任吳亮介紹,小麥糊粉層是位於小麥胚乳和種皮之間的一層細胞壁,佔小麥質量的7%-9%,但小麥中70%以上的營養就集中在糊粉層中,是小麥的精華所在,又被稱為小麥中的軟黃金。

「小麥糊粉層是國際公認最好的全穀物食品。」吳亮說,小麥糊粉層中富含的烷基間苯二酚,是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具有抗癌功效;膳食纖維比例極高,30克小麥糊粉層就含10克左右的膳食纖維;另外,它的蛋白質、維生素B2、煙酸、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含量均數倍於普通主食。

「由於傳統技術極難分離,在小麥加工中通常與小麥種皮一起剝離成了麩皮,作為飼料用,其營養價值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吳亮介紹說,科研人員是從俄方火箭發射的動力原理中受到啟發,而開發出一套獨一無二的旋風渦流分離技術,在全球首次解決了小麥糊粉層工業化純物理分離的技術難題,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我們的分離方法和設備均為自主研發,可以高效率、高質量地獲得安全、無汙染的天然小麥糊粉層。目前已經申請了12項發明專利。」

他表示,該技術一經面世,即引起多家世界500強食品巨頭的合作興趣,是中科院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戰略轉型以來獲得的糧食行業中的一項重大科技突破。

給國民健康帶來新機遇

18日,「小麥糊粉層戰略意義」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邀請專家就小麥糊粉層的分離技術——旋風渦流分離技術、小麥糊粉層的戰略意義展開討論。

國家糧食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雪認為,我們的糧食產業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時期,就是從過去的追求口感逐漸過渡到現在的追求營養,「小麥糊粉層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小麥分會副理事長李慶龍表示,這項技術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從技術到應用,還要考慮消費者的接受程度,這需要一個過程。

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原副司長方言說,從人體營養健康角度看,全世界大約80%的糖尿病患者都集中在中國,而且年輕化的趨勢也是越來越嚴重。「所以我特別希望中國科學院的一些技術,能夠在農業上面開花結果。」

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國家糧食局原副局長張桂鳳表示,期待這個技術成果能夠儘快推進產業化,造福行業以及社會。她還提出,不僅要繼續加強這一領域的基礎性研究,形成專門課題報告,更要儘快組織專家,研究制定小麥糊粉層行業標準。另外,在產業化方面,應當走產學研企相結合的道路。

據了解,目前,該項目的產業化進程已經在不斷推進中。山東泰安中科院的產業基地內,已經建成了「全球首條千噸級小麥糊粉層產業化示範線」;今年5月,在全國糧食產業化示範市山東濱州市陽信縣開建了全球第一家「小麥糊粉層萬噸級產業化示範工廠」;7月,與山東小麥核心產區菏澤市籤訂萬噸級小麥糊粉層產業化示範工廠合作協議,計劃今年將全面投產運行。

研討會由《小康》雜誌社主辦,中科院嘉興中俄科技轉化中心提供技術支持。中國小麥糊粉層戰略研發課題組負責人、《小康》雜誌社編委張志表示,為了更好地推進這項顛覆性技術的應用,《小康》雜誌聯合中科院嘉興中俄科技轉化中心等有關單位共同組建了中國小麥戰略研發課題組,目前已經有十餘位專家參與其中。「我們準備從糧食加工環節到後端廣泛的應用領域的開展研究,讓更多大眾認識到小麥糊粉層價值,全面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責編:白宇)

相關焦點

  • 【人民網】中科院攻克小麥糊粉層分離技術 將造福大眾餐桌
    記者從中科院了解到,該院歷經8年攻關成功的「小麥糊粉層產業化項目」,運用旋風渦流分離技術,將小麥中最有營養價值的「糊粉層」從麩皮中分離,能夠大幅度改善麵粉的品質,對小麥加工、國民健康帶來了無限可能。   「由於傳統技術極難分離,在小麥加工中通常與小麥種皮一起剝離成了麩皮,作為飼料用,其營養價值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吳亮介紹說,科研人員是從俄方火箭發射的動力原理中受到啟發,而開發出一套獨一無二的旋風渦流分離技術,在全球首次解決了小麥糊粉層工業化純物理分離的技術難題,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 中科院成功攻克小麥糊粉層分離技術
    來源:光明網記者8月19日從在北京召開的「小麥糊粉層戰略意義」研討會獲悉,小麥糊粉層的物理分離技術已被中科院嘉興中俄科技轉化中心攻克。與會專家認為,這項高科技技術可以有效擴大我國糧食產業化規模,對我國保障糧食安全、增加糧食產量、提高糧食品質、建設健康中國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小麥糊粉層在小麥籽粒皮層的最內層,位於小麥種皮和胚乳之間,雖僅佔麥粒總質量的7%-9%,卻富含了小麥70%以上的主要營養和精華。
  • 小麥糊粉層分離顛覆技術,給國民健康帶來新機遇
    健康食品的供給已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首要問題,而小麥為世界三大主糧之一,我國年產1.2億噸左右,在健康食品的供給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科院歷經8年攻關成功的「小麥糊粉層產業化項目」,運用旋風渦流分離技術,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用物理法分離糊粉層,大幅度改善麵粉的品質,對小麥加工、對國民健康帶來了無限可能。
  • 中俄兩國科學院合作分離小麥糊粉層
    原標題:中俄兩國科學院合作分離小麥糊粉層  科技日報深圳11月17日電 (記者劉傳書)正在舉行的第十五屆高交會上,人們對一種從飼料麩皮分離出的糊粉層親睞有加。科學家表示,原來小麥中的營養成分多數給動物吃了實屬無奈。現在,中俄兩國科學院合作成果讓人可以分享這份營養了。
  • 市政府召開泰山糧食集團與浙江中科院小麥糊粉層項目匯報會
    市政府召開泰山糧食集團與浙江中科院小麥糊粉層項目匯報會 發布日期:2020-08-07
  • 分離小麥糊粉層的生產線設計
    在小麥加工過程中,小麥糊粉層與小麥皮層粘貼牢固,使得小麥糊粉層細胞與小麥皮層的分離比較困難,常規方法難以剝離提取,所以在穀物脫殼的過程中,小麥糊粉層絕大部分被磨去,隨小麥皮層一起被用作飼料。 越是加工的精細,營養物質損失得越多,所以長期食用精製穀物,人體容易缺乏所需營養物質。
  • 「小麥糊粉層分離技術」現場研討會在山東泰安舉行
    圖為中科院嘉興中俄科技轉化中心主任吳亮介紹小麥糊粉層分離技術)本網報導(張冰 賈瓊 攝影報導) 2019年1月10日,在中國糧油學會的大力支持下,「小麥糊粉層分離技術」現場研討會在山東泰安知食坊公司會議室召開。
  • 科學網—跨界技術「打破」小麥糊粉層
    這就是中科院歷經8年攻關成功的「小麥糊粉層產業化項目」,為小麥加工、國民健康帶來了無限可能。 8月18日,由《小康》雜誌社主辦的「小麥糊粉層戰略意義」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由中科院嘉興中俄科技轉化中心、馬鞍山華俄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 【升級】中科院推糊粉層產品 助力功能麵粉產業升級
    據中科院嘉興中俄科技轉化中心主任吳亮介紹,小麥糊粉層主要是位於種皮(糠、麩子)和胚乳(麵粉)之間,以往小麥加工過程中,僅僅將麩皮和麵粉分開,其中麩皮部分一般多拿去餵豬等牲畜。但實際上,小麥麩皮主要由小麥的種皮層和糊粉層所組成,其中糊粉層約佔麥粒總質量的7%—9%。不過,在磨粉過程中,高營養價值的糊粉層通常與外殼緊密粘連難以分離。
  • 小麥胚芽、糊粉層在主食品中的應用
    小麥胚芽是小麥籽粒的一部分,佔小麥籽粒的2.6%, 是高蛋白、高維生素E、低熱、低脂和低膽固醇的營養品,胚芽具有抗癌、降低膽固醇、降血糖、補虛養血等功效;小麥糊粉層位於小麥籽粒皮層的內層,介於小麥種皮和胚乳之間,約佔小麥籽粒的6~8%,糊粉層中一般不含澱粉,而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質、礦質和B族維生素及纖維素。
  • 中科院推糊粉層產品 助力功能麵粉產業升級
    據中科院嘉興中俄科技轉化中心主任吳亮介紹,小麥糊粉層主要是位於種皮(糠、麩子)和胚乳(麵粉)之間,以往小麥加工過程中,僅僅將麩皮和麵粉分開,其中麩皮部分一般多拿去餵豬等牲畜。但實際上,小麥麩皮主要由小麥的種皮層和糊粉層所組成,其中糊粉層約佔麥粒總質量的7%—9%。不過,在磨粉過程中,高營養價值的糊粉層通常與外殼緊密粘連難以分離。
  • 突破普通麵粉與全麥麵粉局限 中科院研發糊粉層產品助力功能麵粉產業升級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嘉興中俄科技轉化中心獲悉,該中心已成功從麩皮中提取出小麥糊粉層。根據其測試,添加糊粉層的功能性麵粉成本遠低於價格高昂的全麥粉,而兩者營養指標則相近,部分指標更優於全麥粉。此成果將極大推進功能麵粉的開發利用。
  • 中科院攻克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技術,溶劑回收率達99%
    中科院攻克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技術,溶劑回收率達99% 屈婷 董瑞豐/新華社 2019-05-14 11:51
  • 你不知道的小麥那些事!
    說的就是以夏熟作物小麥小得盈滿,但還沒有成熟到可以收割。小滿意味著小麥進入灌漿期和乳熟期。灌漿期間,小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澱粉、轉化的蛋白質及其他有機物質通過同化作用貯存在種子內,使籽粒日漸飽滿。小麥灌漿期需要充分的水分。農諺說,「小滿不滿,麥有一險」,指的就是小麥在此期間容易遭受乾熱的侵害,導致減產。
  • 我科學家攻克小麥赤黴病的關鍵基因
    攻克世界性小麥難題「小麥赤黴病由鐮刀菌屬真菌侵染而導致,堪稱小麥『癌症』。感染赤黴病的小麥籽粒乾癟,澱粉與蛋白質含量降低,出粉率低,溼麵筋含量少,病麥率含量達到4%以上就失去了食用價值。麥田一旦被感染,通常減產10%~20%,嚴重時達80%~90%,重病麥田可致絕收。
  • 大麥的結構(三)| 糊粉層
    糊粉層是蛋白質含量豐富的細胞層
  • 中科院攻克石墨烯關鍵技術,延遲降低了1000倍,半導體領域迎突破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科院再次傳來好消息,石墨烯關鍵材料被攻克,延遲足足降低了1000倍,那這有什麼意義呢?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石墨烯-鍺電晶體的器件,消息傳出之後,在國內外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其中提到了這種材料的作用,能夠降低1000倍的電磁延遲時間,這將在電子部件信號的傳遞和處理速度上迎來全新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