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相傳分別為伏羲人祖和周文王所創。
相傳伏羲一畫開天,創設八卦,為先天八卦。實則伏羲是觀察日月天氣變化畫出的圖形,來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是用於溝通天地的圖騰,以達到當時的人們順應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達到天人合一的生活狀態。故有《繫辭傳》裡說:古者包犧之王天下也,仰者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在上面的八卦圖中,在中央由黑白兩個類似魚形的「太極圓」是後人加上去的,後人把「太極圓」比象為宇宙的縮影。伏羲老祖繪製八卦圖只有四周八個卦的部分。
孔子在《繫辭傳》中說: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這裡的「大極」應讀為太極,大極是什麼?大極就是大一。大一是整體的,絕對的一。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的第一字就是一,解釋為:惟初大一,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與易經的思想非常符合。儀是匹配的意思,兩儀就是一對,就是事物對立統一的兩方面。大極生兩儀就是一分為二,就是一對矛盾,它具有普遍意義,可以象天地、夫婦、君臣、幽明、晝夜、進退等等。《繫辭傳》這段話既是講八卦產生的原理,也是講天地造分,化成萬物的過程。是唯物主義的宇宙觀。
先天八卦表達的是一種先天的規律,理想的狀態。孔子在《說卦傳》裡說:「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這裡的天地就是指的乾坤兩卦,山澤是艮兌兩卦,雷風是震巽兩卦,水火為坎離兩卦,每兩卦互為陰陽,互為對稱,互為對待,互為平衡,相互交錯,達到了先天的理想平衡狀態。
古人是站在北極的角度仰望天象,俯瞰地理。首先是天地定位,因為南方陽光充足,陽氣旺盛,即把象徵純陽的乾卦放在南方,為天的位置,北方寒冷,陰氣較重,即把象徵純陰的坤卦放在北方,為地的位置。山澤通氣,我國西北高原,東南沿海,湖泊眾多,地勢低洼,就把象徵大山的艮卦放到西北方,象徵沼澤的兌卦放到東南。雷風相薄,春夏之交,我國東北方向雷雨先動,西南方向季風較多,就把象徵打雷的震卦放在東北,象徵風的巽卦放在西南。水火不相射,太陽從東方升起,把象徵太陽的離卦放在東方,月亮月初先是在西方升起,就把象徵水的坎卦放在西方,自此,八卦完成。
宋代邵雍(字堯夫,又名康節,著名理學家、數學家、詩人)說: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從震到乾為順,從巽到坤為逆,震始交陰而陽生,巽始消陽而陰生。兌陽長也,艮陰長也,震兌在天之陰也,巽艮在地之陽也,故震兌上陰而下陽,巽艮上陽而下陰,無以始生言之,故陰上而陽下,交泰之義也,地以既成言之,故陽上而陰下,尊卑之義也。乾坤定上下之位,離坎列左右之門,天地之所閹闢,日月之所出入,是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晝夜長短,行度盈縮,莫不由乎此矣。
先天八卦描述的是事物從開始到結束的發展過程,先天八卦是平衡的、穩定的、比較理想的狀態,從數字上來講,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乾一坤八相對合九,兌二艮七相對合九,離三坎六對合九,震四巽五相對合九,四九三十六數,所以邵康節說:三十六宮皆是春。
先天八卦順序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從人的生產發育過程來看,人在母體的子宮中為先天,第一個月為乾卦,乾為頭,所以先發育的頭部;第二個月為兌卦,兌為肺為口,第二個月開始發育的肺部及嘴;第三個月是離卦,離為心為目,所以第三個月開始發育心臟和眼睛;第四個月為震卦,震為足,第四個月開始發育腳部;第五個月為巽卦,巽為風為股,為呼吸系統,所以五個月時胎兒開始發育呼吸系統及大腿部位,開始有呼吸;第六個月為坎卦,坎主腎及毛髮,胎兒在第六個月開始發育腎臟及頭髮;第七個月為艮卦,艮為手,第七個月時胎兒開始發育手臂,第八個月為坤卦,坤為腹,所以第八個月胎兒開始發育腹部以及肌肉。八個月,胎兒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已開始發育,且逐漸成行,所以一個胎兒的發育時間最少要八個月,才能出生,否則不好存活,因為沒有經歷先天八卦完整的八個過程,屬於發育不全。經歷八個月後,胎兒再經過兩個月的全面發育,各方面逐步完善,十月懷胎,十全十美,開始分娩。這就是人的胎兒時期在母體發育的整個過程,即先天八卦的過程。
從方位和人物上講,乾居南為老頭,坤居北為老太,遙相對稱平衡;離居東為中女,坎居西為中男,遙相對稱平衡;震居東北為長男,巽居西南為長女,遙相對稱平衡;艮居西北為少男,兌居東南為少女,遙相對稱平衡。
先天八卦以乾坤坎離為四正,震巽艮競為四維。先天八卦是體,後天八卦是用,先天八卦為靈魂,後天八卦為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