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合肥首次發現!稻田裡竟出現了.多圖曝光

2020-09-18 六安縱橫

肥西縣山南鎮

肥東縣梁園鎮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隊

安徽中醫藥大學專家發現了

瀕危野生植物「水蕨」

↓↓↓

9月15日,記者從相關專家出獲悉,野生水蕨在我國已瀕臨滅絕,1999年,水蕨屬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保護等級為二級易危。文獻記載水蕨在安徽有分布,但在合肥發現,尚屬首次。這一重要發現,讓現場專家們感到「很興奮、很驚喜」。

稻田裡竟「出沒」瀕危物種

據安徽中醫藥大學醫藥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吳成海介紹,8月15日,普查隊在肥西縣山南鎮上圩村的稻田裡,發現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蕨類植物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L.)Brongn.。該地域水蕨分布較為密集,生長良好,預計有上千株

吳成海說,當時他帶著學生去肥西縣做普查工作。正值中午,天氣炎熱,隊員們不由自主地走向稻田邊。突然我們發現了在稻禾根部,有一些根狀莖短而直立、綠色幼嫩的植株。由於當時植株個體較小,不易辨認,給確認工作帶來了難度。

於是,在8月29日,普查隊再次到上圩村,此時的植株個體已經生長較大,經過安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劉鶴齡老師現場辨別,確認是水蕨。9月10日,正在肥西縣開展古樹木相關情況檢查的安徽省林科院胡一民教授得知消息,也特地到上圩,對水蕨進行了取樣辨認。大家一致認為,確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水蕨。

「既然在肥西發現了水蕨,那肥東會不會有呢?」9月13日,深入田間地頭忙碌的隊伍收穫了「滿滿驚喜」,在肥東縣梁園鎮新河村南陳灣的稻田邊水溝裡,大家發現了「水蕨」的身影。「水溝裡發現了兩顆大的,東邊的稻田裡分布不少小個頭的,上百株。奇怪的是,周邊的稻田裡卻一棵也沒找到。」

兼具藥用、食用、環保等價值

那麼水蕨到底是什麼物種?此次發現有著怎樣的意義讓專家如此興奮呢?記者了解到,水蕨是水蕨科,屬多汁水生植物,一年生,植株幼嫩時呈綠色,多汁,柔軟,高可達70釐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根生於淤泥。分布於中國廣東、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廣布於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各地,生於池沼、水田或水溝的淤泥中,有時漂浮於深水面上。

「從我們國家來說,水蕨分布在南方較多,之前也曾在安徽皖南地區發現。從分布來說,此次在肥東肥西兩地的發現,應該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北的地區。」吳成海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們發現水蕨在我國的分布範圍和種群數量很少,難得一見。這次在合肥的首次發現,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水蕨兼具藥用、食用、環保、科研、觀賞等價值。始載於《本草綱目》菜部:「水蕨似蕨,生水中」。其性涼味甘,整株入藥煎制內服,有明目、鎮咳,化痰的功效,搗碎後外敷,有助治療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散瘀拔毒。此外,水蕨的莖葉中,含有胡蘿蔔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鈣、脂肪、粗纖維、鐵、維生素,各種胺基酸,是一種嫩滑營養的特色蔬菜。還可以淨化水體並供觀賞,可謂是「小小綠葉,大有作為」。

吳成海透露,之後團隊還將繼續前往肥東肥西兩地,對水蕨這一瀕危物種的後續生長進行觀察。同時,學校還帶回一些樣本進行栽培,希望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和深入研究,為發揮其在健康、生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提供科研支持。

肥東發現外來入侵物種

記者另從相關專家處獲悉,9月13日,第四次全國中醫藥資源普查肥東普查隊在梁園鎮,發現了福壽螺,並已大量產卵。

福壽螺又名大瓶螺,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最先作為高蛋白質食物被引入臺灣,1981年作為特種經濟作物在廣東廣為養殖,並被其他省份引養。後因其肉質不好被市場拋棄,只能作為水產動物的飼料。

福壽螺繁殖力極強,一年可產卵20~40次,產卵量3~5萬粒,最容易辨認的特徵是雌螺可以在水線以上的固體物表面產下「粉紅色的卵塊」。1隻雌螺經1年兩代可繁殖幼螺30多萬隻。孵化後稍長即開始齧食,尤喜幼嫩部分,好寄主在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實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上,大量糞便能汙染水體,極易破壞當地的溼地生態系統和農業生態系統。福壽螺也是卷棘口吸蟲、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2006年曾引起北京爆發廣州管圓線蟲病。是國家禁止食用、危害巨大的外來入侵物種。為此,普查隊建議,有關衛生部門要引起重視,及時有效的開展防控處理。

來源:江淮晨報

相關焦點

  • 罕見!首次發現!肥東稻田裡竟出現了......
    文獻記載水蕨在安徽有分布,但在合肥發現,尚屬首次。這一重要發現,讓現場專家們感到「很興奮、很驚喜」。稻田裡竟「出沒」瀕危物種據安徽中醫藥大學醫藥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吳成海介紹,8月15日,普查隊在肥西縣山南鎮上圩村的稻田裡,發現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蕨類植物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L.)Brongn.。
  • 合肥首次發現瀕危植物野生水蕨
    文獻記載水蕨在安徽有分布,但在合肥發現,尚屬首次。這一重要發現,讓現場專家們感到「很興奮、很驚喜」。記者採訪了參與此次普查的專家,還原了這場堪稱奇妙的「發現之旅」。稻田裡竟「出沒」瀕危物種「在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中,對肥東、肥西的普查屬於安徽省的第四批。我帶隊以每5公裡為一個格子,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跑,對當地相關資源進行網格狀普查。」
  • 竟然出現在合肥!
    文獻記載水蕨在安徽有分布,但在合肥發現,尚屬首次。稻田裡竟「出沒」瀕危物種「既然在肥西發現了水蕨,那肥東會不會有呢?」此時,普查隊帶著這樣的疑問,趕赴肥東縣一探究竟。在眾興水庫周邊跑了一天,竟沒有收穫。
  • 瀕臨滅絕植物竟然出現在合肥
    文獻記載水蕨在安徽有分布,但在合肥發現,尚屬首次。這一重要發現讓現場專家們感到「很興奮、很驚喜」【意外發現】稻田裡竟「出沒」瀕危物種「既然在肥西發現了水蕨,那肥東會不會有呢?」此時,普查隊帶著這樣的疑問,趕赴肥東縣一探究竟。在眾興水庫周邊跑了一天,竟沒有收穫。功夫不負有心人,9月13日,深入田間地頭忙碌的隊伍收穫了「滿滿驚喜」,在肥東縣梁遠鎮新河村南陳灣的稻田邊水溝裡,大家發現了「水蕨」的身影。「水溝裡發現了兩顆大的,東邊的稻田裡分布不少小個頭的,上百株。奇怪的是,周邊的稻田裡卻一棵也沒找到。」
  • 它曾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代,被譽為稻田裡的「活化石」,遇到別抓
    說到珍貴稀有動植物,小編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種極為稀有罕見的小動物,這種小動物是最近才被發現的,它曾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代,被譽為稻田裡的「活化石」,存活至今數億年,遇到別抓。這種珍貴稀有的小動物就是恐龍蝦。恐龍蝦雖然名字帶蝦,但是它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蝦類,而是一種水生昆蟲,它的學名叫做佳朋鱟蟲。
  • 合肥一中東校區詳情曝光!就在瑤海區
    合肥一中東校區詳情曝光!2021的「民生藍圖」,其中提到「力推合肥一中東校區項目開工建設」,合肥一中東校區首次正式出現在公眾的視線裡。在安徽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平臺找到了《合肥一中東校區項目設計總包招標公告》,其中透露了這一項目的詳細位置。招標公告顯示,招標人為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管理辦公室、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項目業主為合肥市第一中學。
  • 罕見鳥類長嘴鷸首次在蘇發現
    近日,蘇州觀鳥愛好者在張家港的長江邊上拍攝到國內罕見的鳥類——長嘴鷸。據悉,這是蘇州首次發現並記錄到這一物種。  發現長嘴鷸的是張家港市民錢先生,他有著多年的觀鳥經驗。今年8月1日下午,他在長江邊一處農田觀察拍攝遷徙到張家港的中杓鷸時,意外發現鳥群裡一隻與眾不同的鳥,錢先生隨即將鏡頭對準這隻鳥,連續按下快門。
  • 上世紀70年代,日本初中生在稻田發現ufo,有圖有真相,結局如何
    發現這個外星飛行器的是幾個初中生,而且還試圖打開這個不明飛行器,這個就是當年轟動日本的「介良事件」。就算說得再好也得有證據不是,關鍵是這幾個初中生還有圖有真相,而且說得頭頭是道,到底是真的還是他們說謊呢?01不明飛行物被發現據當年各大新聞媒體是這麼報導的,事件發生地點位於高知市介良小鎮,時間是1972年8月25日的一個下午。
  • 「北京無喙蘭」首次在密雲區被發現,近年這些罕見物種也相繼現身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近年來一些罕見或以前未曾發現的物種相繼在北京出現。「北京無喙蘭」。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關注1:北京無喙蘭是如何被發現的?2018年,百花山國家級保護區也曾發現兩株北京無喙蘭。此次,在霧靈山自然保護區1100米海拔的叢林裡,北京林業大學研究人員在密雲區野生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兩株「北京無喙蘭」,這是該物種的第三次發現記錄,也是在北京東北部的首個記錄。目前,密雲園林綠化局在這兩株「北京無喙蘭」周邊安裝了木欄圍擋進行保護,防止野豬、狍子、斑羚一類的野生動物對它進行破壞。
  • 牆角縫裡住著兩窩蝙蝠 合肥專家教你如何驅趕
    8月8日,合肥孫先生來電,訴說了他們一家人遇到的困擾。孫先生家住長江西路邊的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是一棟6層居民樓的頂層,房子已經有些歷史了。》》》閱讀推薦:269名在九寨溝合肥遊客均報平安 親歷者講述地震瞬間(圖)最近幾個月,一到晚上,家裡就會不斷地傳出「吱吱」的叫聲。孫先生順著聲響調查,結果在家裡發現了兩處蝙蝠的巢穴。一處在牆壁上安裝空調接管的孔道裡,另一處在暖氣片的後面。
  • 合肥首次發現中華虎鳳蝶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合肥首次發現虎鳳蝶合肥的暖春就這樣與我們不期而遇了。百花競放,作為傳遞花粉的使者——蝴蝶「仙子」也來趕赴這場百花盛宴。幸運的是,這一次他們與被譽為「國寶」的中華虎鳳蝶偶遇,這也是合肥首次發現這一物種。發現合肥首隻中華虎鳳蝶3月30日,廬江某山上,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專家虞磊,滁州學院昆蟲專家諸立新等人早早來到了這裡。這座山的海拔不算高,但生態環境被保存得比較好。尋找珍稀蝴蝶物種,對於從事調查的專家們來說,充滿了不確定性,一次次撲空也是常有的事。
  • 多圖|東莞首次發現厚嘴葦鶯!
    經東莞觀鳥協會確認,該鳥屬於東莞首次發現,為此,厚嘴葦鶯記錄為東莞鳥類名錄第272種。厚嘴葦鶯第一次亮相,但那鼓足勁的叫聲一下子引人注意。  隨著近年來中堂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及有效提升,當地成了不少鳥類的聚集地、安樂窩,市民常常可以通過手機相片和視頻捕捉到它們的身影。
  • 布麗吉特46年前和第一任丈夫婚紗照罕見曝光!前夫竟比馬克龍都帥
    畢竟當年布麗吉特嫁給馬克龍的時候都50多歲了,所以很少有人見過布麗吉特有著盛世美顏的時候。這樣罕見的婚紗照讓人看到了布麗吉特年輕時候的風採。而布麗吉特的第一任丈夫也是高大帥氣,看起來比馬克龍都要帥氣呢!布麗吉特這貼頭皮的造型配上長長的頭紗,而這樣的一張合影顯得無比珍貴。布麗吉特當年才是真正的少女樣呢!
  • 農民在稻田裡「養魚」,稻子成熟時,魚也長大了,一舉兩得
    文章導讀:養魚已有多年的歷史,養殖方式也是五花八門,那麼你聽說過在稻田裡養魚的嗎?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稻田魚據了解,稻田魚多出現在南方水田裡。在以前沒有農藥的時候,稻田裡會有很多小龍蝦、田螺以及各種魚類,因為沒有農藥,它們完全可以在水田中生活,由於它靠田間的蟲子以及浮遊物為食物,因此味道鮮美,深受大家的喜愛。
  • 一個人竟有兩種血型——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輸血科首次發現嵌合體
    一個人竟有兩種血型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輸血科首次發現嵌合體血型記者 李釗 通訊員 劉康 劉洋近日,晏先生到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就診,入院後常規血型檢測發現他血型結果有些異常,血型卡顯示該患者血型鑑定正定型出現了陽性與陰性並存的現象
  • 多圖|東莞首次發現厚嘴葦鶯
    經東莞觀鳥協會確認,該鳥屬於東莞首次發現,為此,厚嘴葦鶯記錄為東莞鳥類名錄第272種。厚嘴葦鶯第一次亮相,但那鼓足勁的叫聲一下子引人注意。隨著近年來中堂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及有效提升,當地成了不少鳥類的聚集地、安樂窩,市民常常可以通過手機相片和視頻捕捉到它們的身影。中堂四鄉村河湧縱橫交叉,流水潺潺,蘆葦搖曳,盡顯嶺南水鄉的韻味特濃。
  • 它是中國境內罕見鳥,長相清奇,讓人過目難忘
    棲息在沼澤、稻田、水塘等地,膽子比較小。在中國,屬於罕見鳥。它主要分布在東南亞至澳大利亞北部等地區。波哥就職於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附近拍到。網上查了一下資料,2010年以前出現在香港和臺灣等地,但自2013年,先後在廣西、四川、雲南、海南有發現。據廣西大學林學院的蔣愛伍老師介紹,廣西記錄次數有3次。
  • 大西溝首次發現罕見鳥種紅嘴藍尾喜鵲
    秦楚網訊 文、圖 記者 羅毅 通訊員 姚維陽 報導:19日,大西溝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例行生態巡護時,在東溝村2組後窪意外發現5隻鳥,經鑑定為紅嘴藍尾喜鵲。據悉,這是大西溝省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紅嘴藍尾喜鵲。
  • 連鎖店裡吃餛飩吃出白色蟲子 合肥女子懷疑吃到了蛆(圖)
    合肥的金女士打來電話反映稱,6月13日晚上她和親戚在合肥寶業東城廣場一家店吃餛飩,沒想到餛飩裡面竟然有異物。》》》閱讀推薦:噁心!市民市場買來肉骨頭煮出一鍋蛆 吃了一半才發現(組圖)
  • 合肥上百畝銀杏遭成群黑蟋蟀蠶食樹皮(圖)
    ( 資料圖)   被黑蟋蟀蠶食過後的銀杏地   專家稱十分罕見,或與乾旱有關,目前已得到控制   黑蟲子「摸黑」爬樹啃樹皮   最近,省城廬陽區大楊鎮一苗木基地的工作人員很是疑惑,「樹葉上沒發現蟲子和蟲卵,不少幼樹樹皮被啃食,樹葉發黃髮枯,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