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番禺一間小學因老師誤將紫外線消毒燈當照明燈打開,導致兩個班的學生出現眼睛、皮膚等多處不適,引發眾多家長關注。紫外線消毒燈目前在醫院、學校等公共場合已經廣泛使用,誤開事件也頻頻見諸報導。那麼,用於殺菌之用的紫外線消毒燈,對人體到底會造成哪些危害呢?會否如家長所擔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呢?
案例:老師誤開紫外線消毒燈
據報導,9月9日,番禺某小學在上電腦課時,被老師誤把紫外線消毒燈當成照明燈開了近一個小時,當晚不少孩子即陸續出現不適症狀。有家長描述,自己的孩子凌晨一點多起床「譁譁的流眼淚,眼睛根本就閉不上……第二天一起來,眼睛紅腫得不得了,到醫院需要點四次麻藥才可以睜開檢查」。還有的家長稱,自己孩子的臉、脖子等暴露部位紅得不得了,「整個身體都不能挨一下,一碰就嚷疼死了」。事情發生後一周,仍有家長表示,孩子的眼睛遇光刺痛,臉開始脫皮,裸露皮膚像「白癜風」一樣。
翻查資料可見,近些年來,誤開紫外線消毒燈的事並不少見。
2013年7月,《北京晨報》報導,河北石家莊一所民辦培訓學校將紫外線消毒燈當做照明燈打開,部分學生遭到長達4小時的紫外線照射,一些孩子出現眼睛紅腫疼痛、皮膚發黑脫皮等症狀,個別學生甚至出現視力下降、發燒、掉發等問題。
2016年5月,深圳羅湖區一間小學因線路跳閘,恢復用電後,老師不小心將紫外線消毒燈打開,導致多名學生出現眼睛不適。
不少家長擔心,被紫外線消毒燈誤照的孩子,視力會否發生永久性損傷,皮膚會否留下疤痕,甚至是否有誘發皮膚癌、血癌、白內障的風險。
記者採訪時發現,在紫外線消毒燈使用頻繁的醫院,誤開事件也偶有發生,曾有醫院的病人,被紫外線燈照射後曬成了「黑人」。紫外線消毒燈造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甚至有的醫生心裡也沒譜,在果殼網,就有網友諮詢自己做牙科醫生的妻子,因為醫院每晚都用紫外線照射消毒,而對紫外線燈非常害怕,「擔心有輻射」。
不同波段紫外線傷人程度不同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溫炬教授介紹,紫外線為波長100-400nm的電磁波。根據波長和生物學作用不同,主要分為三個波段,長波紫外線UVA,中波紫外線UVB和短波紫外線UVC。紫外線約佔太陽光的13%,自然界中UVA約佔97%,UVB只佔3%。而用於殺菌的紫外線主要是短波紫外線UVC。一般來說,波長越短的紫外線,殺傷力越強。
溫炬教授介紹,紫外線消毒燈,主要用於空氣消毒。目前我國多數醫院的室內空氣消毒都是利用紫外線消毒燈、紫外線消毒器進行的,這種方法簡單易行。紫外線燈內面發出的波長範圍為200-270nm,殺菌的中心波長為253.7nm,屬於短波紫外線。這類紫外線主要是通過對微生物(細菌、病毒、芽孢等病原體)的輻射損傷和破壞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
長時間照射紫外線,會導致皮膚色素沉著、皮膚增厚粗糙、光老化,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癌前病變、皮膚癌、白內障等,因此應避免長期紫外線照射。但短時間照射紫外線消毒燈,主要造成的危害是電光性眼炎和皮膚損傷,其他致癌風險極小。「滅菌的紫外線燈,是短波的UVC,穿透力極弱,主要是對皮膚表面傷害最大。紫外線消毒燈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還要看功率和照射時長。」
對於有家長表述孩子照了紫外線消毒燈後,皮膚脫皮像「白癜風」一樣。溫炬教授表示,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跟個人皮膚的耐受能力有關。類似案例中照射一個小時的時長,引發的症狀跟日光性皮炎類似,主要是皮膚變紅、變黑、乾燥,患者會有疼痛、蛻皮,嚴重的甚至有水泡。這是皮膚對紫外線的一種過敏反應,患者可以到皮膚科進行抗過敏和護膚治療。一般普通的「曬傷」,1-2周左右就會痊癒。從臨床經驗來看,沒有出現皮膚潰瘍、破損、感染等,不會留下疤痕。色素沉著也會隨著皮膚的恢復慢慢好轉。溫炬教授提醒,在康復期,患者要注意避免曬太陽,減少電腦、電視、手機等屏幕輻射的時間,飲食保持清淡,對病情的恢復均有好處。「皮膚毛髮等一般被紫外線輕度灼傷的情況,可以很快痊癒,基本不會出現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