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夏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經歷連續8個交易日下跌後,迎來小幅上漲。8日,官方公布的最新中間價為6.5636,較前一日回升10個基點。專家表示,應允許人民幣一定程度的貶值,但對異常波動應該說「不」。
普遍觀點認為,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美元恢復加息周期的情況下,人民幣存在貶值空間。而去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推動帶有市場化基因的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同樣表明政府允許一定程度的貶值。
「走向匯率市場化的過程中,人民幣有貶值空間,但貶值幅度可控,不能一步到位。」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記者,人民幣處在一種小幅度、節奏緩慢的貶值階段。
但剛剛結束的一波「八連跌」明顯出現異常,連續8個交易日人民幣中間價平均每天下跌約117個基點。董登新表示,投機勢力參與做空試圖牟利的可能性極大,央行出手幹預連續下跌勢頭是有必要的,「放緩貶值節奏,讓整體經濟可以逐漸適應是正確做法」。
央行官方本周也發聲稱,一些投機勢力試圖炒作人民幣並從中牟利,其交易行為與實體經濟需求無關,不代表真正的市場供求,只會導致人民幣匯率異常波動,向市場發出錯誤的價格信號。面對這些投機勢力,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何平對此也表示,「一步到位式的連續暴跌,沒有給市場一個緩衝地帶,也會帶來很多不利影響。」何平指出,即使中國政府尋求釋放壓力,允許合理、正常範圍的貶值,但不允許連續暴跌。
何平指出,儘管從長期看人民幣的貶值會有利於出口貿易,但大幅度的迅速貶值會造成資金外流,引起股市、匯市、債市的波動,引發金融風險。
「比如以美元外債為主的航空公司將面臨損失,房地產市場也會遭受重大打擊,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都會縮水,這些不利因素對中國的改革進程都有不良影響。」何平強調,人民幣匯率的連續暴跌與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是相矛盾的,「已經加入SDR的人民幣可以貶值,但要平穩。」
董登新亦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金融的開放必然帶來更大規模的資本流動,以及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市場更高的整合程度,「這意味著匯率會面臨著比以往大得多的衝擊,同時也要堅持對異常波動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