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5日是第四個世界臍帶血日,節日到來之際,臍帶血再次獲得廣泛關注。
提起臍帶血,大多數人並不陌生,保存孩子的臍帶血以備不時之需已經成為時下健康保障的新風尚。但如果問一份臍帶血究竟能凍存多久,肯能很多人都語焉不詳。
比如有人說臍帶血能凍存4萬年。
根據是中國網的1篇科學研究報導。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將300個從北極永凍土沉積物取得的樣本進行分析,發現當中2個樣本蘊藏保存良好的線蟲,其中1個樣本預估距今有3.2萬年,另一個距今約4.2萬年。
科學家將樣本妥善保存後並讓其緩慢解凍,線蟲竟出現生命跡象,包括移動甚至進食,顯示該有機體雖然長期處於停滯狀態下仍未阻礙其生理運作。
這項科學研究可能幫助科學家在發展人體冷凍技術上取得新突破,相信臍帶血的凍存也能從中受益。
如果質疑線蟲是微生物,沒有參考價值,我們不妨將收回目光,以臍帶血幹細胞同屬細胞的精卵細胞凍存作為參照。
精卵細胞的凍存歷史比臍帶血幹細胞長很多。
1776年,義大利科學家Lazaro Spallanzani 最早發表了低溫處理對細胞活性影響的報導。他用雪冷凍玻璃瓶中的馬精子10多分鐘後,再將玻璃瓶放回室溫下,原本不動的精子又復活了。冷凍時間增加至數十分鐘,情況依然如此。
經過數百年發展,「雪冷凍玻璃瓶」的冷凍方式與現代冷凍技術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在四川臍帶血庫的凍存庫中,安放著世界一流的MVE大型氣相液氮罐,所有液氮罐由真空管道相連,終端連接於戶外的1萬立升儲量的液氮存儲塔,對液氮罐進行實時液氮補充。同時,有閉路監控、液位監視、雙電路供電、氧含量實時監控等24小時不間斷監控系統嚴格監控,保證臍帶血存儲環境的安全性。
臍帶血放入液氮罐正式儲存前,為了防止造血幹細胞在降溫過程中以及低溫環境中的損傷,需要在降溫前對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添加冷凍保護劑,並在降溫過程中,利用專業的電腦程式逐步緩慢降低溫度,直至-90°C後才可以轉入-196℃深低溫液氮中進行長期凍存,從而保證幹細胞的活性。
在現代冷凍技術的加持下,精卵細胞的凍存年限不斷延長。
1987年,澳大利亞扎多斯·蘭丁市的一名商業聯絡經理威恩·庫恩在醫院中冷凍了自己的一部分精子,21年後解凍同妻子的卵子進行人工授精,成功誕下了一個3.54公斤重的女嬰。
據央視報導,澳大利亞一位男子亞歷克斯使用凍存了22年329天的精子嘗試同妻子人工授精,成功生下了一位健康寶寶澤維爾。孕育澤維爾的這顆精子也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最老的精子。
參照精卵細胞的凍存最高年限,臍帶血幹細胞的凍存年限也不會低。
可惜的是,世界首例臍帶血移植髮生在1988年,而首個臍帶血庫直到1992年9月才由美國紐約血液中心創建,因此,臍帶血的凍存歷史距今不到30年。
但在2011年,美國臍帶血幹細胞生物學研究權威Broxmeyer教授團隊在《BLOOD》雜誌發表的體外和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證明,凍存23.5年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仍可維持其原有的體外增殖、分化、擴增和體內植入潛能。
我國首座臍帶血庫創建於1996年,臍帶血凍存史距今更是只有短短的24年,但它的實際凍存最高年限卻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被刷新。
在我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准設置了七座臍帶血庫,分別位於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廣東、山東和四川。
據報導:
2015年,廣東省臍帶血庫一例凍存長達15年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成功救治一名11歲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女孩。
2020年1月,四川臍帶血庫一例凍存長達14年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成功用於一位白血病患者的輔助治療。
2020年4月23日,北京臍帶血庫抽檢一份凍存於1998年7月19日的臍帶血,復甦後造血幹細胞活性高達98.98%,凍存有效期為21年零9個月。
因此臍帶血在國內合法機構保存20年毫無壓力。
20年以後呢?
2019年9月,18歲的天津少女季伊忱在父親的陪伴下,在天津臍帶血庫親手為自己續籤了22年的臍帶血儲存協議。
季伊忱是中國首個自體存儲臍帶血的「臍帶血寶寶」,2001年4月18日,父親為她保存了18年期限的臍帶血。續籤協議後,她的臍帶血將被保存40年。
所以20年以後,臍帶血仍然可以繼續凍存。
臍帶血究竟能凍存多久?
答案是:理論上可以永久凍存,實際凍存最高年限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被刷新,4萬年也不是不可能。