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科技文章:時空結構的擴展如何比光速還要快?

2020-12-03 量子認知

在昨天的《福布斯》(Forbes)網站上發表有一篇理論天體物理學家、科技作家、伊森·西格爾(Ethan Siegel)題為:「時空結構的擴展如何比光速還要快?」的長篇科技文章,具有參考意義,擇要介紹如下(有點長,耐心看)。

文章指出,空間結構的擴大意味著星系越遠,它似乎離開我們越快。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星系實際上以比光還快的速度穿過宇宙,空間的結構本身在不斷變化。

在物理學中學到的基本規則之一,也是愛因斯坦在100多年前所提出的,宇宙中的一切都必須遵守一個終極速度極限:光速。如果有質量,則只能接近(但永遠無法達到)該速度。如果通過的是介質不是真空,則只能慢於這個極限速度。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們怎麼能看到起源於大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的宇宙中的物體呢?怎麼能看到至今甚至460億光年遠的宇宙呢?這反映的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為什麼時空結構的擴展速度快於光速?

如下圖所示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對論運動,快速移動的物體似乎在空間中長度收縮並隨時間膨脹。對於相對於靜止的觀察者來講,物體移動得越快,長度就會越收縮,而膨脹時間就會越長。

如果您在火車上以每小時100公裡的速度前進,並且以每小時100公裡的速度向前投擲棒球,那麼,從固定地面上有人的角度來看,該球將以200公裡的速度運行。但是光不是那樣,從可以想像到的每個角度來看,它在真空中始終以相同的速度運行。

1880年代,科學家阿爾伯特·米歇爾森(Albert Michelson)及其助手愛德華·莫利(Edward Morley)對此進行了極為精確的證明。在他們的實驗中,他們獲取了一束相干光(具有相同的波長),並將其通過分束器:將光束分成兩個垂直分量的設備。然後,光線沿著相同長度的兩條路徑向下傳播,直到射到鏡面,向後反射並重新組合以產生幹涉圖案。

現在,這是關鍵點:如果一個路徑比另一個路徑短,或者如果光在一個方向上的移動速度比另一個方向快(或慢),則幹涉圖案將發生偏移。在LIGO和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中,這種情況發生的精度很高,在這些探測器中,通過的引力波會改變兩個不同方向的路徑長度。但是,即使地球相對於太陽以約每秒30公裡的速度運動,在莫雷實驗中看到的幹涉圖也從未改變。

如圖所示麥可遜幹涉儀(上圖)顯示出的光模式(下圖,實線)的變化可忽略不計與伽利略相對論為真時的預期(下圖,虛線)相比。無論幹涉儀朝向哪個方向(包括與地球在空間中的運動垂直,垂直或相對),光速都是相同的。

這給了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認知:光速與空間中的任何相對運動無關。無論身在何處、以多快的速度或以哪個方向行進宇宙,都將始終觀察到所有光波以相同的通用速度在太空中傳播。如果和光源彼此遠離,則光源的波長會發生紅移;如果彼此靠近,則波長會藍移。但是光速本身永遠不會隨著空間的真空而改變。

當愛因斯坦提出這個想法時,是具有革命性的。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進行了無數次科學測試表明,物質和能量在空間中的存在告訴時空如何彎曲,而彎曲的時空告訴物質和能量如何移動。

在愛因斯坦之前,萬有引力是牛頓現象。牛頓認為,空間和時間是絕對的,而不是相對的實體。任何兩個質量之間的引力必須無限快地傳播,而不受光速的限制。

愛因斯坦帶給物理學的革命是推翻了這張引力圖。當然,對於幾乎所有條件,都可以使用牛頓引力作為非常好的近似值,但是在物質或能量通過接近大質量的情況下,牛頓不會給出正確的答案。

水星的進動超出了牛頓的預料。在日食期間,接近太陽的光線以比牛頓所能解釋的更大的角度彎曲。

如圖所示1919年愛丁頓(Eddington)探險的結果最終表明,廣義相對論描述了星光在大物體周圍的彎曲,從而推翻了牛頓的圖畫。這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觀測證實,並且似乎與「空間彎曲結構」的可視化保持一致。

證據清楚地表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取代了牛頓重力,在廣義相對論中,質量和能量彎曲了空間,而彎曲的空間決定了質量和能量的運動。引力和時空結構本身的這種新概念本身也帶來了另一個啟示:宇宙的結構,如果到處都充滿了幾乎相等的物質和能量,那麼它就不可能是靜態地保持不變。

取而代之的是,早在1920年代的觀測就開始明確顯示,物體與我們的距離與觀察到的光發生紅移的數量之間存在系統的關係。星系相對於彼此在空間中移動,速度只有每秒幾千公裡。但是,當我們查看遙遠星系的實際紅移時,它們對應的衰退速度要遠遠大於這些數值。

如圖所示距離/紅移關係,包括所有最遙遠的物體,從它們的超新星類型看,數據強烈支持加速的宇宙。注意y軸如何包含超過光速的速度,但這並不能說明擴展的宇宙實際發生的全部情況。

科學家很快意識到,我們看到這些宇宙紅移隨距離而縮放的原因是,宇宙本身的結構正在擴展。就像葡萄乾麵包團中的葡萄乾一樣,宇宙中的每個星系都看到其他星系移離它們,而更遠的葡萄乾(星系)似乎以更快的速度移開。

這不是因為葡萄乾(星系)相對於它們所嵌入的麵團而運動,也不是因為各個星系都在空間結構中運動。由於麵團本身(就像空間本身的結構一樣)正在膨脹,而葡萄乾(星系)也正好順其自然。

如圖所示擴展的宇宙的「葡萄乾麵包」模型,其中相對距離隨著空間的增加而增加擴展。任何兩個葡萄乾(星系)彼此之間的距離越遠,接收到的光所觀察到的紅移就越大。觀測到的事實證明了正在擴展的宇宙所預測的紅移距離關係,並且與自1920年代以來一直以來所知道的一致。

同時,由於這些物體是星系,它們充滿了發光的恆星。它們從第一次打開時就連續發光,但是我們只有從穿過宇宙後第一次進入我們的眼睛的那一刻起,才能觀察到它們。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牛頓宇宙,而是一個不斷擴大的愛因斯坦宇宙。

這意味著,在穿越宇宙超過130億年之後,那裡的星系才剛剛第一次到達地球。最初的恆星和星系是在大爆炸之後幾億年形成的。由於宇宙的不斷膨脹,光已嚴重地紅移,以至於當它發出時是紫外光,但到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時候,它已經很遠了。

如動畫所示在不斷擴展的宇宙中,光如何紅移以及未綁定對象之間的距離如何隨時間變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物體的起始距離比光在它們之間傳播所花費的時間更近,由於空間的擴大,光會發生紅移,並且兩個星系的距離比交換的光子所走的光移動路徑遠得多。

如果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對我們現在才觀測到的這個遙遠星系的速度意味著什麼?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個星系正在以遠超過光速的速度離開。但是實際上,不僅星系沒有以相對論不可能的速度在宇宙中移動,而且幾乎沒有移動!這些星系並沒有超過光速,而是僅以光速的2%或更低的速度在太空中移動。

但是空間本身正在擴大,這是我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紅移的原因。而且空間並不能快速擴展;它以每單位距離的速度,即以一種非常不同的速率擴展。當您看到67 公裡/秒/Mpc或73 公裡/秒/Mpc(宇宙學家測量的兩個最常見的值)之類的數字時,它們就是單位距離的速度(公裡/秒)(Mpc,約330萬光年)。

「沒有什麼比光移動得快」的限制僅適用於物體在空間中的運動。空間本身的擴展速度,這種單位距離的速度,上限沒有物理限制。

如上圖所示我們可見的宇宙的大小(黃色),以及我們可以達到的量(紫紅色)。可見宇宙的極限為461億光年,因為那是一個物體發出的光的極限。

考慮所有這些似乎很奇怪。因為我們有暗能量,所以膨脹率永遠不會降為零;它將保持為正的有限值。這意味著,即使自大爆炸以來僅過去了138億年,我們仍可以觀察到距離甚至有461億光年遠的物體的光。

實際上沒有物體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穿過宇宙。宇宙在擴張,但是擴張沒有速度,而是具有單位距離的速度,等於膨脹率,或時間的倒數。關於宇宙的最令人驚訝的事實之一是,如果採用膨脹率的倒數進行轉換,就可以計算得出「時間」。

這個「時間」是多少?答案是:約138億年,即宇宙的年齡。這個事實沒有什麼根本原因,這只是一個迷人的宇宙巧合。

參考:"Ask Ethan: How Does The Fabric Of Spacetime Expand Faster Than The Speed Of Light?" Forbes. Jun 12, 2020

相關焦點

  • 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嗎?有四種速度比光速還要快
    而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先進,速度也越來越快。有了超快的速度,我們才有了探索整個世界的資本,才能夠在速度的優勢下走遍地球,了解整個世界。後來,我們的科技更進一步,速度也再次獲得提升,終於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而當我們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才知道人類自以為豪的速度在宇宙中連龜速也算不上。
  • 宇宙膨脹速率可以比光速快很多,為什麼愛因斯坦還說光速不可超越
    在膨脹期間,宇宙以指數形式膨脹,短短一秒內將一個極小的空間區域的結構拉伸得非常遠,遠遠大於今天可見的宇宙。任何兩個粒子看到對方後退的速度都會比光速快得多,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如果沒有什麼東西比光速還快,那麼宇宙膨脹是如何發生的呢?答案將會改變你對宇宙的看法。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是20世紀最重要的進步之一。
  • 光速並非宇宙之最,有比光速還要快的兩種物體,它們究竟是什麼?
    愛因斯坦也認為穿越時空不可能實現,但是我們目前要做的便是穿越光速,一旦做到了,這就可以實現宇宙翱翔。我們人類一旦超過光速,時間甚至停止,這就可能讓我們穿越到過去,不過超越光速的可能性很小,只能無限接近於光速。我們都認為光速是世界上最快的物質,沒有任何物體可以超越。其實除了光速,還有兩種比光速還要快的速度,超過光速的究竟還有什麼物質呢?第一個就是宇宙膨脹速度。
  • 為什麼時空膨脹可以比光速還快?
    那麼問題是,宇宙的時空結構為何可以以超光速的速度在膨脹?甚至是導致一些龐大的星系遠離我們速度也超光速了? 這似乎違反了光速不可超越的基本法則?下面我們就說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時空膨脹可以比光速還快?
    那麼問題是,宇宙的時空結構為何可以以超光速的速度在膨脹?甚至是導致一些龐大的星系遠離我們速度也超光速了?這似乎違反了光速不可超越的基本法則?下面我們就說下這個問題。依然會保持光速。不滿足我們認為的速度疊加原理。所以光速不變並不是愛因斯坦的憑空想像,而是實驗的結果。雖然光速不滿足於簡單的速度疊加,但是相對於光速的運動,會讓我們看到光線的紅移和藍移現象。
  • 光速理論上不可超越,那麼神秘的「快子」世界,又該如何理解?
    光速理論上不可超越,那麼神秘的「快子」世界,又該如何理解?不過可惜的是越是神奇的事物就越難得實現,以光速為例,雖然我們對它進行各種各樣的設想,但是,他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面,是根本無法實現的,一方面是由於光速,他的第一要求就是去掉質量和能量,第2要求就是能夠擺脫質能轉化定律,在目前這個世界裡面,似乎還並不存在這樣的物質,除了唯一實現光速的光粒子以外,人類想要利用科技手段來實現它在常規的階段之下根本無法實現。
  • 愛因斯坦的「光速不可超」論被推翻, 還有比光速快上萬倍!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提出,目前自然界中物體運動速度最快的便是光速,而且人類永遠無法超越光速而存在,只能不斷的接近光速。
  • 曲速引擎可以達到甚至超越光速很多倍,現代科技能否做到?
    利用曲速引擎技術,速度不僅僅能達到光速,理論上可以比光速快很多倍! 曲速引擎的原理是利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所在的時空並不是平坦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彎曲壓縮摺疊的
  • 達到光速真的可以穿越時空?
    如果人類達到了光速,真的可以穿越時空嗎?給人的神經傳導速度還要快的就是人打噴嚏的時候一下就達到了歷史最高的一千二百二十七點九九公裡每小時,那麼比這個車還快的就是地球的自轉速度了,赤道自轉速度最快達到了每小時一千七百公裡。那麼比這個速度還要快的,就是世界上最快的飛行器的飛行速度達到了一萬兩千一百四十四公裡每小時。這是nasa 研發的一個叫飛行器。當然這個飛行器是無人駕駛的。
  • 擁有時空曲速引擎技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比光速還快的星際旅行?
    擁有時空曲速引擎技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比光速還快的星際旅行?扭曲時空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知的速度極限,但如果我們能扭曲時空呢?廣義相對論認為,由於有物質的存在,空間和時間會發生彎曲,而曲速引擎可以扭曲飛船周圍的時空,收縮前面的空間,延伸後面的空間,這種方式理論上能以比光速快10倍的速度在宇宙中穿行。
  • 光速到底有多快?-光速,愛因斯坦,物理,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
    那麼,光所走過的總距離也就形成了我們可見的宇宙的「視界」—— 大概是470億光年,這還要算上宇宙自身的膨脹。好了,那麼我們首先想像自己就呆在直徑為470億光年的宇宙球中間。球體的的邊緣就是視界,也可以被認為是宇宙微波背景(CMB)。宇宙微波背景是大爆炸事件的殘留,產生於大爆炸之後不到40萬年裡。可以說,宇宙微波背景是我們對原始宇宙的一瞥。
  • 你已經達到了光速,正在以光速穿越時空
    所以我在宇宙空間中的運動非常複雜,且速度也非常快。你認為這就結束了嗎?其實我想說的是,這樣的說法沒錯,但是我們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一說到運動,我們通常只會想到空間,卻忽略了時間。在牛頓時代,空間、時間、物質、運動相互之間沒有任何的關聯。
  • 超過光速之後會怎樣,穿梭時空進行時空旅行?
    相信每個科幻迷,都非常憧憬時空穿梭,夢想有一天能夠穿梭於各個時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時空旅行。那這個幻想可以實現嗎?據現在科學技術尚無法實現時空的穿梭,但是我曾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過揭秘說有些科學家正著手研究這個問題,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我看來穿梭時空的技術應該只能寄希望於超音速領域,畢竟當年愛因斯坦也說過。我的這種觀點有點不太嚴謹,畢竟很多科幻電影的情節也藉此進行時空穿梭,部分原因是這個,另一部分就是愛因斯坦的學說了。
  • 聽說一切物體在時空中的速度都是光速c?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逼格很高的話:在相對論裡,一切物體在時空中的速度都是光速c。 有些人還會把「在時空中」這個定語給省略掉,就留下一句「一切物體都以光速運行」,把讀者的三觀震碎。
  • 如何打敗光速?
    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旅行速度,即光速不能逾越。極度發達的文明,也許有辦法從量子泡沫中挑出合適的蟲洞,將其擴展成一個供旅行者穿越的隧道。他設計了被黑洞劇烈扭曲的時空中產生的蟲洞隧道,女主角被傳送到了26.5光年距離外的織女星,1小時後她出現在織女星旁的空間裡。這個傳遞速度在空間上顯然已經超越了光速。三、操控空間膨脹打敗光速另一種超時空旅行方案涉及操控空間的膨脹,例如《三體》中提到的曲率驅動引擎。
  • 一艘比光速還快的太空船可能很快就能實現了,星系旅遊不是夢!
    土星五號是一枚用來把人類送上月球的火箭,他可以達到比音速還要快三十倍的速度。今天我們擁有更先進的科技,像是獵鷹重型火箭,但是他的速度還是差不多。這種火箭需要大約十一萬三千年才能夠跨越到最近恆星的距離。所以你走進機庫深處,看到有史以來最快的人造太空物體-派克太陽探測器,它的速度是每小時不到五十萬英裡,但是他利用太陽引力來加速。
  • 如果宇宙在擴展,我們也在擴展嗎?
    擴大空間的結構意味著,銀河系越遠,它離開我們的速度就越快(插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哥達太空飛行中心)上個世紀最革命性的發現之一是,宇宙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在積極擴展的事實。星系正在擴展嗎?恆星,行星,人甚至原子本身如何?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令人驚訝。
  • 光速地位被撼動,比光速快百倍的物質已經被科學家找到
    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提起最快的速度,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光速,目前為止,光速被認為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超過光速,它在速度中有著絕對的地位。在最近發現的很多理論中,光速極限理論已經遭到了越來越多科學家的質疑,因為除了光速以外,宇宙膨脹的速度以及紅移現象,甚至是時空穿越現象,它們的「速度」都遠遠超過了光速。
  • 光速並不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而這些東西都超越了光速
    如果速度增加到光速一樣了,那麼這個物體的質量就會趨於無窮大。愛因斯坦也同樣認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而想要把物體加速到光速只有質量是0的物體或許才可以做到,有一點質量的物體想要加速到光速是完全不可能的。光速和宇宙膨脹具備超越光速的條件,就是必須0質量的天體,所以想要找到超越光速的天體,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 光速地位不保,科學家找到比光速快百倍的物質,穿越不再是空話
    當一個物體無限地接近光速時,這個物體的時間就會變慢,該理論是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延伸出來的,而人們堅信,只要達到了光速,人類就可以實現穿越亦或是時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