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網傳兩段「武漢市江岸區盛世東方小區居民核酸檢測,多人取樣放置同一個取樣瓶」的視頻,5月18日下午,武漢市江岸區衛健委、區衛健委疾控科、盛世東方小區所在的後湖街道辦事處均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按照武漢市官方下發相關文件要求,他們區存在採取混合樣本核酸檢測的方式。
5月18日下午,江岸區衛健委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採取混合檢測方式是根據武漢市衛健委下發《全市加強核酸檢測加快篩查無症狀感染者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的,以提高核酸檢測速度。
江岸區衛健委疾控科一名工作人員說稱,採取混合樣本核酸檢測前做過預試驗,可以保證檢測結果。
有小區出現核酸「混合」檢測5月18日,網傳的一段視頻顯示,疑似檢測點的桌子放置有兩個小瓶子,瓶子內分別裝有多支棉籤,有市民稱「20個人一個瓶子」。另一段視頻中,一位女市民拿著兩個裝有棉籤的瓶子,向圍觀市民展示。
視頻截圖18日15時許,武漢市江岸區盛世東方小區附近一間店鋪的工作人員5月18日下午介紹,她已經在當天1點多做過核酸檢測,在檢測點出示身份信息、做登記,隨後漱口準備檢測。她看到,檢測點工作人員用棉籤取樣後,將棉籤放在一個盒子裡。在此之前,盒子裡已經有多個取樣的棉籤。
該店鋪的工作人員表示,她之前在網上看到過「混檢」的方式,她認為這是在加快檢測速度,「能理解這種方式」。
居住在武漢市東西湖區徐姓居民告訴澎湃新聞,一周時間內,他已經做過兩次免費核酸檢測,兩次均是「一人一瓶一碼」,非前述混合樣本核酸檢測。
武漢江夏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也稱,他們區域均採取「一人一碼」核酸檢測。
四天前,5月14日,武漢市部署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集中核酸檢測。
武漢市衛健委5月16日在《武漢市集中核酸檢測十問十答》指出,按照「願檢盡檢」原則,全市未進行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常住居民和暫住居民均納入本次檢測範圍,優先排查曾經的有疫小區、老舊小區、人口密集小區的居民。不建議對6歲以下兒童進行檢測。前期已經做過核酸檢測的居民,原則上不需要再做。從來沒有做過核酸檢測的居民,本著對個人、家人、他人負責的態度,建議做核酸檢測。
近期武漢發布的《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動態》顯示,5月14日當日全市核酸檢測72791人次,5月15日當日全市核酸檢測113609人次。而此前的5月12日和5月13日當天,全市分別有42618人次、67026人次核酸檢測。
疾控:做過預試驗可保證準確性針對前述混合樣本核酸檢測一事,18日下午,武漢江岸區後湖街道辦事處宣傳辦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證實,他們所屬轄區存在單管檢測、混合檢測的情況。「據我了解,(混合檢測)在方案裡屬於一個合理的方式。」該工作人員說,該街道附近的小區檢測機構由江岸區衛健委安排。他們主要負責現場的組織,人員登記等方面的工作。關於核酸檢測方式的問題,建議諮詢江岸區衛健委。
18日16時48分許,江岸區衛健委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採取混合檢測方式是根據武漢市衛健委下發《全市加強核酸檢測加快篩查無症狀感染者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的。
「它首選的就是混檢。」前述工作人員說,採取混檢方式是需要提高核酸檢測速度,但是採樣都是「一人一採」。前述工作人員表示,檢測方式具體操作流程,需諮詢江岸區衛健委疾控科。
江岸區衛健委疾控科一位工作人員也向澎湃新聞證實,按照武漢官方下發的文件,大部分人篩查採取「混檢」的方式,以加快檢測力度。「肯定(做過預試驗)的,可以保證檢測結果,」該工作人員說,「市裡敢發這個文件說明是能保證檢測結果的前提下,才敢加快效率,我們不可能一味地追求效率而不追求結果的,不可能亂來。」
5月16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集中核酸檢測十問十答,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予以答覆。其中針對怎樣確保採樣質量答覆道:為確保現場採樣質量,社區採樣工作一般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醫院負責,對抽調的採樣人員開展專業培訓,熟練掌握技術後再到各採樣點採樣。
為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將採取多種手段加強採樣現場管理和實驗室質量控制。一是嚴格準入,由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批准的有檢測資質的專業機構開展檢測。二是市、區設立技術指導與質量控制工作組,通過現場指導、督導檢查,保證樣本質量和檢測質量,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可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