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名為《手工皂不合適洗臉》的網絡文章。文中以偏概全,對目前充斥在各種電商、微商上的「以次充好」、「誇大功效」、「熱制皂冒充冷制皂」等不正當行為一一歷數,最終給出的結論竟然是「不建議用手工皂洗臉」。
然而,對於芳療圈大批具有匠人精神的「皂師」,直接不能接受這種武斷的評論。雖然說,手工皂主要的功能還是一款清潔產品,而合格的手工皂,溫和、均勻,外觀漂亮,不僅非常適合洗臉、洗澡,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護膚作用。合格手工皂師,需要掌握熟練的工藝和配方外,對於皂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也需要靈活給予處理,確實不是油鹼混合攪拌一下那麼簡單。所以那篇不太負責任的網絡文章,可以說是並不真正的了解手工皂啊。
手工皂與天性表面活性劑
看到太多用心的手工皂師出品的精美手工皂,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手工製造的過程更多傳達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健康理念。大家都知道清潔用品的清潔效果,主要取決於其中的「表面活性劑」,而相對於日化線的洗面奶、沐浴乳等所使用的「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合格的手工皂皂化形成的「天然表面活性劑」,不僅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還更易於分解,更加環保。所以說,這裡提倡大家使用合格的冷制手工皂。
天然表面活性劑與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 區別在哪裡?
剛才說到合格的手工皂是形成了天然的表面活性劑來達到清潔的作用。那麼「天然表面活性劑」與「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以下是節選了來自「鳳凰網」的一篇文章,與您分享。
一、什麼是表面活性劑?
在物理學上,使表面張力減少的現象就稱為表面活性,因此可為表面活性劑下個定義:凡能使液體之表面張力降低而顯示出溼潤、滲透、分散、乳化、清潔等作用的物質。表面活性劑能使油水融合的特性,可用在滲透、乳化、分散、起泡、消泡、潤滑、洗滌、殺菌、防靜電、防鏽等作用,所以其應用層面非常廣泛,尤其是各種清潔用品如洗衣劑、洗碗精、沐浴乳、洗髮精、牙膏,甚至肥皂。
二、天然表面活性劑與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可分為「天然表面活性劑」及「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所有表面活性劑都具有親水及親油的兩端極性,只是效用上強弱不同,但對人體有危害的並非這種「親油+親水」的性質,而是其化學成分的問題。
天然性表面活性劑:在古代並沒有林林種種的各式清潔劑,古人懂得運用多種自然物質進行清潔。比如:洗衣服用草木灰、洗頭用淘米水,用皂角製成肥皂團洗澡,富貴人家則用豬苓,或是在皂角中加入香料製作肥皂團。天然性表面活性劑是取自於自然界的無害物質,所以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且能輕易地被自然分解,分解後再回歸自然界,對生態環境也就不會造成破壞。
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最早出現在十九世界初,由德國化學家以人工合成原料作為洗潔劑,但只限供於工業用途。到了1933年,美國成功地自石油副產物(焦油)中提煉出石化表面活性劑,之後隨著洗衣機的普及化,石化合成清潔劑自此深入每個家庭之中。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中,壬基酚聚乙氧基醇類(NPEO)約佔市場的八成,為工業洗滌及去除油汙之主要成份,廣用於清洗工業及乳化工業,過去皆認為是安全無虞的,但其代謝衍生物-壬基(苯)酚(NP)在水環境中不易被分解,且其化學結構與動物及人類之雌性荷爾蒙酷似,被視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
三、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對人體的危害
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的成分結構在自然界是看不到的,微生物難以分解,當我們使用清潔劑做家事或用化妝品清潔、沐浴保養肌膚時,一方面,洗髮水、沐浴露、洗面奶、護膚品中的化學成分可能會進入體內;另一方面,所有的清潔劑都會排入水中,如果是天然成份則微生物可以加以分解吸收變成養分,回歸入大自然的一部分,但是難以分解的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則會被一般動植物吸收或食入,經過食物鏈再進入人體,人體同樣無法分解這些化學成分,因而逐漸會累積,則可能影響荷爾蒙及生理分泌系統,造成生理系統的失衡,甚至還能使細胞變性,而導致病變!
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的特性是使油脂與水溶合,因此也會破壞皮膚表皮的皮脂保護膜,進而破壞角質層,再溶解顆粒層的油脂,長期下來則使肌膚表層的防護壁喪失作用而無法抵抗異物侵入,最終侵害基底層細胞後滲透進入肌膚內部微血管,因此進入到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在人體內部循環傷害。
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不但是清潔用品、保養品、化妝品的主要原料,並且也廣泛使用在外用藥膏、纖維柔軟加工劑(衣物)方面,這些物品都是直接接觸在人體皮膚上,使用時則因長期接觸而有可能產生皮膚上的異常,如美髮業、餐飲廚房工作者的手部,常見粗糙、指掌角皮症(富貴手)等現象,這些都是受到化學合成界面活性劑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經皮毒」反應。
為了您的健康,請儘量避免或者少用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多選用天然表面活性劑的產品。
合格的手工皂還是可以放心的用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