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萬有引力問題
任何物質之間都有引力作用,引力大小與質量成正比,與二者之間距離大小的平方成反比,這就是萬有引力定律。
現在我認為,物質之間可以相互發出引力線,引力線也是質量存在的一種形式,引力場或引力線也有質量。引力場有一定強度,強度有大小之分,我們似乎可以計算引力場的質量大小。基本可以這樣認為,空間引力場質量的大小,在引力場強度一定時,與空間體積的大小成正比,與引力場的強度成正比,應該是這樣吧?是不是這樣無所謂,不涉及這個問題。暫時只研究空間引力場質量的大小,在引力場強度一定時,與空間體積的大小成正比。
一定質量的物質發出的引力線或引力場的狀況如何呢?是不是引力線或引力場,從這個物質出發而終止於其它所有物質。或者說引力線或引力場從這個物質出發而不考慮其它的任何物質,只是向前發出,永無止境呢?這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如果是永無止境的向前運動,只是碰到物質時,便有作用力,即引力。如果是這樣的萬有引力效果,與我們現在所感覺的一樣,沒有什麼差別,與引力線或引力場從物質出發,而終止於其它所有物質的萬有引力效果是一樣的。
假設一千克的物質,向外發出的引力線或引力場,在不考慮其它物質的情況下,是永無止境的。發出的引力線或引力場是球形的,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公式,遵循高斯定理,與電場的高斯定理類似。包圍這個物質任意封閉曲面的引力線或引力場的通量相等,即這個物質發出的引力場或引力線具有的質量,質量大小與半徑成正比。如果引力線或引力場能至無窮遠,這一千克物質,所發出引力線或引力場的質量就是無窮大,按我們所具有的知識或道理,應該不能這樣。任意一點質量發出的引力線或引力場,所擁有的質量都可以達到無窮大,這不能被接受。即使引力線或引力場沒有達到無窮遠,所計算出的引力線或引力場的質量也是較大的。看來這個模式不妥,可以被拋棄了。就只剩下另一種可能了;引力線或引力場從任意物質出發,而終止於其它所有物質。這樣,引力線或引力場所發出的距離長度就有限了,引力線或引力場,所擁有的質量就可以有限了,也許萬有引力就是這樣的吧!
引力線或引力場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有人說,引力線或引力場其實就是引力子,物質之間的引力作用其實就是物質之間相互發出的引力子的相互作用。大概是愛因斯坦說的,引力子是以光速運動的最小物質微粒。這個最小的物質微粒是萬有引力的媒介粒子,其本身不受引力作用,這也是導致黑洞可以發出引力粒子的原因。
我們上面設想論證了這些物質發出的引力子是物質到物質的,不是亂發的,所有的物質都向所有的物質發出引力子,其實就是任何物質之間都有聯繫。(引力子也是物質,物質之間的聯繫是通過引力子而實現的。引力子不能再發射引力子,引力子不能與其它物質聯繫,也不能與引力子聯繫,因此,引力子可以除外。)
可以發出引力子的物質與其它所有的可以發出引力粒的物質,都可以相互交換引力子。大概是定時交換或平均定時交換,有點象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是恆定的、概率的。物質的引力子相互交換的概率或頻率恆定,與物質的運動狀況無關,也不與任意兩個可以發出引力子的物質之間的距離有關。不論任意可以發出引力子的物質之間的距離狀況如何,它們都會有相同的概率,相互發出各自的引力子。換一種說法就是任意恆定的物質在單位時間內,所發出引力子數量的概率是相同的。一塊任意恆定的物質,不論這塊物質在那裡,單位時間內所發出的引力子的概率恆定。
任意可以發出引力子的物質,接受的引力子,與自己發出引力子的數量,從概率上相等。如果引力子是光速前進,那麼物質之間相互發出的引力粒就需要一段時間達到對方,這些物質之間引力子相互作用需要很長時間。這並不是說,物質之間的引力作用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作用,物質之間時刻都有相互作用力。原因是,所有物質來自同一個地方(宇宙大爆炸起點),在同一個地方的時候,物質之間就有作用力了,從物質相互分開到現在,物質各自的絕對速度都沒有達到過光速。因此,在物質之間的連線上,物質相互發出的引力子從來沒有中斷過。物質發出的引力子,分布在物質的連線上,雖然並不一定是均勻的分布引力子,估計,引力子分布密度與物質的相對速度有關。
物質得到引力子,如果吸收,便會得到引力子所具有的動量及質量,物質發出引力子,便會損失引力子所具有的動量或質量,物質處於這種相互作用之中。
如果從整個宇宙看,情況就複雜多了。在宇宙的邊緣地帶,也有大量物質。宇宙邊緣地帶的物質與其它地方的物質一樣,擁有相同數量的引力線或引力場,也與所有的物質有作用力。宇宙邊緣地帶的物質發出引力線的方向都指向宇宙內部,宇宙中心的物質,物質的引力線,指向四面八方。
宇宙邊緣地帶與宇宙中心物質,所受的引力子的作用效果不一樣。在宇宙邊緣的物質,所接受引力子的方向指向宇宙外面,當然也接受了這些引力子的動量或質量,因此獲得了向宇宙外面運動的速度。而宇宙邊緣的這些物質本身發出的引力子,都是指向宇宙內部。從而使宇宙邊緣的這些物質損失了,向宇宙內部方向運動的速度因子少了,向宇宙外部方向的運動速度因子會顯露出來。這些從宇宙邊緣向宇宙內部發出引力子的效果,使這些宇宙邊緣物質擁有了向外運動的速度。這些宇宙邊緣物質得到的引力子,使它們獲得了向外運動的速度。而自己發出的引力子也使自己獲得了向外運動的速度。這兩者的效果都一樣,都使宇宙邊緣的物質獲得向外運動的速度,宇宙邊緣的物質向外運動的速度會逐漸積累,向外運動的速度會越來越大。這大概可以解決,離我們越遠的天體,離開我們的速度越大的困惑。原因是離宇宙中心越遠的物質,向宇宙外面運動的速度就越大。我們地球大概處在,離宇宙中心較近的地方。這個假設的結果之一是,宇宙膨脹的速度會越來越快,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加速膨脹的宇宙。
既然宇宙物質是這樣的,相互發出引力子而相互作用。為什麼我們感覺到的是萬有引力的作用效果呢?我們感覺的萬有引力的引力線,可以穿透任何物質,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考慮物質阻擋的問題,也許應該會有物質阻擋現象吧!為什麼會沒有呢?
如果物質之間可以相互發出引力子,可以相互接收引力子,不分彼此,必然會有阻擋效應。一個物質發出的引力子從來沒有標名這是某某的,在引力子行走的路上,碰到誰就給誰。這個得到引力子的物質,也許還會把得到的引力子拋棄,拋棄的引力子就是這個物質所發出的引力子,或相當於他發出的引力子。
不管是發出引力子,還是吸收引力子,所有物質所遵循的規則都相同,不管是什麼規則。
在宇宙中心物質受力平衡或基本平衡。假設宇宙中心的某個中子,這個中子與宇宙所有可以發出引力子的物質都有相互的引力子發射與吸收作用。由於處於宇宙中間,所平均發射與吸收的引力子數量基本相同,受力基本平衡。這個中子,會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擺動,位置是不穩定的,或稱為波動。原因是它很難同時吸收,再同時發射一個引力子,或者即使同時,引力子的方向也不相同。這個中子的位置或運動速度必然會有波動。這大概就是物質有波動性的原因,物質質量越小波動幅度越大。
還是假設這個中子,它基本受力平衡,如果附近有另一個中子,它應該也是受力平衡。兩個中子之間相互發射並相互吸收各自相互發射的引力子,效果是,等效於這兩個中子受到相互排斥的力。並且相互排斥的力的大小基本恆定,與兩者之間距離沒有關係。這個相互排斥的力是極小的,微不足道。這兩個中子之間,真正有意義的作用是,它們可以相互阻擋並吸收那些來自其它物質所發射的引力子。中子有一定體積。每個中子發出的引力線數量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以球形模式向外延伸,連接所有物質。需要引入一個引力線密度概念,既然每個中子所發出的引力線數量都相同,這意味著引力線數量由宇宙物質質量的多少決定。以每個中子的中心為球心,以半徑為R的球面,那麼球面上單位面積的引力線的密度與半徑長度的平方成反比。
等質量的物質所發出的引力線數量相同,不論它是在宇宙邊緣,還是在宇宙內部,因為引力線的數量由宇宙物質的總量決定。
引力線應該是直線,不會繞彎子,其實就是引力子是直線前進。宇宙這麼多物質,相互發出的引力線數量極大。即使一個最基本的可以發射引力子的物質,所發出引力線的數量也是極大的,無法統計。引力線的數量與宇宙物質的質量成正比,宇宙物質質量基本恆定,不論最基本的物質處於宇宙的哪個部分,它發出的引力線數量都一樣。宇宙內部空間的任意各點,引力線相互交織,宇宙最邊緣的空間,引力線沒有交織。從邊緣往內部開始交織,越往內,交織越嚴重。宇宙的中心是引力線相互交織最嚴重的地方。
宇宙中心的一個中子,這個中子本身需要發出很多條引力線。這個中子有一定的體積,由於處於宇宙中心,有許多其它的物質相互發出的引力線,需要經過這個中子所處的空間,沿著這些引力線運動的引力子,也要經過這個中子所處的空間。這些引力子分不出彼此,一定會與這個中子相互作用,作用的結果是,這個中子吸收了這些引力子。如果這個中子不把這些引力子放出來,這個中子的質量會迅速膨脹,但是可能沒有這種情況,我們基本上處於這個宇宙的中心或附近,我們這裡的物質質量並沒有增加的現象,可見,這個中子會把它吸收的引力子發射出來。這個中子有兩種引力子發射,一個是最基本的,與其它所有物質相互發射與吸收引力子。這種發射與吸收大概的固定的、概率的,依賴於宇宙物質的總量與性質。第二種情況是與這個中子所處的位置有關,由於這個中子擁有自己的體積,而阻擋其它物質相互發射的引力子。這個中子吸收這些引力子以後,又把它發射出去。
這些過剩的引力子大概是這樣發射出去的;首先把這些過剩引力子吸收,這些來自不同方向的引力子帶來的動量相互中和以後,那些沒有被中和掉的動量,就轉化成了這個中子的速度,帶來這個動量的引力子就留了下來,成為這個中子物質的一部分。其它被中和掉的動量,帶來這些動量的引力子,需要沿原路返回。
假如在離這個中子某個距離處,有另一個中子,這兩個中子將有何作用呢?上面說了,這兩個中子之間不論遠近都存在引力線,兩個中子相互發射引力子,不論遠近它們都有相同的作用力表現。並且這兩個中子,都發出相同數量的引力線,與所有的可以發射引力子的物質相聯繫。如果考慮阻擋效應,這兩個中子可以相互阻擋對方,給其它物質發射的引力子也可以阻擋別的物質,為對方發射的引力子,它們相互阻擋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形同沒有阻擋。
如果我們考慮的更廣一些,這兩個中子可以阻擋其它物質相互發射的引力子。阻擋的引力子,絕大部分都相互抵消,又被發射了出去。有一類除外,就是那些其它物質發射的引力粒子,需要經過這兩個中子的共同連線時(這兩個中子佔有一定的體積,這兩個中子必然會阻擋這些經過它們連線的引力子,各阻擋一個方向)。這兩個中子各自得到了這些引力子,導致這兩個中子獲得了向連線中心運動的速度,就是我們感覺的這兩個中子象是有引力作用。可見,加以推廣,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宇宙中心及附近,所有的物質之間都有這樣的作用,象是有萬有引力一樣。
這樣的阻擋效應與距離的關係是。假如這兩個中子原來的距離為1,它們各自所阻擋的引力子也為1。現在把這兩個中子的距離變為2,距離倍增。它們各自阻擋沿它們連線的,其它物質相互發射的引力子會變為多少呢?中子的體積不變,但距離倍增。其實根據球面積的道理,距離倍增,球面積增加到原來的四倍,每個中子的體積並沒有變,由於距離倍增,它們相互掩蓋的面積就變成原來的四分之一了。因此它們相互阻擋的,沿它們連線的其它物質相互發射的引力子的數量,就變成原來的四分之一。同理可得,這兩個中子所阻擋的,且可以吸收的引力子數量與中子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萬有引力的距離變化效果一樣。質量倍增應該是更容易理解了,不再說原因了。物質之間相互阻擋的可以吸收的引力子數量與物質的質量成正比。在宇宙中心或附近,象是有萬有引力一樣,其實質是,這些物質阻擋的可以吸收的引力子的規律與萬有引力類似。
在宇宙中心假如有一個巨大的星球。這個星球受力如何呢?這個巨大的星球,內部的物質相互發射引力子,等效於相互排斥。假如這個巨大的星球很緻密,內部的物質,發射的引力子根本出不來,外面的物質發射的引力子也根本進不去。這個巨大的星球的表面物質,必然會接受所有外來的引力子,並把這些引力子發射出去,這些表面物質必然會產生巨大的指向內部物質的壓力,有巨大的斥力,而這個斥力由最外層物質的壓力產生。這個質量巨大的星球,假如質量倍增,從其它地方過來,新增加的這些物質,也必然帶來這些物質所擁有的引力線。其它物質與這個質量巨大星球的物質,發出引力線的數量也會倍增。這些增多的引力線,引力線上的引力子,必然會給這個質量巨大星球的表面物質給予更大的壓力。質量增多,看來壓力也會增大,與萬有引力類似。
如果我們處在宇宙中心,我們所測量的萬有引力常數G的數值就不會變化,如果我們處於宇宙中心附近,由於宇宙物質會變的越來越稀,萬有引力常數G的數值就會緩慢的減少。離中心越遠,萬有引力常數G的數值就減少的越快。
在我們現在的宇宙裡,宇宙中心的萬有引力常數G的數值最大,離宇宙中心越遠,萬有引力常數G的數值就越小,到宇宙的邊緣減小到零。
在宇宙的中心有萬有引力效應,在宇宙中心附近也有,只是小了一點,到宇宙的邊緣,才開始沒有了萬有引力現象。
上面的內容,也許就是萬有引力的本質吧!還有許多困惑需要解決,不管正確否,這也能解釋一些問題,總比那些自相矛盾的東西要好吧!比如解釋宇宙大爆炸,物質向外膨脹看來是必然的,無須再加一些其它東西了。原來的解釋令人困惑,黑洞就出不來東西了,更多物質的聚合體,怎麼會爆炸呢?
宇宙是統一的,道理不應該是這裡適用,在那裡就不適用了。上面的某些內容是有根據的,比如引力子這個東西應該是存在的。上面的內容應該符合邏輯,至少我這樣認為。這個被阻擋的引力子假設,總要比那似乎能穿透所有物質的萬有引力要好吧!
借用一個詞語,萬有斥力。如果前面的引力子的作用情況符合實際,萬有引力的本質是萬有斥力,萬有引力只是具體表現,其實際情況是萬有斥力,引力子是萬有斥力的媒介。
我數學知識太貧乏,我估計應該可以根據觀測的宇宙膨脹速度,以及宇宙膨脹速度的增長速度,或其它數據,來計算我們地球所處的宇宙位置。比如計算我們銀河系究竟處於距離宇宙中心的什麼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